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初授田制取代井田制,实则是使用权的转换,却促使私有地权形成

秦初授田制取代井田制,实则是使用权的转换,却促使私有地权形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818 更新时间:2024/1/18 18:46:45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室的逐渐衰亡以及各诸侯国的日渐强盛,周王室已经不再享有对诸侯们的实际控制权。

而在这时候的诸侯们眼中,周王室只是一个在某些时候可以帮助他们增强自身势力的工具,各国之间吞并争霸的戏码已经正式开始上演。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格局之下,由周王室一手建立起来的包括政治、化、经济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都被一一打破,授田制也由此取代井田制。

然而,随着时代再度发生变化,授田制也不可避免地被另一种新的制度取代,我国私有地权的现象也出现在历史舞台之上。

一、授田制的产生是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

1、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导致了井田制的消亡

在古代社会,广大农民是一个国家的统治基础,农业是国家的支柱性产业,农田则因此成为了统治者们谋取利益、控制农民们的有力武器。西周从建立初期便一直沿用从商朝就已经开始实施的井田制度,一种因将土地割成方块而使其看起来酷似“井”字的土地制度,“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

在这种制度之下,全天下的土地都仅仅归属于周天子所有,农民只不过是被暂时分配了使用权,只能用来耕种,无法对土地进行买卖。

而在具体的耕种之时,农民不但需要缴纳一定的赋税和贡钱,同时多户农民还要共同耕种一块公田,收益皆归贵族所有,农民的生活负担不可谓不重。

而井田制之所以能够在那个年代生存发展开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落后的生产力使广大农民不得不聚集在一起进行劳动才能勉强维持生活。

然而,随着铁犁牛耕以及一大批先进耕作工具的出现,一个人、一个家庭逐渐成为一个社会基本劳动单位,小农阶层就此产生,为之后的中国由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原先把一大批农民聚集在一起进行生产劳作的井田制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托,只能不断走消亡的命运。

与此同时,早在井田制还盛行期间,许多贵族就已经在暗自耕作井田制外的土地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营收,这同样对井田制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可以说,井田制的消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时代的变化。

2、授田制适时恰当地登上了历史舞台

当然,即便如此,此时的绝大部分土地仍然牢牢掌握在国家手里,私有土地也仅仅只是一小部分。为了在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代增强自身的实力以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授田制应运而生。

与井田制相同,授田制也是国家将土地的使用权交给农民,但与井田制不同的是,这时候农民们的耕作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国家在分配土地时也往往是以一户一百亩为标准。

除此之外,国家还会将土地作为赏赐给那些有功的贵族和大臣,这其实也就是商鞅变法当中的军公爵制度。甚至可以说,在商鞅变法当中,废除井田制这一落后的土地制度就是其它一切变革的基础。

在授田制当中,商鞅确立了诸多原则和条例来保障它的正常实施。首先,国家所有土地的归属权归属于秦王一人,这不仅是因为皇帝本身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同时也能够更方便地管理全国土地,毕竟谁都怕秦王。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土地并不允许被私人买卖,但租赁出去却是可以的,这其实也就是一次使用权的转换。

其次则是固定税收制度,按照田亩计征纳税,减轻了贵族与农民之间存在的纳税不平等现象和农民本身就具有的沉重负担。

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们的生产积极性。再其次就是前文所提到的军公爵制度,将土地作为一种奖赏分发出去,这能够直接提升秦国士兵们的战斗能力,从而造就了秦国虎狼之师的威名。

最后,商鞅对全国人口的流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他不仅将全国的人口情况登记在册,同时还极大限制了人口迁移现象,“有为故秦人出,削籍,上造之上为鬼薪,公士以下刑为城旦”。

也就是说,一个普通人想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基本上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而这样一来,农民们自然被束缚在了土地之上,一生都只能固定在一个地方耕种劳作,授田制的实施因此更有保障。

虽然最后商鞅身死,但他所发动的变法却并未消失,而是继续在秦国内部实施。而授田制也伴随秦朝的建立和灭亡、汉朝的建立和灭亡、西晋的建立和灭亡,前后经过几百年后才又被另一种新的制度所取代。

二、授田制本身的缺陷使其在长期的发展当中也变得不适应社会

1、土地兼并始终是一个无法消除的问题

在中国古代社会当中,土地兼并一直是一个让几乎所有历代王朝统治者都无比揪心的问题。除了宋朝,因为宋朝的国情确实有点不一样。前文说到,虽然土地并不被允许买卖,但却能够租赁出去,这就为土地兼并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

更何况,汉朝与西晋初年更是不允许土地买卖。大地主通过将自己手中的土地租赁给农民的方式,将农民变为独属于自己的劳动力。若是在政治清明、风调雨顺的年代,农民和地主之间尚且还能维持住单纯的交易关系。

然而,若是碰到突发意外或者地主刻意使坏的情况,农民就会变得无法偿还起地主第一年的租金而在第二年不得不偿还更多。如此循环累积,农民就变得负债累累却仍必须为地主日夜劳作了,以至于最后无法生存。

即便是在授田制的实施下,农民可以从国家那里获得土地的使用权,但地主仍然可以通过一系列手段来迫使他们无法偿还起租金或者税赋,最后还是只能乖乖到他们手上打苦工,一辈子被剥削压迫。

虽然汉朝统治者曾经也出台过相关措施来限制地主所能拥有的土地数量,如东汉时期的师丹就曾发布过的“吏民田皆不得过三十顷”这样的政策。然而,在封建社会当中,地主本身就是统治阶级的一部分。

政府颁布这些措施,实际上就相当于是在自己反对自己,所以这些政策大多都在发布一小段时间后便被迫收回,土地兼并根本无法被消除,最后受苦受难那的还是只有广大农民。

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与地主之间便逐渐形成了依附关系,地主需要农民来劳作以获取利益,农民则需要地主给予土地来生存。

农民们的人身自由自然也在这样的关系当中受到了严格限制,以至于逐渐成为豪强大族们的家奴。

而那些不愿意或者没有机会附身于豪强大族们的农民则只有相继流离失所,成为社会当中的不稳定因素,地方性叛乱的发生也就变得颇为寻常,这也是为什么在东汉末年和西晋末年,会出现大族林立局面的重要原因。

当然,无论是授田制还是其后的均田制,又或是再之后的什么土地制度,其实都会引发土地兼并的现象,毕竟社会性质就摆在那里,这是必然的事情。

2、税赋的越发沉重激起了农民心中的不满

纵观历代王朝,减轻税负一直都是上层统治者降低农民负担的重要举措。这项政策在现在看来虽然稀松平常,但在以小农经济为主导的古代,下达这一命令无疑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相对应的,当农民们所需要缴纳的赋税变少时,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也会极大提高,从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不同时代的盛世。

而在授田制当中,承接前文所提到的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关系,地主不仅可以凭借自身的特权以达到少缴纳赋税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将剩下的所需缴纳的赋税转移到农民身上,从而使自己达到一种几乎完全置身事外的境地。

若是在政治清明时期,也就是上面说到的减轻税负的时期,农民尚且还能承受住负担,甚至还可以稍有盈余。

可若是碰上横征暴敛的时候,他们本就已经遭受到极大磨损的的肩膀可就再也经受不住打击了,最后还是只能出现上文所提到的农民大量流失失所的情况。

在秦朝时期,由于早期的商鞅变法,更是导致了严刑峻法的情况,这无疑再度加重了农民们的生活负担,最终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三、总结

总的来说,授田制的终结,既有封建社会的制度问题,也有其本身就存在的一系列弊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人们其实是无法创造出一套完美的制度的,只能最大限度地缓解当时所急需解决的社会矛盾,然后在长时间的维持之后,最终看着它消亡,并用一种新的制度去替代它。

私有地权,其实简要来说就是当时的国家针对土地兼并现象的无奈态度,但同时也存在想要收缴更多税赋的心理。在授田制下,私有地权地出现成了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并伴随着授田制的越发衰亡变得越发严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华的“战国竹简”有多厉害?逃过秦始皇焚书,引爆未知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华大学破译战国竹简,秦始皇竹简,竹简的演变历史

    谁曾料想,竹简上记载了秦始皇焚书之前的“隐秘历史”,从此揭开一段被隐藏的“爆炸真相”[var1] 01、战国竹简 2006年冬天,一个神秘的文物商拿着8支样品“竹简”在香港的文物圈里兜售。根据坊间传闻,这些竹简数量竟有几千枚,都是出自内地古墓,年代为战国时期……香港中文大学古文字学家张光裕教授在见到

  • 刘存启叱咤江湖,百战余生;杀日酋,复名城,屡战不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东北绿林中黑话称“顶”为“山”,刘存启自我调侃,绿林报号“亮山”。刘存启是辽宁锦西县(葫芦岛市)烧户沟村人,家境贫寒,自幼就没了双亲,他流浪江湖,靠给人打短工糊口,受尽了有钱人的敲诈和盘剥。颠沛流离的生活,让刘存启养成了嫉恶如仇的性格,他结交的朋友,都是些没钱没势的穷苦人。刘存启甘愿为朋友两肋插刀,

  • 秦国美女孟赢,容颜秀丽,与世无争;却为何被后世称为无祥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国大公主孟赢,历史上孟赢的真实结局,孟赢简历

    孟赢有多美貌,已经不为后人所知,可“魂牵梦萦”这个成语,却实实在在是因为她的名字才出现的。孟赢的美丽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以至于有些历史学家称她为“无祥公主”。[var1]在春秋末期,楚国和秦国就是一对难姐难妹,小姐身子丫鬟命。当年周天子分封诸侯国,楚国和秦国同属“化外夷民”。中原地区的诸侯们各种的看不

  • 上海交大女博士钱璐璐,靠几任丈夫一路高升,被称为“科研妲己”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努力和坚持,还有幸运钱璐璐出生于中国正在高速发展的八十年代,那个时候实行的计划生育,也让那一代的孩子获得了最集中的资源。钱璐璐也是如此,而且接受了高质量教育的她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那个时候的钱璐璐和其他的孩子们都一样,有着当科学家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崇高理想。不像很多孩子那样,当科学家只是嘴巴里说说而已

  • 战国名将篇丨田单绝地反击,离间计逼走乐毅,火牛阵大败燕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统帅们若光靠蛮力,还不够解决领土问题。战马萧萧,旌旗猎猎,经过长期的格斗厮杀,在一场场人肉相搏中,摸索总结出不少兵法奇招。齐国的将领田单,乃反间计使用第一人,并最终大获全胜,将齐国失地七十余城收复,从此在齐国威望大振。历史实践证明,只有将智力与武力融合,才能开创全新的军事观。[var1

  • 张宗昌车站遇刺身亡,灵枢从济南启运时,无一人相送,罪有应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胶东有个新军阀叫刘珍年,曾经是直鲁军的一名团长。他在蒋介石的支持下,正跟韩复榘作对。张宗昌口出狂言,大包大揽,说刘珍年是他的老部下,他能说服他,归顺韩复榘。韩复榘心里明白,这是他张宗昌想乘机扩充势力,因而虚与委蛇。其实两人早有隔阂。1928年张宗昌率领的直鲁联军兵败滦州,他的六七万大军被白崇禧

  • 魏国八虎骑中选出五位与五子良将对战,哪方会取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魏国五虎良将,五子良将和八虎骑哪个厉害,五虎上将vs五虎良将

    曹魏五子良将:张辽,张郃,徐晃,乐进,于禁。以上诸将可谓曹魏的顶梁柱,曹操之所以成就霸业,除了荀彧,郭嘉等人的智谋外,武功方面几乎全靠这几位了。但曹老板有个习惯,就是在征战天下以及镇守边疆时,总是重用自己的宗族兄弟,如博望坡之战,于禁就曾作为夏侯惇的副将出征;凉州之战,张郃也是作为夏侯渊的部下;汉中

  • 楚汉之争:韩信水淹楚齐联军,消灭齐国,项羽陷入三面包围困境中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楚国北方最后一个友军,项羽自然不能不管齐国,派手下头号大将率领20万楚军去支援齐国。此时的楚军已经听闻了韩信的厉害,韩信平定关中,仅用十个月的时间消灭三晋,其用兵的高妙、计谋之高超已经算是很有名气了,其实是需要项羽亲自去处理的,但是有三点因素导致项羽没去。[var1]第一,项羽失控了项羽这个人对

  • 被严重忽视的芈启:平嫪毐首功,任丞相十载,后反秦称王大败秦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王平定嫪毐之乱,嫪毐朱姬吻戏视频,老梁故事汇嫪毐

    ''《大秦赋》中似乎有意忽略了楚系一派在秦国的影响,不仅低估了华阳太后的影响力,更严重低估了芈启的力量。事实上,从宣太后芈月开始,楚系一派在秦国能量巨大,华阳太后作为楚系一派的核心力量,对大秦朝堂拥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而芈启则是直接实施这种影响力的关键人物之一。''历史上,芈启可是平定嫪毐之乱的首要

  • 楚汉之争:韩信不战而屈人之兵,燕国投降,北伐战果却被刘邦拿走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在灭赵国时,下了一个军令:活捉李左车之人,赏千金。有钱好办事,千金赏金一下,很快活的李左车就被五花大绑地给韩信送来了。韩信一看立马赔上笑脸,亲自给李左车松绑,并对部下大声斥责道:怎么能如此对待贵客。[var1]随后两人落座,韩信以待师长之礼虚心求教:我想乘胜追击灭掉燕国,先生睿智,你看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