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高炽:在位十个月戛然而逝,却达到了父亲和祖父都达不到的高度

朱高炽:在位十个月戛然而逝,却达到了父亲和祖父都达不到的高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555 更新时间:2024/1/23 1:45:03

朱元璋朱棣达到了什么高度?

朱高炽的父亲和爷爷功绩突出。

爷爷朱元璋自不必说,他白手起家,从一个放牛娃一路走来,成为大明开国皇帝,可以说是封建王朝历史中最传奇的几个皇帝之一。

他做人做事的高度自然是许多人都达不到的,开创大明王朝后朱元璋让百姓休养生息,并通过几次北伐彻底平定天下。对久被暴元压迫、备受乱军欺辱的百姓来说,朱元璋确实称得上是一代雄主。

成为皇帝后,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这强化了皇帝的中央集权,避免中央因为分权而产生祸端。

如果说朱元璋是开拓者,那么朱棣就是建设者和革命者。靖难之役中朱棣一路南下,连战连捷。由弱势方逐渐变成强势方,最终攻下南京成为新一任皇帝。朱棣登基不久后迁都燕京(北京),并且颁布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例如设立内阁、东厂,重视边关等。

朱棣这一生功勋无数,他编撰的《永乐大典》成为了中华从未有过、规模宏大的百科全书。还曾派遣郑和下西洋打通海上的贸易之路,也让大明朝得知,中国并不是中原之国,海外也有无限风光。

他在位时非常重视边防的建设,五次御驾亲征更是将蒙元残留势力彻底打垮,并且开始进贡称臣。可以说朱棣为大明王朝打下了稳固的基础,后续多年大明都不曾被骚扰边疆。

这两位皇帝的功绩都可以说是彪炳千秋,相比之下,朱高炽在历史上似乎并没有父辈和祖父辈那么有名。

朱高炽都干了什么?

朱高炽是燕王朱棣的长子,后被立为燕王世子,他与朱棣和朱元璋的性格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朱高炽天生喜静,好读书而不尚武。曾有一次朱元璋和朱高炽同阅奏章,之后就给了他这个小孙子高度评价,说他有“君人之识”。

虽不那么尚武,但到底是皇子龙孙。他在朱棣外出主事靖难之役时,挑起了据守北京城的重担。当时北京城只有朱高炽和不到5万兵马留守,面对的却是兵力10倍强于自己的李景隆

朱高炽镇定以对,他安抚城中百姓,带领几万兵马拖住李景隆几十万大军,守住了“大本营”,为朱棣出征消除了后顾之忧。若是当年北京失守,朱棣能否成就霸业尚未可知。

纵观朱高炽的一生,他做了20年太子,期间有10年时间都在监国,从来没有荒废过政事。而明成祖朱棣共在位22年,有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征战,是以后来部分研究明史的人也说,朱棣反而更像是儿子朱高炽的大将军,朱高炽才是坐朝理政的皇帝。

或许正是因为朱高炽多年监国,这使得他不光要受到老爹的猜忌,同时还要面临兄弟们的打压和排挤。但朱高炽显然将其中的分寸把控精准,多年以来,朱棣和兄弟们半点关于朱高炽的错都挑不出来。

朱棣在位期间,开创了著名的永乐盛世。这盛世背后,同样有朱高炽作出的贡献。朱棣在外征战的多年间,朱高炽完善了朱棣拟定的内阁制度,并且大力用国库赈济灾民,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因朱棣南征北战,造成百姓损失和失去亲人的不满。

等到朱高炽即位后,他也做了很多为国利民的政举。

朱高炽达到了什么高度?

1424年8月15日,朱高炽正式登基成为皇帝,年号洪熙,朱高炽上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革匡补朱棣留下的漏洞。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安排军民休养生息,减少征战。

由于朱棣在位时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领兵打仗,这就导致百姓面临着很多徭役赋税,虽然不能用民不聊生来形容,但一些地区的百姓也是经常吃不饱饭。

为此朱高炽裁撤了部分大明军队,并将百姓的赋税和徭役减轻,用朱元璋洪武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来对待百姓。

朱高炽第二条政令则是节省国库开支。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购买珍珠金银等。这一下就节省了许多国库的开支,再加上裁军省下的开支让国库十分充盈,而朱高炽则将这些钱全部用在了百姓身上。

彼时因为灾年被迫卖儿鬻女换上一口饭吃的百姓无数,所以朱高炽也推出了一条政令,凡是在灾荒期间,不得已将儿女卖出的百姓,都可以在朝廷特别设立的地方进行登记,由朝廷代付赎金赎回。

同时朱高炽还大开粮库赈济灾民。此政一推出,百姓立刻感恩戴德,洪熙皇帝的仁德之名也传遍了天下。

朱高炽的第三条政令则是实行仁政,大赦天下,他在位期间废除了宫刑,并且还来了一次大赦天下,被朱棣囚禁的建文帝朱允炆的同族以及当时不愿意承认朱棣的大臣等,都被朱高炽一一赦免。再加上朱高炽愿意广纳言路,朝堂之上也是热闹不已,官员们畅所欲言,提出了不少于国于民有利的建议。

而这第四条政令就是废除苛政,朱高炽几乎废止了一切严峻的刑法,并且还裁撤掉绝大多数冗余无用的官职,这为后来的“仁宣之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体来说,朱高炽的这些政令让大明百姓彻底得到休养生息,大明朝在朱高炽的手中一步步走向繁荣。在百姓口中朱高炽的口碑极好,他也是大明王朝最为贤德,最配得上仁字的皇帝。

朱高炽一生以宽仁待人,从不愠怒或对人实施酷刑。在他做皇帝的时候朝堂上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即使其中有些对朱高炽不利的言论他也绝对不会打击报复,但天不假年,这样一位宽厚贤德的皇帝却早早病逝。

1425年5月29日,洪熙皇帝朱高炽驾崩,终年48岁。朱高炽的一生确实可以用“仁”来概括,他不争不抢,爱民如子,在太子位的时候从来没有觊觎过皇位,登上皇位后就致力于为天下百姓服务,他是一位真正的仁德之君。

如果说朱元璋和朱棣爱的都是大权,治理天下也都是以巩固统治为主,那么朱高炽显然有不同的想法,他一生所作所为,根本的目标在于让百姓们过上吃得饱穿得暖的好日子。后人会说朱高炽“达到了朱元璋和朱棣达不到的高度”,原因就在这里。

更多文章

  • 关宁锦防线能抵挡后金,为何不能抵挡清军,反而成为明朝的负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关宁防线,明朝和后金,宁锦之战后金军死了多少人

    “汉则孔明,唐则裴度。旧辅孙承宗前劳难泯,死义更烈”。上边这句话是崇祯皇帝对孙承宗的评价,大明王朝的崛起必然有其历史原因,但大明走向灭亡,除去自身内部矛盾重重之外,更多的还是后金的崛起,如果单从战役而言,莎尔浒一战可称为大明王朝的分水岭。因为这一次大明的战败,“关宁锦防线”由此应运而生,战役的失利造

  • 马皇后:只有我才能治得了朱重八,是什么使马皇后成为明朝第一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马皇后死后再无朱重八,朱重八的皇后是谁,朱重八与马姑娘

    只有马皇后才能叫朱重八朱元璋能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国之君,经历了太多不为人知的挫折与磨难。由于朱元璋的贫苦出生,朱元璋有了一个很接地气的名字,叫做朱重八。这个名字很少有人知道,因为在郭子兴为他取名朱元璋之时,朱重八或许就已经死了。在郭子兴为朱元璋取名之前,马秀英与朱重八已经结婚,朱重八改名之后,称朱

  • 包拯唯一的儿子和孙子,都先他去世了,为何后代却人丁兴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包拯出世第一部,三黑包拯,包拯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但是我们也都知道,包拯虽然是大好人,但是却一直饱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他的第一个妻子是李氏,但是李氏却红颜薄命,早早就去世了所以也没来得及帮包家生下子嗣。于是保证为了延续香火也就又娶了董氏,她为包拯生了三个孩子,一男两女。这让包拯极为欣喜,儿子也非常健康长大,并且娶了妻子,崔氏。然而或许是福薄,包

  • 为什么明朝总挨蒙古和女真打?还不是自己将基层让给了乡贤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一直打蒙古,明朝和蒙古的战争,明朝俘获蒙古女人咋处理

    历代朝廷为了能够巩固中央皇权,都会想办法削弱士族门阀的势力。但是地方士族作为地方与中央的纽带,所以士族门阀势力的削弱会连带着减弱中央对地方的掌控。明朝实行的正是“不扰民”的政治制度,再加上疆域的扩大,朝廷对基层民众的控制力并不是很强。虽然朝廷能够通过乡绅来管理地方事务,但是他们并不会向朝廷如实反映民

  • 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朕要跪下吗?方丈寥寥八个字,救下全寺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时,连那些远离朝堂的百姓在闻听皇帝之名时都会尊敬万分,所以也就个更别提那些终日陪伴在皇帝身侧,为其分忧国事的卿臣们了。有些事,自认为时处理妥当,但却并没有参悟皇帝的某句话外之音,没有探明皇帝的真实心意,不知不觉间就丢了官职,甚至是掉了脑袋。所以与皇帝的相处中,这些身边人往往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 苏轼晚年被召回,却在大殿痛哭不已,到底所为何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苏轼最好五首诗,肥水不流外人田苏轼诗句,苏轼的父亲和弟弟

    时间回到1085年,宋神宗驾崩,小皇帝宋哲宗继位,其祖母宣仁太后主持朝政。太后反对新党变法,召回了司马光,任命为宰相。从此旧党翻身,不久后,苏轼的仕途也有了转机,被召回朝。此时的苏轼已经年过半百,对仕途心灰意冷,正准备在常州安享晚年。接到诏书,又不能抗旨,只好收拾一下回京就任去了。回京之后,苏轼算是

  • 明朝这一皇后忠厚善良却被废除,最后出家做了道姑,天下人都同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第一个废后当了道姑,明朝最悲惨的皇后,明朝历史上最幸福的皇后

    可万事都有例外,皇后立而后废是在历史上也不少见,但那些人要么是自己作死,要么是被他人诬陷,有一定的理由。而明朝的这位皇后,既无过也无错,却被废了皇后之位,成为了一个极为罕见的无过被废的皇后。这个皇后就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妻子,胡善祥。胡善祥为人忠厚善良,天性贞一,素来以贤闻名,最后被选为了皇太子妃,

  • 崇祯着急忙慌的搞垮魏忠贤,只因魏忠贤抢了皇帝的风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崇祯是如何除掉魏忠贤,崇祯皇帝怎么搞掉魏忠贤,崇祯厚葬魏忠贤真相

    本来他不必承担这么大的历史重任,可谁成想天启皇帝年纪轻轻便一命呜呼,没留下个一儿半女,按照“兄终弟及”的惯例,年仅16岁的朱由检继承了皇位。崇祯可不像他哥哥那样,他可是立志要扭转明朝的局势,所以他并没有听天启的话,第一件事就是干掉了魏忠贤。那么崇祯为什么这么着急要杀魏忠贤,只因魏忠贤抢了皇帝的风头?

  • 孟子缘何得罪了朱元璋,差点被赶出了孔庙?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孟子何时再次被请入孔庙,朱元璋为什么排斥孟子,孟子为什么撤出孔庙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洪武年间还发生过一起大案,此案在诛杀人数上虽然远远不及四大案,但是论起影响力,却一点不比四大案逊色。元朝末年,朱元璋跟随红巾军起义,经过数载的南征北战,东征西讨,1368年朱元璋正式在应天府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洪武元年八月,明朝军队攻克北京,元朝勋贵北逃蒙古,不久朱元璋将应天

  • 赵恒和15岁刘娥,夜夜笙歌,被宋太宗要求分手,下属:让她住我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赵恒,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即宋真宗。他是个非常痴情的皇帝,而他深爱刘娥,后来不仅让刘娥当了皇后,还把朝政大事都交给她处理。刘娥是个传奇的女子,她不仅二婚,而且还是歌女出身。她的命运凄苦,年少时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几岁就被迫嫁了人。她嫁的丈夫是一个叫做龚美的银匠。自从娶了刘娥,龚美就带着她四处求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