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很早就册立了太子,为何还会出现“九王夺嫡”的局面?

康熙很早就册立了太子,为何还会出现“九王夺嫡”的局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472 更新时间:2024/2/2 22:40:18

康熙立太子是很早的,在康熙十四年就立了太子。所谓“名分早定”,说的就是太子胤礽了。但到了康熙晚期,却出现了“九龙夺嫡”的现象,堪称清朝历史上最惨烈的皇权争夺战。那么,康熙早已册立太子,为何出现“九龙夺嫡”的局面?

清朝早期立太子的制度遗留

因为满清是“马上得天下”,在创业初期,外部和内部的斗争形势都是十分残酷。如人主能力不行,不仅驾驭不住骄兵悍将,还很有可能对草创的政权形成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努尔哈赤在褚英、代善两个儿子都先后被废之后,并没有选定太子。皇太极当初之所以能上位,是因为众贝勒们的推举。

皇太极在位期间,也没有册立太子。顺治也是在皇太极驾崩后,由王室贝勒推举出来的。所以,满清初期的继位制度,就是“立贤”。只有贤能的继位人,才能带领大清走向强大。这和汉族政权的“立嫡立长”原则是完全不同的。这也给了康熙的诸位儿子以幻想,所以每个人都拼命地表现,希望自己可以登上太子之位。

太子不争气,其他皇子能力太强

太子胤礽两岁便被立为太子,康熙甚至亲自教他读书,还请大学士张英、李光地等人做他的师傅,可谓是对胤礽寄托了很大的厚望。只是随着胤礽做了三十几年的太子后,越来越骄纵。在康熙生病的时候,胤礽脸上并没有表现出忧伤的神色,这在古代就是不孝的表现。后来索尔图谋反事发,也对太子有影响。虽然太子没有被废,但是整天提心吊胆,和康熙之间形成了很深的裂隙。后来康熙废除太子的时候,列举了胤礽十几条罪状: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暴戾淫乱、结纳朝臣、专擅威权、窥伺康熙举动等等,甚至康熙还担心被胤礽鸩杀或者谋害,由此可见父子两人心里隔阂有多么深了。

而且不同于以前的朝代,康熙对许多皇子都进行了培养。行军打仗带一部分皇子,行营围猎带一部分皇子,甚至朝廷部门也安插皇子参与政务。这样固然是锻炼了皇子的能力,但无疑之中也助长了皇子的野心。尤其是他们在看到太子位置不稳的时候,内心的野心更是被无限放大,以致于不可收拾。前后卷进来的皇子有九位,所以被称之为“九龙夺嫡”。

清朝政权的特殊性

蒙元、满清的政权,除了宗室之外,还有一个十分特殊的地方,那便是“部族”。这两个政权,又可称之为“部族政权”。在清朝的时候,除了宗室、朋党之外,清朝还比以往的汉族王朝多了一股“部族”的力量。中央政府满族的官员占多数,地方上总督、巡抚原则上都需要满族人出任。即使汉族人有少数人能做到这样的高官,数量也是极少。这就是少数“部族”统治多数民众,而造成的现状。但是部族的内部,却是还有区分远近,最明显的就是八旗制度了。

康熙时期,皇帝自领上三旗,其他王室贝勒领下五旗。而各皇子之间,因为姻亲、包衣、门人等等制度,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关系。因为需要“部族”统治,这些人基本都得到重用。然而,如果他们想要为本旗获得更多的资源,那只有把能代表自己利益的皇子推上去,才可以攫取更多的权力。当初,顺治皇帝就是在各旗的力量平衡之下,才登上皇位。八旗制度,一直到乾隆时期,才全部由皇帝掌握,对皇储的影响才降到了最低。

综上所述,之所以康熙早早立定太子,可后来还出现“九龙夺嫡”,是因为建国初期制度的特殊性,给了其他皇子幻想的空间。等到后来太子本身出现问题,太子位置不稳,再加上其他皇子能力、野心渐渐滋生。再加上其他想要获取更多资源的政治势力的推动,让这场皇权之争更加惨烈。所以,经此一时期,雍正才发明了“密诏立储”,而不会预先立定太子。从康熙到终清一世,不立太子便成了政治默契。

更多文章

  • 《红楼梦》:精分的薛宝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红楼梦中薛宝钗,红楼梦结局薛宝钗怀孕,红楼梦薛宝钗颜值巅峰

    十几年来,有关林黛玉和薛宝钗的高下之分,一直是各执一词。薛宝钗的优点真的太明显了,行文端庄典雅,为人圆滑贴心。林黛玉对于薛宝钗的吃醋,并不是完全因为贾宝玉的多情,其中一部分,是林黛玉知道,自己无法变成薛宝钗那样。薛宝钗不过是刚进贾府,此时的林黛玉已经来到贾府多年。可是薛宝钗的到来,无论是小姐丫鬟们,

  • 董鄂妃在后宫混得风生水起,小董鄂妃却因她和顺治付出生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董鄂妃怎么认识顺治的,顺治与董鄂妃电视连续剧,董鄂妃与顺治接吻

    顺治帝这一番轰轰烈烈的追爱举动让董鄂妃青史留名,因而也令很少人知道他的后宫中其实还有一位小董鄂氏,那就是孝献皇后的妹妹,不过此人为他们二人的感情付出了生命,却被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顺治帝爱董鄂妃究竟到了什么程度呢?顺治可以为了她一再废后,先是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以其善妒的名义废除,然后要立董鄂氏为皇后

  • 雍正之子弘昼,真的没有夺嫡之心?看看雍正给他的配置有也没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雍正弘昼结局,弘昼为什么是雍正最聪明的儿子,雍正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弘昼

    古代有着母凭子贵的说法,同样的子也会凭母贵。在母亲的出身上,弘历与弘昼外加弘时,三人母亲身份的尊贵程度几乎等同。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中,当胤禛带着胤祥前往江南,威逼盐商,筹款赈济受灾百姓的时候。是胤祀带着,九阿哥和十阿哥,来到了胤禛的府上,看望生病的弘时。这也就暗示着后来,弘时和胤祀亲近,会受到对方

  • 清朝龙脉的两个传说,沈阳的名字由此而来,冥冥中自有天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12个龙脉,沈阳龙脉风水图,清朝沈阳刑场在哪

    毫无疑问清朝的龙脉,自然在他们的老家东北地区。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大军,挥师中原,其声势可谓是锐不可当。在进入辽东地区以后,努尔哈赤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移到了辽东重镇辽沈。随后十分信奉风水学的努尔哈赤,便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点,命人分别在东城内的西南角,东门处以及凤岭山下,修建了,娘娘庙和弥陀

  • 清朝末年三位皇帝,根本不是父子传承,关系为啥这么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父子传承,清朝帝位传承图表,清朝后期几位皇帝的关系

    从秦始皇开创了中国第1个封建王朝以来,家天下的概念就已经深入人心,父死子继的传承方式更是成为了每一个朝代的主流,一旦出现了其他亲戚称帝,那么一定是发生了动乱。比如说朱棣就是把哥哥杀了,属于篡位,而与朱棣差不多的情况还有许多,比如赵匡胤的弟弟也是篡位发动政变。清朝末年的三位皇帝而清朝似乎有些格外的不同

  • 清朝创建神机营,精锐士兵持西方先进火器,为何战斗力还是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神机营简介,明代神机营火器,明朝火器vs 清朝火器

    清朝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朝代,因为他们在刚开国的时候,是非常懂得去吸纳其他人的优点,明朝拥有很多的能工巧匠,火器已经发展到了巅峰,跟西方列国的差距不算很大。但清朝虽开国同样大兴火器,不过清朝中期皇帝们突然就抽了风,开始说要不忘祖制,然后大家伙都开始骑马射箭,火器被废的七七八八了。国难思相,晚清思枪炮古

  • 清朝全盛时期有57个藩属国?分别都是哪些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藩属国一览表,清朝的藩属国是怎么形成的,清朝十大藩属国排行

    中国一直以来都有着藩属国的传统,这应该是从汉朝时期就传下来的习俗,因为汉朝的人发现想要开疆拓土不难,汉军很强可以打下很多地盘,但问题是由于当地的百姓跟你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信仰与文化,所以你是没有办法让对方真正打自心底臣服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藩属国,这也是兵家上策,是兵不血刃的征服。藩属

  • 李鸿章到德国考察,见识了马克沁的巨大威力后,为何却放弃了引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鸿章购买马克沁,李鸿章初见马克沁的机枪,李鸿章为何没有马克沁机枪

    不过梁启超先生,对李鸿章的处境感同身受,他在著作《李鸿章传》中说,外敌侵犯辱没我国之际,为了大计只能忍气吞声,旁观者都十分酸心,况且是亲赴"一线"的李鸿章呢?而且梁启超还在书中,对李鸿章的才能十分推崇,也替李鸿章的生不逢时感到同情;李鸿章是晚清时期地位最为显赫的重臣,他出生于道光三年,在家中8位兄弟

  • 李鸿章威望近年与日俱增,网友比之诸葛亮,为何梁启超不赞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为什么梁启超器重李鸿章,李鸿章见梁启超,梁启超和李鸿章的共同特点

    李鸿章当时在国际上的评价很高,日本首相伊藤博与德国海军大臣,称李鸿章为"清朝第一人、东方俾斯麦";但深究李鸿章其人其事,他似乎有些名不符其实;李鸿章与同样身为"中兴四臣"的左宗棠,对比之下可见真章;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为清朝做出巨大贡献,但在平叛事宜上,却和左宗棠高下立判,左宗棠重视国家领土完整

  • 慈禧出逃后,紫禁城遭人偷拍,这组老照片曝光后堪称“大反转”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慈禧回紫禁城图片,慈禧在紫禁城前的生活,慈禧逃离紫禁城完整版

    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从天津大沽口,一路向北攻破北京城,慈禧携光绪皇帝向西逃往陕西西安,北京城便被联军分区占领。英国人是八国联军“头目”,所以这座历史悠久的皇家宫殿,被英国联军暂时看管。有位叫做皮尔斯的摄影师,他是英国皇家骑士队,第三军团随军记者。皮尔斯身上携带了一台当时比较先进的照相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