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荆轲刺秦时,众大臣的反应匪夷所思:只会大呼小叫,无一人帮忙

荆轲刺秦时,众大臣的反应匪夷所思:只会大呼小叫,无一人帮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381 更新时间:2024/1/25 5:58:11

公元前227年,在秦国的鲸吞蚕食之下,各国渐渐式微。特别是燕国,地理位置上不如齐楚,军心战力上不如赵魏,自从被齐臣田单以火牛阵击溃后更是一蹶不振。燕太子丹不忍祖业中落,于是就动起了歪心思——招募刺客去刺杀嬴政

[var1]

太子丹的号召力还是不容忽视的,这一找就找来了四大刺客之一的荆轲。其实他们的终极目的还不是为了杀死嬴政,而是活捉嬴政,以此来逼迫他归还侵吞的燕国城池。为了保证计划的成功,他们寻来了天下最靠谱的刺客,携带着淬了毒的神兵利器,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爱将,取其头颅,让荆轲带着燕国的地图一并献与秦王。

[var1]

虽然计划看起来是这么地天衣无缝,但在具体实施时还是出了差错。荆轲在行刺嬴政时两人距离不过数尺,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时,秦王虽贵为王公,但反应却是相当迅捷,在间不容发之时躲过了致命的一击,随后在大殿之中绕柱而走,使荆轲根本无从下手,反应过来的嬴政也拔出了佩剑将荆轲重创,此时侍从才赶到将荆轲乱刀砍死。

[var1]

虽然这行刺的过程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但为何殿中殿中群臣看到秦王被刺依然无动于衷?要知道此间相隔不过数十步,而秦王在与荆轲周旋之时最多只是有名太医朝着荆轲扔了一个药箱,为嬴政赢得了些许喘息的时间,反观殿中群臣,除了乱糟糟中喊了几声“王负剑!”来提醒他可用身后佩剑自保外,并无一人出来护驾。

[var1]

其实,群臣并非因为畏惧荆轲而不敢上前,也并非置秦王于危难而不顾,而是另有原因。

根据战国策中对荆轲刺秦这一段的记载中有提到: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也就是说在秦国的法律中,为了防止刺客对秦王造成威胁,上殿的大臣是不能够携带任何武器的,那些手持武器的是为都在殿下守候,没有诏令不得上殿。而且就算大臣们上殿,也要与秦王保持一定的距离,违者夷其三族。

[var1]

商鞅变法之后,严刑峻法已经成为了秦国的立国之本,擅自违反法令遭到的惩罚十分严重,而且执法过程中毫不讲情面,毫不变通,连商鞅也为此而走投无路。因此纵使大臣们想要出手相助,也要掂量一下脑袋够不够砍,万一秦王秋后算账那可得不偿失了,故而谁也不愿意做出头鸟。在此等形势之中,太医能够仗义相助扔出药箱其实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值得一提的是,荆轲在刺秦失败后对着秦王箕坐着并高声数落,所谓箕坐就是岔开双腿的坐姿,在今天来看也许没什么,但在先秦时期,古人并不会在长袍之下再衬上裤子,因此很容易将自己的隐私部位暴露出来,可以说荆轲这是在用最后的尊严向秦王表示不屑和藐视。

更多文章

  • 三国时,诸葛亮多次北伐魏国司马懿失败,却何坚持屡败屡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北伐司马懿,诸葛亮北伐前对司马懿说的话,诸葛亮北伐给了司马懿机会

    [var1]东汉末年,公元228年春至公元234年冬,蜀汉丞相诸葛亮率领蜀军先后对曹魏政权发动了五次战争。公元234年在渭水五丈原,与曹魏大将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僵持不下。诸葛亮准备屯田,与曹魏进行持久战,但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至此历时6年之久的五次北伐宣告结束。而一直以来对于诸葛亮其发动北伐的真

  • 此一人拉高了整个三国的道德水准,使其可与春秋看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和春秋的立志事例,三国用道德约束下属的将军,三国在伦理道德上的问题

    主笔:闲乐生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和关羽都遭遇了他们职场上的重大抉择。此前,刘备与曹操在许昌青梅煮酒论英雄,看似快意,其实危机四伏。因为曹操说了一句非常可怕的话:“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var1] 众所周知,当时曹操最大的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就是北面的袁绍,但曹

  • 楚国暗中操纵,陈蔡两国政权频繁更替,弱国成为斗争的牺牲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 陈国政权变化基本上与春秋时代天下政局的动荡相伴发生,具有极为鲜明的代表性。东周初年,陈侯鲍刚死,其弟公子佗杀掉太子免而自立。这种纯粹以争权夺位为目的的逆行为与传统礼仪观念相违背,国人拒绝承认新政权,纷纷逃散。 [var1] 相邻的蔡国乘陈国政局不稳之机秘密出兵,将公子佗擒获于狩猎地并枭

  • 楚国八百年,奸臣扎成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楚国两大奸臣,中国四大奸臣名单,楚国八百年风云

    主笔:闲乐生公元前515年,吴楚二国正在交战之时,吴国内部突然发生政变,公子光以专诸为刺客,弑杀堂兄吴王僚即位,消息传来,吴军无心恋战,一哄而散。楚国大将左尹伯郤宛捡了个大便宜,不费一兵一卒收复失地,还得到了一大批的武器装备,这是楚国久违了的一场胜利,所以伯郤宛回国后是一片鲜花掌声扑面而来,楚昭王甚

  • 息国国君因不满姐夫觊觎妻子,而联合楚国灭蔡国,不想反被楚国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春秋蔡国,蔡国章是哪里人,重生春秋之蔡国崛起

    息夫人是陈国国君陈庄公的女儿,自小生得聪明伶俐,貌美如花。到了出嫁的年纪,更是有倾城倾国之貌,各国诸侯也都是慕名而来,望穿秋水,希望能够一睹芳颜。陈庄公千挑万选,选中了长得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而且为人谦和有礼的息国国君。[var1] 二人成亲后更是夫唱妇随,百般恩爱……日子过得平和而安宁。 没想到一

  • 揭秘春秋战国时期的预言为何那么神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十大预言是什么,春秋分战国口诀,春秋赵括和战国赵括

    韩昭侯二十二年,申不害去世后,韩国国力就每况愈下。韩昭侯二十四年,秦国兴兵攻打韩国,占领了韩国的宜阳地区。[var1]韩昭侯二十五年,韩国发生旱灾。韩昭侯却不管不顾,计划耗费巨资修建一座高大的门楼。楚国大夫屈宜臼听说韩昭侯要建造高大门楼,就对身边的人说,韩昭侯走不出这座高门。[var1]他为什么得出

  • 战国时各大强国都变法,为何齐国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国齐国有多强,纪录片战国风云之齐国,东周列国战国篇齐国复国

    主笔:江湖闲乐生我们知道,战国时代各大强国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变法,如秦国商鞅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魏国李悝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燕国燕昭王变法,而齐国虽有齐威王改革吏治,却并不见他怎么改革政治制度,那为何齐国能成为战国七雄排名数一数二的强国呢?[var1] 这是因为,齐国的变法,

  • 宋、卫、鲁、中山,哪个才是战国第八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国第八雄谁最有潜力,宋卫王为什么称王,中山战国

    战国七雄是指战国时期七个强盛的诸侯国。其实,战国远非这七个诸侯国,还有一大票中小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中也不乏一些实力较强的国家,比如宋国、卫国、鲁国、中山国。这四个国家虽然实力比不上七雄,但也不弱,如果战国有八雄,那肯定有他们中的一个。那么四个国家中谁才是战国第八雄呢?[var1]如果真要评选出一个第

  • 战国七雄之中最弱一国,几乎未加反抗,便被一无名将领灭掉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国七雄第三强,战国七雄实力最弱是哪几个,战国七雄哪个最强大

    肥累之战后,秦王嬴政暂停了对赵国的用兵,因为第一:肥累大捷后赵国军民抗秦的士气高涨,在尚未制定出对付李牧的万全之策之前,绝不可仓猝攻赵。第二:目前并吞韩国的时机已经成熟,韩国一下,对其他五国的震慑力是不可估量的。秦王嬴政与李斯早已拟好统一天下的通篇大计,那就是先灭韩,再灭赵魏燕,最后灭楚齐,由近及远

  • 抓捕忠义之士,攻打无辜之国,齐桓公伟大霸业上的无耻污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齐桓公老婆,齐桓公42集完整版,齐桓公五次拜访东郭

    主笔:闲乐生公元前656年,这是一个多事之秋,这一年晋国公子重耳(也就是日后的春秋霸主晋文公)则因为晋国内乱开始了流亡,而在此前三年,另一位日后的霸主秦穆公即位,在此后五年,又一位不久后的霸主宋襄公即位,而与此同时,现任霸主齐桓公正率领诸侯联军南伐荆蛮,这是华夏民族第一次全体动员对抗外虏,总计出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