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只是攻下南京,为何就宣布称帝了?文武百官又为何臣服朱棣?

朱棣只是攻下南京,为何就宣布称帝了?文武百官又为何臣服朱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569 更新时间:2024/3/10 10:14:34

很奇怪,当年朱元璋为了北辰居中,外部众星拱卫而设立的诸王势力,在这时候无一人反对朱棣名为靖难,实则谋逆的行为,给后人一种,朱棣只是拿下了南京就夺取了大明政权的错觉。

实际上,之所以出现这种感觉,并不是后人读史错漏,而是因为朱棣在上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极力抹除建文朝对自己的抨击,修改父亲明太祖朱元璋的史料所致的。

朱棣6月攻入南京,着急忙慌登基,仅仅四个月就把已经入库存档的《太祖实录》拿出来修改,先后两次,历时16年,所用者解缙、姚广孝、李景隆皆是心腹重臣。

修改《太祖实录》有什么作用呢?

主要是为了制造朱棣他篡位的合理,断了很多前朝悬案,比如朱棣生母之谜,把他包装成马皇后所生,给出身镀金,在嫡长子制度体系下,直接造出一位正统嫡子来。

更有朱元璋生前说“燕王类我”,死前问“燕王来否”之类的皇家机密,字里行间表明朱棣深得先皇欢心,是继承帝位的最佳人选等等,尤其是“燕王来否”一问,与朱棣靖难檄文中泼朱允炆污水,说他囚禁朱元璋一事互为表里,相互印证。

朱棣如此谨慎修改史书,无疑是因为当时朝里朝外反对他的力量太多,他需要文人的笔来美化自己,减弱后世对他的坏印象,慢慢稳固统治,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但强大的舆论力量也能够主导民心所向,普通百姓看多几篇歌功颂德的文章,新皇登基对自己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影响,要乱也是乱不起来的。

至于他拿下南京后所遇到的抵抗力量,可以从建文遗臣和诸王势力来讲。

建文遗臣主要在朝廷之中,文学博士方孝孺、刑部尚书暴昭、山东布政使铁铉、礼部尚书陈迪、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监察御史高翔等等。

这些人坚定拥护建文帝,方孝孺拒绝起草登基诏书,被灭十族。

铁铉在靖难时坚守济南,是朱棣北上最大的阻碍,朱棣登基后拒不投降,被捕后凌迟处死,父母发配海南,长子充军,次子为奴,女眷打入官营妓院。

暴昭在见朱棣时破口大骂,被敲牙砍手脚,用钝刀慢慢割断脖颈而死。

齐泰欲南逃召集反燕力量,被燕军捕获,九族被诛,只剩下一个6岁的幼子。

黄子澄凌迟处死,祸及三族。

清除建文遗臣势力,朱棣虐杀一万余人,其中不乏老弱妇孺,就连同为皇族的朱家子孙也不放过,朱允炆三个弟弟:朱允熥、朱允熞被贬为庶人,囚禁凤阳至死,朱允煕废一字王位,5年后在家里被烧死。

朱允炆长子朱文奎,在宫中不知所踪,次子朱文圭被囚禁于广安宫,也有说被囚禁在凤阳,到明英宗时期才被赦免,时年五十七岁,如同痴呆,靖难时这两个小家伙,一个七岁,一个才两岁。

清洗完建文遗臣后,朝野为之一空,六部重位全被安排心腹填入,朱棣开始下令修筑《永乐大典》,安排郑和下西洋,塑造千古一帝的形象。

而对于诸王势力,朱棣清理起来比朱允炆要顺利得多,他手握当时大明最精锐的军队,有号令天下的地位,加上在他之前的三位哥哥已死,朱棣对于诸王的身份,不是弟弟就是侄子,家族身份强势,不像朱允炆那样尴尬。

因为是藩王起家,朱棣深知手握军权和战功的必要性,他下令将首都从南京搬到北京,这是他的龙兴之地,有着绝对的控制权,又靠近朱元璋时期所设置的塞边九王,形成一种绝对的压力。

塞边九王是朱元璋为防备北元南下的王室长城,是诸王中最有实力者,从西往东依次为: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代王朱桂、肃王朱楧、辽王朱植、庆王朱栴、宁王朱权、谷王朱橞。

靖难开始时,朱樉、朱棡已经去世;

肃王朱楧,建文元年被迁往兰州;

代王朱桂被建文帝废为庶人,到永乐朝恢复;

辽王朱植,建文元年被召去南京,削掉三护卫,直到建文四年移藩荆州;

庆王朱栴,建文三年将王城迁往宁夏;

宁王朱权手里最强大的朵颜三卫在朱棣手里,自己也被裹挟着靖难;

谷王朱橞,建文四年改封长沙,靖难时与李景隆打开金川门,拥护燕王军入城。

在靖难之后,地位上能对朱棣造成威胁的,只剩下肃、代、庆、宁、谷五王,而他们在建文朝或多或少都被削减过军事力量,武备这块更不可能与朱棣对抗,何况他们对朱允炆削藩都有意见,也导致了五王在靖难时无能为力的窘况。

可就算这样,朱棣对他们也不放心,自己坐镇北方,将五王全部内迁到内陆,加以看管,九边重镇开始使用异族实行管理,辽东派了女真族人,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秦王、晋王地界,设立七卫,削弱两王力量,自己带兵五征蒙古三部,最后死在了回师途中。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标在世时,朱棣根本不敢有争太子之位的心思,他究竟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时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期,他立长子朱标为太子,而在他立太子以后,直到他去世,都未曾发生过夺嫡斗争,其他皇子也未曾针对过太子。很多朋友对此感到诧异,朱标到底有多厉害,能把其他皇子压制得死死的,能形成这种局面,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朱标的太子身份是早早确立了的,在朱元璋还自称吴王的时期,就已经将

  • 乾隆问刘墉:大清朝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的回答有点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刘墉也是清朝著名的大臣,在充满腐败的朝堂之上,他是难得的以廉洁公正闻名的官员,他不怕强权,敢于直言...几千年来受到了无数称赞。刘墉的才能很是出众,甚至能和当时的纪晓岚相提并论。当初乾隆突发奇想的想考考刘墉,便问他大清一年死多少人,又出生多少人。这个问题也是真的刁钻,但刘墉巧妙地解决了,不得不说真智

  • 朱棣造反成功后,立即做了一个决定,让明朝不到300年就玩完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迁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虽然南京是都城,不过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北京显然要比偏安一方的南京更加重要,朱元璋定都南京,不过从很多方面来看他并不满足,起初在南京成立大本营是为了与元朝对抗,如今天下归一,自然要作出调整。古代北京被称为“幽州”,是中原王朝抵抗游牧民族侵袭的重要屏障,元朝统一天下之后,一方面

  • 孝庄多尔衮皇太极“三角恋”真相:没有青梅竹马,更没有横刀夺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孝庄秘史》中,主线便是多尔衮和大玉儿之间的爱情故事。多尔衮和大玉儿在科尔沁草原相识,多尔衮对年轻漂亮的大玉儿一见倾心,大玉儿也对多尔衮的英俊骁勇大有好感。两人青梅竹马,郎情妾意,打小就私定终身。但是因为皇太极的出现横刀夺爱,抢走了大玉儿。而多尔衮只能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嫁给他人,从此韬光养晦,最终

  • 元朝覆灭留十万蒙古女人,朱元璋残忍又温柔地做法险让蒙古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全新的王朝,往往建立在无数战争之上。在元朝被朱元璋覆灭之后,作为胜利者,朱元璋会对前朝遗留的一切事物进行处理。其中就包含了留在中原的十万蒙古女人。对于杀伐成性的朱元璋来说,又将如何对待这些女人?是以宽容对待?还是会屠戮殆尽?新进的朋友可以加个关注,既能回顾往期内容,又不会错过后期精彩部分。点赞加

  • 朱元璋为何对朱标厚爱有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朱标才能卓著。朱标储君之位很早就确立了,一直跟朱元璋学习处理政务,加之有宋濂等名师辅导,政务军务能力是的到了朱元璋的认可的。朱标的人品。朱标虽然反对朱元璋杀人,但他从未有过抢班夺权的想法,只想做一些事情,对待弟弟也是十分宽容。朱元璋的经历。前面说过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起点最低的帝王,他自幼失去亲人,对

  • 诸葛亮是“奸臣”还是“忠臣”?可能“岳飞”要活过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黑忠臣的人是真的很恶心,甚至还特别喜欢黑非常出名的那种,比如于谦、戚继光、诸葛亮、岳飞等人。洗奸臣的人更加恶心,都遗臭万年了还洗,真的是服了。刘备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这两段故事成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君臣典范。是不是这么多年来的中国人,都没你聪明?是不是一个布衣天子,脑子没你好使?诸葛亮死的时候,居

  • 清朝盐商富可敌国,为什么皇帝也压不住盐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一、清朝盐商在盐制上,清朝继承了明朝的纲盐法。“所谓纲盐制度,就是由清政府每年根据食盐生产地区的产量和各地销售量之多少,确定发售引数,订为纲册,每年一纲,招商认引,额满为止”。这一制度的根本特点在于清政府给予了盐商世袭窝本的权力,使盐商获得了对于食盐经营的垄断权。在积累了这样巨额财富之后,两淮盐商开

  • 清朝一个县有多少正式编制 官差太多,百姓直呼养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来公务员不仅在现代吃香,在古代也十分吃香,许多学子们寒窗苦读,只为考上正式编,考上正式编以后,不仅可以让全家吃饱,并且十分受人尊敬,因此不少寒门学子为了考上正式编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学,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一个县到底有多少正式编?无论是在哪朝哪代,在官员等级管理方面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1636年,清朝

  • 清朝四大悬案:雍正改遗诏、黄金铸头入葬、吕四娘侍寝斩其首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民间传闻在康熙皇帝晚年,他的九个皇子为争皇位明争暗斗多年,学术界称为九子夺嫡,其中雍正皇帝修改传位诏书,将传位十四皇子改为换位于四皇子这个说法在民间更是广为流畅,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悬案!雍正雍正皇帝是清圣祖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当时参加皇位争夺的皇子共有九位,大体分为五个势力集团,其中有以大阿哥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