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秀安抚豪族使地方势力做大,东汉末年进行改革却葬送王朝

刘秀安抚豪族使地方势力做大,东汉末年进行改革却葬送王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111 更新时间:2024/2/6 6:20:54

刘秀的这个东汉政权天生就是妥协与权衡的产物,他通过说服与收编,并采用一种利益平衡的做法来获得了天下。因此之后刘秀就必须做出许多让步来满足当初支持过自己的人才行。这样,东汉朝注定了会将本来就固化的西汉社会更加地固化,进一步向地方的豪族们倾斜。

东汉社会的固化起因于刘秀,让中央财政吃紧

东汉政府成立以后,刘秀安抚功臣故旧的方法,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给钱不给权。他大宴功臣,给他们财富和土地,之后将他们中的大部分都遣送回家,不让这些马上打天下的人继续参加政权,这看上去是一种颇为聪明的做法。但作为补偿,他必须默许这些功臣在地方上成为豪族,甚至一定程度上不受中央政府的法律管辖,这就使得一些地方势力越来越大,使社会的固化现象更加的严重。

那什么是固化现象呢?西汉中后期经常会出现“一门五侯”“四世三公”之类的所谓佳话。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其实是一个社会问题,这就是“门阀士族”社会。昭宣之治中,中央政府有心放权给社会,让利于民,但它放出的权力却被地方政府门阀士族给接走了,上令不能下达,社会很多时候一无所获。另一方面,政府重要部门由门阀士族靠血缘与关系去传承,使得汉代人才流通机制也非常孱弱,有钱人永远有钱,穷人永远穷,这就是所谓的社会固化现象。

然而这种结块现象对中央财政的伤害是很大的。刘秀的给钱不给权首先体现在汉武帝时期就形成的盐铁专卖上,刘秀取消了盐铁专卖,把盐铁事务下放到各个地方政府,变成了由地方政府征收盐铁税,民间负责经营。所谓的“民间负责经营”就是民间的地方豪族负责经营,并从中获利。相当于这时的盐铁业由少数的与权力有合谋的人来控制,而民间实则得不到好处,但刘秀没想到的是自己是大方了,可害苦了自己的子孙。

刘炟

东汉章帝时期,由于要准备对匈奴的战争,中央政府财政又开始吃紧。皇帝想到了要恢复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可汉章帝忘了汉武帝的盐铁专卖是从老百姓嘴里抢肉吃,相对容易,而自己的盐铁专卖是要从地方上的门阀士族嘴里抢肉吃。当年老祖宗刘秀把盐铁送出去容易,现在想要收回来可就难了。汉章帝一说盐铁专卖,地方上要么抵制,要么阳奉阴违,打着盐铁专卖的旗号,将钱放进了关系户的腰包,并没有多少进入国库。最终,章帝驾崩前留下了遗诏,废除盐铁专卖。要知道,明章之治可是东汉一直以来为人所称道的所谓盛世,这样英明的皇帝都对社会固化无可奈何,可见一斑。

东汉末年,皇帝想消灭固化现象却病急乱投医,使地方政权太大

别说汉章帝了,就算是汉光武帝刘秀也吃了一个现世报。东汉建立之初,光武帝考虑到经过战争之后,天下的户籍和土地的数量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偏差,许多记录已经被销毁,他下令做了一次严格的土地和户籍的清查工作,以便于中央政府去收税。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这项工作却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这些阻力主要来自于那些侵占了别人土地或者隐匿了自己户籍的人,他们大多是地方上的豪族,这导致中央政府的税收都被漏走了,收不上来税。

东汉末年,发生了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皇帝非常地苦恼,他发现固化的社会,使上令不能下达,地方上的军事官员、财政官员、行政官员,司法官员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中央政府调拨下来的军费,大量地被地方政府给贪污了。所以,皇帝这个时候做了一个大胆的改革,这次改革涉及的对象正是地方政府,但这项改革却最终葬送了东汉王朝。

刘协

皇帝在地方上设立了一个官员,这个官员将所有的财政、军政、人事权力集于一身,由他来整合调拨,提高效率。在皇帝过问地方事务的时候,只需拿这一个官员是问,再由他确定其他官员的责任就可以了,这个官员就是州牧。但是,州牧虽然使得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效率提高了,但是因为他们的权力在地方上没有制约,很快,他们就独掌了地方大权。这时候,就算是皇帝也拿他们没有办法了。皇帝病急乱投医,犯了大忌,要知道地方上既不能将权力过分分散,造成宫僚体系庞大,影响行政效率加重财政负担,又不能让地方上的权力过于集中,尾大不掉,把握其中的度很重要。其中,这些被皇帝寄予厚望的州牧们谁也不服谁,互相之间打做一团,成为了东汉末年真正的主角。而汉献帝这个所谓的皇帝则完全交出了主角光环,只剩下了一句“挟天子以令诸侯”让后世凭吊。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中,收不上来农业税,对中央政府的打击是非常大的。皇帝想做的事情无法顺利地推进,在地方上充满了和他对着干的人,这些人表面上迎合,暗地里却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尤其是世家大族们总是以家族利益为先,对国家的忠诚度比较低,这也就导致了皇权被大大削落,皇帝最终沦为傀儡。

东汉与西汉社会的固化,都来自于这么一群人,他们要么帮政府赚过大钱,要么帮政府立过大功,要么自己在经济发展中占得了先机,成为了巨富,之后便与权力粘在了一起。这群人形成的世家大族甚至延续到了唐朝,可见其力量之大。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其实也就是这群人在相互争夺地盘,当然也就是这群人彻底结束了东汉的统治,把国家的权力给握到了自己的手中。

更多文章

  • 曹操最悲剧的一年,失去2位重要的人物,遭遇一生之中最大的惨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操最后悔失去的猛将,曹操最悲惨时刻,曹操一生中犯下的五个大错

    说起曹操,很多人认为,他的成大业之路,非常顺遂,毕竟他的父亲在东汉朝廷身居高位,而他自己则二十岁举孝廉,后来更是与出身于四世三公之家的袁绍,成为同僚,担任了八校尉之一。因董卓祸乱朝纲而逃离京城后,开始招兵买马后,他则用十几年的时间,便一统了江北,成为了最大的割据势力。的确,虽然曹操在此期间,数底遭遇

  • 曹操为何杀吕伯奢全家?真相并不是你知道的那样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杀吕伯奢是真的吗,曹操为什么没杀吕伯奢,新三国曹操杀吕伯奢全家

    吕伯奢见到曹操两人非常高兴,热情款待了他们,后吕伯奢亲自前往西村沽酒。曹操坐了一会,听闻后堂有磨刀声,疑心很重的曹操以为是要杀他,所以就先下手为强,把他们家人全部杀了,杀完后才知道原来吕伯奢家人磨刀是要杀猪。后悔不已的曹操赶紧和陈宫上马东逃,没走多远就遇到买酒回来的吕伯奢,曹操一狠心又把吕伯奢杀了。

  • 秦始皇身强体壮,为何只活到49岁?这个爱好可能影响了他的寿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始皇为啥49岁就死,秦始皇为什么只活50岁,秦始皇的真正死因揭秘

    到了49岁时,秦始皇的体力和精力还比较旺盛。他进行了人生中最后一次巡游,这也是五次巡游中路途最长的一次。他走水路顺长江而下抵达出海口,又沿着海岸线向北,绕山东一圈后走陆路返回咸阳。登陆后不久,秦始皇突发恶疾,最终在沙丘驾崩。突然间的离世,连他自己都没有料想到,不然不可能久久不确立太子。对于他突然离世

  • 曹操把张辽调往襄樊前线,对付关羽,孙权为什么不趁机去打合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辽大破孙权十万大军,孙权vs张辽,张辽800胜孙权十万是真的吗

    接着,曹操又派重兵支援襄樊前线,先派出了徐晃率军救援,然后,又紧急调东线的张辽,率军支援曹仁。这里面,有个疑问,孙权为什么不趁曹操调走了张辽,而去攻打合肥呢?要知道,孙权一直想拿下合肥,几次攻打合肥,都失败了,其中,有一次,孙权更是亲率十万大军,被张辽击败,自己还差点被只有七千守军的张辽活捉了。为此

  • 此人是诸葛亮提拔的大将,做了一件让诸葛亮后悔的事,下场却成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诸葛亮从白帝城接受刘备托孤以来,回到成都之后,基本上就主持朝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成为蜀汉实际上的统治者。但是蜀汉地盘比较小,国力弱,又丧失了荆州,让诸葛亮不得不重视麾下的人才。尤其是为了维持荆州派系在蜀汉的主导权,诸葛亮刻意提拔不少荆州人士。其中一人不得不提,他是诸葛亮提

  • 从刘禅不遗余力提拔诸葛瞻,就知道他对诸葛亮的态度是什么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禅对诸葛亮说了什么,新三国诸葛亮死讯传来刘禅哭了,刘禅怕诸葛亮吗

    诸葛亮在蜀汉政权的崇高地位可以说是历史地形成的,并不是诸葛亮非要如此,而是历史发展就把他推到了这个位置。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仕之后,诸葛亮在刘备阵营中的地位就一直都很高,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仅次于刘备。但凡需要打仗的时候,都是刘备率军出征,诸葛亮率余众留守,这就已经表明了诸葛亮在刘备阵营中地

  • 曹操为什么能架空大汉,不单单是军权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操为什么会忠于大汉,大汉架空历史,曹操的军权有多厉害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诸侯纷争,势力强者比比皆是,然而曹操为何能够脱颖而出从而架空大汉?这还得从汉末三国时期的官职制度上聊起了。 初露头角的曹操 曹操在迎接汉献帝之后,汉献帝就封曹操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同年封曹操为司空,这时候曹操得权利还没有后来发展的那么大,东汉早就没有丞相了,西汉成帝时设立了三公制

  • 如果甄嬛提前知道了儿子的结局,还会让乾隆登基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甄嬛临死跟乾隆说了啥,乾隆是甄嬛生的吗,乾隆试探甄嬛

    当时,果郡王允礼当时膝下并无子嗣,所以甄嬛提议让六阿哥弘曕过继给果郡王一脉,乾隆听完以后,内心大喜,他原本就担心自己不是甄嬛亲生,到时候甄嬛会偏心弘曕,甚至造反,如此一来,自己的处境就比较尴尬。现下甄嬛提出让弘曕过继给果郡王,皆大欢喜,并且亲口允诺甄嬛:“儿臣定会让他享亲王尊位。”可是在历史上,弘曕

  • 乾隆60岁大寿,刘墉送一桶生姜,群臣嘲笑,乾隆却很开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墉写给乾隆的一段话,乾隆为刘墉求良策,刘墉和乾隆六十大寿

    刘墉(1720年—1805年1月24日),字崇如,号石庵,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

  • 李自成拥兵100万,为何不敌多尔衮10余万清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多尔衮李自成简介,李自成和多尔衮谁军事强,如果李自成打败多尔衮会怎么办

    作为一个农民起义军的领袖,竟然没上学,这是最大的弱点,他自己本身就有局限性,虽然李自成攻占了北京,看看李自成都干了什么?李自成光想着贪图享乐,从来没有想过安抚民心,在李自成的带领下,这样的政权不可能会长久下去。李自成的军队和多尔衮的军队,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李自成的军队,大多数都是农民,整个部队从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