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宁锦防线能抵挡后金,为何不能抵挡清军,反而成为明朝的负担?

关宁锦防线能抵挡后金,为何不能抵挡清军,反而成为明朝的负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11 更新时间:2024/1/15 21:09:00

“汉则孔明,唐则裴度。旧辅孙承宗前劳难泯,死义更烈”。

上边这句话是崇祯皇帝对孙承宗的评价,大明王朝的崛起必然有其历史原因,但大明走向灭亡,除去自身内部矛盾重重之外,更多的还是后金的崛起,如果单从战役而言,莎尔浒一战可称为大明王朝的分水岭。

因为这一次大明的战败,“关宁锦防线”由此应运而生,战役的失利造成大明由攻到守,而这条防线成为了压倒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才有了崇祯皇帝对防线的缔造者孙承宗有了如此评价。

萨尔浒之战后,夺得辽东战场主动权的后金迅速出击,占领几乎整个辽东地区,明军不得不退守辽西。面对形势危如累卵的辽东战局,明末著名军事战略家孙承宗,提出了在辽西地区构建防线,以抵御后金进攻的战略构想。

二年(1622年)八月,孙承宗督师蓟辽,开始在辽西地区将自己的战略构想付诸实施,在辽西走廊的狭长沿海地带,以山海关为后盾、宁远为中坚、锦州为先锋构建防线,其间筑有多个堡台作为联防据点。

整条防线以燕山山脉以及山海关长城为依托,在狭窄的辽西走廊地区以城池、堡台阻击后金军,不仅充分利用了辽西地区的地形优势,还避免了明军极不擅长的野战,让明军得以在城池防御作战中消耗后金的有生力量,在天启时期取得了较为良好的防御效果。

譬如袁崇焕在宁远战役中,之所以能够取得大败后金军,导致努尔哈赤战后气绝身亡的辉煌战绩,除了红夷大炮这样的新式火器的使用以外,更在于关宁锦防线发挥的巨大作用。

读到这里的时候,诸位也许要问:“既然关宁锦防线如此坚不可摧,那为何这条明末的东方马其诺防线,最终没有挽救大厦将倾的大明帝国,也没能挡住清军入关的铁骑呢?”

在后金/清征服内藩蒙古以前,辽西走廊可以说是后金/清军通向山海关的唯一道路,因此位于辽西地区的关宁锦防线,自然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然而当清廷将手伸向蒙古地区,把内藩蒙古纳入自己的囊中后,情况就有所不同。

明朝后期,蒙古以戈壁沙漠为界分为漠北蒙古(也就是如今的外蒙)、漠南蒙古(如今的内蒙)、漠西蒙古(如今的新疆、青海蒙古)三部,而在最靠近明清双方的漠南蒙古之中,林丹汗的察哈尔部实力最强,然而因漠南蒙古诸部的内部混乱,以及林丹汗同时与明清交恶的战略失误,最终林丹汗在与皇太极的交战中战败病逝,随后漠南蒙古诸部投降清廷。

控制漠南蒙古之后,占领了广大的漠南地区的清军,就能够避开辽西走廊从长城进攻明朝。早在1644年清军大举入关之前的皇太极时期,清军就曾多次从漠南蒙古地区,攻破明朝边关入寇明朝。

不仅威胁京师直隶地区,让崇祯帝在慌乱之下赶忙命令四方明军勤王,甚至曾一度攻入山东一带,以至于关宁锦防线的缔造者孙承宗,也在清军的兵锋之下阖家殉难。孙承宗一家的殉国,也似乎预示着他亲手缔造的关宁锦防线,同他为之戎马一生的大明帝国最终的命运。

在辽西地区构筑关宁锦防线的防御战略,从根本上而言还是一种消耗战,即通过固守城池和堡台避免进行明军所不擅长的野战、保留明军的作战实力,从而在长期的防御消耗战中拖垮战争资源本就匮乏的后金/清,再步步为营,逐步将防线向前推进,最终达到收复辽东,迫使后金/清不得不再次屈膝称臣的战略目的。

在承平时代,以大明帝国之地大物博是绝对打得起消耗战的,然而很不巧的是,此时的明帝国遭遇了几乎是千年一遇的酷寒小冰期,农业生产不断遭到天灾打击,这些天灾在极大地削弱了明朝的国力的同时,也让帝国的内部矛盾更加尖锐,以至于最终酿成埋葬帝国的大规模民变。

为了维持关宁锦防线,明朝不得不在辽西地区长期大量驻军,此举不仅让关内兵力空虚,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军,由此获得了扩张势力的天赐良机,还让辽西的战事成为了不断消耗帝国财政的一个无底洞。

很多人把明帝国覆灭的原因归咎于一个字“穷”,认为明朝正是在财政崩溃之下走向亡国的,从崇祯帝在国破前夕顿失人主威严,以皇帝之尊哀求臣下“募捐”,却所得无几就能够看出明朝的“穷”。

消耗帝国国库的,除了穷奢极欲的特权阶层、腐败贪婪的官僚集团、连续不断的天灾酷寒、烽火四起的农民战争以外,还有辽西战场的巨额战争开支。

清代君臣大多将明朝亡国归咎于以三饷为代表的苛捐杂税,为此康熙帝还曾承诺“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希望以此维持清王朝千秋万代的统治,而用于关外作战的辽饷恰恰名列其中,由此可见关宁锦防御体系对明王朝财政的消耗之大。

在内忧外患之下,一度坚不可摧的关宁锦防线,最终竟成为了拖垮大明的沉重包袱,这不得不说是历史的讽刺,却也是历史的必然。对于早已腐朽不堪的帝国大厦来说,即使是再坚固的梁柱也难以支撑。

更多文章

  • 马皇后:只有我才能治得了朱重八,是什么使马皇后成为明朝第一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马皇后死后再无朱重八,朱重八的皇后是谁,朱重八与马姑娘

    只有马皇后才能叫朱重八朱元璋能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国之君,经历了太多不为人知的挫折与磨难。由于朱元璋的贫苦出生,朱元璋有了一个很接地气的名字,叫做朱重八。这个名字很少有人知道,因为在郭子兴为他取名朱元璋之时,朱重八或许就已经死了。在郭子兴为朱元璋取名之前,马秀英与朱重八已经结婚,朱重八改名之后,称朱

  • 包拯唯一的儿子和孙子,都先他去世了,为何后代却人丁兴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包拯出世第一部,三黑包拯,包拯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但是我们也都知道,包拯虽然是大好人,但是却一直饱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他的第一个妻子是李氏,但是李氏却红颜薄命,早早就去世了所以也没来得及帮包家生下子嗣。于是保证为了延续香火也就又娶了董氏,她为包拯生了三个孩子,一男两女。这让包拯极为欣喜,儿子也非常健康长大,并且娶了妻子,崔氏。然而或许是福薄,包

  • 为什么明朝总挨蒙古和女真打?还不是自己将基层让给了乡贤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一直打蒙古,明朝和蒙古的战争,明朝俘获蒙古女人咋处理

    历代朝廷为了能够巩固中央皇权,都会想办法削弱士族门阀的势力。但是地方士族作为地方与中央的纽带,所以士族门阀势力的削弱会连带着减弱中央对地方的掌控。明朝实行的正是“不扰民”的政治制度,再加上疆域的扩大,朝廷对基层民众的控制力并不是很强。虽然朝廷能够通过乡绅来管理地方事务,但是他们并不会向朝廷如实反映民

  • 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朕要跪下吗?方丈寥寥八个字,救下全寺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时,连那些远离朝堂的百姓在闻听皇帝之名时都会尊敬万分,所以也就个更别提那些终日陪伴在皇帝身侧,为其分忧国事的卿臣们了。有些事,自认为时处理妥当,但却并没有参悟皇帝的某句话外之音,没有探明皇帝的真实心意,不知不觉间就丢了官职,甚至是掉了脑袋。所以与皇帝的相处中,这些身边人往往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 苏轼晚年被召回,却在大殿痛哭不已,到底所为何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苏轼最好五首诗,肥水不流外人田苏轼诗句,苏轼的父亲和弟弟

    时间回到1085年,宋神宗驾崩,小皇帝宋哲宗继位,其祖母宣仁太后主持朝政。太后反对新党变法,召回了司马光,任命为宰相。从此旧党翻身,不久后,苏轼的仕途也有了转机,被召回朝。此时的苏轼已经年过半百,对仕途心灰意冷,正准备在常州安享晚年。接到诏书,又不能抗旨,只好收拾一下回京就任去了。回京之后,苏轼算是

  • 明朝这一皇后忠厚善良却被废除,最后出家做了道姑,天下人都同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第一个废后当了道姑,明朝最悲惨的皇后,明朝历史上最幸福的皇后

    可万事都有例外,皇后立而后废是在历史上也不少见,但那些人要么是自己作死,要么是被他人诬陷,有一定的理由。而明朝的这位皇后,既无过也无错,却被废了皇后之位,成为了一个极为罕见的无过被废的皇后。这个皇后就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妻子,胡善祥。胡善祥为人忠厚善良,天性贞一,素来以贤闻名,最后被选为了皇太子妃,

  • 崇祯着急忙慌的搞垮魏忠贤,只因魏忠贤抢了皇帝的风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崇祯是如何除掉魏忠贤,崇祯皇帝怎么搞掉魏忠贤,崇祯厚葬魏忠贤真相

    本来他不必承担这么大的历史重任,可谁成想天启皇帝年纪轻轻便一命呜呼,没留下个一儿半女,按照“兄终弟及”的惯例,年仅16岁的朱由检继承了皇位。崇祯可不像他哥哥那样,他可是立志要扭转明朝的局势,所以他并没有听天启的话,第一件事就是干掉了魏忠贤。那么崇祯为什么这么着急要杀魏忠贤,只因魏忠贤抢了皇帝的风头?

  • 孟子缘何得罪了朱元璋,差点被赶出了孔庙?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孟子何时再次被请入孔庙,朱元璋为什么排斥孟子,孟子为什么撤出孔庙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洪武年间还发生过一起大案,此案在诛杀人数上虽然远远不及四大案,但是论起影响力,却一点不比四大案逊色。元朝末年,朱元璋跟随红巾军起义,经过数载的南征北战,东征西讨,1368年朱元璋正式在应天府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洪武元年八月,明朝军队攻克北京,元朝勋贵北逃蒙古,不久朱元璋将应天

  • 赵恒和15岁刘娥,夜夜笙歌,被宋太宗要求分手,下属:让她住我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赵恒,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即宋真宗。他是个非常痴情的皇帝,而他深爱刘娥,后来不仅让刘娥当了皇后,还把朝政大事都交给她处理。刘娥是个传奇的女子,她不仅二婚,而且还是歌女出身。她的命运凄苦,年少时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几岁就被迫嫁了人。她嫁的丈夫是一个叫做龚美的银匠。自从娶了刘娥,龚美就带着她四处求生,而

  • 明朝时期,辽宁举子为什么要跑到山东去考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人口大迁移山东,明朝山东进士名单,明朝朱洪武杀山东是真的吗

    辽宁位于我国东北南部,和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在人们的印象中,辽东和山东是两个平级的省级行政区,而且中间隔着渤海,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联系。不过在明代,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辽东的举子往往要绕道直隶(河北)或跨海去山东考试。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明朝时期,辽宁举子为何要去山东考试?这就要从明朝时期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