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正愁无人可用,张廷玉:死牢里有个现成的,一代名臣就此诞生

雍正正愁无人可用,张廷玉:死牢里有个现成的,一代名臣就此诞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733 更新时间:2024/2/10 21:04:45

正如同月晴圆缺,此时古难全。须得天时地利人和,才可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无疑,

章佳·阿克敦是幸运的。

顺遂的加官进爵之路

新时代下,我们有高考,有社会性考试,用来选拔人才。同样地,古代亦有。统治者们为了扩大统治基础,采取的是科举制度。

通过科举考试,让人才进入中央,为国家效力。但是,在清朝这个特殊的朝代,身份的不同也会受到不一样的待遇和重视。

清朝的统治者是满人,而我们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汉人居多。

如何能够提高满人的占比,又能拉拢汉人为官,维持少数满人统治汉人占主导的局势呢?

满人并非愚笨,而是身处的环境不一样。满族是自小在马背上长大的民族,擅长的是骑射。而对于舞文弄墨的文章确实是有所难度。

因此,清朝才给予满族青年特权,允许他们不用参加科举考试即可入朝为官。

这大大降低了满人为官的门槛。想要进入朝廷的满族青年只需要花一点银两就可以买到一个官职。

按照官位的高低大小,所花的银两也有多少之分。但也并非所有的满人都是无才的,满族青年中亦有和汉人一样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当官的。

出生正蓝旗的章佳·阿克敦就是例外。他文武兼修,既是马背上的佼佼者,在文章诗词、国家大事上亦有见解。

不仅如此,章佳·阿克敦还不愿与买官的满族青年同流合污。他认为,买官做不如不做官。

只有通过自己的本事去做官才是真正的有能力,用金钱摆平的事都是最简单不过的事。

于是,

康熙四十八间,年仅24岁的章佳·阿克敦考中了二甲进士。

无中生有,历牢狱之灾

在满族青年中,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的人才可谓是凤毛麟角。康熙帝对这个青年寄予期望,高度重视。

由于得到了皇帝的赏识,章佳·阿克敦便加官进爵,一路高升。

他从翰林院的一个小小编修,做到了国子监监事。

国子监是清朝的最高学府以及国家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帮助国家培养人才。

章佳·阿克敦是一个科举的上位者,变成千万个科举学子的管理者

,真可谓是日新月异啊!

直到康熙驾崩,雍正登基,章佳·阿克敦的仕途才开始慢慢扭曲。他先是被雍正派到广州代理两广总督。

虽说他是两广地区的“一把手”,但是普天之下莫非土。相较于偏僻的两广地区,他正在慢慢远离政治中心。

章佳·阿克敦不仅被皇帝派遣到偏远地方,他在政治上也逐渐暴露出自己的缺点。那就是过于刚正不阿,廉洁正直。

这在封建的朝廷里是不被允许的,是触犯了贵族的利益的。于是,广东官员联合起来向雍正诬陷章佳·阿克敦,弹劾他中饱私囊,以权谋私,向来广州十三行做生意的外国友人收取“孝敬费”。

这个罪名简直就是无中生有,章佳·阿克敦厌恶的就是利用职权牟取便利的行为,自己又怎么会明知故犯呢?

但广东的大臣们言之凿凿,还拿出了所谓的“贪污证据”。雍正认为章佳·阿克敦此举,丢了大清朝的面子,有失国威,于是一气之下,将其打入死牢。

但,众所周知,雍正是个爱才惜才的皇帝。当打入死牢的命令一下,他就后悔了。

而君无戏言,折中处理之下章佳·阿克敦被判“斩监候”,也就是死缓。

雍正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才可以让章佳·阿克敦功过相抵,免于死刑。

江南水灾,他的命运转折点

雍正七年,江淮一带连绵不绝的梅雨使得河道迅速上涨,洪水袭来。

人民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急需国家派遣官员来制止洪水,为黎明百姓寻一个安身之所。但,此时的清王朝正处于王权的更迭巩固时期。王位的争夺使得许多官员都被贬或者被杀,可以说,雍正的军机处现在没有无适合的人选。

作为左右手的张廷玉和蒋廷锡是不可能被派出去的,而李卫则因为丁忧回家,自己的兄弟胤祥在养蜂夹道度过十年幽禁生活后,疾病缠身。一时间,竟无一人可用。这时,张廷玉想起了被打入死牢的章佳·阿克敦。

此人不仅在两广任职,有相关的治水经验,而且此人聪明机智,是个可用之才。

这场大雨是黎民百姓的灾,确是章佳·阿克敦的机遇,也是大清朝的“福“。

章佳·阿克敦幸不辱命,很快便把洪水止住了,并且安抚好了流民,疏浚了河道。

因此,雍正赦免了他的死罪,准许他入朝为国尽忠。史书记载:“上命赦阿克敦往江南河工效力自赎,上嘉之。”

机会不会辜负有才者

功过相抵,走出死牢的章佳·阿克敦在抗击洪水之后,向雍正皇帝请缨去到西北,驻守边疆,抵御外敌。

几年之后,阿克敦再次回到中央,任职刑部尚书。他的命运得到了转变,从一介死囚变为位高权重的尚书。

他是有才的人,又遇明主,自然命不该绝。

倘若阿克敦没有真才实干,那么不过就是沦为大臣们相互欺压的炮灰。

康熙、雍正皇帝不会一手提拔他,也不会在将阿克敦打入死牢之后不忍杀死他,阿克敦不会因为一场洪灾而改变命运。

所有这一切,皆是源于章佳·阿克敦自己的才学。凭借才学当官,凭借皇帝赏识平步青云,也是因为才为同党所排挤,最后亦是因为一个才字免于一死。

如此,我们才能看到一代名臣章佳·阿克敦坎坷却风云的一生。他是幸运的,生而逢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朝三百年历史中为什么没有出现皇子争位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父子相残,兄弟互杀,叔侄相杀,为了皇位什么样的离奇古怪的事情都能发生,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最有名的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弑兄夺位,康熙爷九子夺嫡等事件。然后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朝代却十分特殊,这个宋朝在其存在的三百多年里,除了第二代皇帝的继位至今是个谜以外,后世的几百年没有发生过皇子夺位的现象,

  • 顺治有八个儿子,却让一个不得宠的庶子玄烨继位,原因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顺治有八个儿子,继位的是第三子玄烨,也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康熙大帝。为什么顺治会让一个排行老三的庶子继承皇位呢?他其他的儿子都去哪了呢?为什么没人跟玄烨抢呢?从礼法上来看,顺治的儿子个个都有继承权顺治虽然一生有四个皇后,但他却没有嫡子。因为这四个皇后中,有两个是追封的,即康熙的生母佟佳氏,另一个就是大

  • 宋朝为什么能够实现人才大爆炸?原因就是不打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于是,我们很容易就要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宋朝为什么能够实现人才大爆炸?宋朝的人才为什么那么多?先说几个想当然的原因:宋朝的人口多,所以宋朝的人才多;宋朝的科举更繁盛,所以宋朝的人才多;宋朝的经济文化最发达,所以宋朝的人才多。这些立即能够给出的原因,也并不完全就是想当然,因为它们都有理论模型的支持。

  • 清朝的皇后皇妃出身于奴才不奇怪,永琰的皇位很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提问者显然把“奴才”在清朝的定义搞混了,自己搞不清历史用词倒很“生硬”地觉得“女才”做后宫之主很稀奇。题主所说的“奴才”就是嘉庆的皇后喜塔腊氏,她的儿子就是道光皇帝。“奴才”在清朝只有一定族别的人才能当,不要以我们现在的思想观念评论古人的思想,特别是用词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能被称为“奴才”的人只能

  • 明朝将要灭亡之际,曾计划引进外援,联合葡萄牙抗清最终功败垂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从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开始,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后,经土木之变、嘉靖万历怠政由盛转衰,晚明因东林党争、太监专权朝政昏暗、因小冰期气候变冷致使农业减产带来全国性饥荒,再加上满族人的入侵,导致国力衰退,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大明朝作为统一国家的历史结束

  • 清末第一美人有多美?黑白照都盖不住其姿色,却被慈禧操控了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民国年间,我国大众也评选出了“四大美女”,她们分别是林徽因、陆小曼、周璇、阮玲玉,这四个人不但样貌出众,修养方面也是一等一,相信大家也读过林徽因的作品,我们从中就可以得知那时候的美女评选的确是要求样貌和修养并重。民国四大美女的照片一直都有流传至今,我们看了无不惊叹,可是有人会问了:为什么清朝没有大美

  • 清朝末年的“婴儿塔”,究竟有多残忍?任由婴孩自生自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清朝末年的时候,一位外国的女摄影师在福州拍摄了很多照片,而这些照片的内容都是都是一些用石砖雕砌而成的塔,这些塔都分布在荒郊野外之处,用灰色的石砖雕砌而成,东南西北4个方向都各开了一个小小的洞口,大人们就是通过这些洞口将弃婴丢进塔内,任由婴儿自生自灭。根据这位外国女摄影师的记载,这些塔在远处看上去就

  • 明朝的海禁与清朝的闭关锁国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海禁和清朝闭关锁国的区别,闭关锁国和海禁区别,明朝的海禁是怎么样的

    主要是针对的对象不同。明朝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本质上都是以防范敌对势力、巩固统治为主,但明朝禁止的是民间私人出海贸易,并不拒绝海外商人来华贸易。也就是说在官方的主持下明朝的海外贸易还是正常的,不过渠道只有朝贡贸易一条。明朝的朝贡贸易在郑和下西洋时期达到极盛。郑和在明成祖永乐年间和明宣宗宣德年间共远

  • 清朝时期,离开皇宫的宫女,为何大家却都不愿意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这些宫女的服务对象是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因此在挑选这些宫女的时候,标准都非常严苛,其中相貌和品行以及家世都是非常重要的挑选标准。这些宫女在皇宫里不仅要服侍皇帝和嫔妃以及太后太皇太后等人的日常起居之外,还需要随时准备充实皇帝的后宫。的换句话说,能够被选进宫的宫女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颇有姿色的女子。而皇帝

  • 花脚大仙分享:《行在山水间——南宋视野下的杭州临安城》特展9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行在山水间南宋视野下的杭州临安城特展9花脚大仙“行在山水间——南宋视野下的杭州临安城”在杭州博物馆展出。此次展览由杭州博物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策展,以近40年南宋临安城考古发现为主线,组织全国21家文博单位珍藏的青铜器、书画、金银器、陶瓷器共311套(1080件)文物,展示800余年前杭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