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你们认为刘备是正人君子,我却觉得他是野心勃勃,因为他与曹操是同类人

你们认为刘备是正人君子,我却觉得他是野心勃勃,因为他与曹操是同类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099 更新时间:2024/2/7 3:58:01

刘备出身贫寒,虽然是汉室宗亲,但是并没有什么名气,也没有威望,所以他要想起步很难。但是,幸亏他有两个好兄弟。我猜测,这两个好兄弟,刘备也不是随随便便交的。刘备看中了关羽张飞的勇猛,这样日后,他倘若想要飞黄腾达,身边怎么说也有两个得力助手可以帮助他。所以,刘备第一个聪明的地方就在这里,他用心交到了两个好兄弟,肯为他出生入死,称呼他为大哥。刘备对自己的定位很准确,论足智多谋,世上的奇人异士太多,他无法与之相比,就连一个曹操他都比不了,所以他想要在这乱世之中立足,首先得有帮手,张飞和关羽就是很不错的帮手。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当时,刘备三人去找袁绍一起,参与到讨伐董卓的大部队中,刘备贵为汉室宗亲,但是根本没有实力,所以没人能高看他一眼。只有曹操能觉得出来,这个人谈吐气质都不俗,不是池中之物。正好,机会也就来了,华雄阵前叫嚣,连斩联盟军多员大将,所有人都害怕了,关羽露了一手,当场就立了大功,震慑全场,这一下,刘备也得到了所有人的重视,慢慢地开始有了一些名气。

刘备没有野心吗?答案当然是有,不过他的野心不显露,没有曹操那么明显,但是他和曹操是一样野心勃勃。当陶谦病危,拉着这个汉室宗亲的手的时候,让他接手徐州,刘备不动心吗?刘备太动心了,刘备他不是不想接,他是不敢接手徐州。陶谦治理徐州多年,儿子尚在,刘备寄人篱下,最后趁陶谦病危却接手了徐州,刘备怕遭人非议。这就跟他向百姓设立的人设有关,就好比现如今的一些明星。大家都会去立一些人设,各种各样的人设,然后因此来吸引很多粉丝,得到别人的喜欢,而且也可以为自己的事业增加机会。但是,同时这种情况的限制就是,人设一旦出现问题,你以前所做的努力都会白费。刘备就是如此,他在百姓的眼里是什么,我是一个贤德之人,曹操说宁可我负天下人,那我就不负天下人,我让天下人都认为我仁义,然后大家上下都和我一心,这样我就会得到很多的支持。

其实,刘备这个做法,不得不说确实很有效,得到了很多支持,但是与此同时的弊端就是,他不能做出太过出格的事情,这样他对外的形象就崩塌了,百姓会更加恨他,他就与曹操无异了。所以,他不能失信与百姓,陶谦当时掌管徐州多年,他如果接手过来,肯定会惹不少人非议,如果一旦如此,徐州是到手了,自己有了立足之地,但是一旦徐州失陷,自己就会一夜回到解放前,别人在想收留他,可就难了。谁会去收留一个,无信无德之人呢?所以,我认为,刘备这个人,心思太过深沉,他和曹操是一类人,都是心有大志的人,但是曹操不加掩饰,我宁可被别人骂,但是我依然有本事让许多人佩服我,因为我的确是有能耐。刘备他不行,他不像曹操那样足智多谋,所以就得把一些心思收起来,做一个仁义之人。

可能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不赞同,其实大家不妨想一想,那个群雄争霸的年代,哪有什么正义,仁义可言,都不过是做戏罢了。战场是多么残酷,哪有人能随随便便如此儿戏?就说诸葛亮出山帮助刘备,刘备当时在刘表手下,刘表病死,想把荆州托付给刘备。当时,不少人是冲着刘备的贤德追随他,这么多人看着,刘备岂能接受荆州,果断拒绝了。

后来,刘表死了,他的儿子代为接手荆州,曹操亲自前来,诸葛亮建议打下荆州,刘备说自己不忍心。其实是他不敢,怕自己一朝基业被毁,然后刘备便准备离开,十几万百姓浩浩荡荡地跟随,部队一天才行进十几里路,按照这个速度,曹操很快就要追上来了。刘备自己心里不慌吗?他自己心里也害怕,但是不敢丢下这些人,他只能带领着这些人听天由命。这一次仁义之举,就险些丧命了,如果这个人每次都行这种仁义之举,那么他不会在这乱世之中有一席之地的,很快就会被这些群雄撕碎。

包括后来,刘备听从军师庞统的意见,夺取西川,当时他还是害怕自己出师无名,名不正言不顺,有损自己的形象。要不是有军师为他出谋划策,他又不知道怎么去拿下川蜀之地,去哪找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所以,从这些事情,不难看出来,刘备这个人,他是有野心的,不过他实在是受限这个仁义上,让自己的野心得不到发挥。不过,幸好,他的这番仁义的举动,也为他吸引了不少大将,有很多为他拼命的人,这一点倒是难能可贵的。

好了,以上内容就是俊凯的个人想法,不知道有没有朋友和我的想法相同呢,欢迎大家一起留言评论,我们明天再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备不该错过的武将,打败过孙权,却在曹操手下散发光芒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人就是田豫,说起田豫来,出场的并不是太多,但是田豫却是一个很有实力的武将,他是渔阳人,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一带,从小的时候,就在这里讨生活,碰到了刘备。刘备最早的时候投奔过自己的师弟公孙瓒,当时的田豫还小,崇拜英雄,被刘备所吸引,也曾托身于刘备,还很得刘备的看中。随后的日子里,也是跟着刘备到处跑,刘

  • 曹操娶妻纳妾有什么要求?东汉末年的天灾人祸影响很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操强行纳妾,曹操是东汉时期吗,观沧海东汉曹操

    影视剧中的曹操首先,我们从结婚年龄说起。我国现在的法定结婚年龄是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当然,从近些年的实际情况看,大部分的青年男女都会晚于这个年龄结婚。尤其是在城市中,现在30岁左右结婚的也大有人在。但是,古代的年轻妻子,就不是这样了。《周礼》中说“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而

  • 渭滨攻守之战:诸葛亮和司马懿究竟谁棋高一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司马懿穿女装戏弄诸葛亮,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不敢伐蜀,司马懿耗死诸葛亮

    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对决堪称经典,尤其是诸葛亮六出祁山之际,双方更是在渭滨使出了浑身解数,仅小说第一百零二回,就先后叙述了两军初战、司马懿设下诈降计、诸葛亮使用木牛流马等情节。小说所描绘的上述情节是否有其历史依据?历史上诸葛亮与司马懿在这一时段的对决究竟如何?本篇笔者将就此进行梳理。

  • 不听此人建议,曹操曹丕父子错失了两次一统天下的大好机会,搞不懂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临死试探曹丕,错失了一统天下的机会,醉酒后甄宓误把曹丕当曹操

    东汉建安二十年,魏公曹操亲率大军一举攻占汉中,张鲁投降。此时,司马懿首先献策:现今刘备刚刚反水了刘璋,蜀人人心尚未完全归附于他,何不趁他脚跟未稳,一鼓作气,直捣成都,灭了刘备他丫的。刘晔也跟着说:仲达所言极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假如等刘备站稳脚跟,诸葛亮善于治国,关羽张飞又是万人敌的勇将,到时候再去

  • 如果穿越回到三国你最想去看看哪位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穿越到三国把何太后收了的小说,穿越三国美女全收的小说,穿越三国之召唤系统

    貂蝉:民间传说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闭月貂蝉为东汉末年司徒王允家的义女,为拯救汉朝,由王允授意施行连环计,使董卓、吕布两人反目成仇,最终借吕布之手除掉了恶贼董卓。之后貂蝉成为吕布的妾,董卓部将李傕击败吕布后,她随吕布来到徐州。下邳一役后,吕布被曹操所杀,貂蝉跟随吕布家眷前往许昌,从此不知所踪。貂蝉这种

  • 三国武将67人用枪,前六名用枪高手,那三国中谁是用枪第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名将谁的武器最高,三国人物谁的武器最厉害,三国时期用枪的人物

    用枪这武将就达到了恐怖的67人之多,以上几位都不能排在第一,甚至,有的还是倒数。认真看完,将会颠覆你对三国枪法的认知。排在第六位的是夏侯惇,在曹魏军营中,夏侯惇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猛将,他从小就爱好舞枪弄棒,自学枪法,被认为是曹操手下的第一武将。夏侯惇骁勇善战,曾多次与吕布交战,常常是几十个回合下来不分

  • 东汉风云:马太后高风亮节不封母家,窦氏女压倒群芳居然夺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大港窦氏三杰,窦氏专权,章德皇后窦氏

    马太后平素谦抑,从未举荐母家私事,凡有所干请,就是兄弟马廖、马防、马光,虽得通籍为官,终明帝一世未尝超迁,马廖止为虎贲中郎,马防与马光止为黄门郎。及章帝嗣位,即迁马廖为卫尉,马防为中郎将,马光为越骑校尉。马廖等倾身交结,冠盖诸徒,争相趋附。司空第五伦恐后族过盛,将为国患,因抗疏上奏道:臣闻忠不隐讳,

  • 曹魏五子良将墓现状:张辽的最气派,徐晃的最凄凉,其他无处可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魏介于张辽和徐晃之间的将领,徐晃张辽打不过赵云,张辽徐晃墓在哪里

    熟读汉末三国史,大多数人都对刘备麾下的五虎将印象深刻,其实曹操麾下,也有相对应的五员大将,即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他们被合称为“五子良将”。虽然因为各类文学作品的影响,如今五子良将的名声,不及五虎将响亮,但是他们的能力,他们的战绩,比起五虎将,却不遑多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人之一生,不

  • 曹操为什么最看好的谋士是郭嘉,看完你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操的重要谋士郭嘉,曹操的谋士郭嘉牛到了什么程度,三国的谋士郭嘉

    其一,郭嘉是曹操宣战战线上的一面旗帜!郭嘉经常为曹操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曹操和袁绍打仗,心里有点害怕,许多大臣都打退堂鼓。唯独郭嘉挺身而出,分析当前利弊。其二,郭嘉善于给曹操解围。曹操在攻打南阳张秀的时候,曾三令五申不准践踏麦田,不过自己却因为马受惊吓,踩坏麦田。郭嘉看到及时让曹操割发代首,为曹操解

  • 竹林七贤中山涛能有实干精神,王戎则为权贵士大夫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戎的个人资料,王戎简笔画,竹林七贤王戎

    这七个人的故事很多。但故事随便都能查到。品读历史、感悟思辨,重点落到思辨上。知其然,关键是知其所以然。这里就一边评人物、一边讲故事、一边谈历史,因为人物在故事中才有意思,而故事在历史中才能呈现所以然的一面。嵇康: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名声在外、他才华横溢、他本性高洁,而且拒绝与司马家合作、拒绝向黑暗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