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问刘墉:大清朝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的回答有点绝

乾隆问刘墉:大清朝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的回答有点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654 更新时间:2024/3/10 10:12:26

刘墉也是清朝著名的大臣,在充满腐败的朝堂之上,他是难得的以廉洁公正闻名的官员,他不怕强权,敢于直言...几千年来受到了无数称赞。

刘墉的才能很是出众,甚至能和当时的纪晓岚相提并论。当初乾隆突发奇想的想考考刘墉,便问他大清一年死多少人,又出生多少人。这个问题也是真的刁钻,但刘墉巧妙地解决了,不得不说真智慧啊。

一、宰相刘罗锅

刘墉号石庵,官至吏部尚书、大学士,职同丞相,书法以浓墨大笔为主,粗重而丰肥,故人称浓墨“宰相”。

刘墉出生于山东诸城,家族成员世代为官,可以说是出身于名门望族了。长在名门相府,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虽说刘墉出身名门,却没有一点大户人家纨绔子弟嚣张跋扈的病,反而在父亲的教导下,知理知事,才华出众,后来刘墉通过家族关系参加科举考试,顺利步入仕途。刘墉先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在散馆担任编修,不久又升迁为侍讲。

在任期间,刘墉受到父亲的牵连,被降级为翰林院编修。虽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但在他担任乡市考官期间,改善了当时制考混乱的状况,得到了乾隆的另眼相待。

刘墉坚决严厉打击受贿等行为,只要老百姓需要,他就会毫不吝啬地提供帮助,赢得老百姓的一片称赞。

二、外号刘罗锅

刘墉被叫做刘罗锅也不是外貌不好或者别的什么原因,清朝选拔官员对五官的要求也是有基本的要求的,至少要五官端正。那刘墉的刘罗锅是怎么来的呢?

刘墉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常年伏案工作,身体越来越弯,“刘罗锅”和“刘驼子”就成为了他的代号。乾隆看刘墉的各项表现脱颖而出,就先后提拔和重用,刘墉也没有辜负众望,贪污受贿或压迫百姓的现象从未出现过。

他甚至不怕被有权有势的人讨厌,公平公正的处理各种事件,成为了老百姓新一代的包青天。但是此时,刘墉只是地方官员,始终没有被传唤到京都,江苏举人控告自己爷爷的事件成为了他推翻的契机。

刘墉立即将此事报告给乾隆,此案对当时的影响很大,是清朝著名的字狱重案之一,最终牵连的人有数百人。这件事发生后,刘墉也终于成为乾隆的心腹,担任户部侍郎,成功调往京城。

三、一生十二死

除了纪晓岚,和刘墉同期的大家耳熟能详的还有和珅,和珅是当时著名的大贪官,在朝廷中的权力几乎不能动摇。但刘墉以廉洁公正为己任,对于和珅这种人他肯定是看不惯的。然而,乾隆崇信和珅,刘墉也不能把他怎么样,只能时不时的戏弄他让他栽跟头。

刘墉的聪敏众人有目共睹,乾隆也非常看好刘墉,也自认才华出众,有时候就想和刘墉较量一下。

有一天早朝,乾隆看众臣无事奏,便起了考考刘墉的心思,其实放在现在可以说是个脑筋急转弯了。乾隆问刘墉:“爱卿,你一直体恤百姓,经常到处考察民情,那你可知我大清每年有多少人出生,又有多少人死亡啊?”众臣听到这个问题都惊呆了,这哪能回答得出来啊,并悄悄地为自己捏了一把冷汗,生怕问到自己。刘墉知道皇帝是在戏弄自己呢,心里百转千回。但是他没想多久就给出了答案:"生一个人,死十二个人。"众臣们听后就开始叽叽喳喳,说这怎么张口就来呢,搞笑呢吧。乾隆听了也觉得很好笑,并问刘墉何出此言,刘墉不慌不忙的说:“人的生肖一共是十二个,今年无论出生多少人都是同属一个生肖,今年无论死去多少人也不过就那十二个生肖罢了。”乾隆听后哈哈大笑,不得不说已被刘墉的机智折服,众臣对刘墉的机敏也大为惊叹。

四、总结

或者对于刘墉我们知之甚少,但是通过影视剧,我们也了解了很多关于刘罗锅。刘墉确实为百姓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后期也犯了很多的错误,他的才华保住了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这一生难免会犯错,只要能善始善终就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棣造反成功后,立即做了一个决定,让明朝不到300年就玩完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迁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虽然南京是都城,不过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北京显然要比偏安一方的南京更加重要,朱元璋定都南京,不过从很多方面来看他并不满足,起初在南京成立大本营是为了与元朝对抗,如今天下归一,自然要作出调整。古代北京被称为“幽州”,是中原王朝抵抗游牧民族侵袭的重要屏障,元朝统一天下之后,一方面

  • 孝庄多尔衮皇太极“三角恋”真相:没有青梅竹马,更没有横刀夺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孝庄秘史》中,主线便是多尔衮和大玉儿之间的爱情故事。多尔衮和大玉儿在科尔沁草原相识,多尔衮对年轻漂亮的大玉儿一见倾心,大玉儿也对多尔衮的英俊骁勇大有好感。两人青梅竹马,郎情妾意,打小就私定终身。但是因为皇太极的出现横刀夺爱,抢走了大玉儿。而多尔衮只能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嫁给他人,从此韬光养晦,最终

  • 元朝覆灭留十万蒙古女人,朱元璋残忍又温柔地做法险让蒙古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全新的王朝,往往建立在无数战争之上。在元朝被朱元璋覆灭之后,作为胜利者,朱元璋会对前朝遗留的一切事物进行处理。其中就包含了留在中原的十万蒙古女人。对于杀伐成性的朱元璋来说,又将如何对待这些女人?是以宽容对待?还是会屠戮殆尽?新进的朋友可以加个关注,既能回顾往期内容,又不会错过后期精彩部分。点赞加

  • 朱元璋为何对朱标厚爱有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朱标才能卓著。朱标储君之位很早就确立了,一直跟朱元璋学习处理政务,加之有宋濂等名师辅导,政务军务能力是的到了朱元璋的认可的。朱标的人品。朱标虽然反对朱元璋杀人,但他从未有过抢班夺权的想法,只想做一些事情,对待弟弟也是十分宽容。朱元璋的经历。前面说过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起点最低的帝王,他自幼失去亲人,对

  • 诸葛亮是“奸臣”还是“忠臣”?可能“岳飞”要活过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黑忠臣的人是真的很恶心,甚至还特别喜欢黑非常出名的那种,比如于谦、戚继光、诸葛亮、岳飞等人。洗奸臣的人更加恶心,都遗臭万年了还洗,真的是服了。刘备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这两段故事成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君臣典范。是不是这么多年来的中国人,都没你聪明?是不是一个布衣天子,脑子没你好使?诸葛亮死的时候,居

  • 清朝盐商富可敌国,为什么皇帝也压不住盐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一、清朝盐商在盐制上,清朝继承了明朝的纲盐法。“所谓纲盐制度,就是由清政府每年根据食盐生产地区的产量和各地销售量之多少,确定发售引数,订为纲册,每年一纲,招商认引,额满为止”。这一制度的根本特点在于清政府给予了盐商世袭窝本的权力,使盐商获得了对于食盐经营的垄断权。在积累了这样巨额财富之后,两淮盐商开

  • 清朝一个县有多少正式编制 官差太多,百姓直呼养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来公务员不仅在现代吃香,在古代也十分吃香,许多学子们寒窗苦读,只为考上正式编,考上正式编以后,不仅可以让全家吃饱,并且十分受人尊敬,因此不少寒门学子为了考上正式编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学,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一个县到底有多少正式编?无论是在哪朝哪代,在官员等级管理方面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1636年,清朝

  • 清朝四大悬案:雍正改遗诏、黄金铸头入葬、吕四娘侍寝斩其首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民间传闻在康熙皇帝晚年,他的九个皇子为争皇位明争暗斗多年,学术界称为九子夺嫡,其中雍正皇帝修改传位诏书,将传位十四皇子改为换位于四皇子这个说法在民间更是广为流畅,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悬案!雍正雍正皇帝是清圣祖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当时参加皇位争夺的皇子共有九位,大体分为五个势力集团,其中有以大阿哥与

  • 朱元璋偷偷塞给小舅子两锭金子,小舅子背脊发凉:这是要害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有着异常丰富的生活经历。他曾当过放牛郎,也当过和尚,还当过乞丐,这些经历在他富贵之后,不再愿意对人提起。但总是有人口无遮拦,无意之间触碰朱元璋的逆鳞,差点小命不保。老友投奔说错话,小命不保朱元璋成为皇帝之后,许多旧时老友听说他发达了,纷纷前来投奔他。朱元璋也存着“富贵不还乡,如

  • 清朝悬案“毙鹰事件”,涉及康熙、雍正兄弟,谁才是幕后真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康熙皇帝对自己文治武功的成绩十分骄傲,比如他开创先例宣布“盛世滋丁,永不加赋”,但是康熙晚年心中一直藏着心痛,因争夺皇位儿子们残害手足,丝毫不顾念亲情。在空前惨烈的“九子夺嫡”斗争中,兄弟之间相互阴谋陷害的现象非常普遍,其中“毙鹰事件”的真相一直扑朔迷离,可以说是清朝悬案之一。根据《清圣祖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