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女性配饰是地位的象征,探究明朝配饰的发展和工艺

明朝女性配饰是地位的象征,探究明朝配饰的发展和工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777 更新时间:2024/1/25 21:23:19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民族统治的封建专制国家,明代的工艺美术品可以说是集前三朝艺术工艺之大成的时代,由于商业气氛浓重在女性陪葬品中,女性配饰的金银细软涵盖了女性全身的配饰。

关于头部的配饰就有头饰、耳饰和颈饰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是组合成完整的女性头饰的搭配,女性头部的装饰品包含了颈部和耳部的装饰物。

关于明代头饰部分的金银器的研究,其头饰只包括眉毛以上头发部分的装饰物,唐宋时期头饰的种类多数是以头簪为主。

随着工艺的发展,头饰工艺的复杂性导致明代头饰的种类越多,类别也比前三朝多出不同的种类。

前三朝头饰最重要的是簪和钗,隋唐时期女性喜高髻,传统的钗为了容易安插在高髻中间。制作出由两股如同剪刀一样的钗脚,多数是竖式安插在高髻当中。

簪的簪脚是单股,多数簪都是横插进女性秀发里,隋唐时期还出现花钿小插入高髻上。还有梳篦,梳篦分为梳和篦两种形制,这两种形制都是横插进女性正面头顶上。

宋元时期也是以簪、钗和梳篦为主,只是簪头部分比隋唐时期更为繁复。除了簪、钗和梳篦,女性皇族还有冠,头冠仅限于皇后或者嫔妃级别使用,也就是俗称皇族。

关于女性头饰的冠,目前考古出土的只有五个,一个是隋唐时期的萧皇后出土的十三树花皇后冠,还有四个是万历年间的孝端皇后龙凤冠和孝端皇后龙凤冠。

宋代皇后的龙凤冠目前只有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代历代皇后画像中出现的龙凤冠实物尚未出土。

与隋唐和宋元相比,明代头饰显现出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类型与样式增多且在名称上有了细致的区别。明《世事通考·首饰类》中记载一项列出的若干名目有:髻、金丝髻、挑心、掩鬓、压发、围发、耳坠、坠领等等。

这本书所记载的首饰名称比较南宋与明初《碎金》有所不同,故首饰名称较之前三朝丰富,髻是女子戴在发髻上的发罩,又有“发鼓”之名,俗称“壳儿”。

一般是已婚妇女佩戴,金丝或银丝编制的髻最为常见。如浙江吉安鄣吴景坞出土的明吴麟夫妇出土的银丝髻,髻也会和其他的头饰搭配,髻与头面的穿插,在金丝和银丝之间加入头簪作为装饰。

王洛妻盛氏的髻头面就是这样的搭配,掩鬓是典型的明式簪钗,以簪戴于两鬓而得名。《客座赘语》卷四曰:掩鬓或作云形,或作团花形,插于两鬓,其称也列在明人编撰的《世事通考·首饰类》又名《杂字大全》中钗类。

明益端王夫妇墓出土的金镶宝日月纹掩鬓就证实了掩鬓的存在,现代考古发掘陆续出现各式各样的掩鬓。挑心是插在髻正面位置中心的一枝,自下而上用挑的方式簪戴于当心,因此是全副插戴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类。

常常同顶簪、分心或花钿一起用来点醒一副头面的主题,装饰纹样取之于释道题材,佛陀或是佛家象征物,又或者道家西王母等等。挑心属于一副头面中的要件,每件都是制作精良,选择的题材和造型设计都是极佳的。

如兰州市白衣寺塔出土的金累丝镶宝珠玉鱼篮观音挑心,观音使用的时候和田玉石材质,四周是用金丝累起复杂精细的金丝,同时还镶嵌有宝石和珍珠。

挑心之下,髻口沿处,通常有个半月形的首饰,名曰花钿、钿儿、又或金钿、宝金钿。花钿最早见于六朝诗歌,一直到明代依然流行,只是唐代的花钿与明代的花钿有所不同。

唐代的花钿是以金粟勾勒边框,内里以金材掐作花朵图案,以宝石填嵌花朵,西安市东郊唐金乡主墓出土的花钿都是很有代表性的样式,与明代出土的花钿有所不同,髻背面还有一枝与花钿相向抱合的簪,名作满冠。

明王圻等编《三才图会》中就有绘制出“满冠”图,比如出自武进王洛家族墓的两件海水云龙吸珠纹满冠,出土时均簪戴于髻之后,髻正面一个杂宝花钿,背面一枝楼阁群仙花满冠。

明代女子头饰有着严苛的礼仪制度,一等的是凤冠霞帔,而作为舆服制度的凤冠霞帔,尤其是凤冠,其固定样式的形成,经历了不算短的历史,凤冠的形制就与两宋时期的帝后龙凤冠基本一致。

其形制是以宋代的为基础逐步演变而来,北京定陵出土的孝端和孝靖皇后凤冠就证实了这一点,用礼制所规定的种种象征物表现出这顶皇后凤冠的无上至尊,由于孝靖皇后是死后才册封的故用孝端皇后的龙凤冠代表整个明代女性头饰的最高成就也为过。

金镶宝珠点翠龙凤冠是属于皇后冠服的礼服,龙凤冠的翠龙使用了点翠工艺。这个工艺只有在明代的龙凤冠上才能出现,其他的金银头饰尚未出现这项工艺。

能佩戴冠的女性除了皇后级别还有品官诰命妇的特髻,也就是鸾凤冠。湖北刘娘井明墓就出土了一件金镶宝钿花鸾凤冠,《明史》卷六十七《舆服三》中记载,品官命妇冠服一项对特髻之制有着详细的规定。

明代女性头饰的种类繁杂造就了女性头饰金银器行业的繁荣,从出土的金银头饰可以看出明代的经济相当的发达,大量黄金金属的头饰也使让后世看到明代女性头饰工艺的精湛。

明代头部的装饰还有耳饰,耳饰分为耳环和耳坠。耳环,明代俗称环或环子。耳饰虽然不算在头饰的一部分,但其工艺和头饰工艺自成一套体系。

如耳坠的工艺就需要头饰的工艺,耳饰的工艺相比于头饰的工艺简单许多,耳饰工艺只需要用到镶嵌和打孔这两个工艺手法。镶嵌各式各类的宝石。

打孔工艺就是在宝石中间穿孔将金丝穿过并固定好宝石。也出现有金累丝工艺的耳坠,如浙江余杭塘栖超出山明墓出土的一对金累丝葫芦耳环。

耳饰的工艺相对于头饰的工艺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使用单种工艺手法。耳饰较小的饰品,所以能使用的工艺也需要精细单一的工艺手法。

明代的工艺美术品工艺技法可以说是集前三朝艺术工艺之大成的工艺技法。明朝工艺美术品工艺和艺术上一方面继承宋代的高雅之美和元代的大气之美,另一方面发清代工艺美术品

通过金银工艺品的高超技术使明代金银工艺成为中国封建历史的一个鼎盛期,从龙凤符号的改变这个方面来证实明朝的皇家思想从感性思想走向理性专制思想,在这种思想的背后,儒学起了重要作用。

更多文章

  • 明朝和蒙古互斗,清朝和蒙古融合,为何蒙古在清朝反被大削弱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蒙古为何比明朝蒙古小,嘉靖时期的右翼蒙古和左翼蒙古,明朝时期蒙古强大过几次

    而明朝存在的时间是多长呢?是276年,也就是说,明朝从建立开始,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北元对抗,尤其是明朝最有骨气的皇帝朱棣,把国都都迁到北京去,为的就是和北元对峙,并且朱棣最后也是死在了北征归来的路上,一生五次征战蒙古,可以说是北元和明朝就是死对头。 可是就是如此,明朝也没能将北元给消灭或者迫使其

  • 浅谈唐代与宋代金银器数量、质量上的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金银,宋梅子青瓷器,古玉唐代飞天与辽宋飞天的区别

    唐代金银器多为皇家、权宦使用。在宋代,金银器除皇家、高官使用外,民间也大量使用,这样使得金银器在加工、装饰时变得世俗化、民间化,也使得素面器物占很大比例。一些唐代的器形、纹样在宋代已不流行,但是,唐对宋的影响仍然存在,并且宋代金银加工技术在唐基础上还有所发展。银鎏金带托盏 宋器型与唐代相比,宋代金银

  • 故事3:李清照:凭什么不让我喝酒?董卓,你这个呆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讲述李清照的故事,李清照喝酒的真实故事,李清照和小猫

    书接上文。端了黑赌坊之后,董李二人用奖金帮助了路边穷困的老人家,董卓提议去卖艺挣钱。 随后二人来到热闹的集市上,董卓活动活动拳脚,打算施展一番。 “好多人啊,想不到你的一身好功夫没有用在战场上,反而用在了这里。”李清照感慨的说道。董卓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说道,“用在这里反而好,说明是太平盛世,如果真

  • 从重武轻文到重文轻武,探究明朝的文武关系,发生过怎么样的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重文抑武吗,明朝为什么不能轻武,俄罗斯是重文还是轻文

    "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历史上历代君王都深知这个道理。明太祖朱元璋在开创明朝之后,一方面知道防止侵略的最根本办法,就是提高军事实力;另一方面也知道,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还需要利用文臣的学识来管理。而最重要的,就是吸取历代君王灭亡的经验教训,既要重用武将来增加军事实力,也要广纳贤才,提升国家的管理

  • 朱元璋为什么放弃迁都西安?因为西安有一大劣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迁都计划真相,朱元璋是怎么迁都的,朱元璋迁都到哪里

    对明朝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应该知道,朱元璋称帝后,国都暂时定在南京。后来出于某些层面的考虑,朱元璋决定迁都,而他相中的最佳迁都选择便是西安。只不过在朱标巡查完陕西之后,朱元璋便放弃了迁都西安,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朱元璋定都南京事实上朱元璋最初定都南京并不是因为看上了这座城市,而是

  • 岳飞真容长啥样?画像被国家博物馆珍藏至今,和影视剧里的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一种认为宋朝朝廷积贫积弱,尾大不掉,置百姓利益于不顾;怯懦首鼠,在外邦的威胁下无限让度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以求苟且偷安。 一种则认为宋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最高的时期。 当时的宋朝文化艺术高度发达,对当代乃至亚洲各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宋词”就是一座绕不过去的世界文化高峰。除此以外,市场经

  • 杯酒释兵权没有任何意义,其实赵匡胤最应该剥夺权力的人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唯独漏掉一个人,赵匡胤二次杯酒释兵权,对赵匡胤的评价

    北宋初年,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手中兵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杯酒释兵权”。很多人对此给予了肯定的态度,认为赵匡胤使用和平手段,不伤君臣和气就解除了大臣的军权威胁。这一点和很多开国皇帝相比,不知道仁

  • 明朝灭亡时,李自成若能早到三天,中国后三百年历史或许并非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是李自成灭掉的吗,李自成对明朝灭亡的评价,假如没有李自成清朝能打败明朝吗

    可是明朝百姓的心散了,不向着朝廷了,大把人加入李自成张献忠的阵营。崇祯皇帝努力了,但千疮百孔的大明朝,不是缝缝补补能把骷髅眼堵上的。李自成不是什么好人,打一路抢一路,可依然收获了大把人心,大家都想赌一把,看他们能不能重建一个国泰民安的天下。可惜这些人押错宝了,逼死了崇祯,李自成却并没有能如人所愿,扛

  • 朱棣让儿子减肥,厨子却偷偷给他好吃的,结果被朱棣发现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世间有这么狠心的父亲吗?其实不然。朱高炽是嫡长子,在古代,嫡长子要是继承家业的,这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被超越的优势,可在父亲朱棣心里,这个儿子身上没有一点杀伐果断的帝王之相。小时候胖嘟嘟很是可爱,长大之后,你看看那身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就连磕个头,都还需要侍卫搀扶,侍卫不累,他到累的气喘吁吁,这哪有一

  • 抗清名将袁崇焕,为何会被崇祯定为卖国贼呢?只因他做的这几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崇祯不杀袁崇焕能维持多久,前清秘史 崇祯杀袁崇焕,崇祯杀袁崇焕的真正原因

    袁崇焕文士出身,毫无军事背景袁崇焕是万历年间的进士,考中进士时他已经35岁了,年龄不算太大,若做个文官还能高枕无忧几年。但他的志向却不在此,他向往金戈铁马的生活。每有闲暇之际,他总会翻阅一些兵书,若是碰到老兵便会与他谈论边塞的生活,这就是袁崇焕在参战前的所有军事背景。可事实上,他只是一个书生,只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