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清收复新疆的战后之战:不留生俘,降了也杀,换来30年的安定

大清收复新疆的战后之战:不留生俘,降了也杀,换来30年的安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850 更新时间:2023/12/20 11:32:18

到底是左宗棠残忍嗜杀,还是其中另有隐情,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民族英雄左宗棠

我们都知道左宗棠在内抗击太平天国,在外收复新疆,战功赫赫,为武将的楷模,却不知道他原本是举人出身。

左宗棠二十岁时就考中举人,真是年少得意,前途一片大好。可是后来他接连三次参加科举都名落孙山,这对骄傲的左宗棠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所以他心灰意冷,不再醉心科举仕途,而是去两江总督陶澍家里当了八年的私塾先生。这八年里他醉心研究兵法,见识突飞猛进,只是苦于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咸丰元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了太平天国起义。左宗棠在友人的劝说下,投身抗击太平天国的运动中。他从小小的幕僚当起,为领兵的将领出谋划策,一路加官进爵,到了咸丰十年,他已经协助曾国藩办理军务了。

同时,他还在湖南招募了五千名士兵组建“楚军”,从此左宗棠也拥有了自己的地方势力。

左宗棠带领自己的楚军接连打败太平军,一年后成为浙江巡抚,三年后升任闽浙总督,第四年被御赐黄马褂,并被封为二等恪靖伯。

短短数年,左宗棠凭借着军功节节高升,晋升速度犹如搭上了火箭,但他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收复新疆,还要等到光绪三年。

二、中亚屠夫阿古柏

介绍完左宗棠,当然不得不提他的对手,人称“中亚屠夫”的阿古柏。阿古柏的幼年经历十分悲惨,他出生在浩罕汗国(今乌兹别克地区)的一户穷苦人家里。

在阿古柏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便不知所踪,只能跟着母亲改嫁。母亲后,尚且年幼的阿古柏流浪于塔什干街头,因为他长相清秀,引起了不怀好意之人的算计,将他送给了马达里汗的侍从官穆罕默德·卡里姆·卡希卡,成了一名娈童。

毫无疑问,阿古柏的童年经历是极其惨痛的,童年的阴影总是会伴随人的一生,这段经历无疑是导致他日后暴戾恣睢格的重要诱因之一。

在阿古柏二十二岁那年,这种暗无天日的日子终于结束,卡希卡于对权力的角逐中。

阿古柏得以回到家乡塔什干,投奔当地势力最大的伯克纳尔·穆罕默德·库什。想跟随库什的人很多,阿古柏何以脱颖而出?

原来是多年的屈辱生活让阿古柏丧失了人,他竟丧心病狂地将自己年轻貌美的妹妹送给库什,获得了库什的青眼相加,成为了他的副官。

经过十几年时间的积累,阿古柏拥有了自己的势力,不久之后,我国的新疆地区发生动荡,许多城市都产生了新的割据政权,清廷疲于应付,这就给了阿古柏可趁之机。

1865年,阿古柏率军侵占我国的喀什地区,并扶持布素鲁克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

两年之后,阿古柏侵占了除库车之外的整个南疆。此时的他,已经不需要哲德沙尔汗国这个傀儡政权维持统治,于是他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洪福汗国”,自称“洪福之王”,从此开了他在南疆的血腥统治。

阿古柏在南疆地区一边对百姓横征暴敛,纵容士兵烧杀抢掠,一边讨好帝国主义列强,以换取他们的支持。在阿古柏的努力下,英国、沙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先后承认了洪福汗国的政权。

阿古柏统治南疆十二年间,英勇的新疆各族人民不堪屈辱,奋力反抗,在1867年杀了他的长子胡达·胡里伯克。

但是缺乏组织和训练的普通民众始终无法与正规军队相比,新疆人民虽然取得了小小的胜利,还是无法撼动阿古柏的统治根基。阿古柏的亡倒计时,要从1875年左宗棠进入新疆开始算起。

三、斩草除根,片甲不留

同治十三年,关于是否收复新疆的问题,在朝堂上有过一番争论。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主张将放弃新疆,将“塞防”的饷银挪作防卫之用。

左宗棠虽然也预见到了的危害,但他始终坚持海防与塞防并重,因为英国和沙俄都对新疆地区虎视眈眈,如果清朝放弃新疆,列强只会得寸进尺,侵占我国更多的土地。

左宗棠的话获得了许多大臣的支持,光绪元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出兵新疆,平定叛乱。

这场战争的前景不容乐观。清朝军队羸弱,近代以来受尽欺辱,阿古柏又有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所以左宗棠此去,几乎抱着必的决心,他带着棺材出征,以表明自己一往无前的勇气。

进入新疆之后,左宗棠迅速制定战争策略。由于南疆都被阿古柏侵占,左宗棠选择先平定北疆,等到在北疆站稳脚跟,再与阿古柏进行决战。

在此期间,他积极筹措粮草,整顿军队,用了一年半时间,将弱小的清军训练成一支颇具力的军队。

只要给予左宗棠足够的时间,他一定能将这支军队训练成一支劲旅。可是清政府国库空虚,无法拨付军费,左宗棠甚至要向洋人借款练兵。所以光绪二年左宗棠就正式出兵,以求速战速决,解决新疆边患问题。

左宗棠将军队分为三路,分别攻打达坂、托克逊、吐鲁番三座城市。光绪三年四月,三路军队分别攻克三城,阿古柏败局已定,服毒而亡。

阿古柏的次子带着残余的军队逃亡,一向仁义的左宗棠此时却下令“不留生俘,降了也杀”,誓要将阿古柏的势力斩草除根。因为他知道,只有展露出强硬的一面才能震慑敌人,让他们不敢来犯。

结语

左宗棠面对阿古柏残部,拒不接受投降,不留一个活口。在今天看来,这种做法不太符合人道主义。但正是因为他的“残忍”,保卫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换来了新疆三十年的和平,让新疆人民过上了安定祥和的日子。

更多文章

  • 康熙很早就册立了太子,为何还会出现“九王夺嫡”的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康熙不废太子还会有9子夺嫡么,老梁康熙八子夺嫡,九龙夺嫡康熙之死

    康熙立太子是很早的,在康熙十四年就立了太子。所谓“名分早定”,说的就是太子胤礽了。但到了康熙晚期,却出现了“九龙夺嫡”的现象,堪称清朝历史上最惨烈的皇权争夺战。那么,康熙早已册立太子,为何出现“九龙夺嫡”的局面?清朝早期立太子的制度遗留因为满清是“马上得天下”,在创业初期,外部和内部的斗争形势都是十

  • 《红楼梦》:精分的薛宝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红楼梦中薛宝钗,红楼梦结局薛宝钗怀孕,红楼梦薛宝钗颜值巅峰

    十几年来,有关林黛玉和薛宝钗的高下之分,一直是各执一词。薛宝钗的优点真的太明显了,行文端庄典雅,为人圆滑贴心。林黛玉对于薛宝钗的吃醋,并不是完全因为贾宝玉的多情,其中一部分,是林黛玉知道,自己无法变成薛宝钗那样。薛宝钗不过是刚进贾府,此时的林黛玉已经来到贾府多年。可是薛宝钗的到来,无论是小姐丫鬟们,

  • 董鄂妃在后宫混得风生水起,小董鄂妃却因她和顺治付出生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董鄂妃怎么认识顺治的,顺治与董鄂妃电视连续剧,董鄂妃与顺治接吻

    顺治帝这一番轰轰烈烈的追爱举动让董鄂妃青史留名,因而也令很少人知道他的后宫中其实还有一位小董鄂氏,那就是孝献皇后的妹妹,不过此人为他们二人的感情付出了生命,却被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顺治帝爱董鄂妃究竟到了什么程度呢?顺治可以为了她一再废后,先是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以其善妒的名义废除,然后要立董鄂氏为皇后

  • 雍正之子弘昼,真的没有夺嫡之心?看看雍正给他的配置有也没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雍正弘昼结局,弘昼为什么是雍正最聪明的儿子,雍正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弘昼

    古代有着母凭子贵的说法,同样的子也会凭母贵。在母亲的出身上,弘历与弘昼外加弘时,三人母亲身份的尊贵程度几乎等同。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中,当胤禛带着胤祥前往江南,威逼盐商,筹款赈济受灾百姓的时候。是胤祀带着,九阿哥和十阿哥,来到了胤禛的府上,看望生病的弘时。这也就暗示着后来,弘时和胤祀亲近,会受到对方

  • 清朝龙脉的两个传说,沈阳的名字由此而来,冥冥中自有天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12个龙脉,沈阳龙脉风水图,清朝沈阳刑场在哪

    毫无疑问清朝的龙脉,自然在他们的老家东北地区。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大军,挥师中原,其声势可谓是锐不可当。在进入辽东地区以后,努尔哈赤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移到了辽东重镇辽沈。随后十分信奉风水学的努尔哈赤,便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点,命人分别在东城内的西南角,东门处以及凤岭山下,修建了,娘娘庙和弥陀

  • 清朝末年三位皇帝,根本不是父子传承,关系为啥这么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父子传承,清朝帝位传承图表,清朝后期几位皇帝的关系

    从秦始皇开创了中国第1个封建王朝以来,家天下的概念就已经深入人心,父死子继的传承方式更是成为了每一个朝代的主流,一旦出现了其他亲戚称帝,那么一定是发生了动乱。比如说朱棣就是把哥哥杀了,属于篡位,而与朱棣差不多的情况还有许多,比如赵匡胤的弟弟也是篡位发动政变。清朝末年的三位皇帝而清朝似乎有些格外的不同

  • 清朝创建神机营,精锐士兵持西方先进火器,为何战斗力还是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神机营简介,明代神机营火器,明朝火器vs 清朝火器

    清朝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朝代,因为他们在刚开国的时候,是非常懂得去吸纳其他人的优点,明朝拥有很多的能工巧匠,火器已经发展到了巅峰,跟西方列国的差距不算很大。但清朝虽开国同样大兴火器,不过清朝中期皇帝们突然就抽了风,开始说要不忘祖制,然后大家伙都开始骑马射箭,火器被废的七七八八了。国难思相,晚清思枪炮古

  • 清朝全盛时期有57个藩属国?分别都是哪些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藩属国一览表,清朝的藩属国是怎么形成的,清朝十大藩属国排行

    中国一直以来都有着藩属国的传统,这应该是从汉朝时期就传下来的习俗,因为汉朝的人发现想要开疆拓土不难,汉军很强可以打下很多地盘,但问题是由于当地的百姓跟你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信仰与文化,所以你是没有办法让对方真正打自心底臣服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藩属国,这也是兵家上策,是兵不血刃的征服。藩属

  • 李鸿章到德国考察,见识了马克沁的巨大威力后,为何却放弃了引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鸿章购买马克沁,李鸿章初见马克沁的机枪,李鸿章为何没有马克沁机枪

    不过梁启超先生,对李鸿章的处境感同身受,他在著作《李鸿章传》中说,外敌侵犯辱没我国之际,为了大计只能忍气吞声,旁观者都十分酸心,况且是亲赴"一线"的李鸿章呢?而且梁启超还在书中,对李鸿章的才能十分推崇,也替李鸿章的生不逢时感到同情;李鸿章是晚清时期地位最为显赫的重臣,他出生于道光三年,在家中8位兄弟

  • 李鸿章威望近年与日俱增,网友比之诸葛亮,为何梁启超不赞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为什么梁启超器重李鸿章,李鸿章见梁启超,梁启超和李鸿章的共同特点

    李鸿章当时在国际上的评价很高,日本首相伊藤博与德国海军大臣,称李鸿章为"清朝第一人、东方俾斯麦";但深究李鸿章其人其事,他似乎有些名不符其实;李鸿章与同样身为"中兴四臣"的左宗棠,对比之下可见真章;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为清朝做出巨大贡献,但在平叛事宜上,却和左宗棠高下立判,左宗棠重视国家领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