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皇帝想出一损招:将尼姑按猪肉价卖给光棍,解决单身问题!

明朝皇帝想出一损招:将尼姑按猪肉价卖给光棍,解决单身问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136 更新时间:2024/1/25 15:16:50

明神宗朱翊钧,提起这位皇帝可能还有很多人不了解他。他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年仅10岁就即位成为皇帝,第二年改元为万历。

他也曾有过勤政的时期,即20岁左右,过着同每一个勤于政务的皇帝一样的生活,日日上朝,实行了相关改革措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但是后期他却渐渐懈怠,竟连续28年不上朝,不过在此期间他并没有置国家事务于不管,各个机构之间也能正常运作。后来又亲自主持了万历三大征,稳定了明朝的国土,使其转危为安,但是这期间也酿造了一些隐藏的矛盾,且后患匪浅。

最后明神宗朱翊钧在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庙号神宗。在他死后的第二十四年,明朝就迎来了它的覆灭。世人对于这位皇帝的评价有褒有贬,有人说他亲自组织了三大征,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好皇帝,却也有人说他后期的荒诞诏令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

但无论怎么说,明神宗朱翊钧作为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他的一生颁布了无数的诏令,其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一条就是将尼姑按照猪肉的价格卖出去,更加令人费解的是卖给了当时的老光棍。

说到这里应该有很多人会好奇了,尼姑作为人怎么能像动物一样按斤称两的买卖呢?并且为什么是卖给老光棍而非其他人呢?

说到这个就要先解释一下尼姑的来源,尼姑,又名比丘尼,来源于梵语,是一个音译词,指的是皈依佛门出家的女性。而我国早在汉朝时期就已经传入了佛教,只是受到当时社会观念的影响。

佛教在我国并没有被大肆推行,几百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充足发展。根据南朝时期的《比丘尼传》中的记载,中国第一位皈依佛门,按照戒律削发为尼的女性是阳竹林寺的净检。

时间一直追随到唐朝,在唐朝时期,中国的佛教化受唐玄奘西天取经、翻译经书的影响开始得到快速发展,自此佛教文化开始逐渐兴盛,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皈依佛门,削发为尼。只是她们中的大多数并不是为了更好地修习佛教文化,反而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原因才出家。

她们中的一些人是因为丈夫去世才选择皈依佛门,还有一些人是因为不愿受到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才选择削发为尼的,更有人是为了逃避战乱而跑去混一口饭吃的。

朝代不断更迭,战乱频发,到了元末时期,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遁入空门,许多人见了纷纷效仿。也正是因此,大家归入佛门的心思各不相同,有很多女性甚至还没有斩断红尘俗世中的情缘就已经出家。于是就出现了一方面纵情声色,一方面又称自己已出家的现象。

这种荒唐的举止做法一直到了朱元璋登基后才得到了控制,主要是他对女子出家做了严格控制:“普通女子年龄未满四十者,不得入女冠做尼姑。”因为大量的人出家当僧人会造成劳动力不足,继而影响生产力,使生产力下降。

与之相反的是朱元璋对于男性出家的规定,对男子的要求是:“民年二十以上者,不许为僧。”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朝廷希望女子可以尽可能早的结婚和尽可能多的生子,以提高国家的人口数量,甚至有人因为不满足这一条件而受到刑罚。除此之外,朝廷又规定不允许自己修建寺庙,一旦被发现就要杖刑100并且还俗,男僧就发放到边疆充兵去,而女僧就要为奴为隶。

但这些法律没有得到很好的施行,还是有很多正处在妙龄阶段的少女选择皈依佛门,进入尼姑庵生活,并且关于尼姑的各种流言蜚语、传闻逸事也没有停止。依旧有很多尼姑依靠布施和资助过得滋润非常。

后来在永乐年间,有一个工匠在寺庙的墙边捡到了一个配饰,他将这枚配饰拿到街上去售卖,结果被一个富贵人家报案,原来事情的真相是这枚配饰的主人已经失踪了好几个月了。这配饰主人常年出没于这附近的尼姑庵,有一日突然猝死,这附近的尼姑害怕丑闻被发现,于是自作主张,将此人分尸埋在了寺庙的墙边,那枚配饰就是在那是不小心遗落下的。

同是在万历年间,当时的明朝已经因为接连不断的战争和消耗,导致国库紧张,人口数量也在不断下降。但是大大小小的寺庙和尼姑庵却占用了大量社会资源,严重影响了社会发展。

后来,有一位名为周儒教的钦差大臣去巡查江南,一刻板守礼教的他在发现了尼姑庵隐藏的荒乱真相后,异常愤怒,然后马上将这些情况上奏给了明神宗朱翊钧。

同时他还给明神宗提了建议,把这些目无尊法的尼姑论斤称两地卖给当地仍未婚娶的老光棍,此举不仅能够促进婚娶,满足那些老光棍的需要,增加人口出生数,维护社会安定,还能缓解国家的财政危机,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了。

明神宗在考虑过后发现这个办法甚好,于是立刻下令实施上述方案,自此,尼姑庵的数量大大减少。不知道大家对此怎么看?

参考文献:《明史》《比丘尼传》

更多文章

  • 明朝朱棣靖难之役后,为什么史学家还是叫明朝而不是改名叫北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棣靖难战死将领,朱棣奉天靖难转折点,朱棣封赏靖难功臣第一功臣是谁

    第一,大明王朝还是朱家王朝 朱棣本来就是朱元璋的儿子,是大明王朝的燕王,朱棣靖难之役本来就是皇室之间的内部皇位争斗,不管是谁胜了都是朱家人当皇帝,为什么更改王朝名称。另外,朱棣取得江山后,是继续大明朝的统治,各地藩王照旧,你要是更朝换代,其他藩王会答应? 第二,明朝统治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朱棣靖难之

  • 明朝女性配饰是地位的象征,探究明朝配饰的发展和工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服饰配饰,明朝女子的服饰图,明朝贵族女性穿什么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民族统治的封建专制国家,明代的工艺美术品可以说是集前三朝艺术工艺之大成的时代,由于商业气氛浓重在女性陪葬品中,女性配饰的金银细软涵盖了女性全身的配饰。 关于头部的配饰就有头饰、耳饰和颈饰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是组合成完整的女性头饰的搭配,女性头部的装饰品包含了颈部和耳部的装

  • 明朝和蒙古互斗,清朝和蒙古融合,为何蒙古在清朝反被大削弱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蒙古为何比明朝蒙古小,嘉靖时期的右翼蒙古和左翼蒙古,明朝时期蒙古强大过几次

    而明朝存在的时间是多长呢?是276年,也就是说,明朝从建立开始,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北元对抗,尤其是明朝最有骨气的皇帝朱棣,把国都都迁到北京去,为的就是和北元对峙,并且朱棣最后也是死在了北征归来的路上,一生五次征战蒙古,可以说是北元和明朝就是死对头。 可是就是如此,明朝也没能将北元给消灭或者迫使其

  • 浅谈唐代与宋代金银器数量、质量上的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金银,宋梅子青瓷器,古玉唐代飞天与辽宋飞天的区别

    唐代金银器多为皇家、权宦使用。在宋代,金银器除皇家、高官使用外,民间也大量使用,这样使得金银器在加工、装饰时变得世俗化、民间化,也使得素面器物占很大比例。一些唐代的器形、纹样在宋代已不流行,但是,唐对宋的影响仍然存在,并且宋代金银加工技术在唐基础上还有所发展。银鎏金带托盏 宋器型与唐代相比,宋代金银

  • 故事3:李清照:凭什么不让我喝酒?董卓,你这个呆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讲述李清照的故事,李清照喝酒的真实故事,李清照和小猫

    书接上文。端了黑赌坊之后,董李二人用奖金帮助了路边穷困的老人家,董卓提议去卖艺挣钱。 随后二人来到热闹的集市上,董卓活动活动拳脚,打算施展一番。 “好多人啊,想不到你的一身好功夫没有用在战场上,反而用在了这里。”李清照感慨的说道。董卓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说道,“用在这里反而好,说明是太平盛世,如果真

  • 从重武轻文到重文轻武,探究明朝的文武关系,发生过怎么样的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重文抑武吗,明朝为什么不能轻武,俄罗斯是重文还是轻文

    "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历史上历代君王都深知这个道理。明太祖朱元璋在开创明朝之后,一方面知道防止侵略的最根本办法,就是提高军事实力;另一方面也知道,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还需要利用文臣的学识来管理。而最重要的,就是吸取历代君王灭亡的经验教训,既要重用武将来增加军事实力,也要广纳贤才,提升国家的管理

  • 朱元璋为什么放弃迁都西安?因为西安有一大劣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迁都计划真相,朱元璋是怎么迁都的,朱元璋迁都到哪里

    对明朝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应该知道,朱元璋称帝后,国都暂时定在南京。后来出于某些层面的考虑,朱元璋决定迁都,而他相中的最佳迁都选择便是西安。只不过在朱标巡查完陕西之后,朱元璋便放弃了迁都西安,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朱元璋定都南京事实上朱元璋最初定都南京并不是因为看上了这座城市,而是

  • 岳飞真容长啥样?画像被国家博物馆珍藏至今,和影视剧里的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一种认为宋朝朝廷积贫积弱,尾大不掉,置百姓利益于不顾;怯懦首鼠,在外邦的威胁下无限让度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以求苟且偷安。 一种则认为宋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最高的时期。 当时的宋朝文化艺术高度发达,对当代乃至亚洲各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宋词”就是一座绕不过去的世界文化高峰。除此以外,市场经

  • 杯酒释兵权没有任何意义,其实赵匡胤最应该剥夺权力的人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唯独漏掉一个人,赵匡胤二次杯酒释兵权,对赵匡胤的评价

    北宋初年,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手中兵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杯酒释兵权”。很多人对此给予了肯定的态度,认为赵匡胤使用和平手段,不伤君臣和气就解除了大臣的军权威胁。这一点和很多开国皇帝相比,不知道仁

  • 明朝灭亡时,李自成若能早到三天,中国后三百年历史或许并非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是李自成灭掉的吗,李自成对明朝灭亡的评价,假如没有李自成清朝能打败明朝吗

    可是明朝百姓的心散了,不向着朝廷了,大把人加入李自成张献忠的阵营。崇祯皇帝努力了,但千疮百孔的大明朝,不是缝缝补补能把骷髅眼堵上的。李自成不是什么好人,打一路抢一路,可依然收获了大把人心,大家都想赌一把,看他们能不能重建一个国泰民安的天下。可惜这些人押错宝了,逼死了崇祯,李自成却并没有能如人所愿,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