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你是这几个姓氏,可能你不是汉族人,而是清朝皇族后裔

如果你是这几个姓氏,可能你不是汉族人,而是清朝皇族后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933 更新时间:2024/2/13 14:52:21

名字是我们的一个代号,它寄予着家人对我们最好的期盼。因此,只要不发生特殊的情况,我们是不会改名换姓的。一是这样可能辜负家人的期待,二是改名换姓在现代这个信息社会,关联了太多的信息,多少有些不方便。而最大的原因改名换姓对于很多人来说属于忘祖。

然而,历史上改名字的人很多,尤其是发生民族迁移和融合等情况,改名换姓就更是家常便饭了。不过,即便是各种改名换姓,但我们还是知道自己是汉族人。但若是你是这几个姓氏之一,可能不仅是名字和姓氏改变了,连族别都改变了,不是汉族人,而是满清皇室后裔。那么,这几个姓到底是什么姓呢?

辛亥革命,封建帝制覆灭

1912年,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而当时的清政府作为最后一个封建帝制政府,更是“首当其冲”。因为推翻腐朽的政府在当时已经是大势所趋,是最真切的民意。胳膊拧不过大腿,清政府的统治者即便是再不甘,也得宣布政府垮台,因此在1912年的时候,溥仪宣布退位。

树倒猢狲散,连皇帝都宣布跑路了,那么追随皇帝的人,或者是跟皇室有密切关系的人自然也要想办法寻求出路。当时,以溥仪为代表的贵族,为了活着,也为了实现他们的复国旧梦,于是纷纷携着家眷、钱财往东北之地逃。

满族的老家在东北,对于他们来说,东北是故地,更是他们发家的龙兴之地。因此,他们坚信回到这里之后,会东山再起。不过后面的情况很多人也知道额,毕竟已经离开东北几百年了,因此想要东山再起很难,他们只能依靠日本人,在伪满洲政府当傀儡。

而另一部分人则是将目光纷纷投国外。国没有了,他们也看清了形势,所以远走他乡才是最好的,不然当时的其他人可能会把当时中国变成殖民之地的怒火发泄到他们身上。再者就是清政府虽然没了,但他们作为贵族,积攒了好几世的家业,即便是远走他乡也是能生活的很好的,于是他们纷纷出国,再也没有了下

除了这两个选择外,有一部分胆大的人则还是留在北京城,并且大胆的保留自己的爱新觉罗姓氏。不过,也有一些人走的是保险路线,毕竟人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尽可能的谨慎小心才是最好的。于是有一些人为了活着,纷纷改名换姓,来一个“大隐隐于市”,让自己彻底融入汉族之中,以此保全自身。

而他们改的姓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也是非常常见,因此若是你这几个姓氏之一,可能就不是汉族人,而是满清的皇室后裔。

隐姓埋名,满清皇室之姓

第一个姓氏就是金姓。在清朝做皇帝的都是爱新觉罗家的人,即便是其他家族的皇室后裔,也是叶赫那拉氏或者辉发那拉氏等等。那么,这些满族皇室之人为又改为金姓呢?其实还是与他们的先祖有关系。

满族是后来才叫满族的,一开始他们叫女真族。而大清这个国名,也是后来皇太极为入关而取的,一开始女真部落跟清没有关系,而是叫后金。最典型的就是看明史,在明史的记载中,北方蛮族就是女真族,而后期对明朝威胁最大的就是努尔哈赤领导的后金。

女真部落再往前面追溯,就叫“金”,比如朝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造成“靖康之变”的罪魁祸首就是金国。因此,对于后来的满族来说,“金”对于他们有着特殊的意义,跟从前的祖先以及荣耀等息息相关,为此他们中的很多人就改成了“金姓”。

第二个姓氏为“”。在我们现在看来,王姓就是一个普通的姓氏,但是对于当时的满清皇室来说,意义却不一般。他们即便是在1912年后没落了,但他们认为自己还是尊贵的,还是高高在上的贵族,因此普通的姓氏不符合他们。而“王”姓比较符合。

毕竟,他们那民国时期再没落,但祖上也是统治过这片土地的老大,而老大自然就是天下人的皇帝。但皇帝家族的姓氏改成“皇”才显眼了,改成“黄”又容易让他们后来的人忘记曾经祖先的荣耀与辉煌,而且也不适合他们尊贵的身份,因此他们思来想去,还是用符合人们认知中老大的称号“王”来作为姓。

第三个姓就是赵姓了。对于这个姓氏,很多人会很疑惑,因为无论是“金”姓,还是“王”姓,多少都跟满族的皇室意思沾点边,“赵”姓是如何跟皇室扯上边的呢?它又是如何能表达皇室的尊贵呢?

其实,“赵姓”在汉语里面跟皇室或者尊贵等不沾边,但是它在满语里面沾边。在满语里面,“爱新觉罗”这个姓翻译成汉语,就是“赵”的意思。因此但是的满清皇室之人,只要记得满语,就能翻译出其真正意思,从而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也因此,他们就改成了赵姓。

所以这么看来,无论是金、王、赵,都是跟满族的皇室有莫大的关系,并不是他们凭空取的。但那时的他们也的确聪明,因为这三个姓氏在汉语里面就是普通的姓,谁看到能想到这个人是满族的皇室之人呢?恐怕需要详细追查历史才知道。

结语

尽管满清政权的覆灭是由于执政者沉溺于安乐,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目光短视。但是当真正的历史浪潮来临的时候,很多满清贵族也是无能为力的,而且他们为命为生也是人之常情,毕竟谁不想活着。因此改名换姓对于当时的他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然后尽可能的融入汉族。

曾经,改成汉姓,就是他们生命的保证。但时过境迁,如今的时代是民族融合、团结的时代,无论是哪个民族,无论其姓氏是不是汉族之姓,都是平等的,更没有所谓的生命威胁。不过,这一切都来之不易,因此我们需要努力去维护民族团结,争取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李自成为何才当42天皇帝就倒台?这件事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棵稻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自成为什么只当了42天皇帝,李自成做了皇帝会怎么样,李自成为何做不了皇帝

    足够长的时间,让中国衍生出足够多的朝代。翻开中国的朝代顺序表,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唐宋元明清”外,还不乏有一些“小朝代”。比如唐之前的“武周”;比如宋之前常被我们一笔带过的“五代十国”。不过,这些朝代虽然存在感很低,但好歹算记录在册,然而有些朝代就不一样了,它们短得甚至没能出现在《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 顺治问大清能传几代?高僧预言:十帝在位,九帝囚,一帝在幽州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幽州是现在的哪个城市,顺治皇帝死亡之谜,历史上的幽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常言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对于任何一个帝王而言,江山稳固、万世长存都是毕生所求。然而,受限于古代科学技术的落后,帝王无法将国情民生一一量化,对于他们而言,想要了解国家的发展,只能求助于“算命大师”。清朝顺治皇帝在位时期,同其他帝王一样,也曾找过高僧给清王朝算命,然而高僧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给出预言

  • 读懂曾国藩,才算读懂了人生:听读书怪才解读曾国藩,收获24个受用一生的成长心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无法拥有乔布斯的天赋,也无法拥有杨澜的才华或马云的机遇,自然复制不了他们的成功。但唯有一人,可佩亦可学。30岁以前,他曾笨得连一首诗都背不好,却靠着守拙二字,克服了懒惰和平庸,被誉为“千古一完人”。30岁以后,他曾受尽职场上的排挤和冷眼,却靠着格局二字,改变了自己的性格,培养出极高情商。李嘉诚说

  • 宋江自身思想的变化 经历了一个复杂过程(67)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朝庭重新下发诏书,第三次诏书内容和以前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切念宋江、卢俊义等,素怀忠义,不施暴虐,归顺之心已久,报效之志凛然。虽犯罪恶,各有所由察其衷情,深可怜悯。朕今特差殿前太尉宿无景赍捧诏书,亲到梁山泊,将宋江等大小人员,所犯罪恶尽行赦免。诏书到日,莫负联心,早早归顺,必当重用”,宋江等人全是忠义

  • 朱元璋想除沈万三,问桌上猪蹄叫什么名字,沈万三回3个字保住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这样的人,如果你不是世家大族。必然会招致皇帝的猜忌。沈万三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生于元朝,死于明朝。据说啊,是个经商奇才。他非常懂得经营之道。沈家啊,据说有着明朝一半的财富。这样的人物,他怎么能不招朱元璋的眼?这朱元璋啊,一心想抓住他的错处。即便是一道菜也不放过。富有之人啊自然是十分讲。沈万三的家中啊

  • 嘉庆皇帝的八字极好,收割了和珅的11亿两,可惜却只想当个混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嘉庆晚年对和珅的评价,嘉庆皇帝上位后和珅又活了多少年,嘉庆皇帝为什么处理和珅

    中国首富“瓶装水之王”农夫山泉的钟睒睒很有钱吗?他在《2021胡润全球富豪榜》的全球排名是7。在问鼎中国首富的同时,他也取代了印度的穆克什·安巴尼成为亚洲首富。但钟睒睒跟和珅比起来那仍旧是小儿科;根据《亚洲华尔街日报》的估算﹐和珅是十八世纪这一百年中的世界首富!和珅的问题不只是贪,他是当时的第一重臣

  • 明朝开国功臣蓝玉,一生劳苦功高,为何被朱元璋剥皮填草诛杀三族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从军南征北战,大破元军显锋芒蓝玉一开始从军的时候,曾在开平王常遇春的帐下效力,任职管军镇抚。当时军中很多人认为,蓝玉是因为姐姐嫁给了常遇春,有这层关系,才能跳过普通士兵的阶段,直接当领导。但很快,蓝玉便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并不是尸位素餐之徒。蓝玉跟部队一起南征北战,一度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机智谋略屡

  • 明代中后期的文化转型及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封建社会的前半期传统儒学占统治地位,宋代传统儒学经过二程、朱熹等的改造形成了适应统治者需要的理学,经史等雅文化占据统治地位。明代中叶,文化出现了转型,其表现就是理学地位的失坠和俗文化对雅文化的挑战。 一、理学地位的失坠理学在儒、佛、道相结合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北宋时期形成并初步发展;南宋时期进

  • 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600年来身上的谜团至今未解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明仁宗朱高炽就是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在登基前与汉王朱高煦有着多年的储位之争。这场争斗的结果显而易见是朱高炽赢了,可惜的是他只做了不到一年皇帝就病逝了。明仁宗驾崩之时,朱瞻基如何躲过叔父汉王的埋伏从容登基,成为了至今仍然没有解开的谜团。一、叔父的不甘汉王朱高煦是最像他父亲朱棣的一个儿子,深受他父亲的宠

  • 刘伯温死后,朱元璋锯掉了他的棺材头,露出的6个字,吓着他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民间,如果要说足智多谋的话,那么人们必然会聊到两个人头,一个自然是千古传奇的诸葛丞相,另一个则是号称超越诸葛的青田先生刘伯温。诸葛丞相的故事几乎成为了整个亚洲的传奇,甚至还被别的国家当成自己的历史,连鲁迅先生都不得不承认,状诸葛多智近妖。而青田先生刘伯温则更加传奇,他不仅在军事政治谋略方面震烁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