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真的不符合隆中对吗?如果符合,败因又是什么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真的不符合隆中对吗?如果符合,败因又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279 更新时间:2024/1/21 3:05:32

主公你看这里,跟我说的一样不?

从时间上来看,算不上同时出兵。而且秦川这边,曹操虽败,但幸在主动撤退及时止损,还顺走汉中10万军民。刘备虽胜,益州亦尽全力。”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此时的西路,完全是一个对峙之势,大家的基本盘还在,天下大势谈不上有变化。

按照厦大教授的说法,襄樊之战源自关羽的刚愎自用,目中无人,擅自出兵,以致大败。联想到关羽死后,由此而引发的夷陵之败:东征大军全军覆没,5虎上将折损3,失去马良、黄权、冯习、潘睿等中生代人才10余人,先主又病故白帝。

把营寨扎到树林里,有利于隐蔽

使得原本很好的形势急转直下。即使诸葛亮励精图治数年,又堪堪恢复北伐的实力,也只能让马谡这样的二杆子去守街亭。不由得让人想起襄樊之战前,国家人才兴旺的大好局面了。那么,关羽真的是擅自出兵,没按大政方针来吗?

一、天下到底有没有变?

此时,若站在关羽的角度来分析,天下大势可分成三个部分:东、中、西三路。先看中路和西路,因为只要解决了时间问题,也就是汉中之战(公元217年至219年)期间,关羽到底在干什么?这两路的大势是否有变,是可以一并搞清楚的。

看图

《三辅决录》注:18年1月,许昌耿纪、韦晃作乱。起因:宫廷内官想劫持献帝。《三国志胡昭传》:18年某月,河南百姓孙狼起义。起因:百姓恨透了被迫离家远迁的徭役。《曹瞒传》:18年10月,南阳宛城侯音起义。起因:“南阳间苦徭役。”

而且注意!这3次曹魏内部的叛乱,都与关羽有关。第1次:”关羽强盛“,“公公们”想“南援刘备。”。第2次:“关羽授印给兵。”百姓都想“南附关羽。”第3次:太守亲自带着官民反,“与关羽连和“。对了,至少在西路汉中之战期间。

位处中路的曹刘边境,曹操这边的局势很不稳。无论是第1次的宫廷政变、或是后2次的农民起义,找的都是关羽。为什么?因为配合汉中之战,关羽是真没闲着。《文聘传》:”与乐进讨关羽于寻口。“(乐进死于218年)。

说明至少从218年甚至217年开始,关羽便开始北进。218年,”(文聘)攻羽辎重于汉津“。还烧了关羽的战船,只是最后没有成功。因为219年,关羽是坐着大船去的樊城。寻口、汉津在哪里?如图所示,正处于江陵与襄樊之间。

只有先过了汉津才能去北边呀

首先,从进军线路来看,218年的关羽北进与后来的襄樊之战一脉相承,只有打了寻口、汉津,他才能打襄樊。其次,从时间来看,218年的关羽北进与汉中之战有重叠。在西路左将军兵出秦川的时候,中路上将关羽也兵出宛、洛。

再次,《武帝纪》”(219年)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曹仁是先奉命讨伐关羽在前,然后才平了侯音之叛、屠了宛城。荆北革命斗争与关羽的北伐绝对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最后是东路,《温恢传》:建安24年,孙权攻合肥。

我在剿匪,离我十步再说

二、关羽的兵力是多还是少?

《三国志》并未明确襄樊之战关羽军的数量。但根据《吴主传》记载:6年前,也就是汉中之战爆发前的湘水对峙,“(刘备)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亦可大致推断关羽镇守荆州时,手上能用于进攻的兵力不少于3万人。

3万人是个什么概念?“赤壁之战,东吴“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3万”。官渡之战,曹公兵不满万。由此可见,此时的关羽不愧为具有诸侯的实力。那么,是不是说明那个时候的3万人马,只要运用得当,完全可以应付大战役了呢?

我可是大都督,也没多少人

兵法曰:十则围之。五则攻之。首先要搞清楚的是,战争伊始,关羽军的3万人仍是5倍于曹仁的数千人的。“仁人马数千人守城。“而且必须承认,219年的曹操集团确实是形势最为不稳的一年。自统一北方以来,一直到司马代魏。

刚刚经历汉中之败、曹操病情加重、面临3子夺嫡、内部民众起义频起、外部异族蠢蠢欲动、西线还受孙权攻伐。还出现了官员私通刘备,妄图营救天子出逃的情况。倘若中路曹仁真不能抵挡住关羽兵锋,也不难理解,曹操为什么要从许昌迁都。

年纪大了,不中用了

以平息有可能出现的危险。不过,已占据天下10分之7曹操,仍然有处理所有麻烦的底气。实力的差距有多恐怖呢?你关羽3万人挺多是吧,没事。我先派于禁35000。(汉代兵制,1军约5000人)西边同时还留着人对付孙权。

水淹七军是吧?35000没了?咬咬牙,我再调12000来撑住(汉代兵制,1营约1000人)。事实就是,在荆州苦心经营发展数年,好不容易聚集3万大军的关羽。仍然难以击破曹操信手就能拼凑起来的抵抗力量。

没什么了不起的,加加士气

事实是,即使没有后期东吴背盟,最终结果也不过是强弩之末,完师归江陵而已。再加上水淹七军后,关羽又分兵一部押送俘虏,围攻前线的兵力,加上战损又有所减少。面对车轮战,连续作战7个月的关羽军,已不可能夺取襄樊了。

三、刘备集团认识到孙刘联盟的脆弱性了吗?

除开类似赤壁之战这样的生存危机,自取南郡开始,看似历经血与火考验的孙刘联盟,无时不裹挟着赤裸裸的政治利益。赤壁之后仅仅数月,孙权便劝刘备共取南郡,先主不从。既然最大威胁已经解除,你取你的南郡,我下我的荆南。

他们去哪里了

没看到有什么步调一致的迹象。否则,也不会有所谓的“借荆州。”湘水之盟若不是曹操兵临汉中,2人早就陈兵边境,以武力决定势力范围了。即使是传为佳话的,孙权派吕岱助刘备夺取益州,也就是在刘备夺蜀路上最困难的时候撤了资。

吴范传》:吕岱从蜀还,遇见孙权,说“备部众离落,死亡且半,事必不克。”这样来看,也怨不得事成之后,刘备不给好脸色看了。面对讨要,对诸葛瑾曰“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当然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刘备集团的综合判断出现误差。

认为天下大势乃是2弱对1强,孙权不敢也不会在此时背盟。《江表传》:孤以仲谋所防在北,故决意不疑。夷陵之后,蜀国变得更弱,东吴也没能力以江陵为资,攻下襄阳。现实增大的生存危机,使得2国只好抱团取暖。

哪里会有这么温情的相互关系?

但凡开点脑洞,若丞相北伐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圈定雍凉,展望长安。你倒看看连合肥都拿不下的孙权,未见得手脚不会乱摸乱动。故从国家利益上,孙权不是白莲花,态度会随着局势的变化而转变。

我搞搞小动作还可以

刘备集团君臣上下都应当有深刻的认知,并做好相应准备。从曹仁向营中射箭,关羽得知荆州有失的反应来看,也不是没有准备。“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谁知道国舅爷莫名其妙就真的临阵投敌了呢?

难不成他所面临的局势比后来朱然还更恶劣?综上所述,襄樊之战确实是遵从隆中对的战略举措。如果没有出现叛徒,即使关羽不能夺取襄阳,完军归江陵也算是大获全胜而归。只是大势是大势,堡垒内部出现了问题,往往会功亏一篑。

四、简单探讨一下失败原因

如果糜芳当时跟黄权一样,孤军被围,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也没人会怪他。但众所周知,江陵城防坚固,只需坚守几日,便能迎回关羽救军。且“时城中有伏计”。虞翻亦提醒吕蒙:投降者“仅糜将军一人而已”,说明江陵军队大部尚有抵抗意志。

先生,果然救我一命

就更难理解这次以一己之力,改变历史大势的事件原因了。但只要细究,其实也还是集团内部的问题。刘备集团之所以能吸引历代年轻人的向往,往往在于附着其身的理想主义光辉和人文主义氛围。

只是当再往更高层次发展时,用法规代替感情协调理顺内部关系,才是必需经历的途径。糜芳事件看似偶然,事实上是组织内部不够专业化的具体表现。因为,即使整个集团具备理想感召性质,也不排除具体到具体人,德才方面会存在良莠不齐。

你!

很多人说,糜芳投降是糜氏去世后,在集团内部发展受限而逐步边缘化的结果。然而历史告诉我们,他投靠孙权之后反而逐步走低(这是投降前他应该预见到的)。因此,糜芳之降不在于苟富贵,而在于没信心。

同甘共苦,一路走来

没信心在得罪实权派人物——关羽之后,出现动摇之心。这是不难理解的。例如在历史上,才华横溢的军事干部层出不穷,可需要先克己、而后约束人的优秀政工干部为何稀缺?关键就在于表面上看似哥俩好的意气风发很容易。

以身作则、克己奉公往往才能立下公心。咋咋呼呼,大大咧咧,能团结的只是核心班子的那几位。看似犯错之后,大哭一场的人情味,绝对笼络不了更多的人心。无规矩不成方圆,当资金、实力、人员数量发生质变之后,契约、法令、遗嘱才是确保稳定发展的凭据。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高宗李治为何要废立皇后,表面是废立皇后,实际是打压关陇集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关陇集团为何选了李渊,唐朝李治做了几年皇帝,关陇和李治的关系

    这是唐高宗李治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放倒关拢集团,这是他的一记勾拳。在西周北魏以来,关陇集团的实力非常强大,和皇权是共生的关系,隋炀帝因为与关陇集团明争暗斗,最后导致亡国。唐太宗李世民鉴于隋炀帝的失败。也算是恢复了一部分关拢集团的地位。但是等到唐高宗继位之后,就不能让关陇集团继续这么放肆下去了,但是

  • 多次得到袁术帮助的孙家,为何要背叛袁术,与袁术势不两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袁术的资料有哪些,袁术性格特点分析,袁术性格简介

    此举昭然大汉之忠臣所效力也。然孙策此举真当忠汉讨贼之作为吗?显然非也,由上而示,所讨非一,刘表作为荆州牧,并未像袁术般僭号称帝,却也并列讨贼名单,便可知此次讨贼,非只因袁术叛国之罪也,也当诸侯兼并之战也。袁术的称帝,正好给他人讨贼之由也。而在历史中,袁术与孙家的关系并不一般。袁术与孙坚、孙策都有交际

  • 唐高宗为何坚持要册封武则天为皇后因为爱情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武则天和唐高宗,武则天唐太宗唐高宗关系,武则天和唐高宗的真实关系

    你不主动就永远没有故事,你主动了我就给你不一样的乐趣。传统史书以为唐高宗之所以一定要立武则天为皇后,是由于“蛇蝎美人”武则天狐媚惑主,把懦弱无能的唐高宗给蒙骗控制了。到了近现代,有观念以为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就是由于爱情。但实践上唐高宗的“废王立武”是有更为深入的政治要素。要想扳倒长孙无忌,唐高宗最

  • 庞统给刘备出了上中下三条策略,刘备为何选择了中策?不是他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庞统临死前道出刘备一个秘密,庞统刘备赵云战法搭配,庞统黄忠跟谁组弓好

    但是最令人惋惜的应该是蜀国了,因为当时的蜀地在如今山多水多的重庆一带,地理位置易守难攻,而且蜀国在刘备的带领下,人才济济 ,武有骁勇善战的五虎上将,文有得一可得天下的凤雏卧龙,但是令人唏嘘不已的是蜀国最终成为了三国中第一个灭亡的。正如曲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 唐玄宗那么宠爱杨玉环,为何只封她为贵妃,没有给她皇后的名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玄宗与杨玉环的关系,唐玄宗强行娶杨玉环,杨玉环与唐玄宗相差多少岁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感天动地、深入人心,至今还在流传。唐玄宗对她“三千宠爱在一身”,为何只封她为贵妃,而不是皇后呢?笔者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一、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爱有瑕疵《长恨歌》中描写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但是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感情还是看出有些瑕疵的。唐玄宗

  • 我秦始皇又回来了,项羽:洗干净等着,刘邦:拥护项王,暗渡陈仓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邦 项羽 秦始皇,项王,项王是项羽吗

    秦始皇决定要战胜痛苦,去征服更高的、也许是终极的目标——长生不老。徐福等一干方士告诉他,东海之外有三座仙山,只要山上的神仙赐下仙丹,便能与日月同寿。秦始皇一琢磨,找仙丹这事不能靠中介,还是自己亲自跑一趟吧。于是,他安排好替身扮演自己,然后带着徐福等人,秘密乘船出海,寻访神仙去了。一转眼,十来年过去,

  • 唐玄宗为何最终还是处死太平公主 实在是太平政治手腕太强硬!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玄宗和太平公主,唐玄宗武则天的关系,唐太宗武则天及唐玄宗的统治措施

    唐玄宗李隆基的继位,更是开创出开元盛世,将大唐朝王朝推向巅峰。唐玄宗的一生当中发生很多事情,其中最让人感叹的便是他跟太平公主的恩怨纠葛。太平公主是武则天最小的女儿,从小便受到父母的宠爱,在政治方面也是延续自己母亲的天赋。在其成年之后,一度成为最强势的公主,她也想要像自己的母亲一样,成为大唐王朝的女皇

  • 司马懿的祖先大有来头,与刘邦交手,被项羽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家族著名人物数之不尽。汉武帝时期文采斐然的司马相如,汉赋辞藻华美,留下名篇无数。同时期的司马迁走遍千山万水,撰写人物传奇,记录中华风韵。三国司马懿攻伐谋略出其不意,其孙司马炎更是推翻了曹魏,建立了司马帝国,一统天下。后世司马光历经四朝,精通儒学,堪称大家。纵观历史,司马家族人才济济,在璀璨历史长

  • 唐朝杨妃:从隋朝的亡国公主到李世民的宠妃,无论何时都别放弃爱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关于这位杨妃的记载可谓是少之又少,但这却并不代表杨妃只是一位地位尊贵而又一生平凡的公主。杨妃此人有着多重身份,你可以唤她为隋朝公主,因她是隋炀帝杨广之女;你也可以唤她为唐朝妃子,因她后来成为了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之中一位妃嫔;你也可以唤她为吴王李恪的生母,因她在武德年间生下了大名鼎鼎的李恪。《隋唐

  • 从战绩看,刘备集团此人比关羽、赵云、魏延镇守荆州的胜算都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在进入川蜀开拓市场的时候,把后方大本营留给关羽镇守。关羽,虎将也,万人敌也,又是蜀汉将领中威望最高的将领。所以刘备的安排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关羽镇守荆州,最后却出了问题。这个问题简单来看,大概有三个方面: 第一,关羽本身的性格问题,因为性格傲慢,导致他不能把各种人才团结于麾下; 第二,关羽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