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这时儿媳忽然跪下说到:“您今天过寿,我也没什么可送的,就送您一个儿子吧,他已经2岁了。”
包拯听完大惊失色,这个儿子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呢?
这话还得从头说起,包拯天资聪颖,善良耿直,28岁考中了进士后,被朝廷任命为知县。
但没干多久,为了照顾父母,他便辞官回到了家乡,直到二老双双离世。
皇帝听说了这件事,感觉包拯人品过硬,值得重用,便把他重新召回朝廷做官。
为官几十年,包拯非常清正廉洁,为人处事刚正不阿,常常为了给百姓伸张正义而法办权贵,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好在宋仁宗非常信任他,正直的大臣也都很敬重他,在朝中,包拯拥有很高的威信,还被百姓称为“包青天”。
包拯的原配夫人是李氏,但两人结婚没多久她就去世了,没来得及留下一儿半女。
后来包拯又娶董氏为妻,两人感情很好,不久便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取名包繶。
这个孩子从小就非常聪明,夫妻两人视为掌上明珠。
在包拯的精心培养和教导下,包繶非常有才干,年纪轻轻就被皇帝封了一个官职。
19岁那年,他娶了名门之女崔氏为妻,美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没想到第二年包繶却得了一场重病去世了。
老年丧子,让包拯悲痛欲绝,不过让他稍微感到有些安慰的是,包繶还有个儿子包文辅。
儿子已经离开了,包拯就把全部的希望和爱倾注在孙子身上,然而孙子不到5岁时也病死了。
接连失去两个亲人,包拯整个人都憔悴了许多,一个人的时候总会默默发呆。
儿媳崔氏敬佩公公的人品,发誓不再改嫁,留在包府为公婆养老送终。
包拯还有一个侍妾孙氏,原是夫人董氏的陪嫁丫头,有一次犯错被包拯撵回了娘家。
孙氏走时已经怀孕了,谁都没有留意,唯独儿媳看了出来。
但公公正在气头上,她也不敢挑明,只好暗自送些钱物接济孙氏。
孙氏后来在娘家生下一个男孩,儿媳便去和她商量,留下一些钱财后,便把孩子接回了包府,悄悄养在自己的房中。
转眼间,这个男孩已经2岁了,儿媳便借公公六十大寿的时机说了出来,也想让全家高兴一下。
包拯知道自己还有个儿子后,激动不已,将孩子抱在怀里不舍得松手,还为他取名包绶。
虽然包拯没过几年就去世了,但包绶一直倍受皇帝照顾,官做到了潭州通判,还成了宰相的女婿。
包拯一生清正,深受百姓爱戴,皇上器重,能够老年得子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也是老天对他正直善良的回馈。
包拯的子孙受他高尚品格的影响,也都非常优秀,小儿子最后也成了一名和父亲一样的清官。
参考:《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