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四大名将李牧,中国历史抗击匈奴第一人,竟惨遭反间悲惨而亡

战国四大名将李牧,中国历史抗击匈奴第一人,竟惨遭反间悲惨而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03 更新时间:2024/1/15 5:37:56

贤明的帝王各有千秋,昏庸的君主千篇一律。战国四大名将李牧,北抗匈奴,南抵强秦,中国历史上抗击匈奴的第一人,最终还是逃不过昏君赵王迁的杀害,悲惨而亡。

[var1]

而赵国,终于也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了代价,李牧死后不久,赵国灭亡。

大破匈奴,使之十年不敢南下

匈奴是游牧部落相互结盟而成的多民族国家,最早出现在我国北部,史书中记载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赵武灵王开始推行“胡服骑射”抵御匈奴入侵开始,一路经历了:秦始皇时期的蒙恬北伐;汉武帝时期的卫青大战匈奴七战七胜;霍去病封狼居胥,令“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最后因为内部战争渐渐消失在历史舞台中。

[var1]

可以说匈奴是我国历史中各个朝代都要面对的不安定因素,同时匈奴的强大可见一斑。

李牧作为赵国边境专门抵御匈奴入侵的将军,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破匈奴的人,对于匈奴的了解可谓一清二楚,匈奴的每一次入侵都能被毫不费力的化解。

但有一点,李牧从不组织大规模的队伍与匈奴正面对抗,这样持续了好几年,使得匈奴以为李牧胆小不敢进攻。

同时赵王也开始责备李牧,但李牧拒不理睬。如此赵王大怒,换下了李牧,派了其他人去。结果,新任将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导致赵国边境连正常的耕作都进行不了。

[var1]

赵王迁没得选择,只能再次委派李牧出战,抵御赵国边境匈奴。但李牧此时提出了条件,说“如果大王一定要让我去镇守边疆,抵御匈奴,那我就依然按照之前的方法,如果大王答应,我就去。”赵王不说二话,点头同意。

李牧来到边境,一切计划如前,仍是防守避战不出,匈奴毫无收获。此时,匈奴仍然认为李牧胆小如鼠,不敢应战。

而李牧等的就是这个机会,就在匈奴再次以小规模队伍入侵时,李牧早已安排好一切,他提前安排几千牧民带着大批牲畜在边境放牧,匈奴一来李牧便让防守士兵假装失败撤退,留下了数千牧民以及大量的牲畜,让匈奴以为赵军是真的不敌撤退了。

[var1]

匈奴单于听到此事后,立即率领大批人马进攻赵国边境。但此时在赵国,等待他们的是李牧早已布置好的精兵强将五万人,再加上早已经训练有素,善于骑射的骑兵十万人,以及装备精良的战车一千三百辆。

结果可想而知,匈奴大败,单于慌乱之中逃命,赵军斩杀匈奴数十万人马。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南下。

肥之战,力抗强秦,被封武安君

公元前233年,秦将桓齮(yi)攻破平阳,后又破赵国武城斩杀赵军十万,大军直指赵国后方邯郸,危难之际赵王调遣李牧,任命其为大将军,率镇边大军回国反击秦军。

面对秦军,李牧采用一贯的作战方式,先按兵不动,高垒城堡以防守。而秦将桓齮企图采用诱敌之计,亲率大军进攻肥下,等李牧前来救援之时一举将其歼灭。

[var1]

但天不遂人愿,李牧早已洞悉秦将用途,不为所动。等到大批秦军前往肥下时,此时李牧一改以往作战习惯,调集大军一举攻破毫无防备的秦军大营,营中兵马粮草一应物资全部被李牧所缴。

李牧料定秦军后方失守,定会派军救援,随即提前部署,等到秦军到来时,李牧以逸待劳,大破秦军。此战后,李牧反击秦军有功,被封为武安君。

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最后却惨遭冤杀

公元前229年,赵国外有强秦虎视眈眈,内有自然灾害不断,再加上战事连绵,百姓早已苦不堪言,国力匮乏。

秦王嬴政趁此机会派大将王翦率军攻取赵国都城邯郸。在此危难存亡之际,赵王迁派镇边大将军李牧率领赵军,派司马尚为副将辅助李牧,两人合力全力抵抗秦军。

[var1]

长时间的战争,给秦国的压力也非同小可。为了快速攻破赵国,王翦提议秦始皇采用反间计,除掉李牧。

秦王点头同意王翦的提议,随即派奸细用重金收买了郭开,而这郭开可是赵王迁身边的红人,同时廉颇的流亡他乡跟此人也脱不开关系。

秦王让郭开散布谣言,说是李牧和司马尚两人勾结秦军,意图背叛赵国。赵王得知此事,不经考虑直接下令派人取代李牧。

而战事紧要之时,同时又考虑到赵国百姓安危,李牧拒绝交出兵权,后赵王和郭开两人采用计谋将李牧俘获,并将其杀死。

在失去又一大将李牧的情况下,王翦大军无人可挡,一路攻破赵国国都邯郸,擒获赵王迁。赵国公子嘉逃跑,另地称王。之后不久,公子嘉被俘赵国灭亡。

战国四大名将,秦国有白起、王翦,赵国有李牧、廉颇。但是这两国的命运却天差之别,秦国最后一统六国,秦始皇更是被评为千古之一帝。

[var1]

而反观赵国,原本好好的一盘棋,硬生生的被一任又一任的赵王玩的一败涂地,赵国的灭亡可谓咎由自取,只是可惜了廉颇、李牧两位大将,一位郁郁不得志,客死他乡;一位战功赫赫却惨遭杀害。

我们作为后辈子孙,没法评论谁对谁错,但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因为“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更多文章

  •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进程,其实就是家族化逐渐被职业化取代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区区10年光景,就先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封建王朝。即使从秦始皇公元前236年决定灭赵开始计算,到公元前221年灭掉齐国,也只是用了15年的时间,就

  • 《史记》为什么要以公元前476年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史记和春秋的关系,史记为何从三家分晋开始,史记春秋战国版图变迁

    叔孙氏便留下了这只奇兽。子贡不解,问孔子说:“夫子何泣尔?”孔子答曰:“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害,吾是以伤焉。”于是孔子开始“因鲁史而作《春秋》”,把从隐公至哀公年间的历史大事都记载了下来。孔子以“西狩获麟”来作为《春秋》的结局,这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想把历史记载到自己动笔修史的那年,并不是因

  • 山西发现三座商代“窑箅式升焰窑”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2022年发掘区航拍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发布考古新发现,在忻州市尹村遗址出土了三座商代早期“窑箅式升焰窑”,为研究忻定盆地夏商时期文化更迭及与周边考古学文化的关系提供材料。尹村遗址,位于忻州市忻府区旭来街街道尹村西北约50米的云中河北岸台地上,是忻州地区重要的龙山至夏商时期遗址

  • 赵国坚持用廉颇,赵国能取得长平之战胜利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国如何打赢长平之战,赵国长平在哪,廉颇能守住长平吗

    赵国军事能力不如秦国秦赵双方在长平战场僵持之前,已经交锋数次。都是以赵国失败而告终,王龁进攻上党,迫使上党太守冯亭退军,上党随即被秦军占领。秦军继续进攻,在前哨战之中,斩杀赵国裨将赵笳,廉颇在利用老马岭、长平关构建防御攻势,秦军猛攻,占领赵军多个战略要地,长平关也陷入了秦军之手。[var1]秦军攻打

  • 秦国是一辆高速奔驰却可能自行散架的战车,吕不韦想为它装上刹车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商鞅变法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打击旧贵族势力,废除奴隶制,实行土私所有制;军事上实行军功晋升制度,士兵杀一人可以升一级,而且规定17-60岁的男子全部要服兵役;重农抑商,不能创造财富的商人只能位居社会底层。商鞅虽然因为得罪旧贵族被处死,但没有人亡政息,他制定的制度还在被历代秦王一直执行,秦

  • 东汉末日:皇甫讨贼反被污,董卓封侯露骄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凉州乱事,连年未平,朝臣奉诏会议,又觉得聚讼盈廷,莫衷一是;司徒崔烈且欲弃去凉州。时安定都尉傅燮已入为议郎,亦得与议,听了崔烈言论,不由的鼓动热肠,正色厉声道:“司徒可斩!斩了司徒,天下乃安!”三语说出,四座皆惊,崔烈亦为变色;尚书欲顾全崔烈面目,不得不劾傅燮妄言。灵帝召傅燮问状,傅燮从容答道:

  • 蜀汉丞相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却被评:只是普通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能比管仲乐毅吗,管仲乐毅,乐毅和管仲是什么关系

    在《三国演义里》被诸葛亮气到的人,也总会骂一句“诸葛村夫”。那么他真是村夫吗?据正史记载,诸葛亮的父亲是泰山郡丞诸葛珪,叔父是豫章太守诸葛丰。大姐嫁房陵太守蒯祺。二姐嫁荆州土豪庞山民.诸葛亮的岳父是黄承彦、岳母是蔡讽的女儿。诸葛亮的岳母有个姑姑,嫁给了太尉张温。诸葛亮岳母有个弟弟是章陵太守蔡瑁,还有

  • 任见:曹操为父报仇,疾风掠城大开杀戒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第五章 镇服四方的法宝32曹操击败袁术,声势大振,兖州地盘暂时占定。兖州以北的前盟主袁绍,曹操还是惹不起的。兖州东面的徐州,风调雨顺,百姓安定,当初黄巾反政府军并未影响到这块鱼米之乡。徐州牧陶谦,字恭祖,行伍出身,董卓乱后,群雄割据,陶谦也想有朝一日凭武力及财力争夺天下。袁术被曹操击败后,陶谦认为时

  • 秦国大将白起史称“杀神”,巅峰时期到底有多疯狂?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国杀神白起,油管评价杀神白起,杀神白起死后阎王亲自迎接

    “杀神”白起白起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首,是秦国的军事家最厉害的战神,他征战一生打了很多仗从无败绩,他征伐战场杀害了很多人,他让当时的其他国的士兵将领,只要听到他的名字都闻风丧胆无心恋战,因此那时的人们称白起为“杀神”。我们只听他的称号就能感受到那时的白起有多厉害,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白起巅峰时期有多狂吧?

  • 汉武帝两大绝世名将:二人虽绝非庸才,但也得靠关系上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但现在一些史学家对于他们两个人,却有着不一样的评价。对于他们二人究竟是不是庸才,也成为备受争议的事情。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当时,就根据卫青和霍去病的一些行为对他们二人进行了评价。吕思勉先生描述汉武帝的用兵之道是不可取的,因为卫青和霍去病都属于他的姻亲,所以在选择人才的时候有一定的私心。除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