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问尉迟恭:韩信为何死?尉迟恭马上去修道,秦叔宝装病不出

李世民问尉迟恭:韩信为何死?尉迟恭马上去修道,秦叔宝装病不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380 更新时间:2024/2/6 17:11:47

中国历史上有两次著名的结拜,但结果却大相径庭,一次是汉末时期的''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三人从此肝胆相照,这是一直被后人传扬的佳话。而另一次结拜则只剩下了一地鸡毛,这就是隋末的''瓦岗寨结义'',这帮兄弟们你杀我、我杀你,最终闹得是鸡飞狗跳。

因此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意思就是讽刺瓦岗寨这帮兄弟的假仁假义。

当然了,最塑料的兄弟情还是''天罡地煞''的水泊梁山,说实话,这帮人里面没有几个是真心实意的人,也没有几个是光明磊落的人,用''好汉''来称呼他们实在是过于讽刺。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人虽然是九五之尊,但毫无疑问他们都是从幼年成长起来的,这些人在幼年的心思也同样单纯,但是当大家长大成人后,见过的事情多了,面对的诱惑也多了,对于某些东西也就不那么看重了。

''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在唐太宗李世民创业初期,尉迟恭、秦叔宝这些人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李世民也将他们视为自己的心腹。但是随着''玄武门之变''的成功,李世民成为了大唐帝国的皇帝,这些兄弟们就不再像以前那般亲近了,这是相当自然的事情,上位之后 ''插兄弟一刀''的人不在少数。

即便是同气连枝的兄弟,比如曹丕曹植二人,也为了曹操的继承人问题闹得不可开交,而曹操的幼子曹冲的死因也与此事脱不了干系。即便是曹丕在登基之后,对于曹植依旧是相当忌惮,曹植不得不写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样的诗句,最终才免了一死。

亲生的兄弟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天涯海角结拜的兄弟呢?随着共同利益的改变,兄弟最终会产生分歧,随后会爆发出巨大的矛盾。尉迟敬德毫无疑问是李世民的大功臣,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之一就是他,而向高祖李渊逼宫的人也是他,陪伴李世民征战四方的人也是他。

在李世民成为了大唐的皇帝之后,尉迟恭自然而然地以功臣自居,他认为李唐的江山也应当有他的发言权。但是李世民可不这样认为:''在做秦王时,彼此之间还可以称兄道弟,彼此之间还可以同塌而眠,但如今我做了皇帝,凡事就要立下一个规矩。''

这不禁令人想到了《范进中举》中的胡屠夫,他在范进中了秀才之后,便对他说:''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区区一个秀才都要与旁人划清高低界限,更何况是做了皇帝的李世民呢?尉迟恭居功自傲的行为很快就引起了他的不满,直到一件事情发生之后,他才最终爆发了出来。

首先,尉迟恭与秦王天策府的老臣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不和,于是他被李世民调到了地方做官,这实际上是对他的一种保护。

贞观五年(公元641年),李世民开始大肆封赏功臣,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都被封为了勋爵,但尉迟恭却受到了冷落,因此他本身就相当不高兴。

贞观六年(公元642年),李世民在长安大摆酒宴,尉迟恭也在宴席之内,他就在这一次宴席闯下了大祸。尉迟恭在入席时发现有人的席位比他高,于是他非常不高兴,在宴席上大吵大闹惹得赴宴的人很不愉快。

于是坐在他下席的任城王李道宗就对他说:''这是由于皇上安排的原因,不是他本人有意为之的。''尉迟恭更加生气了,他认为李道宗这样的李唐王室都是酒囊饭袋,根本不配和他这样立下赫赫战功的人说话。于是,他当场就对李道宗大打出手,李道宗的一只眼睛险些失明,目睹了这一切的李世民相当不悦。

于是李世民就对尉迟恭说:''你知道韩信是怎么死的吗?我之前一直为韩信鸣不平,但自从我读了《汉书》之后,又目睹了你今天的行为,才知道原来韩信死得一点都不冤枉,被冤枉的人是汉高祖。''

李世民的一席话使得尉迟恭汗流浃背,他知道李世民已经相当忌惮自己了,自己如果再不收敛的话,就要和落得和韩信一样的下场了。于是从皇宫中回到自己府邸的尉迟恭从此以后相当低调,他很少出现在公众场合,对于朝政也几乎不闻不问,一心一意地在家修道炼丹。

无独有偶,和尉迟恭被立为''门神''的秦叔宝也有着相似的行为,《旧唐书》记载他:''十三年称病不上朝''。

但熟悉隋唐史的读者都能够知道,秦叔宝的武力值是在尉迟恭之上的,当年攻打刘武周时,秦琼曾经生擒了尉迟恭,可见其勇武程度。

那么,秦叔宝为何刷新了大唐臣子不上朝的记录呢?他十三年不上朝难道没有人怀疑吗?当然有人质疑他,认为他是在装病,有欺君的嫌疑。但秦叔宝对此的回答是:

''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

意思就是说:''我秦叔宝从少年时期就征战沙场了,我因负伤而流下的血要拿几个大桶来装,一生流了几十斤的血,老了怎么会不生病呢?''

李世民虽然对此也有所怀疑,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秦叔宝也因此远离了朝廷政治的风波,保全了自己的余生。

秦叔宝是唐高祖李渊的爱将,他与李世民的关系较为疏远,远远不及尉迟恭和李世民之间的关系紧密。''玄武门之变''在策划时,李世民就很担心秦叔宝会倒向太子以及李渊,当然了,最终的结果是秦叔宝选择了李世民。

但秦叔宝虽然有带领八百卫士抵抗数千卫兵的战功,他始终都不是李世民的心腹,当他看见尉迟恭这样与李世民亲近的臣子都受到了警告,马上就以他天生的敏锐,采取了''装病''这一招。

李世民自然不是傻子,一个人病了十三年又说不清什么病,这不是明显的欺骗吗?但秦叔宝的示弱和退出对他有利,于是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自古以来都说君王难做,但事实上功臣更难做,做得好了不过''搏个封妻荫子'',运气稍微不好就家破人亡甚至是被夷灭三族。而与帝王关系不太好,同时又有着巨大功劳的臣子,更是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生怕那天帝王就惦记上了自己。

尉迟恭的修道炼丹是浪子回头,而秦叔宝的装病不出是先发制人,这两个人最终都明白了与君王相处的道理:可共苦而不可同甘。

于是他们选择退出政治的漩涡,安安静静地度过属于自己的晚年时光,既可以保全自己,也能保全家人,这也是一种智慧!古往今来多少聪明人,就是没有悬崖勒马的这一步,才最终演绎出了一幕幕的悲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百姓不敢吃猪肉,因为皇帝姓朱,无奈下朱元璋改了一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乞丐皇帝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后,百姓们面临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吃猪肉的时候怎么办因为皇帝姓朱,直接说吃猪肉,这是对皇帝的不尊重,可是要被杀头的,而且许多当朝着盛行文字狱,别说是同音了,有时候就算是谐音,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发音,都可能被人曲解,落得个欺君之罪,难逃一死。就像是著名的诗鬼李贺,一生不得入

  • 隋唐十八条好汉都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隋唐十八好汉是《说唐》中的十八员猛将。不过《说唐》中明确写明的只有13人,这十三人分别是第一李元霸、第二宇文成都、第三裴元庆、第四雄阔海、第五伍云召、第六伍天锡、第七罗成、第八杨林、第九魏文通,第十尚师徒,十一新文礼,十六秦琼,十八单雄信。经过后世《兴唐传》、隋唐演义评书的流传,十八好汉被人确定为李

  • 明朝文官靠战功封爵,威震西南,为何名声却很差?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一、初露锋芒王骥,字尚德,是河北辛集人,他在永乐四年(1406年)考中了进士,被封为兵科给事中。王骥的仕途比较顺利,他历任山西按察司副使、顺天府尹、兵部右侍郎等职,并在宣德九年(1434年)出任兵部尚书。别看王骥是一介书生,他身材高大、强壮,“便骑射,刚毅有胆,晓畅戎略”。正统二年(1437年),王

  • 隋炀帝杨广临死前,提出惊讶的要求:给朕保留最后的尊严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隋炀帝是隋文帝的第二个儿子,隋文帝开创了大隋盛世,统一全国本该百年基业,却没成想传二世而亡,隋炀帝在最后的时刻里,向要他命的人提出最后的请求,保留尊严,可惜没有被应允,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又为什么没被应允?这一切都要从他登基开始说。陷害哥哥,登上太子之位隋文帝原本是北周隋国公,得周静帝禅位才登上了

  • 历经五朝八姓十一君,气得欧阳修骂他“读书人气节都被他丧尽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冯道由后唐庄宗正式入朝起,历事五朝、八姓、十一君分别为︰“五朝”指后唐、后晋、契丹(灭后晋后定国号“大辽”)、后汉及后周,共五个朝代。“八姓”指后唐李存勗(本姓朱邪)、李嗣源(本姓不详)及其养子李从珂(本姓王)、后晋石氏、辽国耶律氏、后汉刘氏、后周郭威及其养子柴荣,共八个家族。“十一君”指以下十一位

  • 洛阳虎牢之战,李世民一战灭王世充、窦建德,成就天策上将的威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窦建德虎牢关之战过程,窦建德简介,王世充和窦建德

    彼时,李世民已然封无可封,不仅位列秦王,更是成了太尉兼领尚书令,可以说无论是爵位、勋位还是职官方面都达到了顶峰,天策上将“许自置官属”更是别无二家。那么,为李世民赢得天策上将的洛阳虎牢之战又是怎样的呢?隋末唐初,纷争四起隋朝末年,纷争四起,自614年到617年间,起义已然席卷大部分地区,隋朝更是难以

  • 辽国猛将叫嚣北宋,一小人物搬来一神器疯狂扫射,猛将当场毙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是我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的顶峰,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生动形象地彰显了宋朝的繁华。可是重文轻武的宋朝在对外战事上却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退让,实在是让人憋屈。宋辽战争中,面对气焰嚣张的敌军将领,小人物张环利用神器将其射杀,辽国猛将当场毙命,而张环也改变了此后宋辽两国的命运。宋真宗御驾亲征宋朝宋真宗时期,

  • 李渊不做自欺欺人之事,也算是个光明磊落的汉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渊和杨坚的关系图,关陇集团为何选了李渊,李渊四个儿子名字连起来什么意思

    李渊杀入长安后,拥立了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傀儡皇帝,大家心里都清楚的一件事,就是李渊早晚要取杨侑而代之,但是在古代这是一件大事,想搞皇位和平交接,是不能操之过急的,要慢慢来,李渊自然不能免俗。李渊的心腹参考历史经验,开始不断地以杨侑的名义给李渊加官进爵,由于加官进爵是有天花板的,这个天花板就是“九锡之礼

  • 明朝锦衣卫权利很大,但他们却对一个人很尊敬,他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他们武功高强、神出鬼没、飞檐走壁,每次出场自带死=死神配乐。其实锦衣卫组织的初衷相当与那时候的国安部,是朱元璋为了巩固朱家王朝特立的,并赋予其监督权力。随着锦衣卫愈发受到朝廷重视,内部结构开始野蛮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眼中的邪恶组织,为了平复众怒,朱元璋不得不取消其权利。靖难之役后,朱棣同样为了巩固自己

  • 武则天临终前为什么要与已经去世多年的丈夫唐高宗合葬?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建立的武周本质上是“夺舍”李唐,除了武家子侄以及部分依附武家的势利小人之外,朝廷内外没有任何势力会支持武周真正取代李唐。以狄仁杰为代表的天下士人将武则天视为李唐的掌权太后而非武周皇帝,这是他们忠于武则天的前提。武则天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立儿子李显为太子,标志着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