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啊,崇祯哪里肯用他,于是,登基仅仅两个月,就对皇兄极其信任的魏忠贤下了死手。
按说,这也不算昏招,但是,你得有破有立啊!杀完魏忠贤,再立一个张忠贤!可是,崇祯没按正常思路走,他掀桌子了。
崇祯在杀完魏忠贤之后,竟然又对各地太监进行清算,不许他们掌兵,这就打破了阉党与东林党之间的微妙平衡。
就拿税收来说吧!魏忠贤活着时,浙江一年仅茶税就有20万两白银。魏忠贤死后,浙江一年的茶税只有12两。对,你没看错,就是12两。
后来,东北的皇太极又跑出来闹事,崇祯就想教训教训他,但是囊中羞涩,怎么办呢?崇祯又在东林党人的鼓动下又出个昏招。
他不向富得流油的江浙的大地主、大资本家摊派,反而向穷的揭不开锅的农民加征三饷,老农民为了活下去,不得不揭竿起义。
这一下子就搞得内忧外患了,东北的皇太极也要打,陕西的农民起义军也要镇压,那钱花的就跟流水似的。
实在没办法了,崇祯就打算搞个爱心捐助,让大臣们拿点钱,支援一下自己,但百官们没一个响应的。
是大臣们真的没钱吗?当然不是。李自成进京后,从他们家里抄出来了几千万两白银。但是,他们不愿、不敢也不想拿出来。
因为他们对崇祯极不信任。据统计,崇祯在十七年间,先后撤换了五十四个内阁、十四个兵部尚书,这就使君臣之间产生了严重的隔阂。
说句时髦话,大臣们就是想掀桌子、搞事情,不让崇祯继续执政了。你老朱家的天下,丢了就丢了,关我啥事?我这一身本事,无论谁当皇帝都得用我。
就拿崇祯眼前的大红人,首辅大臣魏藻德为例,他竟然只捐了500两。李自成进城后,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殉死?魏藻德无耻的回答:“正等着您用我呢,哪敢死。”
按说,这是一个正常的读书人的思路,但是,李自成原来不读书,农民起义军不是正常人,他们也习惯于掀桌子。
坐上天子宝座的李自成既不安抚百姓,也不加强武备,更不搞礼贤下士,反而弄了一个“追赃助饷“,说白了就是将大明官员和有钱人严刑拷打,要银子充实军需。
结果,李自成进京不到一个月就失去了民心,无论是穷苦的北京市民还是前朝的王公大臣都把他恨之入骨。
随之而来的就是满清入关,多尔衮表面上重用汉臣,其实又是一个善于掀桌子的家伙,跑马圈地、剃发易服等手段,差点让中国再次进入奴隶社会。
一个缺乏信任与共识的国家,动不动就掀桌子,结果就是大家一起玩完。有数据显示,明末清初的大混乱,大约造成五千万人死于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