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曾经有很多喜欢喝酒的名将,像蜀国五虎将之一的张飞,魏国的猛男许褚,袁绍手下大将淳于琼等。不过在原著中的大多数喜欢喝酒的人都是武将,很少有嗜酒的文人。其实在当时就有南北两大酒鬼,一人是孔子的后代,另一人却鲜为人知。不过他们的嗜酒如命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太多的描写,而在其他文献中有记载。
[var1]
曹操手下的一大文豪孔融就是一位在北方有名的酒鬼。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孔融是孔子的正统后代,关于他的故事非常多,像孔融让梨、“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等。其实他也是为嗜酒如命的酒鬼一枚。
据史料记载,孔融好喝酒已经到了非常可怕的地步:曹操发布禁酒令,大多数人都不敢违背曹操的命令,可是孔融却敢公然反对。对于曹操的禁酒令,孔融这家伙表现出来了不同常人的举动,他大笔一挥,来了篇以酒为话题的命题作文,而且文章写得还很有文采,文中逻辑紧密,用典得当,堪称佳作。曹操老板看了后又生气又不好发作,只好忍了。
[var1]
据文献记载,与孔融几乎同时期的南方也有位好酒的酒鬼,这人叫做郑泉,史称其“性嗜酒”。郑泉的名字没有在《三国演义》中出现过,因此他的事迹与名字让人觉得非常陌生。这位鲜为人知的郑泉还有一个美丽的梦想:他希望自己有一艘装载着五百斛美酒的船,在船的两边放着他最喜欢的下酒菜,让他可以随时随地开怀畅饮;他还幻想这些酒不会减少,而且喝一斗自动补一斗,喝一升满一升,希望喝了的酒能自动恢复,这五百斛酒可以一直保持最佳状态。对于他的这种幻想,似乎让人看到了几百年后的李白的浪漫主义色彩。
[var1]
郑泉一生嗜酒如命,就连临终遗言都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他说:“必葬我陶家之侧,庶百年后化而为土,幸见取为酒壶,实获我心矣。”一个人嗜酒也算平常,可是像他那样不光活着的时候海量饮酒,而且连死前还要做出那种美丽的幻想“盼望死后被制作成酒壶”的人就很少见了。
[var1]
也许是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描写的场面过于波澜壮阔,也许是罗贯中主要把笔墨放在了魏蜀吴三国的政治军事斗争之上,因此三国时期北孔融、南郑泉的两大酒鬼没有在《三国演义》中得到太多的描写。
(资料来源于《笑林》与《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