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打仗胜利者为何要烧杀抢掠?士兵为钱打仗,李世民都不敢制止

古代打仗胜利者为何要烧杀抢掠?士兵为钱打仗,李世民都不敢制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627 更新时间:2024/2/3 13:59:22

古代军队烧杀想象图

作者兰台

头条问答上有一个问题,问的是“为什么古代打仗胜利的一方总要烧杀抢掠,侮辱妇女”?

其实这里涉及到一个很多朋友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古典帝国的士兵究竟为什么打仗?

古代的君王和统帅又靠什么让士兵心甘情愿去赴汤蹈火?

答案就是四个字:

功名利禄。

而古代君王和统帅又靠什么让将军和士兵宁愿战死也不投降呢?

三个字:

杀全家。

这不是开玩笑,所以我们看到项羽灭秦时,秦将章邯投降项羽,20万秦军战俘不担心秦朝的安危,而是担心自己留在秦朝控制区的家人的安全:

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史记·项羽本纪》

转到了东汉末年,关羽为什么一定要把将士的家属集中居住?就是为了控制将士奋勇杀敌,而关羽军家属后勤基地江陵被吕蒙占领后,关羽的“人格魅力”也就没有了,麾下荆州兵要么溃散,要么投降东吴。

古代军队

同样,三国时期最仁义的刘备方,注意,这不是讽刺,在听到黄权投降曹魏后,左右提醒刘备按律应该“尽诛黄权妻女”。

南军败绩,先主引退。而道隔绝,权不得还,故率将所领降于魏。有司执法,白收权妻子。先主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待之如初……蜀降人或云诛权妻子,权知其虚言,未便发丧。——《三国志·黄权传》

陈寿在《三国志·黄权传》里说的很清楚,黄权投降,就要执法,执什么法?自然是投降杀全家的法律,所以才会有“蜀降人或云诛权妻子”,这里的妻子指的是黄权妻妾以及儿女。

换言之,古代再仁义的君王,他在处理投降将领和士兵时都会采取“杀全家”的威慑方式。

所以我们看到明末刘宗敏等人为了表示自己忠于李自成,愿意和李自成战斗到底的决心,纷纷杀掉自己的妻子,这里的妻子同样指的是妻子与子女:

宗敏还,杀其两妻,谓自成曰:“吾死从君矣。”军中壮士闻之,亦多杀妻子愿从者。——《明史·李自成传》

刘宗敏等李自成的追随者用“自杀全家”的方式,表示了自己愿意追随李自成到底的决心。

西方有一句谚语,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

既然古代军官和士兵打仗输了,投降敌军了要付出“死全家”的代价,那么为什么还有人投军效力呢?

自然是为了功名利禄。

大家不要以为“当兵是为了发财”在古代是潜规则,恰好相反,这是明规则,是能写到奏折里给皇帝看的明规则。

比如在明朝万历援朝之战时,就有大臣给万历皇帝在奏折里明说南方人当兵就是为了升官发财:

我浙江俱是富家子弟,招募而来,又与马军不同,皆是为名利而至,攻城略地,实肯向前。

这可不仅仅是浙江人,同时参加援朝之战的明朝广东水兵游击张良相在给皇帝奏折里也说了,士兵们都是为了钱而打仗:

众军离乡背井抛弃父母妻男……戍守异海不辞辛苦者,图维报效,觊觎钱粮。

统帅浙江福建水兵的游击贾祥在奏折里说的更直白,告诉皇帝,士兵们不远万里来打仗,您真以为是被您道德感召?不过就是为了钱。

水陆各兵舍家忘身,服役异国,岂真重义而捐躯命耶?不过离家逾远,得饷逾厚。

同样的,古代历史上以“能战”、“敢战”著称的军队,差不多都是所在时代军饷福利最好的军队。

赵文卓扮演的戚继光

比如岳飞的岳家军,岳飞自己虽然旷古绝今的清廉,但是岳家军却很会经商,挣钱很多的:

上谓桧:“闻飞军中有钱二千万缗,昨遣人问之,飞对,所有之数盖十之九,人言固不妄也。今遣琚往,纵不能尽,若得其半,亦不少矣。又岁计所入,供军之余,小约亦数百万缗。

岳飞是承认岳家军有经营款1800万缗的样子,也因为岳家军能挣钱,所以岳家军待遇也是南宋最好的:

刘太傅(刘光世)一军在池阳,月费二十六万七千六百九十贯三百文,米二万五千九百三十八石三斗……绍兴八年,余在鄂州,见岳侯军月用钱五十六万缗,米七万余石,比刘军又加倍矣。

同样,戚继光统帅的“戚家军”拿着的是当时明朝第一高薪,一个月1.5两白银,而且还从不拖欠。

所以,在古代,越是知兵的统帅,越是要满足军队“发财”的愿望,所以我们看到历史上统帅以“城破之后大掠三日”用来激励士兵特别好用。

使用过这一招的包括魏武帝曹操、唐太宗李世民、后周太祖郭威、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明中山王常遇春、开平王徐达……

比如《旧五代史·周世祖本纪》就记载了郭威指挥禁军攻破后汉首都汴京后允许士兵抢劫:

丙戌,威入京师,纵火大掠。

北宋平定后蜀后,尽管后蜀是投降的,但是宋军依然在成都劫掠:

全斌及崔彦进、王仁赡等日夜宴饮,不恤军务,纵部下掳掠子女货财,蜀人苦之。曹彬屡请旋师,全斌等不听。

如果违背了自己的承诺,纵然是李世民这样的“天纵之君”,将领们也敢直接正面怼上去。

李世民画像

李世民在征讨高句丽时,对白岩城不投降非常愤怒,于是下令:“城破之后,立即屠城,将财物、女子赏给将士。”但后来白岩城守不住派人请降,李世民同意了,结果招致麾下大将的不满,领头的就是徐世绩,他率领几十个军官向李世民呈情,李世民看着架势,立刻下马道歉,并且答应自掏腰包补齐将士们的经济损失。

李世勣见上将受其降,帅甲士数十人请曰:“士卒所以争冒矢石、不顾其死者,贪虏获耳;今城垂拔,奈何更受其降,孤战士之心!”上下马谢曰:“将军言是也。然纵兵杀人而虏其妻孥,朕所不忍。将军麾下有功者,朕以库物赏之,庶因将军赎此一城。”世勣乃退。——《资治通鉴》

综上诉述,在民族主义勃兴之前,古典帝国军队打仗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四个字,而古代军法又特别严酷,动辄杀全家,在这种严酷的军法之下,军队胜仗之后,烧杀抢掠既可以发财,同样也可以舒缓士兵紧绷的神经。

别说古代了,即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斯大林都认为远征欧洲的苏军士兵百战余生,战士们和妇女们逛一逛,拿点东西,不算什么。(《同斯大林的谈话》,[南斯拉夫]吉拉斯著,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END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蜀汉以正统自居,可面对孙权称帝并提议联盟时,为何却选择结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蜀汉一直以正统自居,可偏偏实力不足。孙权的这个提议到底接不接受?实在还是两难。在正统论和务实观之间,诸葛亮这位战略家如何看待两国的关系?他会如何回应吴国的要求?《三国志》里并没有记载诸葛亮的响应,但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里有诸葛亮一段精辟的析论,其精彩的程序不下于隆中对策。通过分析,诸葛亮向世人展现

  •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明知道武则天的野心,为什么没处置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早就知道武则天有巨大的野心,但却没有处置她,最终导致她夺了李唐的江山,坐上了皇位。那么既然李世民明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为什么没有做出任何行动呢?他到底在忌惮什么?李世民早前听说武则天容貌美丽,于是就下旨让她进宫当了妃子,而武则天不同于寻常女子的野心,从这个时候就暴露出来了。一入

  • 此人是赵云的师兄,战斗力堪称恐怖!赵云也不是他的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三国时期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常胜将军呢?他就是文聘!一个被忽略的魏国名将。文聘,字仲业,河南南阳人,是赵云的师兄,与张任、赵云共同拜枪术大师童渊为师。文聘身长八尺,面貌雄伟,忠肝义胆,智勇双全,终其一生身经百战却无一败绩,胜率达到了百分之一百,是三国时代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文聘最初在刘表手下担任大将

  • 唐太宗远征高句丽,看见隋军遗体,他下令:方圆十里,寸草不留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高句丽是一个由扶余人建立的国家,早在西汉末期的时候就已经独立建国。东汉以来,高句丽王畏惧汉朝强大的实力,所以主动对中原王朝称臣纳贡。但随着三国群雄争霸和南北朝乱世的到来,高句丽人趁中原地区陷入混战,逐渐成为了半岛地区的霸主,并慢慢从游牧民族转变为农耕民族。后来高句丽虽然遭受北魏王朝的数次打击,但没过

  • 曹操错杀5个人,第3个让他打败袁术,第5个却让他赤壁大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1、吕伯奢曹操在刺杀董卓失败后,董卓下令全国通缉他,曹操无奈只好东奔西走就到了父亲好友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家人本来想款待曹操,就磨刀杀猪。曹操听见他们磨刀以为要对自己图谋不轨,就杀死了吕伯奢一家老小然后仓皇骑马出逃,半道上又碰到了买酒归来的吕伯奢本人,曹操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吕伯奢也给杀了。杀完后曹操还

  • 武则天喝醉后为一小国改名,名字沿用至今,如今已成为发达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看到这个名字,诸位脑海中负面标签还是占到了大多数,比如残忍。一个连自己亲儿子都要杀的人,你指望他能有什么样的造化?有因必果,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之处,才成就了后来的女皇之位。虽然自身有不足,但对于国家朝廷的大事,她总是能客观地分析和判断,最终缔造出了一个稳定又强盛的繁荣大唐。这段盛世时期,也被后人称之

  • 关羽30合难斩纪灵 150合难斩庞德 180合难斩黄忠 凭啥1合斩颜良?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长期以来,熟悉三国的朋友们都知道,关羽的武力值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而其中最大的争议焦点则是关羽仅用一个回合斩杀猛将颜良这一战绩。那么关羽的武力值到底是个程度?颜良的武力值又是个什么程度呢?而关羽到底又是凭啥仅用一个回合就斩杀了颜良的呢?今天“说历史的女人”就和各位看官一起通过认真地探究细枝末节,以期获

  • 唐朝有哪些灭过国的将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自此以后大量突厥人开始自动内附。突厥血统从此逐渐融合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血脉之中。盛唐时期五品以上的突厥籍武官多达一百多人。这几乎占到五品以上武官的一半。公元630年东北和西域各部族纷纷要求内属大唐王朝:各族首领齐聚长安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也是在这一年孤悬海外的倭国向大唐帝国派遣了第一批遣唐使。那

  • 吕布临终前大喊六个字,道破一个秘密,曹操没听懂,至今无人相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龙蛇混杂的时代,尤其是三国演义中所刻画出来的英雄人物,虽然不至于像历史书中的那样严谨,可是也同样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例如“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赤壁大战,“功盖分三国,名成八阵图”的诸葛亮,以及“一骑绝尘走千里,五关斩将震乾坤”的关羽等等。今天我们

  • 唐肃宗的张皇后,想做第二个武则天,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驾崩之后,其女儿太平公主率先尝试,最终一败涂地,身首异处。安史之乱后,闪耀万世的大唐落下帷幕,唐肃宗李亨忙于平定内乱,无力压制后宫,皇后张氏趁机火中取栗,意欲再次踏上武则天的道路。唐玄宗晚年昏聩,肆意杀戮。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深得唐玄宗宠信,为了一己之私,诬告当时的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结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