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病逝后,姜维为什么要九伐中原?司马昭一语道破个中玄机

诸葛亮病逝后,姜维为什么要九伐中原?司马昭一语道破个中玄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837 更新时间:2024/1/23 12:38:21

然而让人未曾料到的是,自从刘关张三人去世之后,蜀国的气势便一落千丈,即使诸葛亮拼尽全力,也仍没有任何改善的趋势,直至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便再无扭转乾坤之力。然而世人不理解的是,承接诸葛亮衣钵的姜维为何会选择九伐中原?司马昭的一句话却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死前托孤交汉室,无力悔改留遗憾

自从关羽张飞去世之后,刘备便整日郁郁寡欢,再加上当时情况危急,没过多久,刘备便病倒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医治,仍没有任何起色,那时的刘备便得知自己的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他派出手下紧急召回了诸葛亮,临终前强撑着一口气,任命自己的儿子刘禅为蜀国下一任统治者。他有气无力地嘱托诸葛亮,希望他可以辅佐自己的儿子,实现光复汉室的伟大梦想。

或许是刘备的临前托孤,使得诸葛亮一直强撑着信念,发誓要帮助刘氏家族重兴汉室。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北伐战争刚刚开始之时,蜀汉军队是占据优势的。然而诸葛亮未曾料到的是,只因自己手下一将领的错误指挥,使得蜀汉陷入了众矢之的,甚至隐隐约约的有了被灭国的趋势。如若不是诸葛亮泰然自若,用了一招空城计,或许蜀国早已经退出了三国争霸的队列当中。

此时的诸葛亮虽然明白蜀国大势已去,但他仍旧心怀不甘。在短暂的休养生息之后,便再次派兵攻打魏国。然而此时的魏国早有防备,诸葛亮的多番谋划也注定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在多番争斗之下,诸葛亮的身体已经亏空得厉害,没过多久就病倒在床榻之上。弥留之际,蜀汉后主刘禅派出心腹来到丞相府中拜见诸葛亮,希望他可以指点江山,给予一个可以继承他衣钵的人选。

诸葛亮经过几番思虑之下,给了刘禅两个人选。而没过多久,诸葛亮便因为病情过重离开了人世。后世之人为感叹与歌颂诸葛亮的尽心竭力更是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字来形容他生前对于蜀国的奉献,而时至今日,诸葛亮的光辉形象仍旧屹立在无数中国人心中不倒。

青出于蓝胜于蓝,九伐中原攻魏忙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姜维可以算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了,他的诸多才华甚至还超过了诸葛亮。诚然,在诸葛亮病逝之后,姜维便从他的手上接过了讨伐魏国的大旗。据史料记载,在姜维成为宰相的15年当中,先后进行了9次讨伐魏国的战争。虽然这9次战争当中胜多败少,但却并没有达到诸葛亮生前预计想要的目标,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还使得风雨飘摇的蜀国更加雪上加霜,因此不少历史学家好奇,面对这种情况,姜维又为何会选择北伐呢?

当进行一番研究之后,历史学家发现,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讨伐魏国或许是姜维不得不选择的一步棋。在历史上,刘禅一直是以昏庸的形象示人,而在他的统治生涯当中,也确实将这一词汇贯彻到底。刘禅十分信任宦官黄皓,为了能够彻底的纵情与享乐,甚至还将手中的权力交由黄皓把控。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宦官干政使得蜀汉的朝局变得越发混乱。而黄皓又为了能够彻底的享受权力带给自己的快感,曾多次和朝中将军勾结以此想要废掉姜维。当时的姜维为求自保,只能拼尽全力的来证明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如此一来,发动讨伐魏国的战争,则成为了姜维最后的救命稻草。

此外,就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蜀汉早已经被掏得一干二净。自从关羽张飞等一众将领去世之后,能文能武之人实属不多,除了廖化以外,根本无人能用。再加上当时蜀汉的经济一落千丈,整个蜀汉已经没有过多的金钱去养育士兵,培育战马。当时的姜维纵然知晓蜀国国力衰微,但仍然要坚持北伐,只因他要救的人不仅仅只有自己,还有偌大的蜀国。再者,在姜维心中诸葛亮所制定的一系列方针就是自己行动的指引,诸葛亮在生前一心为蜀国着想,而由他制定的计划必然是正确的。所以姜维便全力以赴执行诸葛亮的方针,想要以此拯救破败不堪的蜀国。

而正是因为姜维的北伐之战,才使得濒临破碎的蜀国得以喘息,边疆保持稳定,百姓也在水深火热之中获得了一丝的安稳。虽然姜维此举确实增加了蜀国百姓的沉重负担,但也成为了蜀国不得不选择的自救好政策。

百般自救却成空,多番挣扎也无用

到了蜀汉后期时,宦官黄皓以及诸葛亮的儿子和诸多老臣都认为,姜维北伐使得蜀汉国力损失惨重,纷纷反对姜维北伐。这样一来,外出征战的姜维感受到了千万压力,甚至都不敢带兵回到都城的地步,当时的姜维只好留在原地不断的屯兵,储存战备物资,打算重新开始北伐。除此之外,朝中的诸多大臣也萌生了想要除去黄皓的念头,但因为刘禅的过于宠幸,使得他们无从下手。

公元263年,姜维得到了钟会治兵关中的消息,于是立刻派出手下向刘禅上报此事,然而黄皓却以鬼神之说,蛊惑刘禅,称敌人并不会来。然而这件事满朝文武却并不知情,直到魏军攻到汉中之时,刘禅才派兵营救,然而此时任何的反抗早已为时已晚。没过多久,蜀汉就以一种极为落寞的方式消失了。多年之后,司马昭再次看待姜维北伐只用明智之举来形容,换而言之,如果不是姜维的坚持,或许蜀汉早已消失。

结语:

三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璀璨最为精彩的一段时光,其主要原因便是出现了诸多具有治国之能的英雄豪杰,而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参与,才使得三国时期出现了三分天下的鼎足盛世。然而自古以来,征战都需要分出个胜负,虽然诸葛亮以及姜维等人未曾获得胜利,但却得到了世人的敬仰。对于姜维您是怎么评价的呢?欢迎留言讨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武将篇之五大黄金搭档,谁才是第一组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那三国中有多少武将搭档呢,他们都是怎样为各自的主公攻城掠地,斩将立功的呢?谁才是三国武将第一组合呢?先说魏蜀吴三国中的组合,每个国家都有一对,堪为众将楷模。曹魏:李典与乐进。李典乐进是最早跟随曹操的,在曹操刚起事时,两人投靠到曹操帐下。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前就在曹操手下征战,在曹军中资历最久。李典有

  • 山东一女子效仿武则天称帝,还计划入驻故宫,最终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故宫三种人免票,故宫100位美女图片,故宫第一任皇帝是谁

    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一直以来都是历史教科书上的常客,更是电视剧的热门话题。教科书的普及加上电视剧的传播,让许多人内心十分好奇武则天,更有甚至想效仿武则天,计划进京登基,她就是晁正坤。由于大热电视剧武则天的热播,山东女子晁正坤十分心痒痒,看的时候热血沸腾,每当看见武则天号令百官、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威风凛凛

  • 唐中宗李显:自己不想当皇帝,只因哥哥们不争气!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中宗李显简介,被称作六味地黄丸的唐中宗李显,唐中宗李显在哪里登基的

    实际上,这真的不能怪李治,本来他这个皇帝就是捡来的,稀里糊涂的就当上了,自己都不知道咋回事,就莫名其妙的被自家老爹扶上龙椅了,然后就君临天下了,自己那俩蹦跶的很欢实的大哥和四哥,曾经可是储君的热门人选,突然就都被父皇嫌弃了,这一切太突然了,李治有点懵。果然还是老子说的对,“夫唯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

  • 【陕西文物中的兔】唐代滑石兔——千年前的“无线鼠标”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二楼“盛唐气象篇”展厅里,有一只酷似鼠标的兔子文物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文物呈米黄色,兔子呈俯卧状,头前探,后身弓起,一对长耳贴伏于胸前。这件文物就是“滑石兔”。有观众好奇这件可爱的“滑石兔”究竟是做什么用呢?其实跟古人日常生活的一件坐具“席”息息相关。我们生活中很多词语里都可以见到“席

  • 历史:司马光砸缸救友人人皆知,可是你知道被救之人是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中华上下五千年,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的能人志士,他们大多都能留名青史。有人爱国情深,有人文采斐然,都给我们的历史划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像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想必人人都皆知吧。在他很小的时候,跟自己的小伙伴们在后院当中玩耍。其中有一个小孩子爬到了一个大缸上面,但是不小心却掉到了缸里的水中。别的小孩子们

  • 李世民问尉迟恭:韩信为何死?尉迟恭马上去修道,秦叔宝装病不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有两次著名的结拜,但结果却大相径庭,一次是汉末时期的''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三人从此肝胆相照,这是一直被后人传扬的佳话。而另一次结拜则只剩下了一地鸡毛,这就是隋末的''瓦岗寨结义'',这帮兄弟们你杀我、我杀你,最终闹得是鸡飞狗跳。因此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

  • 明朝百姓不敢吃猪肉,因为皇帝姓朱,无奈下朱元璋改了一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乞丐皇帝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后,百姓们面临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吃猪肉的时候怎么办因为皇帝姓朱,直接说吃猪肉,这是对皇帝的不尊重,可是要被杀头的,而且许多当朝着盛行文字狱,别说是同音了,有时候就算是谐音,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发音,都可能被人曲解,落得个欺君之罪,难逃一死。就像是著名的诗鬼李贺,一生不得入

  • 隋唐十八条好汉都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隋唐十八好汉是《说唐》中的十八员猛将。不过《说唐》中明确写明的只有13人,这十三人分别是第一李元霸、第二宇文成都、第三裴元庆、第四雄阔海、第五伍云召、第六伍天锡、第七罗成、第八杨林、第九魏文通,第十尚师徒,十一新文礼,十六秦琼,十八单雄信。经过后世《兴唐传》、隋唐演义评书的流传,十八好汉被人确定为李

  • 明朝文官靠战功封爵,威震西南,为何名声却很差?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一、初露锋芒王骥,字尚德,是河北辛集人,他在永乐四年(1406年)考中了进士,被封为兵科给事中。王骥的仕途比较顺利,他历任山西按察司副使、顺天府尹、兵部右侍郎等职,并在宣德九年(1434年)出任兵部尚书。别看王骥是一介书生,他身材高大、强壮,“便骑射,刚毅有胆,晓畅戎略”。正统二年(1437年),王

  • 隋炀帝杨广临死前,提出惊讶的要求:给朕保留最后的尊严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隋炀帝是隋文帝的第二个儿子,隋文帝开创了大隋盛世,统一全国本该百年基业,却没成想传二世而亡,隋炀帝在最后的时刻里,向要他命的人提出最后的请求,保留尊严,可惜没有被应允,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又为什么没被应允?这一切都要从他登基开始说。陷害哥哥,登上太子之位隋文帝原本是北周隋国公,得周静帝禅位才登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