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为何大家更喜欢姜维,对于更强的邓艾反而不赞赏?

三国时期,为何大家更喜欢姜维,对于更强的邓艾反而不赞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780 更新时间:2024/2/22 6:01:33

但是历史上人们对他的评价却是良莠不齐,大多都以负面形象而闻名。姜维邓艾一直是被人们标榜和对比的对象,他们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人物形象有着鲜明的差距。可能很多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惑,论历史功绩来说,邓艾似乎要更刷新眼界,但为什么人们一直觉得他是负面形象的化身呢?我们不妨进一步看看。

首先,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原因就是,邓艾消灭的是蜀汉阵营。蜀汉阵营自诞生以来,就被人们当作是光明的化身,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正义感傍身。此外,蜀汉的历史要更久远一些,所谓先入为主,大抵就是这样的概念。而且蜀汉阵营中,又出现了很多备受后世尊崇的大人物,比如说诸葛亮关羽的人,他们是智慧和英勇的化身,这些本来就正面的形容词成为了他们的代名词,本身就会加重这种正义的感觉。

邓艾当之无愧是站在蜀汉阵营对立面的人,也自然而然成为了一个负面的形象。此外,邓艾所服务的是在历史上臭名远扬的司马集团,更加重了肩上的负面色彩。即便是他功高盖世,建立了很多的丰功伟业,但都是为了自己一方的势力,是站在正义对立面的。所以,后人自然也不会买账,这个形象也就遗臭万年了,成为了大家眼中,不折不扣的暗黑分子。

反观姜维,大家也能理解其中的玄妙了。这个人物形象之所以会如此正面,和他所服务的集团有着很大的关系。不过三国后期的蜀汉,早就不敌前期了,不管是在军事实力还是人才储备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退步,在这种情况下,姜维能够果断地选择弃暗投明,这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胆识。而且他的身份又很特殊,虽然是从其他阵营投降过来的,但姜维兢兢业业,绝无二心,这份气魄也值得尊敬。

另外,在姜维的身上,我们也能看到一些诸葛亮当年的影子,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小我,而且足智多谋,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之一。完美的人设加上站在正义的阵营一方,人们对他的评价自然也会更高一些。

不过从当时的角度来考虑,并没有绝对的善恶之分,大家都是在兢兢业业为自己的阵营办事,都体现出了一定的衷心和恳切。但是放在当今社会来说,正义和邪恶已经有了明显的划分,毕竟历史是真真切切存在的,酿成的后果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即便是衷心服侍并没有对错之分,但是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价值判断,知道哪类人从事的是公平正义的行动,知道哪类人的极端行为并不可取,这样才能够保留自己的名声,今后不为世人们所诟病。可能这也是邓艾,最终输给历史的原因之一吧。

更多文章

  • 三国时代的常胜将军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生年不详。最初(年代无法确定)赵云为本郡所举,率本郡人马投靠公孙瓒,公孙瓒问赵云:“听说你们冀州人都愿归顺袁绍,怎么唯独你能迷途知返呢?”赵云说:“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能够拯救大难的人。百姓遭受的痛苦,就像是被倒吊起来一样。我们冀州的百姓,只是向往仁政,并不是轻视袁绍而亲附将

  • 汉景帝年少时用棋盘砸死吴王国太子,什么心理?导致什么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景帝小时候打死吴王儿子,汉景帝对吴王的态度,吴王刘濞和汉景帝什么关系

    年轻气盛失手打死人,还是皇亲国戚,这对汉景帝来说绝对是人生的一大污点。[var1]1、刘启拿棋盘砸死吴国太子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汉文帝还在位,吴国的太子刘贤进京朝见汉文帝,因此有机会见到了还是太子的刘启。两个少年一起饮酒、博戏。要知道刘启是皇太子,除了他爹汉文帝,身份地位要属他最尊贵。宫里人都很会看人

  • 刘备为何要三顾茅庐,是单纯走形式,还是问题出在了诸葛亮身上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在有些人的印象里,躬耕于陇亩的诸葛亮虽然名气不小,但你毕竟是个二十多岁的待业青年,人家刘备当时虽然说混的一般,但是人家想当年也是跟袁绍、曹操谈笑风生的刘皇叔,当时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刘备,凭啥就凭一句传言就去三顾茅庐。我们首先要确定一点,刘备当年三请诸葛亮是史实而不是,因为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明

  • 汉景帝亲手打死了吴国太子,从此埋下了七国之乱的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武大帝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景帝怎么平定七国之乱,汉景帝几个月平定七国之乱

    [var1]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景帝在当皇太子的时候,做了一件荒唐事,最后导致了七国之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时汉景帝在做皇太子时,由于经常无聊所以染上了市井的脾气,稍有不慎就会发怒。恰巧这时吴国派太子到京城觐见,由于其年龄和皇太子相仿,因此很快就成了汉景帝的玩伴。[var1]但是孩子之间有时都

  • 汉景帝做太子时,用棋盘砸死吴王早年唯一的儿子,埋下了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西汉文帝初期,当时诸侯王吴王刘濞的儿子从代替吴王从属地来到长安参加朝会,因为吴王是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刘邦的哥哥刘仲的长子,当时他只派了自己唯一的儿子刘贤参加朝会。吴王的原意应该是让儿子早日接触朝政打好人脉,之后继承属地吧。结果没想到的是这次朝会造成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还为后来的七王之乱埋下

  • 如果不杀晁错,汉景帝还能平定七国之乱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景帝杀晁错片段,晁错建议汉景帝削藩吧,汉景帝为什么杀了晁错

    刘邦建立汉朝,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的制度。分封的异姓诸王,比如韩信、英王、张耳等人,很快都被剿灭。为了巩固统治,刘邦还杀了一匹白马来立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在他看来,以后的诸侯王都姓刘,不是自己的儿子,也是自己的侄子,这样就可以“千秋万代”了。“白马之盟”被吕后短暂地打断过,在吕后死后又恢复

  • 楚汉战争:另类的三国时代(终篇:项羽还是败了,韩信会开心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项羽和韩信谁厉害,韩信和项羽碰面对话,楚汉争霸项羽刘邦

    这一年的变化,对项羽来说可谓天上地下,年初(四月)时,刘邦灰溜溜的就国汉中,诸侯臣服,项羽是无人能及的西楚霸王,但仅仅半年(田荣五月就反了;刘邦八月出汉中打三秦,十月平定关中;赵国十一月也反了)时间,半壁江山却都已经反叛而去了,而没反叛的,比如九江英布,也不怎么听命令。[var1]然而项羽却没时间思

  • 巫蛊之祸:汉武帝晚年最大的冤案,牵连数十万人,使帝国由盛转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专制时代的帝王一旦步入晚年,常因出于对死亡和失去权位的恐惧而变得异常猜疑、残暴,在他们的眼中,所有人都是值得怀疑的对象,而为了消灭一切假想敌,他们不惜秉持“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原则,制造一系列大规模的冤假错案。此类事件史不绝书,就整个汉朝而论,最大规模的冤假错案,莫过于汉武帝晚年的“巫蛊

  • 彭越军功不逊韩,身醢为酱最凄惨 游击始祖,汉初名将彭越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彭越之死简介,汉朝名将彭越的故事,彭越个人资料简介

    [var1]彭越出身一平民,秦时砀郡昌邑人。钜野湖中打鱼生,偶做强盗劫路人。陈胜项梁事反秦,彭越聚众亦响应。收集散兵屯钜野,援助刘邦攻秦兵。[var1]项羽关中分诸侯,独落彭越得无封。田荣自立为齐王,起兵反抗项羽兵。刘邦赐越将军印,进军济阴攻楚项。萧公角兵击彭越,却被彭越败楚军。[var1]彭越外黄

  • 三国文化谈之赵云篇,拿下铁打泸州,只有他花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赵云简历,赵云最怕三个人,黄忠临死告诫赵云

    但是有这么一位,被刘备称为浑身是胆的将军赵云赵子龙,实际上在小说和历史上,个人觉得都被低估了,甚至还有一种神秘感。沽酒客认为,仅仅是猛将还不足以说明赵云的不一般,他更是一位战略家和军事家。如果说一名猛将,威慑八方,但是一个真正的将帅却要有统领和谋略相结合。我们看《三国演义》的时候,赵云还是猛将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