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炎为何执意要立自己的傻瓜儿子当皇帝?贾南风出了很大力

司马炎为何执意要立自己的傻瓜儿子当皇帝?贾南风出了很大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90 更新时间:2024/1/22 1:17:05

细致来看,五胡乱华的祸根,在西晋王朝建国后就埋下了。而这一过程是长期且复杂的。

首先,西晋建国后,开国皇帝司马炎把很多王公贵戚都封了王,让他们屏卫京师。这一策略原本是为防止司马氏的政权被权臣僭越的情况发生。结果掌握实权的司马氏中的阴谋家们屡次政变,互相屠杀,最后酿成了八王之乱。而西晋朝堂缺乏强有力的人物主掌大局,致使八王之乱爆发后不能及时镇压。后来朝纲崩坏,国力空虚,外族乘虚而入。

其次,司马炎在世时,执意要立智力有障碍的白痴儿子司马衷为太子。司马衷继位后无力掌控局势,先后沦为杨骏、贾南风司马伦等人的傀儡。王朝权柄屡次易手,皇权的威信渐渐丧失。

虽然有诸多失误,但是,历史也并非没有给过西晋王朝机会,只是西晋没能抓住这一线生机。

公元266年,司马炎逼魏元帝曹奂禅让,继位为帝,改国号为晋。司马炎称帝初期,励精图治,做了不少改革,使晋国国力大增。公元280年平吴之后,天下承平,中原百姓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战乱之后,终于迎来了安定生活,但晋武帝司马炎并不舒心。因为太子司马衷天生是个智障,大臣们觉得白痴太子将来当不了合格君主,所以想让司马炎的弟弟齐王司马攸继位。司马炎的地位本来就是从司马攸手里窃取来的,他很担心自己死后大臣们谋反,于是逼死了司马攸,并且罢免了支持司马攸的重臣张华。公元290年,司马炎病逝,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此时惠帝已三十一岁,却有智力缺陷,朝政由杨太后的哥哥杨骏把持。后来皇后贾南风联合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发动政变,杀了杨骏等。权柄落到了司马亮和太保卫瓘手里。贾南风为了夺取政权,设计指使卫将军楚王司马玮杀司马亮和卫瓘。朝野震动,局势一发不可收拾。后来升任愍怀太子少傅的张华给贾南风出计策,让其杀司马玮以平众怒。贾南风依计行事后才暂时稳定了局势。张华也因此大受封赏。

贾后为人凶险,她掌管朝政后擅权专政,造成朝纲不振。张华虽曾帮过贾南风,但是是出于维护皇权稳定的角度出发,并非与贾南风沆瀣一气。张华时常用各种方式劝诫贾南风应恪守妇道、行仁义礼教辅佐惠帝。与张华一同辅佐朝政的另外几个大臣虽然都是贾后亲族,都有私心,但在大义上,他们也明白贾南风擅权会造成国家崩坏,所以也都与张华一道规劝贾南风。贾南风也就不敢太恣意。元康末年,辅政大臣之一失宠于贾后,忧愤而死,制约贾后的力量大为减弱。一向与贾后沆瀣一气的贾谧(贾充的外孙)操持权柄,并设计诬陷愍怀太子。

愍怀太子与白痴父亲司马衷不同,他颇有才干,但不是贾南风所生。满朝大臣和天下人虽叹息惠帝无能,但都盼望着愍怀太子继位后能重整朝纲。如果愍怀太子真的继位,后面的历史灾难大概率不会出现,至少不会那么惨。但历史没有如果。贾南风视愍怀太子为威胁,决计除掉他。在这危急关头,愍怀太子的亲信,太子左卫率刘卞去找张华,打算与张华合作,发动武装政变以制止这一阴谋。此时,晋朝命运,甚至民族命运的决定权落在张华手上。照理,张华也知道贾南风擅权专政贻害无穷,但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太爱惜自己的名誉,不想被后世人扣上以下犯上的罪名,所以推说不知贾后欲废太子事。

刘卞敞开心扉说:“我原是寒悴之人,受到您的赏识,才由小吏到今天的地位。我因感恩戴德,才向你谈论此事,您为什么却对我有所怀疑呢?”张华说:“假如有这件事,你打算怎么办?”刘卞答道:“太子东宫内人才济济,有精兵万余人。您身为宰辅,又是太子少傅,如果您下令召太子入朝,让他录尚书事,废黜贾后于金墉城,这不过是两个黄门侍郎即可完成的事情,肯定会万无一失。”

如此看,愍怀太子对政变早有准备,历史在这里转折是具备成熟条件的,只是缺少张华这样德高望重的老臣出来主持局面,占据法理。但张华拒绝了刘卞的建议,他回答说:“现在惠帝仍在位,太子是他的儿子。我又没有受命辅助太子执政,忽然立太子而废贾后,这是无君无父,以不孝示天下。即使能够成事,我也难免要身负不忠不孝的罪名。况且权巨贵戚当朝,威柄不一,我以此举授人以口实,怎么可能安然无恙呢?”由此,张华因为过于爱惜羽毛,使晋朝王庭错失了拨乱反正的机会,也为乱世埋下祸根。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对马谡有不能描述感情,所以才那么宠幸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马谡关系,诸葛亮四川方言版骂马谡,马谡失街亭诸葛亮大怒

    所有的怀疑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建兴六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一般人的心态,凡事总要打响第一炮,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依照诸葛亮的行事作风,他不是个行险侥幸的人,可是,不知为什么,偏偏第一次北伐他就是选择了马谡,一个毫无实际作战经验的人担任先锋?因此,令人不得不怀疑,他们两人之间存在着

  • 被所有人看走眼了的唐高宗李治:阴鸷冷酷,残忍无情的雄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这也就有很多人对于唐高宗的印象只有软弱无能,身体羸弱。就连他的文官也评价他“不堪重用”,民间更是讥讽他“依靠女人”。这似乎就让他的形象一落再落。其实几乎是所有的人都看走了眼,包括那个评价他为“仁厚”的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并没有你想的那样软弱无能,正相反,他是一个残暴无情的君主,铁血的帝王。一、掌权之路

  • 古代打仗胜利者为何要烧杀抢掠?士兵为钱打仗,李世民都不敢制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军队烧杀想象图作者兰台头条问答上有一个问题,问的是“为什么古代打仗胜利的一方总要烧杀抢掠,侮辱妇女”?其实这里涉及到一个很多朋友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古典帝国的士兵究竟为什么打仗?古代的君王和统帅又靠什么让士兵心甘情愿去赴汤蹈火?答案就是四个字:功名利禄。而古代君王和统帅又靠什么让将军和士兵宁愿战死

  • 蜀汉以正统自居,可面对孙权称帝并提议联盟时,为何却选择结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蜀汉一直以正统自居,可偏偏实力不足。孙权的这个提议到底接不接受?实在还是两难。在正统论和务实观之间,诸葛亮这位战略家如何看待两国的关系?他会如何回应吴国的要求?《三国志》里并没有记载诸葛亮的响应,但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里有诸葛亮一段精辟的析论,其精彩的程序不下于隆中对策。通过分析,诸葛亮向世人展现

  •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明知道武则天的野心,为什么没处置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早就知道武则天有巨大的野心,但却没有处置她,最终导致她夺了李唐的江山,坐上了皇位。那么既然李世民明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为什么没有做出任何行动呢?他到底在忌惮什么?李世民早前听说武则天容貌美丽,于是就下旨让她进宫当了妃子,而武则天不同于寻常女子的野心,从这个时候就暴露出来了。一入

  • 此人是赵云的师兄,战斗力堪称恐怖!赵云也不是他的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三国时期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常胜将军呢?他就是文聘!一个被忽略的魏国名将。文聘,字仲业,河南南阳人,是赵云的师兄,与张任、赵云共同拜枪术大师童渊为师。文聘身长八尺,面貌雄伟,忠肝义胆,智勇双全,终其一生身经百战却无一败绩,胜率达到了百分之一百,是三国时代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文聘最初在刘表手下担任大将

  • 唐太宗远征高句丽,看见隋军遗体,他下令:方圆十里,寸草不留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高句丽是一个由扶余人建立的国家,早在西汉末期的时候就已经独立建国。东汉以来,高句丽王畏惧汉朝强大的实力,所以主动对中原王朝称臣纳贡。但随着三国群雄争霸和南北朝乱世的到来,高句丽人趁中原地区陷入混战,逐渐成为了半岛地区的霸主,并慢慢从游牧民族转变为农耕民族。后来高句丽虽然遭受北魏王朝的数次打击,但没过

  • 曹操错杀5个人,第3个让他打败袁术,第5个却让他赤壁大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1、吕伯奢曹操在刺杀董卓失败后,董卓下令全国通缉他,曹操无奈只好东奔西走就到了父亲好友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家人本来想款待曹操,就磨刀杀猪。曹操听见他们磨刀以为要对自己图谋不轨,就杀死了吕伯奢一家老小然后仓皇骑马出逃,半道上又碰到了买酒归来的吕伯奢本人,曹操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吕伯奢也给杀了。杀完后曹操还

  • 武则天喝醉后为一小国改名,名字沿用至今,如今已成为发达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看到这个名字,诸位脑海中负面标签还是占到了大多数,比如残忍。一个连自己亲儿子都要杀的人,你指望他能有什么样的造化?有因必果,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之处,才成就了后来的女皇之位。虽然自身有不足,但对于国家朝廷的大事,她总是能客观地分析和判断,最终缔造出了一个稳定又强盛的繁荣大唐。这段盛世时期,也被后人称之

  • 关羽30合难斩纪灵 150合难斩庞德 180合难斩黄忠 凭啥1合斩颜良?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长期以来,熟悉三国的朋友们都知道,关羽的武力值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而其中最大的争议焦点则是关羽仅用一个回合斩杀猛将颜良这一战绩。那么关羽的武力值到底是个程度?颜良的武力值又是个什么程度呢?而关羽到底又是凭啥仅用一个回合就斩杀了颜良的呢?今天“说历史的女人”就和各位看官一起通过认真地探究细枝末节,以期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