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闭关锁国吗?为什么还有很多中国商人,跑到日本做生意?

清朝闭关锁国吗?为什么还有很多中国商人,跑到日本做生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194 更新时间:2023/12/8 13:48:08

我们从前接受的中学历史教育就说明清时期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其中又以清朝最为严重。这种观点就整体来说并不能算错,但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在大航海时代之前,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或许还可以独立发展,但在大航海之后,尤其是17-20世纪,清朝在闭关锁国的前提下还能发展,这显然是违背逻辑的。除广州一地作为外国来华贸易城市之外,其实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国商人在海外进行贸易,尤以东亚日、朝等国为主。前往日本的商人一般被称为“唐船商人”,他们在东亚海域十分活跃,成为中日两国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一、官方允许的“红顶商人”

在帝制时代,商人的地位相对较低,即所谓的“好吃懒做”的剥削阶层。但若能得到官府的许可,其地位则可以大幅度上涨,甚至可以头顶花翎,成为皇家允许的“红顶商人”。此时的日本,幕府一样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并宣布不与清政府官方进行任何来往,但对中国商人却“网开一面”,允准其在长崎进行贸易交换。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中日两国的贸易往来在“枷锁”下缓缓展开。

著名商人胡雪岩即“官商”

一般来讲,给商船颁发出海贸易凭证的中国官府以地方衙门为主,海关在其中扮演了十分关键的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如此重要的证明仅由地方便可制定颁布,海防是清政府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对外部世界的恐惧与自保意识,使其在做任何对外决定时都十分谨慎。出海证明虽最终由地方政府颁发给商人,但在这之前还要经过中央、省总督两道审核,最终才经由府、县或海关到达商人手中。

中国海关

那么证明上到底包含什么内容呢?透过证明的内容,可以了解当时的国家在关注什么、在意什么。在保留下来的少量文书证明中,可以看到第一项内容是有关出海船只的大小、规格、船员人数,以及是否携带违禁物品。第二项内容则是要填清出海商人的人际关系与货物种类,以便出事后能迅速对其进行调查。第三项则要写清楚出海以及归来时间,载回的货物种类也要写得明明白白,以便官府查验。通过此三点可以清晰地看出,官府即使允许商人赴日贸易,但对他们十分不信任,要尽最大可能对其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与掌握。

唐船

二、前往日本的“唐船商人”

在清代中国,很少有商人能够远赴欧洲进行贸易,他们出海的主要目的地即近邻日本。问题是中国商人的行动不仅受到中方的严格管制,也同样受到日方的限制与管理。这就使得赴日的中国商人不一定全都能顺利完成经贸往来,只有拿到日方“信牌”的商人才被允许进行贸易。1719年,一位名为林元禄的中国商人率船队赶赴日本,但他于前一年赴日贸易时,被发放的信牌却不翼而飞。尽管林元禄多方辩解,称他回国时因为种种原因而丢失信牌,但这个理由显然没有被日方采纳。不得已林氏只得率众返回中国,白白搭上了人力与时间成本。

长崎岛的中日贸易

正是由于信牌的独特性与重要性,才出现了中国商人获得中方证明易,而获得日方信牌难的奇特景象。于是信牌在国内也成了热门的抢手货,各种争端层出不穷,前文提及的林元禄信牌丢失事件,按他的说法,就是另一位名为林采若的人通过卑鄙的手段夺取了他的信牌,进而导致他无法赴日经商。而这种纠纷往往跨越了国家的界限,成为中日两国共同参与的诉讼案件。清政府认识到信牌的重要性,下令鼓励各商队之间信牌“共享”,但这反而加剧了围绕信牌的争夺,清政府在意识到这一点后也只能选择以日方处理为依据。

日方的做法则更直接,首先是没有信牌的商人一律不准进入长崎港口,就如同林元禄一样,只得空手而归。随后日方再根据已有的纪录来确定究竟谁是信牌的主人。而且日方是允许信牌的主人发生变动的,这就意味着日方在很大程度上是凭牌认人,谁有牌谁就可以进,无牌说什么都不能进。

三、遭“剥削”的中国商人

由于“唐船商人”是赴日进行贸易活动的,所以相较于中国政府,日方对中国商人的影响与盘剥更为严重。其中有一条十分“狡诈”的规定,即中国商船的货物,只要是在长崎港口掉落,就可以被日方所据有。这促使许多日本人想方设法从中国商船中攫取财物并占为己有。照理来说,作为国家政权的代理人,官府是不会做出如此“下三滥”的举动的,但问题是,日本官府并无力也无心管理贸易的具体工作,这就为底层小吏从中谋取利益提供了绝佳空间。

除了从中国商船中拿取货物外,日方低级官员还直接光明正大地向中国商人索取“贿赂金”,他们还恬不知耻地将其说成是一贯的“定例”,进而为其行为增添“合法性”。一旦中方不愿意缴纳这笔钱,则会遭到日方的百般刁难乃至侮辱,甚至会找缘由禁止此商队再度前往日本进行贸易活动。而这种“灰色”地带则为中日双方本就无法正常进行的商贸活动,增添了更多的负面影响。即使如此,在日方的记载中,中国的“唐船商人”还是被扣上了许多负面性的帽子,说他们如同盗贼小偷一般,这显然是带有一种先天性的偏见去看中国。

唐船

文史君说

中日之间虽然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但两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却是接二连三。清朝时期,中国尽管开放了对日贸易,但显然中国的商人们想赚得这笔钱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他们不但要先经历中国政府的层层“考验”才能获得证明,还要为有限的日方信牌互相争夺与吵闹。这也可以反映出,在没有实现外交与经济现代化的时代里,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无法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开双方之间的经贸往来。

参考文献

来特:《“唐船商人”:活动在东亚贸易前沿的群体》,《清史研究》2015年第2期。

薛明:《日本学界关于清代中前期中日关系史的研究》,《外国问题研究》2012年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拐走李自成妻子的叛徒高杰,与李自成的妻子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自成妻子与高杰,高杰本人相片,明末名将高杰

    但李自成除了有为人津津乐道的政治事业外,他的私生活也令人好奇,在他遭遇战事危机时刻,好兄弟高杰居然拐跑了他的妻子! 好友背叛,与妻偷情 清朝诗人吴伟业在《圆圆曲》中写道“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讲的就是吴三桂与陈圆圆的故事,这吴三桂是明朝的辽东总兵。可闯王李自成的大军势不可挡,直入北京逼

  • 和珅被抄家后,两个美貌小妾几乎同时做出一件事情,暴露人性光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和珅小妾真人照片,和珅被抄家了吗,乾隆王朝和珅的小妾

    因父母早逝,和珅早年的生活相当艰难,但他并没有气馁,靠着自己的努力,掌握了满、汉、蒙古、西藏四种语言,四书五经更是不在话下。十八岁的时候,和珅赢取了直隶总督冯英廉之孙女冯氏,从此便平步青云,靠着冯英廉的关系,加上过人的能力,得到了乾隆的赏识。据清史记载,和珅之所以深得乾隆帝的宠信,有很多的原因。和珅

  • 富甲两宋的江西,为何成了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地方?说出原因让人惋惜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先看政治经济方面的因素。宋亡之后,蒙元在统一中国的进程中,南方发达的经济遭受了很大破坏,人口数量也因战乱而减少,江西自然不能幸免。到明末清初,满清入关之后一路屠杀,抵抗愈坚决的地方受到的屠杀也愈严重。江西由于地理之便,成了南明军民抵抗满清的最后屏障,战争也最惨烈。抗清失败之后,江西民众遭到大肆屠戮,

  • 红楼梦:贾府败落后,李纨为什么不肯救贾家那一干落难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李纨的自私冷血,并不是偶然的,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出来。李纨对于贾府没有什么感情,相反只有恶感,和寄人篱下的无奈。首先,李纨青春年少守寡,罪魁祸首就是公婆。不管怎么样,李纨一生是不幸的,20岁出头就守寡。按照清代的规矩,李纨一生恐怕不能改嫁,也不能随便出门,基本就毁了。而丈夫贾珠的早亡,明显是王夫人和贾

  • 此人是金庸笔下的多情王子,实际却是一代明君,曾向宋徽宗进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一代明君朱佑樘,金庸笔下最有魅力的人物,宋徽宗是昏君还是明君

    段正严,字和誉,是大理国第十六位皇帝,史称大理宣仁帝,在位长达39年,是大理国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段正严自幼喜欢刀兵,七岁时,曾拜六铉大师学习文韬武略。六铉大师本是天台高僧,与周侗齐名,学识渊博,文武双全。后来段正严又跟妙澄大师学习奇门异术——六门妙法,或许金庸的六脉神剑就源出于此。宋徽宗大观

  • 康熙时,佟国维怎么成了隆科多的六叔?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隆科多为什么毒死佟国维,佟国维和康熙的关系,康熙为什么罢免佟国维

    佟国维不仅是皇亲国戚,还文武双全,很有才华,顺治年间便是一等侍卫,早早便因功升为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后又因为姐姐的缘故,荫封一等公爵位。康熙晚年,他眼见太子不成器,隔岸观火,开始在其他阿哥中物色新的皇位接班人。在选择过程中,他不仅在看人,更在看康熙皇帝的态度,无奈康熙的帝王心术玩的太溜,连最亲近

  • 朱棣是元顺帝的遗腹子,这荒谬且无稽之谈的段子,为何会流传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八卦奇谈固然有趣,但也应该有个大差不差,如果说皇帝出个宫谈个恋爱,或者暗中修炼武功还存在可能性的话(事实上,历史上也并非全是戏说),但有些八卦就简直是毫无逻辑的单纯胡扯八道了。比如,明朝的永乐大帝成祖朱棣,竟然被传成了元顺帝的遗腹子!这等八卦奇闻,又是怎么会流传至今的呢?上图_ 元顺帝孛儿只斤

  • 万历派沈惟敬出使朝鲜,灵魂三问日军将领,直接改变中日战场局势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自从1592年日本侵略朝鲜以来,明朝万历皇帝就开始关注辽东战场的局势,派人跟李氏王朝联系,最早进入朝鲜的明军,不断地向朝鲜君臣打听,问日本人打到哪儿了,平壤丢没丢啊?结果没想到,朝鲜皇帝李昖和手下这些大臣根本不说实话,直接告诉他们平壤没丢,还在我们手中。后来实在瞒不住了,又说平壤虽然丢了,但是没有多

  • 康熙二废太子,邬思道一语惊醒梦中人 四阿哥恍然大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邬思道临死前说的话,老梁故事汇讲邬思道,康熙王朝邬思道

    邬思道听到后,立马赶往京城,但是邬思道来到京师之后,并没有直接回到四阿哥的府中,而是来到了一处让墨雨租的院子中,并且让墨雨把四爷府中的邸报、批文、奏折拿给他看,几天之后,邬思道便有了主意。他们来到了四爷的府中,四爷见到邬思道犹如久旱逢甘霖,随后便分析了当时的局势,并且说:万岁决意不立太子了!四爷一惊

  • 靖康之耻到底有多侮辱?皇后受辱自杀,女儿们卖身求活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金朝悍然对北宋发起进攻,是在宣和七年十一月。但北宋之前就真浑然不觉?其实北宋就已经收到了线报,得知金军正在厉兵秣马。但北宋高层“专家”们一番论证,竟认为金国立足不稳,要发动对北宋战争至少得准备三年。有了这缺心眼认识后,宋徽宗依然埋头忙着修他的宫殿花园,大宋上下歌舞升平,谁都没当回事。到了这年十月,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