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太宗都带头吃蝗虫,古代闹蝗灾时,百姓怎么不吃蝗虫渡过难关呢

唐太宗都带头吃蝗虫,古代闹蝗灾时,百姓怎么不吃蝗虫渡过难关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563 更新时间:2024/2/15 4:16:31

而且,早在唐朝初年时,唐太宗世民都带头吃蝗虫了。

可是,蝗虫这么好吃,古代闹蝗灾的时候,百姓怎么不吃蝗虫渡过难关呢?

可是,蝗虫这么好吃,古代闹蝗灾的时候,人们怎么不吃蝗虫渡过难关呢

唐朝初期贞观年间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那一年的长安城之中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旱灾之后就是蝗虫灾害,李世民亲自进入到土地上去视察灾情到底严重到了一个什么样子,这个时候的他看见许多蝗虫在飞舞。就拿起几只蝗虫直接往自己口里送,然后说:

”老百姓以五谷作为食物,你们这些蝗虫却将五谷都吃得一干二净,是对百姓危害极大的害虫,如果说上天让你们降临是因为百姓有过错的话,那这是因为做皇帝的我缺少教养,希望将所有的过错都归咎到我一个人的身上,不要再去危害百姓了。“

说完这些话之后的李世民迅速地将蝗虫吃掉了,周围的官员吓得要死,急忙阻止说这样做可能会导致疾病产生,李世民说自己为百姓挡灾祸,还害怕什么疾病呢?

说完之后就又抓起蝗虫吃了一把。

这是唐朝史书之中确凿的故事,唐太宗对于蝗虫灾害的治理办法在这个故事之中出现,他是华夏历史之中第一位有记载亲自品尝蝗虫味道的皇帝,希望通过吃蝗虫的方式为百姓尽量的减少这次蝗虫旱灾带来的危害。

但从周围官员和百姓的情况来看,大家都好像是极力反对和避免,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那个时代的人真的是宁愿饿死也不会去吃蝗虫吗?

其实中国古代农民生活的年代,各种天灾人祸引发的饥荒是一点都不少,在这种饥荒到来的时候,每个人为了能够活命下去,都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从一开始时候的节衣缩食,到之后的连树皮草根、观音土都要去吃。

但古往今来的几千年历史之中,因为干旱产生蝗虫最后引发的饥荒问题,却没有多少老百姓愿意去吃蝗虫,这个问题就很让人费解。

其实不是因为百姓不愿意吃蝗虫,而是因为吃蝗虫有太多的顾忌了。

首先是蝗虫的迁徙能力很强。蝗虫的飞行速度相当之快,到达成年之后可以按照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飞行,而且他们的精力旺盛,可以连续飞行10个小时都不休息,古代百姓基本上都是面有菜色,经历过挨饿与旱灾之后的百姓,根本没有办法追得上这些飞行之中的蝗虫抓来吃。

第二个是将蝗虫当成食物去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旱灾的问题,蝗虫吃东西的速度相当之快,基本上每次到来的时候都像是乌云一样普及开来,然后差不多一个晚上的时间就可以将方圆几十里地方的树木植物吃干净。

第二天的时候在吃饱之后就飞行到了下一个草木食物繁荣的地方了,所以从时间成本上来说,人力手工捕捉蝗虫根本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

第三个原因就是蝗虫本身的生命周期很短,基本上存活时间都是跟当地气候有关的,有时候因为干旱情况出来很多,然后可能会因为一场大雨或者气温的下降就会死亡很多,所以在冬天的时候出现蝗虫的话,老百姓其实不用专门的去捕杀,就会让蝗虫自然而然的被消灭。

最后一点造成蝗虫危害,百姓不敢捕杀的原因就是因为古代百姓对于蝗虫的一个迷信心理。古代社会老百姓的知识化水平相当低下,不要说像现在这样到处都是大学生了,那个时候整个国家之中能够认识字的人都没有几个,他们很多人一辈子祖祖辈辈都是文盲生活,能够认识字的人都会受到很多人的尊敬,只有那些豪绅之家才有机会让后代接受教育,去参加科举考试。

因为无知,所以对于天地自然之中许多东西都保持着敬畏之心,特别是在隋朝唐朝的时候,许多百姓看到粮食作物高产都可以作为一个祥瑞上报给官府,那个时候人们对于蝗虫的认识,不是像今天一样看成是一种自然危害,也不会将蝗虫看成是一种简单的昆虫,那个时候的人们对于蝗虫是敬若神明。

一般的人思想都是认为蝗虫的到来和各种灾害的发生其实都是老天爷降下来的灾害惩罚人们,因为人间的民众做了坏事,被老天爷知道之后才会有这种惩罚,所以百姓看到蝗虫去吃自己的粮食的时候,是根本不敢轻举妄动的。

贞观年间发生的这次蝗虫其实就和这个认识有很多的关系,虽然李世民他们这些人知道蝗虫和老天爷没有什么关系,但没有办法的是手底下的老百姓认识不够,只能是顺着百姓的认识去解释这个问题。

所以那个时候很多百姓认为是皇帝李世民造成的,所以老天爷降临灾害来惩罚这些民众,李世民没有办法只能是当着百姓的面去吃这个蝗虫,以此来证明蝗虫确实无害,也证明自己得位之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丕和刘备一前一后称帝,直到10年后,孙权竟才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孙权曹丕分别于哪年称帝,刘备和曹丕是一个朝代的吗,曹丕篡位后为什么刘备能称帝

    当时曹丕是通过禅让的方式,以合理合法的手段从汉朝手里接过了天下的正统,而且当时的曹魏政权不仅建立起了国家的名号,与国家的制度更重要的是还有了国家的内核。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建安文学让整个国家有了文化基础,而当时的九品中正制更是让国家有了选官制度。所以当时的曹魏政权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国家,有名号,有灵魂

  • 武则天怀孕不能侍寝,看见亲姐姐爬上龙床,便笑着说了6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女子凭借着家世与样貌,走入这皇宫之中,得皇帝喜爱,恩宠无双。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被贬入尼姑庵,却能再次回到后宫之中,盛宠依旧。你以为我说的这个人是甄嬛吗?其实她比甄嬛要厉害的多,这个人便是一代女皇武则天。那个虽因妩媚入宫,却因智谋赎尼身的女中英主——唐之武后。能成为一个国家的掌权者,她的智谋自非常

  • 唐太宗临终前问武则天:我死了,你怎么解决?武则天说8字,才免逃一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李世民听到武则天这样说,既佩服她的勇气,又为她的心狠感到后怕,这个女人不一般。李世民一直提防着武则天,不让她参政。李世民临终前,问武则天“我死了,你怎么解决?”武则天回答了八个字“青灯古佛,了此余生”,意思就是说她要出家了,从此开始当尼姑。武则天李世民听到武则天没有留在宫中的意思,也就没有杀她

  • 关羽看不上马超,瞧不起黄忠,却一直对赵云有好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云马超黄忠最强搭配,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五虎上将,马超黄忠赵云完整版

    关羽同样看不起黄忠,因黄忠的缘故,拒绝接受封赏,可见他对黄忠的轻视;而且当他听说马超战平张飞的时候,心里非常不服气,立马请命要从荆州入川,与马超一较高下,由此可见,他同样看不起马超。赵云武艺超强,能入关羽的法眼。赵云早前跟随公孙瓒,人称白衣神将,向来都是冲锋在前,杀得敌军人仰马翻。在交手中,赵云一枪

  • 隋唐第一女将:杀罗士信,生擒程咬金,结果却死于新婚之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英雄一般都是男子,因为古代上战场杀敌是男人的事,但是乱世也会偶尔出现几个女英雄,巾帼不让须眉,流芳百世。例如:妇好,花木兰,穆桂英等(花木兰、穆桂英本身是虚构,但不排除有原型人物)。隋唐时期,有个女将也同样很厉害,她能杀罗士信,生擒程咬金,却在新婚之夜,死在了爱人的手下。传统评书《兴唐传》里专门给了

  • 嬴政要吃“公鸡蛋”,命令大臣3天内找到,7岁的儿子:这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秦始皇还没统一六国之前,在秦国当国王的嬴政就向大臣提出了一个要吃鸡蛋的要求,并命令大臣三天内达成这个愿望。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被一个7岁小孩完成了,甚至这个小孩直呼简单。这是怎么回事呢? 01 秦王要吃“公鸡蛋” 相传,秦王嬴政一直对长生有非常执着的追求。因此,在登上王位后

  • 隋朝有位猛将,曾一人令突厥退兵战无不胜,隋文帝为何暴杀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仅凭一人就令突厥退兵,抗击突厥,战无不胜,而他最后却被隋文帝杀了,这是为什么呢?单人退突厥这个人叫做史万岁,出生在长安,现在算是西安人,是将门之后,原本是北周的臣子,在北周的小皇帝禅位给了隋文帝杨坚之后,他就成了隋朝的将军。而隋朝北方有一个大患,那就是在南北朝时期崛起的突厥,突厥实力十分强悍,有一次

  • 曹操错过的最优秀将领是谁?既不是王平,也不是吕布,而是高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高顺最稳的一套阵容,郭嘉对高顺的评价,高顺孙坚郭淮

    这些人在曹操的带领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曹操爱才如命,如他不惜违心答应关羽的“三个无理条件”,想收服关羽,他为了得到徐庶,不惜软禁徐母,但是,曹操也错过许多优秀的将领。那么曹操错过的最优秀将领是谁呢?既不是王平,也不是吕布,而是高顺。既不是王平王平,没什么文化,大字不识一个,但是他的实战经验很

  • 如果你穿越到了三国,该怎么称呼顶头上司?|文史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大概穿越到三国时代的人,有不少是想着建功立业甚至一统天下的。好吧,如果有一天你很幸运地被一个晴天霹雳电了一下,一睁眼,发现自己是威风凛凛横扫天下的大将。 这时,你的领导说要见你,还要给你升官封侯。于是你喜出望外,亟不可待地跑去见了你的顶头上司。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是,见了你的上司,你该叫他什么啊?比如

  • 东海出土2000年前的西汉隶书,用笔灵动令人称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尹湾汉墓发掘现场简牍因为是直接书写出来的文字,所以在书法研究的意义上,比一些碑刻更加直观。东海尹湾出土的这些简牍,大部分是隶书,这也为我们带来了那一时期隶书最本真的面貌。尹湾汉墓出土简牍汉代是隶书的巅峰时期,尹湾汉墓出土的简牍,大多集中在永始、元延年间,这两个年号均为汉成帝刘骜在位时的年号,据此推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