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巴寡妇清为何人?
这个名字不难理解,巴寡妇清中的“巴”指的就是当时的巴郡,也就是今天的四川一带,而“寡妇”就是寡妇,没什么特别的,最后的“清”则是这位妇人的名字,换一种叫法也可以简称其为“清寡妇”。 先秦时期的一介女流,既然能出现在历史的记载之中,那必然有着不同寻常的地方。不错,这位妇人在当时确实不同寻常,甚至她还是秦始皇的座上宾,在离世之后,秦始皇还为其修筑“怀清台”以表悼念。 秦始皇为何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千古一帝,能让他如此敬仰,这足以说明清寡妇的影响力之大。 《史记》中记载:“而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 能看出,清寡妇的祖先挖出了一座朱砂矿,并靠着这发了家。而到了她这一代,虽说家境依旧雄厚,但男丁却严重不足,以至于清寡妇成为了当家人。俗话说得好:“寡妇门前是非多”。这句话现在都通用,更不用提先秦时期了,而清寡妇在那时可以撑起偌大的家业,确实值得敬佩。
[var1]
——单纯的商人还是女军阀?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就得问,清寡妇不就是一个商人、矿老板吗?本质上是这样的,但清寡妇干的可不是一般的营生,而是足可以让她富可敌国的朱砂产业。 朱砂的学名就是硫化汞,属于一种有毒的物质。在古代朱砂可是一个好东西,用处十分广泛,可以用为一味中药,也可以单独当作杀菌消毒的药物,亦或是红色颜料的原材料。而真正让朱砂火起来的,则是它在炼丹产业中的应用。 《神农本草经》曾经记载,朱砂可以治五脏百病,安魂魄驱邪祟,同时长久使用可以延缓衰老。当然,古代典籍记载的也不是全都准确的,朱砂不易服用,但古人却对此深信不疑,在炼制所谓的“长生不老药”时经常使用到大量朱砂。 由此可见,朱砂矿在古代的重要性仅次于铜矿或者铁矿,而拥有朱砂矿的清寡妇便以此赚取了大量的财富。
[var1]
和同时期的吕不韦相比,清寡妇的财力应该远在他之上。 一个妇人在当时拥有大量财富,难道不会被歹人惦记上吗?依旧是《史记》中记载:“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 “用财自卫”理解下来就是雇佣了私人武装,这足可以抵御一般强盗的侵犯。但清寡妇所处乱世,不管是秦国还是巴国哪个不想吞并清寡妇的财产,所以说单凭一支能抵御强盗的武装是不够的,而清寡妇很有可能拥有一支私人军队。再加上采矿工人可战时为兵的特性,清寡妇在巴地的势力绝不容小觑。 话虽如此,但私人武装在面对成规模的秦军时也没有什么胜算,而清寡妇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在秦灭巴国之后,清寡妇对秦始皇为俯首称臣的态度。带着巨额财富与兵力投奔了过来,这无疑壮大了秦国的实力,让灭六国的大业又前进了一步,秦始皇能不高兴吗,礼待清寡妇也是情理之中。 另外,清寡妇的守贞性质也深得秦始皇的心意,在当时妇女如果亡夫之后是可以再嫁他人的,而且没人会去戳你脊梁,但清寡妇却偏偏选择了保持单身的状态。反观秦始皇的生母赵姬,一生中经历了多个男人,被秦始皇深深厌恶,礼待清寡妇,也可以看成是秦始皇对其生母的一种抱怨。
[var1]
——清寡妇对秦国的贡献
要问清寡妇对秦国的贡献,“故军兴有资于其力也,非徒嘉其富厚”必是一点,其次便是给秦始皇陵提供了大量的水银。 用朱砂炼制水银这项技术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在秦汉之前加工技术就已经相对成熟了。用水银灌注地宫并不是秦始皇独创的,在战国时期就有多个诸侯国国王向自己的墓室中注入水银,一是为了防腐,二是为了防盗。 但秦始皇的陵墓可不一样,根据勘测,秦始皇陵墓的地宫足有一个足球场大小,要想用水银灌满绝非一件容易的事。但秦国有清寡妇,而清寡妇有矿,在此条件下,搜集来足够的水银理应不是问题,现在的普遍观点也均认为是清寡妇为秦始皇陵提供了水银。 还有一种不成文的说法,清寡妇曾经也为长城工程提供了大量资金,是当时长城最大的股东。不管这是不是真的,清寡妇对秦国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var1]
——结语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对清寡妇的态度也发生了一些改变,而这也跟他定制的大方针对应上了。秦灭六国之后,为了稳固自己的江山,开始禁止百姓私藏武器,这样一来清寡妇的私人武装必然不复存在了。 到这还没有结束,为了进一步削弱清寡妇的势力,秦始皇还让她迁到了咸阳。虽说专门给她修建了住所也好吃好喝地供着,但这不过就是赤裸裸的监禁行为。 到了公元前220年,清寡妇病逝,朱砂帝国的女王终于成为了历史。按照她生前的遗愿,秦始皇将其灵柩运回了巴地下葬,并在下葬处修建了怀清台,以表自己对清寡妇坚守贞节的敬佩之情。至于她的朱砂产业最终如何,史料中并无记载。
[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