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为什么能架空大汉,不单单是军权那么简单

曹操为什么能架空大汉,不单单是军权那么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458 更新时间:2024/2/4 3:15:18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诸侯纷争,势力强者比比皆是,然而曹操为何能够脱颖而出从而架空大汉?这还得从汉末三国时期的官职制度上聊起了。

初露头角的曹操

曹操在迎接汉献帝之后,汉献帝就封曹操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同年封曹操为司空,这时候曹操得权利还没有后来发展的那么大,东汉早就没有丞相了,西汉成帝时设立了三公制度,成帝那时候为了减轻一下丞相大人的工作压力,于是就将原先的丞相跟御史大夫,分化成了三个职位,既大司马,大司空,还有丞相,也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三公,后来丞相又改了个名叫大司徒,到了东汉,这个大字也不让用了,三公就成了司徒,司空还有太尉,三公之中以太尉最为尊贵,等于丞相的地位,在这个时候是一步一步走低的,可是到了汉献帝时期,这个情况又有所变化。

曹操于公元207年,彻底荡平了袁家的势力,曹操在朝堂之中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空前威望,于是,第二年曹操在没有外敌的情况下废除了三公制,复立自己为丞相,而曹操为了彰显自己跟以往的丞相不同,而将东汉时期权力超级大的尚书,划到了自己丞相府的序列中,这对于曹操架空大汉朝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最早的尚书他就是少府的一个小官,后来经过汉朝好几代皇帝的一番操作,尚书逐渐成为朝中最有实权的官员,汉朝皇帝的这个做法是为了不断的去削弱相权,到了东汉尚书又分为六曹治国,这个六曹其实就是后来六部的一个前身,六曹的地位不高,但是实权很大,掌握六曹的尚书,那就更不用多言了,后来东汉又将尚书改为了尚书台,进一步强化的尚书的权限跟地位,汉书里面有这么一句话,虽治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颠覆了汉高祖刘邦的规制“异姓不可为王”

这个时候曹操名位已经是仅次于天子的丞相了,又将最有实权的尚书囊括于掌中,曹操又有开府治世之权,曹操的丞相府是东汉合规的小朝廷,所以自然东汉朝堂内外的大小事务都有曹操完全把控,所以当时朝堂上有一些小事,曹操这个丞相完全就可以自行决断,干完之后再告知皇帝一声就可以了,汉献帝就是心里不爽也没辙,因为曹操一切都是按照章程来办的,曹操的亲族跟亲戚又在军中担任各个要职,等于刀也握在曹操手里,汉献帝就算心中问候了曹操家人一万遍也是毫无办法,在万般无奈之下,汉献帝准许曹操可以参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是当年萧何霍光才有的待遇。

随后又有人提出要封曹操为魏公,这时候的曹操其实就是在测试百官的反应,看谁赞同谁反对,结果荀彧站出来反对,最后荀彧的下场我们就都知道了,从荀彧的下场我们也清楚曹操架空汉室的决心是有多么的强烈,至此,也再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曹操继续架空大汉的举动了,随后曹操正式接受了汉献帝的册封,晋爵位为魏公,封帝之广也是前所未有的,拥有了十个郡的封地,这就违背了七国之乱时,诸侯封地不得超过一郡的汉制。

总结

最后这条大汉300年的规矩,也不能阻挡曹操前进的步伐,几年后曹操被封为魏王,这显然是对大汉王朝最大的挑战了,当年汉高祖刘邦就亲口定下了“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誓言,结果曹操他真的就这么做了,可是结果他也没有被天下共击之,此时的大汉朝已经是彻底的名存实亡了,临死之时孙权劝曹操称帝,曹操说自己想做周文王,这一番话就非常耐人寻味了,曹操是周文王,那他的儿子就是周武王了,文王没有覆灭殷商可是他的儿子,周武王可是覆灭掉了殷商了,曹丕继位后,对曹操这番话也是心领神会,这就是曹操架空大汉的一番操作,曹操这个人也确实厉害,打破了大汉几百年的禁锢。

更多文章

  • 如果甄嬛提前知道了儿子的结局,还会让乾隆登基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甄嬛临死跟乾隆说了啥,乾隆是甄嬛生的吗,乾隆试探甄嬛

    当时,果郡王允礼当时膝下并无子嗣,所以甄嬛提议让六阿哥弘曕过继给果郡王一脉,乾隆听完以后,内心大喜,他原本就担心自己不是甄嬛亲生,到时候甄嬛会偏心弘曕,甚至造反,如此一来,自己的处境就比较尴尬。现下甄嬛提出让弘曕过继给果郡王,皆大欢喜,并且亲口允诺甄嬛:“儿臣定会让他享亲王尊位。”可是在历史上,弘曕

  • 乾隆60岁大寿,刘墉送一桶生姜,群臣嘲笑,乾隆却很开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墉写给乾隆的一段话,乾隆为刘墉求良策,刘墉和乾隆六十大寿

    刘墉(1720年—1805年1月24日),字崇如,号石庵,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

  • 李自成拥兵100万,为何不敌多尔衮10余万清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多尔衮李自成简介,李自成和多尔衮谁军事强,如果李自成打败多尔衮会怎么办

    作为一个农民起义军的领袖,竟然没上学,这是最大的弱点,他自己本身就有局限性,虽然李自成攻占了北京,看看李自成都干了什么?李自成光想着贪图享乐,从来没有想过安抚民心,在李自成的带领下,这样的政权不可能会长久下去。李自成的军队和多尔衮的军队,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李自成的军队,大多数都是农民,整个部队从领

  • 慈禧饭后的上百道剩菜怎么处理?偷运出宫,一道可以卖上百两银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既然如此,那就有一个问题,慈禧饭后的上百道剩菜,是扔掉了呢?还是进行了其他的处理?说出来你可能不大相信,这其中的大部分饭菜其实都会被偷运出宫,有时候一道剩菜可以卖到上百两银子。慈禧吃饭,有着繁琐的程序,所有的菜一道接一道的摆上桌上齐,吃饭的餐具也十分精致,有瓷器,有银质,印着万寿无疆的字样和各种图案

  • 总督,巡抚,提督,清朝这些官员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总督巡抚一览表,总督提督巡抚,提督巡抚总督哪个官大

    先说说巡抚,它是一个省的最高长官,官从二品又称府台,拿到今天类似于省委书记。为啥不是省长呢,确切地说每个省的布政使,主管一个省的行政事务,也是从二品,更像今天的省。布政使在清朝又称藩台。提督则是纯粹的军职,相当于今天的省军区司令,但是提督统帅的是汉人的绿营军,清朝真正依靠的还是满洲八旗军,驻扎在全国

  • 哲哲、布木布泰、海兰珠,姑侄三人接连嫁皇太极,只是为了生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皇太极和海兰珠,山河恋海兰珠和皇太极所有吻戏,海兰珠皇太极真实故事

    哲哲一直未能生育子嗣,她和她的家族都迫切地希望生下一位带有蒙古血统的儿子,于是几年之后哲哲的侄女布木布泰(后来的孝庄太后)也嫁给了皇太极,成为皇太极的侧福晋。哲哲和布木布泰姑侄两人成为了皇太极后宫之中位分最高的两个人,她们每人都为皇太极生育了三个女儿,竟没有一个儿子。布木布泰的同胞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

  • 21年前《雍正王朝》,被赞历史剧标杆,开局8分钟便是高潮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雍正王朝历史剧巅峰,雍正王朝经典图解,雍正王朝经典片段45分钟解说

    当时因为黄河暴涨,河南和山东等地的多处河堤决口,淹没了沿岸的田土房屋无数,百姓受灾严重。由这件事而展开故事,出场人物众多,以商量如何赈灾救民为中心,将其中人物分成两个不同派别,显现其矛盾,同时突出表现了男主角的精明和实干,为后续剧情埋下伏笔。在片头曲过后是康熙皇帝上朝的镜头,背景的雨声和闪电渲染出紧

  • 大清收复新疆的战后之战:不留生俘,降了也杀,换来30年的安定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大清收复新疆之战,清朝后期为何要誓死收复新疆,清朝时期谁带兵收复新疆

    到底是左宗棠残忍嗜杀,还是其中另有隐情,让我们来一探究竟。一、民族英雄左宗棠我们都知道左宗棠在内抗击太平天国,在外收复新疆,战功赫赫,为武将的楷模,却不知道他原本是举人出身。左宗棠二十岁时就考中举人,真是年少得意,前途一片大好。可是后来他接连三次参加科举都名落孙山,这对骄傲的左宗棠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 康熙很早就册立了太子,为何还会出现“九王夺嫡”的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康熙不废太子还会有9子夺嫡么,老梁康熙八子夺嫡,九龙夺嫡康熙之死

    康熙立太子是很早的,在康熙十四年就立了太子。所谓“名分早定”,说的就是太子胤礽了。但到了康熙晚期,却出现了“九龙夺嫡”的现象,堪称清朝历史上最惨烈的皇权争夺战。那么,康熙早已册立太子,为何出现“九龙夺嫡”的局面?清朝早期立太子的制度遗留因为满清是“马上得天下”,在创业初期,外部和内部的斗争形势都是十

  • 《红楼梦》:精分的薛宝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红楼梦中薛宝钗,红楼梦结局薛宝钗怀孕,红楼梦薛宝钗颜值巅峰

    十几年来,有关林黛玉和薛宝钗的高下之分,一直是各执一词。薛宝钗的优点真的太明显了,行文端庄典雅,为人圆滑贴心。林黛玉对于薛宝钗的吃醋,并不是完全因为贾宝玉的多情,其中一部分,是林黛玉知道,自己无法变成薛宝钗那样。薛宝钗不过是刚进贾府,此时的林黛玉已经来到贾府多年。可是薛宝钗的到来,无论是小姐丫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