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二十四史不包括清史,清朝已经消失百余年,史书还修不好?

为什么二十四史不包括清史,清朝已经消失百余年,史书还修不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178 更新时间:2023/12/28 14:05:39

二十四史都是用和《史记》一样的纪传体方式记录的,从公元前2550年的黄帝等上古时期一直到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大明灭亡结束。

那二十四史没有包含清朝的历史内容,那我们现在关于清朝的历史,又是从那些史料中记载的呢?

清朝历史的文献内容还是比较多的,主要来自两方面,一个是《清实录》,另一个是《大清历朝实录》。这两个文献中主要是由清朝每一朝的史官,把皇帝的日常言行,还有一些奏折、上谕等内容,还有当时各个地方的经济、军事等等内容整理记载。再加上当时很多的地方志和一些文人写的书籍,就组成了研究清朝历史的内容。为什么清朝的文人写的书籍也可以?因为清朝这些文人写了太多的书,就编撰《艺文志》,里面就罗列书名就有几十万字。

还要加上很多国外对大清朝的记录,毕竟在晚清时期,大清和国外的交流特别频繁,所以在国外的很多资料中也会记录此时大清的情况等等。

而修史本就是一件极为耗费时间的大事,而且都是新朝给前朝修的,就好像《明史》,一直从顺治皇帝开始,到了乾隆皇帝的时候才完成,乾隆皇帝和康熙皇帝可是在位极其久的两位皇帝,就可以见到这个工作量有多么巨大了。

而目前有一部清史的资料是《清史稿》,这里多了一个“稿”字,就是说明这部史书并没有完成。而且制定这部史书的人大多数都是满清的遗老,那自然会对大清进行一番美化,这样就导致很多史料不完全正确,或者一些不好的内容没有记录在内。再加上内容零散,没有统一进行编撰,里面也存在着大量的错误内容,至今为止都从没有把《清史稿》认为是正史内容。

那现在清朝已经消失百余年了,清朝的正史为什么还没有编写出来呢?

对于编写历史,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新朝给前朝编写。所以在袁世凯独揽大权后,第三年就开始给清朝进行编写历史,这部作品正是《清史稿》。

《清史稿》没有能成为第二十五史,不仅仅是刚刚提到的几点原因,更为重要的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是因为,以前在编写前朝的史书时,肯定都会设立国史馆,有一个总管外加很多史官和记录员。编写史书是一件浩大的工程,必须要有一个总管来统一协调,否则就无法保证编写出的史书的统一完整。可是清史在编写的时候,并没有这样的机构,而是一些学者各自在家里写各自的,结果就是大家编写的内容有特别多重复,也没有统一的规划,导致内容也特别零散。再加上编写人员的水平高低不同,最后把这些草稿汇集在一处,没有再进行统一协调,也只能算作稿件,不能算完整的史书。

第二个原因是,毕竟清史的编写过程并没有完全完成,而且编写的人都有着美化大清的情况,后来也就因为战争一直没有进行这项工作。

结果就是,这样的不完整的史书不可能成为正史。

我国到现在为什么还没有编写出来呢?

其实我国在2002年的时候已经开始对清史进行编写了,预计需要10年的时间编写完成。可结果现在已经过去20年了,依然没有完成,是遇到了什么问题么?

首先,就是清朝不同于其他朝代,因为对外交流的增多,不仅仅有国内的各种史料,还有国外的众多记载。在文字上,除了有汉文记载的,还有满文记载的。甚至还有皇宫内的文献和各种地方上的记载。这全部加起来数不胜数。在编写清史的时候,不仅要把这些资料全部都整理好,而且还要辨别其中的真假内容。就好比《清代诗文汇编》,把这些资料放在一个屋子内都放不下。

第二个原因就是,以往的史书都是用纪传体撰写,而且全部使用的都是文言文。但是当下我们再用文言文进行编写就不太合适了。而且现在找一个可以用文言文进行编史的人才也是不可多得的。加上文言文在使用上比较简洁,如果用现在的白话文就需要满满一大段文字。不仅仅在编写历史上,就算是把以前的历史翻译一下,字数章节都会增加好多倍。

这样的结果,就使得清史在编写的过程中,字数要多很多,导致清史在编写到一部分之后,就需要对以前的文字进行压缩,结果白话文不白话文,文言文又不像的,还需要对整体进行统一,最终使得时间越来越长。

可以看到编写清史的工作量是特别巨大的,但是要保证史料的真实严谨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以前就是因为很多满清遗老的编写,导致《清史稿》不客观,所以现在很多事情必须有了确切真实客观的结果后,才会编入其中,这也就是以往很多历史,都会编写百多年才完成的一个原因。

为了保证清史的最终呈现,不仅仅现在要赶进度,而且还必须保证质量。结果就是很多内容,在经过了很多次论证后才编写进去,毕竟清朝的史料内容太多,把这些全部筛选出来特别浪费时间,所以导致编写的时间一直在拉长。

慢工才能出细活,以往的历史编写都会存在刻意抹黑前朝的因素。所以如果随意的不严谨的编写一部历史的话,这样的史料意义不大。我们现在这样,一定可以在严谨的态度下,编写一部符合当年事实的清朝历史。据说清史很快就编写完成了,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一百多年前清朝的真实照片,看完才知道被清宫剧骗了多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在大家的印象中晚清时期女子的颜值都一言难尽,尤其是后宫嫔妃们的照片流出后都让人难免同情皇帝,其实清朝的女子并不差,只不过好看的都不在皇宫中,这些女子都是风尘众人,但是她们早已看破红尘,活得非常洒脱和不羁。近些年清宫剧的热播,让大家都以为清朝时候国富民强是一个太平盛世,其实清朝的时候老百姓的生活是非常

  • 这才是清朝最先进武器:排量2万吨,10门主炮,14门副炮火力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拥有上下五年多年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经历过一个又一个的朝代变更。其中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清朝与其它朝代一样都曾经经历过强盛,然后慢慢变得没落。那正好处于时代更替的清朝,当时不仅有各种冷兵器,同时也有不少从国外采购回来的先进武器。那清朝所拥有的最先进武器是什么呢?清朝

  • 康熙刚驾崩,雍正就连夜处死了父亲60年心腹,他在怕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位于两位之间的雍正皇帝胤禛,名气尽管没有那两位那么大,但是拜《雍正王朝》、《甄嬛传》、《步步惊心》等电视剧所赐,也广为人们熟知。雍正的民间形象和历史形象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是无论哪种形象,其刻薄冷酷的性格是得到共识的。有一件事情,可以为雍正的这种性格提供有力的佐证。继位之夜落下的屠

  • 都说满清得天下过于容易,那清朝统一中国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晚清名士赵烈文很受曾国藩的器重,曾国藩最喜欢与赵烈文谈论天下形势;有一次,赵烈文在跟曾国藩谈话时,曾经说了这样的话:“本朝创业太易,诛戮又太重,夺取天下太过机巧……”由此,好像印证了许多人对于清朝的看法,那就是:清朝定鼎中原,取得天下的过程,实在是太容易了。那么,清朝取得天下,真的是非常容易的吗?这

  • 清朝最后一个太医,临死前说出慈禧的秘密,才知她有多厚脸皮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20多岁的时候,咸丰皇帝就去世了,那么在往后的40年的后宫生涯当中,慈禧又是一个人如何度过的呢?大家都知道慈禧身边是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大太监的她的名字叫做李莲英,李莲英非常的聪慧,往往在慈禧还未吩咐开口的时候,李莲英就已经帮她做了很多事情了,但是李莲英毕竟是一个太监,心理上的空虚是可以让李莲英来填

  • 嘉庆抄没和珅家产,15年后用完,他才意识到为何乾隆不处置和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是清朝最高寿的皇帝,所以他的儿子也被迫做了很多年父亲的傀儡,所以在乾隆驾崩之后,嘉庆很快就想要把握大权,而嘉庆的第一步就是把和珅抄了家。和珅的财产嘉庆用了十五年之后才用完,但是也是这个时候嘉庆才意识到了乾隆为什么告诉他不要处理和珅了。一、贪官和珅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朋友们对和珅这个角色必定会很熟

  • 清朝灭亡前的农村面貌,图2是猎户,图5是全家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一组反映清朝时期农村生活的老照片,通过这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一百多年前,清朝政府领导下的农村面貌。图为理发的男子,当时男子都要留辫子,所以理完发还得把辫子扎起来。这是清朝时期的猎人,准确上山打猎,希望能有好收成,这样一家人可以吃饱饭。一名农村老妇人下山挑水。一名农民正准备过河。生活在大山中,交通

  • 康熙刚驾崩,雍正就连夜处死了父亲60年的心腹,他发现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到底是因为什么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雍正皇帝是一位有能力的帝王。要不然也不能在九子夺嫡中脱颖而出,并且他管理国家期间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但是让人不理解的是,雍正已经继承皇位了,为何一上位就把康熙用了多年的心腹处死呢?一、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早期的生活可以说是非常坎坷的。顺治时期,顺治帝偏爱

  • 清朝后宫嫔妃:50岁以后禁止侍寝,只因年老色衰?你可能误会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影视资料后宫争斗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争宠侍寝,因为只有得到皇帝的喜欢,才有可能在残酷黑暗的争斗中胜出,进而让自己的整个家族荣耀,否则就会在冷宫里孤独终老,亦或被“胜利者”悄无声息地结束生命。所以皇帝在面对“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时,谁来侍寝也显得至关重要。不同的朝代,皇帝们选择侍寝者的规则也是不一样的

  • 忠王李秀成属下失败后回老家,儿子成清朝灭亡的领导人,后封上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很多学者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比较有趣的运动,因为这场运动本身是农民起义,但却掺杂了民族解放,还有资产阶级新思想等等内容。所以大多数人聊到这场战争往往会说这是一场失败的斗争,而且其过程也极度扭曲,宛如一个身披十字架的农民高唱儒家盛典。这导致了后来很多人都不太喜欢这场运动,并且否认了他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