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造反成功后,立即做了一个决定,让明朝不到300年就玩完了

朱棣造反成功后,立即做了一个决定,让明朝不到300年就玩完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10 更新时间:2024/3/10 10:14:26

说起迁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虽然南京是都城,不过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北京显然要比偏安一方的南京更加重要,朱元璋定都南京,不过从很多方面来看他并不满足,起初在南京成立大本营是为了与元朝对抗,如今天下归一,自然要作出调整。

古代北京被称为“幽州”,是中原王朝抵抗游牧民族侵袭的重要屏障,元朝统一天下之后,一方面要治理天下,另一方面也不能放弃自己的发源地,所以选择北京作为都城最合适,元朝称其为大都。

1368年,先后剿灭陈友谅张士诚等重要对手,朱元璋终于有了和元朝对抗的资格,朱元璋选择在南京称帝,不久之后,派遣大将徐达北上讨伐元朝,徐达不负众望,把落后的元朝统治者赶回了大漠,大都也被更名为北平,寓意北方平定。

朱元璋建国之后广封诸侯王,实力不俗的朱棣被分封到北平,洪武年间,北平作为明朝军事重镇,始终站在抵抗元朝余孽反扑的第一线,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不过比起南京来说重要性还是稍逊一筹。

历史上很多王朝都定都南京,南京是江南地区的经济政治中心,对于江南一带的政权来说,最好的选择,不过对于南北统一的王朝来说,南京偏安一方,不利于全国的统治,朱元璋在位期间就有了迁都的想法。

据说朱元璋曾派出太子朱标前往北方考察,寻求合适的迁都地点,朱标认为西安是最佳选择,不过朱标不久就去世了,悲伤之余朱元璋搁浅了迁都计划,几年之后,朱元璋也驾崩了,迁都一直没有实施,皇位传给了朱允炆,朱允炆在位时间非常短,况且上任之后着手削藩,没有多余的精力进行迁都。

削藩惹怒了朱棣,不惜南下“清君侧”,最终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上位,迁都的决定到了朱棣手中,朱棣没有选择西安,而是选择了自己的封地北平。

相比之下北平可以更好地的对东北地区施加控制。

汉唐时期,中原王朝多数选择西安,一方面众多王朝以农耕为经济根本,再者主要威胁来自西北方,为了应对北方游牧民族和西域强敌,必须把都城定在西安,不过明朝统一之后,最主要的威胁来自东北,相比之下北平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同样北平的防守强度也更大,如果继续在南京留守,一旦发生战事,需要从南京调集大批军队,作为为边防要地,北平的守备数量也不能少,因此明朝需要在两地驻扎大量军队,压力非常大。

如果迁都北平,那么北平地区的边塞军队既可以守卫京师,又能迅速集结出战,避免了出现上述问题。

朱棣统治后期,明朝军队的战斗力已经出现了明显下滑,蒙古势力趁机卷土重来,为了防止反扑,明朝需要在北平投入更多兵力,随着蓝玉等人去世,明朝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几乎没有了。

朱棣性格多疑,对于手握重权的大将很不放心,既然没有靠谱的人,干脆自己出马,亲率主力部队出征,凯旋而归,朱棣发动靖难之后,大批精锐部队都被朱棣带着南下,北方的防守强度有所下降,蒙古人不断骚扰,为了挽回颓势,朱棣需要重新构建北方防守阵营。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朱棣选择迁都北京也有自己的私心,毕竟皇位来的不光彩,南京作为朱允炆的旧都,很难避免有忠于朱允炆的人行刺,朱棣在位期间曾多次遭遇刺杀,元凶就是朱允炆的旧臣。

好在每次都化险为夷,几番刺杀之后,朱棣意识到自己处境非常危险,一方面加强锦衣卫建设,另一方面着手迁都,北平作为自己的根据地,不仅能加强对全国的控制,还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于是朱棣不顾大多数人的反对,下令扩建北平,动身迁都。

值得一提的是朱棣迁都后,奠定了北京的历史地位,南京依旧是名义上的都城,存在完善的内阁机构,被称为“小朝廷”,明朝初期太子常常在南京居住,明朝中叶以后,南京的地位逐渐下降,成了许多大臣养老的地方。

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逼近北京城,危急之下,崇祯皇帝曾想重回南京,不过群臣大多反对,不得已只能作罢,最终李自成攻下北京,崇祯留下了“文臣皆可杀”的遗言之后上吊而死,传承276年的明朝走向了末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孝庄多尔衮皇太极“三角恋”真相:没有青梅竹马,更没有横刀夺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孝庄秘史》中,主线便是多尔衮和大玉儿之间的爱情故事。多尔衮和大玉儿在科尔沁草原相识,多尔衮对年轻漂亮的大玉儿一见倾心,大玉儿也对多尔衮的英俊骁勇大有好感。两人青梅竹马,郎情妾意,打小就私定终身。但是因为皇太极的出现横刀夺爱,抢走了大玉儿。而多尔衮只能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嫁给他人,从此韬光养晦,最终

  • 元朝覆灭留十万蒙古女人,朱元璋残忍又温柔地做法险让蒙古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全新的王朝,往往建立在无数战争之上。在元朝被朱元璋覆灭之后,作为胜利者,朱元璋会对前朝遗留的一切事物进行处理。其中就包含了留在中原的十万蒙古女人。对于杀伐成性的朱元璋来说,又将如何对待这些女人?是以宽容对待?还是会屠戮殆尽?新进的朋友可以加个关注,既能回顾往期内容,又不会错过后期精彩部分。点赞加

  • 朱元璋为何对朱标厚爱有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朱标才能卓著。朱标储君之位很早就确立了,一直跟朱元璋学习处理政务,加之有宋濂等名师辅导,政务军务能力是的到了朱元璋的认可的。朱标的人品。朱标虽然反对朱元璋杀人,但他从未有过抢班夺权的想法,只想做一些事情,对待弟弟也是十分宽容。朱元璋的经历。前面说过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起点最低的帝王,他自幼失去亲人,对

  • 诸葛亮是“奸臣”还是“忠臣”?可能“岳飞”要活过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黑忠臣的人是真的很恶心,甚至还特别喜欢黑非常出名的那种,比如于谦、戚继光、诸葛亮、岳飞等人。洗奸臣的人更加恶心,都遗臭万年了还洗,真的是服了。刘备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这两段故事成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君臣典范。是不是这么多年来的中国人,都没你聪明?是不是一个布衣天子,脑子没你好使?诸葛亮死的时候,居

  • 清朝盐商富可敌国,为什么皇帝也压不住盐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一、清朝盐商在盐制上,清朝继承了明朝的纲盐法。“所谓纲盐制度,就是由清政府每年根据食盐生产地区的产量和各地销售量之多少,确定发售引数,订为纲册,每年一纲,招商认引,额满为止”。这一制度的根本特点在于清政府给予了盐商世袭窝本的权力,使盐商获得了对于食盐经营的垄断权。在积累了这样巨额财富之后,两淮盐商开

  • 清朝一个县有多少正式编制 官差太多,百姓直呼养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来公务员不仅在现代吃香,在古代也十分吃香,许多学子们寒窗苦读,只为考上正式编,考上正式编以后,不仅可以让全家吃饱,并且十分受人尊敬,因此不少寒门学子为了考上正式编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学,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一个县到底有多少正式编?无论是在哪朝哪代,在官员等级管理方面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1636年,清朝

  • 清朝四大悬案:雍正改遗诏、黄金铸头入葬、吕四娘侍寝斩其首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民间传闻在康熙皇帝晚年,他的九个皇子为争皇位明争暗斗多年,学术界称为九子夺嫡,其中雍正皇帝修改传位诏书,将传位十四皇子改为换位于四皇子这个说法在民间更是广为流畅,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悬案!雍正雍正皇帝是清圣祖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当时参加皇位争夺的皇子共有九位,大体分为五个势力集团,其中有以大阿哥与

  • 朱元璋偷偷塞给小舅子两锭金子,小舅子背脊发凉:这是要害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有着异常丰富的生活经历。他曾当过放牛郎,也当过和尚,还当过乞丐,这些经历在他富贵之后,不再愿意对人提起。但总是有人口无遮拦,无意之间触碰朱元璋的逆鳞,差点小命不保。老友投奔说错话,小命不保朱元璋成为皇帝之后,许多旧时老友听说他发达了,纷纷前来投奔他。朱元璋也存着“富贵不还乡,如

  • 清朝悬案“毙鹰事件”,涉及康熙、雍正兄弟,谁才是幕后真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康熙皇帝对自己文治武功的成绩十分骄傲,比如他开创先例宣布“盛世滋丁,永不加赋”,但是康熙晚年心中一直藏着心痛,因争夺皇位儿子们残害手足,丝毫不顾念亲情。在空前惨烈的“九子夺嫡”斗争中,兄弟之间相互阴谋陷害的现象非常普遍,其中“毙鹰事件”的真相一直扑朔迷离,可以说是清朝悬案之一。根据《清圣祖实录》

  • 朱元璋将徐达灌醉扔上龙床,徐达醒后浑身颤抖,机智应对保住小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而在定天下后,功臣则成了江山的威胁。他们位高权重,又声名显赫。为了稳定自己的统治。皇帝大杀功臣,用各种理由置曾经的兄弟于死地。在所有帝王中,朱元璋无疑是把“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演绎到最极致的人。凶狠又多疑的朱元璋在明朝开国功臣三十四人中,朱元璋杀了30个。这三十四人都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