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万历派沈惟敬出使朝鲜,灵魂三问日军将领,直接改变中日战场局势

万历派沈惟敬出使朝鲜,灵魂三问日军将领,直接改变中日战场局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208 更新时间:2024/2/6 9:31:06

自从1592年日本侵略朝鲜以来,明朝万历皇帝就开始关注辽东战场的局势,派人跟朝联系,最早进入朝鲜的明军,不断地朝鲜君臣打听,问日本人打到哪儿了,平壤丢没丢啊?

结果没想到,朝鲜皇帝李昖和手下这些大臣根本不说实话,直接告诉他们平壤没丢,还在我们手中。后来实在瞒不住了,又说平壤虽然丢了,但是没有多少日本人,也就是一两千人,只要天朝大明的军队派一两千人,就能够帮助我们收复平壤。

当时大明王朝专门派人给朝鲜政府送了两万两银子,就是到朝鲜这边的车马费,用于购买粮食,这才是一个大国军队的风范。

结果这些钱刚到朝鲜政府的官员手里,他们直接就给分了。至于明朝军队能不能得到给养,那不是我关心的。等到明军真正进入朝鲜的时候,他们不但不提供粮食,还要求大明的军队一路上去抢粮食、买粮食都可以,我们压根儿就没粮,实际上他们手里没有粮吗?

完全不是,在平壤,他们其实就准备了大批的军粮,结果军队不给力,都直接转手送给日本人了。跑到鸭绿江边的时候,手里也有粮食,但就是不给明军,明朝军队出的钱,按当时最高粮价来算,也足够1万多名士兵进行一个多月的作战。

因为朝鲜方面不给粮食,中国军队只好自己打开仓库,只拿自己该需要的粮食,也没有过多的拿粮。

当时负责跟朝鲜方面对接的参将叫郭梦徵,他评价朝鲜这些君臣“有同聚讼极无礼也”,根本受不了跟他们在一起开会无休止地吵,并且说各种困难。

尽管这样,明军在不明敌情的情况下,还是相信了朝鲜君臣提供的情报,说“倭奴只有铁九长剑,无他技也”,人数也不过是一两千人,大将祖承训就明确提出来要夜袭平壤。

7月10日,当时的副总兵祖承训带领自己管辖的1000兵马,同时还有王守官、史儒各率领1000人,再加上总兵杨元,手下还有500名家丁,总数是3500人,就直奔平壤出发,打算出其不意一举收复平壤。

在平壤城中,日本第一军的将领小西行长在这里守备,人数超过了一万,他们也得到明军已经入朝的消息,正守株待兔。

大明军队行进的速度也超乎了日本人的想象,当时祖承训冒着大雨,率领大军直接从七星门攻进了平壤城。

大明军队的目标非明确,进了城之后直接就杀向大同馆,这是日军主力之所在。在大同馆守备的又是谁呢?是松浦镇信父子,这爷俩也是拼死作战,而且松浦镇信本人脚上中了箭,眼看支撑不住了。

在这关键时刻,平壤城当中的日军开始大范围地调动,向大同馆进行集结。尤其是700人的火绳枪队,火绳枪的威力非常大,尤其是在巷战的时候,从背面向明军发动进攻,大家都躲在小巷当中,你想躲也躲不开,大大增加了火绳枪的杀伤力。

明军也是表现得非常英勇,大将史儒带头冲锋,站在高处不断地指挥跟日本人作战,结果被流弹击中,当场殉国。

戴朝弁和张国忠两位将领也在战斗当中身亡,祖承训也受了伤,手下大将马世隆坚决留下断后,结果被小西行长和宗义智的部队联合截断。在大雨和泥泞当中,马世隆的战马也受惊了,他本人掉在地上被日本人斩杀。

这场雨天的偷袭,让明军遭受了重大的损失,有300多人阵亡,丢了上千匹马。明军在撤退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有序,虽败而不乱,在每一个撤退的关键点都能够有效建立阵地。同时收容失散的军兵,这样一来保持了部队基本的战斗力,而且在撤退时,也没让日军占到任的便宜。

这样一来,日军非常清楚,明军的战斗力和整体水平远远超出朝鲜军队,这一点朝鲜军民也看出来了,朝鲜军民顿时备受鼓舞。

在日本人占据这么大优势的情况下,祖承训立刻给朝廷写信说,日本人可不是一两千人,他们有几万人登陆朝鲜作战,让朝廷一定要做好准备。

消息传回大明,朝廷必须要重新选择将领,调配兵力来跟日本人进行作战,这需要一段时间准备,但是,朝鲜的战局已等不及了。

为此,大明采取了缓兵之计,派一个官方人员过去跟对方讲和,来争取时间。那么,大明应该找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兵部尚书向万历皇帝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具有传奇色彩的沈惟敬。沈惟敬是浙江嘉兴人,因为他在家乡经常跟日本人做生意,他了解日本人,同时也懂日语,在嘉靖抗倭的时候,他就已经发挥一定作用了。当时他在北京城专门做那些修道炼丹的事业,就在这样一个时刻,沈惟敬以“京营添住游击”的身份出使朝鲜,跟日本人进行交涉。

别看沈惟敬只是个布衣出身,到了朝鲜之后确实有范儿,直接和朝鲜皇帝李昖讲,你别着急,马上天朝就会派来70万大军,帮你恢复朝鲜3000里江山。

说完这番话之后,起到了两个作用,一方面是给整个朝鲜朝廷上下打了一针鸡血,天朝派人帮我们复国了,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威慑,大明王朝实力还强得很。

朝鲜君臣也是半信半疑,你毕竟只派了一个普通的使臣,没有一兵一卒,就这么一个人,日本人能跟你谈吗?

只见沈惟敬非常从容说,带我去见日本人,直接去平壤见小西行长。

小西行长一听说大明王朝居然派使节来了,他心里也非常激动。严格来讲,日本人没有太多的外交经验,尤其是跟大明王朝的官员打交道,所以小西行长本人也是非常重视,专门在朝鲜城外的降福山,列队迎接大明的使者。

当时现场的气氛完全可以用刀光剑影、杀气腾腾来形容,按理说一般人见到这场面早就被吓慌了,尤其是跟着一起去的朝鲜使者直接就尿裤子了。

但是沈惟敬非常地从容,到了小西行长面前,直接质问小西行长:你为什么要进攻朝鲜?你有什么资格进攻朝鲜?你这事办得对吗?

灵魂三问,直接给小西行长问懵了。对呀,我为啥来打朝鲜呢?不应该呀,但是,他也马上反应过来了,把朝鲜地图展开,我没有打你明朝,我打的是朝鲜,这不可以吗?

结果沈惟敬立刻驳斥他说,朝鲜这个地方,“常时迎诏于此,故有许多宫室,虽是朝鲜地,乃上国界,不可留此。”

这是我们的藩属国,你马上给我退回去。而且沈惟敬直接决定,咱们双方可以大通江为界,这件事我得奏报给朝廷,但是50天之内,你不能向朝鲜发动进攻,而且要求日本军队不得出平壤以西十里的范畴,咱们就以这儿为界。

说完了这番话,小西行长居然全部答应了,而且第二天还专门派人慰问沈惟敬,他说,大人在“白刃丛中颜色不变,虽日本人无以加也。”我们日本人当中都找不到像您这样的优秀人物。

结果沈惟敬是哈哈一笑,他说,“尔不闻唐朝郭令公单骑入回纥万军中乎,我何畏尔也?”

听完这番话,小西行长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双方就此居然签下了停战的协议。

这件事情之所以取得成功,一是因为沈惟敬确实有胆量,二是因为唐朝在日本人的心目中还是有威望的。虽然他们想攻打大明,但是他们的心目当中,对中国这样一个超大型的国家,还是抱有一定的敬畏心。

因为这两个因素共同的作用,还真让大明王朝获得了50天的缓冲期。

这50天很关键吗?非常关键,大明王朝这段时间选择一个真正的猛人来到朝鲜战场,改变整个战争的格局。为此,万历皇帝正式发出一份国书,“朕受天明命,君主华夷,方今万国咸宁,四溟安静,小丑辄敢横行。”

两国之间真正的一场大战终于拉开了序幕。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康熙二废太子,邬思道一语惊醒梦中人 四阿哥恍然大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邬思道临死前说的话,老梁故事汇讲邬思道,康熙王朝邬思道

    邬思道听到后,立马赶往京城,但是邬思道来到京师之后,并没有直接回到四阿哥的府中,而是来到了一处让墨雨租的院子中,并且让墨雨把四爷府中的邸报、批文、奏折拿给他看,几天之后,邬思道便有了主意。他们来到了四爷的府中,四爷见到邬思道犹如久旱逢甘霖,随后便分析了当时的局势,并且说:万岁决意不立太子了!四爷一惊

  • 靖康之耻到底有多侮辱?皇后受辱自杀,女儿们卖身求活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金朝悍然对北宋发起进攻,是在宣和七年十一月。但北宋之前就真浑然不觉?其实北宋就已经收到了线报,得知金军正在厉兵秣马。但北宋高层“专家”们一番论证,竟认为金国立足不稳,要发动对北宋战争至少得准备三年。有了这缺心眼认识后,宋徽宗依然埋头忙着修他的宫殿花园,大宋上下歌舞升平,谁都没当回事。到了这年十月,镇

  • 康熙王朝:苏麻拒绝嫁给康熙,做了这件事,竟令孝庄十分伤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康熙平定鳌拜后,孝庄也能感觉出来,她的孙子康熙喜欢苏麻,而苏麻又是从小陪着他一起长大的,所以孝庄又重新下了旨意,把苏麻许配给皇上,可是苏麻不想成为皇妃,过着深宫寂寞的生活,所以苏麻拒婚了。在康熙和苏麻成亲的当天,苏麻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就是不出来。之后孝庄在门口喊苏麻,这时候苏麻才开门,从孝庄的表情就

  • 论明朝之亡:非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非亡于万历,实亡于张居正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万历皇帝也不乏有优秀的政绩,他在位的前十年放权于首辅张居正,以推行新发,取得了不少成就,使得万历前10年颇有中兴的气象。张居正死后,万历也有过短暂的励精图治时期,同时还进行了平定蒙古叛乱、援朝抗倭和平定播州叛乱的“三大征”,虽连年征战却为后人称道,以至于后人认为这是他一生48年执政生涯中唯一的亮

  • 如果你是这几个姓氏,可能你不是汉族人,而是清朝皇族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三十个真正皇族血统的姓氏,皇族最纯正的十个姓氏及由来,清代的贵族姓氏大全

    名字是我们的一个代号,它寄予着家人对我们最好的期盼。因此,只要不发生特殊的情况,我们是不会改名换姓的。一是这样可能辜负家人的期待,二是改名换姓在现代这个信息社会,关联了太多的信息,多少有些不方便。而最大的原因改名换姓对于很多人来说属于忘祖。然而,历史上改名字的人很多,尤其是发生民族迁移和融合等情况,

  • 李自成为何才当42天皇帝就倒台?这件事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棵稻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自成为什么只当了42天皇帝,李自成做了皇帝会怎么样,李自成为何做不了皇帝

    足够长的时间,让中国衍生出足够多的朝代。翻开中国的朝代顺序表,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唐宋元明清”外,还不乏有一些“小朝代”。比如唐之前的“武周”;比如宋之前常被我们一笔带过的“五代十国”。不过,这些朝代虽然存在感很低,但好歹算记录在册,然而有些朝代就不一样了,它们短得甚至没能出现在《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 顺治问大清能传几代?高僧预言:十帝在位,九帝囚,一帝在幽州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幽州是现在的哪个城市,顺治皇帝死亡之谜,历史上的幽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常言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对于任何一个帝王而言,江山稳固、万世长存都是毕生所求。然而,受限于古代科学技术的落后,帝王无法将国情民生一一量化,对于他们而言,想要了解国家的发展,只能求助于“算命大师”。清朝顺治皇帝在位时期,同其他帝王一样,也曾找过高僧给清王朝算命,然而高僧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给出预言

  • 读懂曾国藩,才算读懂了人生:听读书怪才解读曾国藩,收获24个受用一生的成长心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无法拥有乔布斯的天赋,也无法拥有杨澜的才华或马云的机遇,自然复制不了他们的成功。但唯有一人,可佩亦可学。30岁以前,他曾笨得连一首诗都背不好,却靠着守拙二字,克服了懒惰和平庸,被誉为“千古一完人”。30岁以后,他曾受尽职场上的排挤和冷眼,却靠着格局二字,改变了自己的性格,培养出极高情商。李嘉诚说

  • 宋江自身思想的变化 经历了一个复杂过程(67)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朝庭重新下发诏书,第三次诏书内容和以前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切念宋江、卢俊义等,素怀忠义,不施暴虐,归顺之心已久,报效之志凛然。虽犯罪恶,各有所由察其衷情,深可怜悯。朕今特差殿前太尉宿无景赍捧诏书,亲到梁山泊,将宋江等大小人员,所犯罪恶尽行赦免。诏书到日,莫负联心,早早归顺,必当重用”,宋江等人全是忠义

  • 朱元璋想除沈万三,问桌上猪蹄叫什么名字,沈万三回3个字保住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这样的人,如果你不是世家大族。必然会招致皇帝的猜忌。沈万三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生于元朝,死于明朝。据说啊,是个经商奇才。他非常懂得经营之道。沈家啊,据说有着明朝一半的财富。这样的人物,他怎么能不招朱元璋的眼?这朱元璋啊,一心想抓住他的错处。即便是一道菜也不放过。富有之人啊自然是十分讲。沈万三的家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