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民族统治的封建专制国家,明代的工艺美术品可以说是集前三朝艺术工艺之大成的时代,由于商业气氛浓重在女性陪葬品中,女性配饰的金银细软涵盖了女性全身的配饰。
关于头部的配饰就有头饰、耳饰和颈饰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是组合成完整的女性头饰的搭配,女性头部的装饰品包含了颈部和耳部的装饰物。
关于明代头饰部分的金银器的研究,其头饰只包括眉毛以上头发部分的装饰物,唐宋时期头饰的种类多数是以头簪为主。
随着工艺的发展,头饰工艺的复杂性导致明代头饰的种类越多,类别也比前三朝多出不同的种类。
前三朝头饰最重要的是簪和钗,隋唐时期女性喜高髻,传统的钗为了容易安插在高髻中间。制作出由两股如同剪刀一样的钗脚,多数是竖式安插在高髻当中。
簪的簪脚是单股,多数簪都是横插进女性秀发里,隋唐时期还出现花钿小插入高髻上。还有梳篦,梳篦分为梳和篦两种形制,这两种形制都是横插进女性正面头顶上。
宋元时期也是以簪、钗和梳篦为主,只是簪头部分比隋唐时期更为繁复。除了簪、钗和梳篦,女性皇族还有冠,头冠仅限于皇后或者嫔妃级别使用,也就是俗称皇族。
关于女性头饰的冠,目前考古出土的只有五个,一个是隋唐时期的萧皇后出土的十三树花皇后冠,还有四个是万历年间的孝端皇后龙凤冠和孝端皇后龙凤冠。
宋代皇后的龙凤冠目前只有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代历代皇后画像中出现的龙凤冠实物尚未出土。
与隋唐和宋元相比,明代头饰显现出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类型与样式增多且在名称上有了细致的区别。明《世事通考·首饰类》中记载一项列出的若干名目有:髻、金丝髻、挑心、掩鬓、压发、围发、耳坠、坠领等等。
这本书所记载的首饰名称比较南宋与明初《碎金》有所不同,故首饰名称较之前三朝丰富,髻是女子戴在发髻上的发罩,又有“发鼓”之名,俗称“壳儿”。
一般是已婚妇女佩戴,金丝或银丝编制的髻最为常见。如浙江吉安鄣吴景坞出土的明吴麟夫妇出土的银丝髻,髻也会和其他的头饰搭配,髻与头面的穿插,在金丝和银丝之间加入头簪作为装饰。
王洛妻盛氏的髻头面就是这样的搭配,掩鬓是典型的明式簪钗,以簪戴于两鬓而得名。《客座赘语》卷四曰:掩鬓或作云形,或作团花形,插于两鬓,其称也列在明人编撰的《世事通考·首饰类》又名《杂字大全》中钗类。
明益端王夫妇墓出土的金镶宝日月纹掩鬓就证实了掩鬓的存在,现代考古发掘陆续出现各式各样的掩鬓。挑心是插在髻正面位置中心的一枝,自下而上用挑的方式簪戴于当心,因此是全副插戴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类。
常常同顶簪、分心或花钿一起用来点醒一副头面的主题,装饰纹样取之于释道题材,佛陀或是佛家象征物,又或者道家西王母等等。挑心属于一副头面中的要件,每件都是制作精良,选择的题材和造型设计都是极佳的。
如兰州市白衣寺塔出土的金累丝镶宝珠玉鱼篮观音挑心,观音使用的时候和田玉石材质,四周是用金丝累起复杂精细的金丝,同时还镶嵌有宝石和珍珠。
挑心之下,髻口沿处,通常有个半月形的首饰,名曰花钿、钿儿、又或金钿、宝金钿。花钿最早见于六朝诗歌,一直到明代依然流行,只是唐代的花钿与明代的花钿有所不同。
唐代的花钿是以金粟勾勒边框,内里以金材掐作花朵图案,以宝石填嵌花朵,西安市东郊唐金乡主墓出土的花钿都是很有代表性的样式,与明代出土的花钿有所不同,髻背面还有一枝与花钿相向抱合的簪,名作满冠。
明王圻等编《三才图会》中就有绘制出“满冠”图,比如出自武进王洛家族墓的两件海水云龙吸珠纹满冠,出土时均簪戴于髻之后,髻正面一个杂宝花钿,背面一枝楼阁群仙花满冠。
明代女子头饰有着严苛的礼仪制度,一等的是凤冠霞帔,而作为舆服制度的凤冠霞帔,尤其是凤冠,其固定样式的形成,经历了不算短的历史,凤冠的形制就与两宋时期的帝后龙凤冠基本一致。
其形制是以宋代的为基础逐步演变而来,北京定陵出土的孝端和孝靖皇后凤冠就证实了这一点,用礼制所规定的种种象征物表现出这顶皇后凤冠的无上至尊,由于孝靖皇后是死后才册封的故用孝端皇后的龙凤冠代表整个明代女性头饰的最高成就也为过。
金镶宝珠点翠龙凤冠是属于皇后冠服的礼服,龙凤冠的翠龙使用了点翠工艺。这个工艺只有在明代的龙凤冠上才能出现,其他的金银头饰尚未出现这项工艺。
能佩戴冠的女性除了皇后级别还有品官诰命妇的特髻,也就是鸾凤冠。湖北刘娘井明墓就出土了一件金镶宝钿花鸾凤冠,《明史》卷六十七《舆服三》中记载,品官命妇冠服一项对特髻之制有着详细的规定。
明代女性头饰的种类繁杂造就了女性头饰金银器行业的繁荣,从出土的金银头饰可以看出明代的经济相当的发达,大量黄金金属的头饰也使让后世看到明代女性头饰工艺的精湛。
明代头部的装饰还有耳饰,耳饰分为耳环和耳坠。耳环,明代俗称环或环子。耳饰虽然不算在头饰的一部分,但其工艺和头饰工艺自成一套体系。
如耳坠的工艺就需要头饰的工艺,耳饰的工艺相比于头饰的工艺简单许多,耳饰工艺只需要用到镶嵌和打孔这两个工艺手法。镶嵌各式各类的宝石。
打孔工艺就是在宝石中间穿孔将金丝穿过并固定好宝石。也出现有金累丝工艺的耳坠,如浙江余杭塘栖超出山明墓出土的一对金累丝葫芦耳环。
耳饰的工艺相对于头饰的工艺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使用单种工艺手法。耳饰较小的饰品,所以能使用的工艺也需要精细单一的工艺手法。
明代的工艺美术品工艺技法可以说是集前三朝艺术工艺之大成的工艺技法。明朝工艺美术品工艺和艺术上一方面继承宋代的高雅之美和元代的大气之美,另一方面启发清代工艺美术品
通过金银工艺品的高超技术使明代金银工艺成为中国封建历史的一个鼎盛期,从龙凤符号的改变这个方面来证实明朝的皇家思想从感性思想走向理性专制思想,在这种思想的背后,儒学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