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清收复新疆时:不留生俘,降了也杀,虽残忍却换来30年的安定

大清收复新疆时:不留生俘,降了也杀,虽残忍却换来30年的安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839 更新时间:2024/1/20 0:37:26

新疆一直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地,在清朝收复前,新疆曾经历过跟中原地区长时间的分离,直到光绪年间新疆才被左宗棠带领收回。

而大清收复新疆后左宗棠做出一个令人疑惑不解的决定,那便是“不留生俘,降了也杀”,起初人们对于这道命令只觉得过于残忍,等到了30来的安宁和平才恍然大悟。

清朝时期国内忧患,其他国家对中国这片承载着多年历史的土壤十分觊觎,他们对于中国的侵蚀通过一步步地入侵,压迫着每一寸爱国之士的神经,或明目张胆,或弄虚作假。

在这种迫在眉睫的逼迫下,晚清非常需要统一国家的领土来加强自身的权力,虽然在决策上决定固封自守,但对于新疆这一块脱离多年的地区,却是想要尽早地收复回来。

新疆地区由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后就有了独立的趋势,此后又经历了各个朝代的权势争夺,在多个朝代的更替后这片辽阔的土地才最终在清朝时被统治者想起。

原本晚清在被动接受着科技化的外界入侵时并没有任何的余力去顾及边疆的区域,幸亏有一位心系国家,且希望能够重归统一的大臣——左宗棠,他对于新疆摆出了十分的重视。

左宗棠画像

他所认为中国的领地是需要完整的,且新疆乃中国与其他国家分隔的外围边界,只有收复新疆且此后将它守卫好才能够真正地保护国家。

左宗棠亲自带兵前去新疆收复,但另一方面新疆的觊觎者众多,暂且不说那些小势力,沙俄对于新疆就从未隐藏他们的野心,一直对新疆虎视眈眈。

在1868年新疆曾遭受到古柏的统治,同时他还在那里建立了一个“洪福汗国”的国度,甚至在当地引入了其他信仰的教徒,宣扬着异教的文化。

与此同时大清王朝则在忙碌着国内的变动,无暇顾及新疆等地,不止新疆台湾在当时也遭受到了分割的危机,对比起新疆,当时的统治者认为台湾这一块临海的区域更加重要。

如果要考虑领土分割的处境应该先解决好台湾的问题,之后再去考虑新疆。而新疆实际上已经面临着很可能在此后多年都回不来的风险,因为有其他的外在势力在干涉着阿古柏的统治。

面对其他国家明显地挑拨行为阿古柏并不表示排斥,而是接下了他们军事上的相助,而当时的邻国担心自身的统治范围受到缩小,因而后脚就入侵了伊犁并与阿古柏的势力共存。

虽然表面上看阿古柏的权势最大,但实际上却是遭受到两个外国势力的限制,比起另外两国稳固盘踞的长久阿古柏并没有任何的优势,反而会被他们当做是架空的一个临时国。

左宗棠看到在中国竟然又独自建立起一个独立的国家,他认为这才是最大的祸患,这其中还混入了其他国家的势力,收复新疆的行动需要尽快进行。

况且新疆对于中国而言,是观测其他国家举动的一个要塞之地,只有把新疆控制在大清手中才能在外界设立起一道防止敌人顺利进入境内的屏障。

左宗棠向当时的统治者光绪皇帝表明自身的想法后,同意了左宗棠前去收复新疆,在1875年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带领士兵浩浩荡荡地前往新疆。

左宗棠并非盲目地凭借武力收复,而是颇有战略性地前进,他带兵由北至南,一路收复新疆的各个地区,这个决定也确实是正确的,左宗棠的收复之路十分顺利。

在1876年阿古柏就如同剥了壳的鸡蛋一般,失去了大部分新疆北方的领地,他拥有的领地已经不多了。而直到1877年阿古柏战败,其余的宗族欲想狼狈逃跑却没有机会。

有一些战败的人想要通过投降来保留性命,但左宗棠并不展现自己的仁慈,他让清军将所有的逃亡者都要赶尽杀绝,不能留任何的活口,包括那些投降的人。

这场保卫战最终在1878年得到了完美地收复,或许人们觉得这个决策过于残酷,虽然这些人有过独立的想法,但总归还是同胞不应当如此冷酷对待。

左宗棠的命令实际上却是无奈之举,只有做出不留生俘的决定,才能防止新疆的领土不再重蹈覆辙地遭受第二方权力的统治,同时也只有这样的行动,才能够向外在势力展现中原的决心。

左宗棠抬棺出征

而不是让那些狼子野心的外在势力,认为中原软弱可欺,也能够震慑那些蠢蠢欲动的小势力,不要被迷惑再次做出此等独立的行为,所以这看似冷酷的决定实则才是最为恰当的。

虽然可能换来左宗棠铁面无私的形象,但此后的30年和平证明他的决策是正确的。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也并不是全然没有困难,起初在他表明自身想法的时候就受到另一位大臣的不认可,那位大臣同样也在史上赫赫有名,正是同样关心国事的李鸿章

他甚至提出了海防论的观点,认为在当今西方列强虎视眈眈的前提下,应当率先重视海军的实力,打造出一支强盛的海军才能够抵制敌方再次攻入我国内部。

所以当务之急应该是先放下边缘的新疆地区,重视防御沿海地区的入侵。两人争执不休,甚至于左宗棠拿性命担保,最后才拿下了收复新疆的判定。

左宗棠在收复完伊犁后沙俄才暂且撤退,而阿古柏虽然战败且身亡但他的儿子伯克·胡里却没有失去重新占据新疆的想法,甚至想要通过暗中地入侵慢慢分食新疆。

晚清军队老照片

同时新疆作为已独立了千年的边缘区,要想从根本上收复新疆并不容易,总会时不时冒出想要脱离大清统治的分子,这也从另一方面解释了为何左宗棠的手段如此坚决。

最终新疆在各种势力的试探下仍被大清牢牢地抓在手中,也正是左宗棠的那道命令才让新疆能够迎来接下来的一段和平安定的时光。

倘若中国在面对敌方的入侵时能一直持有这种态度,且能够有战略性地守卫国家,国家才能持久。有时候残酷的决策也是为了维系更长时间的社会安定,敬畏才是收复的保障。

更多文章

  • 大清建立的第一任皇后,没有儿子的哲哲,凭什么稳居中宫之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皇后哲哲简历,哲哲为什么是皇后,哲哲皇后骂海兰珠视频

    所以皇帝的宠爱子嗣的繁多才是一个女人在后宫中立足的根本,可是大清的第一任皇后哲哲,却是一个没有受到皇帝的盛宠也没有诞下皇子的皇后,可还是依旧稳居中宫,这是为什么呢? 姑侄三人共侍一夫 大家都知道,早先的大清为了巩固统治收复人心一直采用和蒙古部落联姻的方式,所以从小父亲母亲都是家族显赫身份贵重的大户人

  • 大清亡了之后的14万皇族子孙去了哪里?皇族普遍有了汉姓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大清灭亡后的皇族子孙,清朝灭亡后皇族后代姓氏,清朝灭亡后皇族都改什么姓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书写了一部部历史传奇。有兴衰、有动荡、有国难当头爱国志士奋起反抗的故事。改朝换代,不同的君王在历史中承担了不同的角色。相信大家在古装影视剧中总是会听到“皇亲国戚”这个词,古代各种联姻、世袭让皇族成员只见多不减少。但是君主制已成历史,所以我们来说说清朝灭亡后,14万的皇族子

  • 多尔衮到底有没有迎娶孝庄?史书和民间说法为何完全相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多尔衮与孝庄有没有私情,多尔衮与孝庄有儿子吗,正史中关于孝庄和多尔衮

    在清朝历史上,有两个太后的知名度非常高。一个是近代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另一个就是清初时的孝庄。两个太后的评价却完全相反,慈禧背负骂名,至今不绝,孝庄太后却因为培养了一代雄主康熙而被人夸赞。 其实,关于孝庄还有两件逸闻,从清初火到现在。第一件是为了说服洪承畴投降,不惜委身于他,第二件就是为了拉拢

  • 在清朝时期,蒙古缺的设置,具有哪些特点和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蒙古族的地位,蒙古族女人身材特点,蒙古族服饰特点及风格

    蒙古缺设置的阶段性特征 (1)入关前蒙古缺以设置高级文官为主后金政权建立之初,努尔哈赤设置蒙古大臣、蒙古断事官以及蒙古巴克什等官,吸纳蒙古人进入后金官员系统,进一步扩大了统治阶级群体,为职官体系注入新鲜血液。皇太极时期,蒙古官缺的设置在六部、理藩院、都察院的重要的衙门机构中,且均担任高级文官、中级文

  • 在慈禧的墓里,孙殿英取下慈禧鞋子时,发现了一个隐藏百年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孙殿英打开慈禧的墓有没有机关,孙殿英与慈禧,孙殿英挖慈禧的陵墓

    慈禧,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这个姓氏一直伴随着她一生,可谓是一波三折才得来的。 可是人们却对这个身份存在疑议。有的说她不是货真价实的满族人,有的直接认定为是汉人。野史上有一个说法,也是百姓传说的民间故事。慈禧是出生在山西一个贫困家庭的汉族人,家父姓王,最初的名字叫王小伶。因为母亲去世后,连养活

  • 禁播百年的真实影像,清朝二品官员上任,随行上千人各个叼着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风光无限的贵族“嘴上叼着华子,胯下骑着驴子”别怀疑,你看的没错,眼前的这一组画面拍摄于1905年3月,清朝京城的一处郊区。而这组视频来自于当时准备环游世界的法国银行家阿尔伯特·卡恩,也正是因为阿尔伯特期想要用最真实的镜头记录不同国家人们生活的状态,这才让今天的我们,有机会看到当时最真实的中国。镜头里

  • 嘉庆:以诅咒开始,以谣言结束,若非生错时代,他必定是一代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嘉庆到底是不是一位明君,嘉庆王朝嘉庆之死,嘉庆是上一代明君吗

    嘉庆作为清朝的第七位皇帝,很多人都认为是他造成了清朝的日渐衰落,可是当我们去仔细了解嘉庆的生平之后就会发现:如果不是嘉庆生错了时代,那么他定会是“一代明君”。这里我们不妨来简单了解一下这位以诅咒开始,又以谣言结束的历史上最后一位“仁宗”,看看他究竟经历了什么。 以诅咒开始 公元1760年,爱新觉罗·

  • 嘉庆道光时期,清朝对青海民族贸易的管控,为何出现多种形式?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嘉庆道光咸丰谁最无能,道光嘉庆王朝1-40集全免费看,清朝有朝贡贸易吗

    嘉庆道光时期,青海的民族贸易达到鼎盛,商贾云集,青海地区出现了多个贸易中心,西宁地区更是出现了客商辐辏,河西莫及,羽毛齿革、珠玉布帛、茗烟豆麦等商品交错于道路,可见青海商业的繁盛,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问题涌现。 首先是通事人等私入番地,勾结番族,透露内地消息或者是指示内地道路,合伙借以诓骗财产牲畜,导

  • 和珅救灾时往粥里撒沙子,乾隆对此称赞不已,几百年后被专家肯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和珅救灾放沙子为啥,纪晓岚与和珅救灾对话,和珅救济灾民时故意往粥里扔沙子

    和珅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贪官,虽说他在后期为了敛财干了不少坏事,但他其个人能力确实非常强。据传和珅在一次救灾过程中,抓起地上的沙子撒进了粥里,此举令乾隆皇帝称赞不已,那么你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吗? 救灾 彼时乾隆得到急报,称某地发生灾情,要是再拖延下去,恐怕回到易子而食的地步。为了尽快让灾区的难民安定下

  • 吴三桂造反为什么不学朱棣直捣黄龙?原因让人不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好日子没过多久,康熙做了皇帝。这一下好多东西不对路了。别看人家年纪小,但人家是坚定了削藩的念头,没办法,最终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起兵造反。 吴三桂造反时,声势浩大,手握四十万精兵强将,很快就占据了半壁江山,形势一片大好。而此时的他却陈兵长江南岸,不过长江,白白失去了大好时机,给了康熙从容布置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