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五子良将:张辽,张郃,徐晃,乐进,于禁。
以上诸将可谓曹魏的顶梁柱,曹操之所以成就霸业,除了荀彧,郭嘉等人的智谋外,武功方面几乎全靠这几位了。但曹老板有个习惯,就是在征战天下以及镇守边疆时,总是重用自己的宗族兄弟,如博望坡之战,于禁就曾作为夏侯惇的副将出征;凉州之战,张郃也是作为夏侯渊的部下;汉中之战,张郃更是成了曹洪的部将。所以说并不是能力强弱,而是关系硬才行。
[var1]
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如果五子良将选择与从八虎骑中选出五位来对战,哪方会获胜呢?
要想厮杀,必须明白战力强弱。因为八虎骑虽然平均水平不及五子良将,但其中还有不少猛将,武艺不在张辽,张郃等人之下的。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可谓其中的佼佼者,那这五人可以匹敌五子良将吗?下面简单分析一下几人的战力。
夏侯惇是八虎骑之首,也是诸将中武艺最高的一位。夏侯惇武艺高强,而且作战极为勇猛,没有哪个是他不敢上的。如荥阳战吕布,土山战关羽,濮阳战张辽以及徐州战高顺,都是其精彩表现。
[var1]
至于夏侯惇武艺水平,大体应该与张辽不分上下,如在濮阳之战时,乐进“三十回合”与臧霸打成平手,夏侯惇上前助战,张辽见状出马迎战。随后“恼得吕布性起,挺戟骤马,冲出阵来”。由此可见,夏侯惇的加入,张辽已经落入下风。要不然吕布也不至于亲自出手。
[var1]
夏侯渊是曹魏西线司令官,其武艺大体与张郃接近。如在汉中之战时,夏侯渊与老将黄忠战“二十回合”不分胜负,与之前张郃战黄忠的战绩一样。而且两人都是因为后方不稳而退。
曹仁的武艺在这几人中算是倒数了,因为曹仁上阵杀敌的时候比较少,大多是在阵中指挥军马。而在东吴围攻南郡时,曹仁也曾出马一战。
原著中写道:曹仁在城上望见牛金困在垓心,遂披甲上马,引麾下壮士数百骑出城,奋力挥刀,杀入吴阵。徐盛迎战,不能抵挡。曹仁杀到垓心,救出牛金。回顾尚有数十骑在阵,不能得出,遂复翻身杀入,救出重围。
[var1]
由此可见,曹仁在面对江东的一般将领时,还是比较给力的,所以曹仁武艺应在强二流。
曹洪是曹仁之弟,其武艺相比曹仁就好很多。曹洪在渭水之战,为了救曹操,硬刚马超四五十回合,确实令人眼前一亮。但曹洪已经使出吃奶的劲了,曹操走脱后,便“渐渐刀法散乱,气力不加”。若不是夏侯渊率军赶到,曹洪难免死于马超之手。而相比马超“二十回合”击败张郃,“八九合”击败于禁,曹洪已经算是猛将了。
[var1]
最后一位曹休,虽然上阵杀敌不多,但相比被黄忠生擒的夏侯尚,以及曹真,曹纯等辈还是强上不少的。曹休箭法出众,于"曹操大宴铜雀台"之时率先登场,射箭夺袍。曹休随曹操四处征伐,在攻蜀汉中之战,伐吴濡须口之战均有登场,曾放冷箭射倒吴将凌统的马匹。但曹休短兵相接战绩较少,所以战力应低于乐进,曹仁等人。
那问题就来了,以上几人与五子良将捉对厮杀,胜负如何呢?本文采取武艺接近对战,而“田忌赛马”的方式不能作为参考。
夏侯惇战张辽,两人都是各自阵营的头号战将,就算张辽拿夏侯惇不下,也足可支撑百回合以上。夏侯渊战张郃,拿黄忠为例,两人应该是平手。
[var1]
曹洪战徐晃,这个是对战中,最难讨论的,因为徐晃曾“五十回合”战平许褚,曹洪在马超面前也曾支撑“四五十回合”,但从后期表现,曹操让满宠说服徐晃来看,许褚短时间内不可能击败徐晃。所以徐晃应略胜一筹,而曹洪渐渐体力不支,也可结论为,如果与徐晃单挑,一百回合内必定战败。
曹仁战乐进,乐进曾与东吴名将凌统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而凌统也曾与张辽大战,同样不分胜负,所以说乐进至少接近张辽水平,为弱一流武将。而曹仁南郡之战,趁机杀出,给东吴一个措手不及,但其击败的也只是蒋钦之流的三流战将。所以曹仁不敌乐进也是事实。
[var1]
最后便是曹休战于禁,两人都是各自阵营的垫底者,曹休只在演义中展示箭术,姑且算做三流水平。而于禁武艺与李典接近,属于强二流。
综上来看,八虎骑中的夏侯惇与张辽大战不分胜负,夏侯渊战张郃不下,而曹洪又非徐晃对手,曹仁,曹休又不敌乐进,李典。结论为五子良将技高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