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魏五子良将墓现状:张辽的最气派,徐晃的最凄凉,其他无处可寻

曹魏五子良将墓现状:张辽的最气派,徐晃的最凄凉,其他无处可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753 更新时间:2024/1/18 19:38:31

熟读汉末三国史,大多数人都对刘备麾下的五虎将印象深刻,其实曹操麾下,也有相对应的五员大将,即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他们被合称为“五子良将”。虽然因为各类文学作品的影响,如今五子良将的名声,不及五虎将响亮,但是他们的能力,他们的战绩,比起五虎将,却不遑多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人之一生,不仅有生前之名,还有身后之事。前面我们曾提到了五虎将陵墓的现状,那么五子良将的陵墓,如今又是哪般模样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张辽墓——仅余衣冠冢

张辽,字文远,他原本是并州刺史丁原的麾下,之后又先后投奔过董卓、吕布。后来吕布被曹操擒杀,他则率众投降,并得到了曹操的倚重。曾随曹操参与过平定乌桓,剿灭袁氏等战争。不过他最出名的一战,还是要属合肥之战。公元215年,孙权趁曹操与刘备展开汉中争夺战,发动了北伐战争,亲率十万大军,围困了合肥城。当时合肥的守兵只有七千人,张辽不但没有怂,反而仅率八百步卒主动出击,差点生擒孙权。十余天后,孙权准备退兵的时候,他又于逍遥津设伏,斩杀了东吴无数兵马,创下了以八百破十万,威震逍遥津的神话。正是因此,他如今仅存的衣冠冢,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逍遥津公园。而且此地除了张辽的衣冠冢之外,还有陈列馆,另外市政府还打算继续提高这一景点的三国文化内涵。由此可见,虽然这仅是张辽的衣冠冢,其受关注程度,却非常高。

二、乐进墓——无迹可寻

乐进,字文谦,他原本是曹操麾下的一个小小帐吏,因为胆烈且骁勇,得到了曹操的赏识提拔,成为了一代名将。他生前的战绩,也不容小觑。例如官渡之战时,他曾斩杀了原本是曹操同僚的淳于琼;在荆州时,则曾击败了威震华夏的关羽,除此之外,陈寿在《三国志》中,还曾提到,关于乐进的史料,应该是有缺失的,他的战绩,或许比如今我们能够了解到的,更为耀眼。可是这样一位英雄人物,其陵墓与他生前的其他战绩一样,全都无迹可寻了,史料中甚至连他葬身于何地,都没有记载。

三、于禁墓——无迹可寻

于禁,字文则,他在曹操担任兖州牧的时候,便投奔曹操,并受到了重用。另外,于禁一向以治军严明而著称,这一点使得他深受曹操信任倚重,因此曹操每次亲征的时候,都让他担任先锋,每次撤退的时候,都让他担任后卫。当然了他不仅治军能力较强,用兵能力也不弱,纵观他的一生,鲜有败绩,若非襄樊之战,他被关羽水淹七军,并直接归降,他的名声应该更加响亮吧?毕竟当时的他,已经官至左将军,且获得了假节钺的权力。可是他归降之后,就算最终得以辗转回国,其地位和受认可程度,也大不如从前了。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的陵墓如今也已不可考了。

四、张郃墓——存在争议

张郃,字儁乂,原本是袁绍手下的名将。官渡之战的时候,他受到了袁绍手下谋士郭图的诬告,无奈之下,只能转投了曹操。陈寿曾言:“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意思是说,张郃用兵巧变,而且擅长利用地形作战,汉中争夺战的时候,刘备不在乎曹魏主将夏侯渊,偏偏忌惮他;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蜀军“自诸葛亮皆惮之”。不过他最终还是未能逃脱马革裹尸的厄运——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时候,他被司马懿强迫,前去追击诸葛亮,最终被射中右膝,死于非命。至于他的埋骨之地,如今则出现了两种说法,一种说法称,他被诸葛亮射死在木门之后,便葬在了当地,此地如今不仅有张郃坟,还有张郃坪。另一种说法则称,张郃最后葬在了自己的故乡,即河北任丘。

五、徐晃墓——被耕地包围

徐晃,字公明,虽然陈寿在为他们列传的时候,将他排在了五子良将的最后一名,但是他的战绩并不比其他四人逊色。他最著名的一战,便是在襄樊之战中,仅凭一支新兵,直接冲破鹿角,击穿了关羽的包围圈。对于此战,曹操评价道:“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意思是说,以曹操的见识,从未听说过有用兵能力比得上徐晃的。至于徐晃的陵墓,是五子良将中,保存最完好的,最起码他的真墓所在地,是明确的,位于河南省许昌市往东二十里张潘镇城角徐村东北1公里处。只不过他的陵墓并没有成为景点,也没有被特殊保护,而是屹立在了一块耕田中。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更多文章

  • 曹操为什么最看好的谋士是郭嘉,看完你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操的重要谋士郭嘉,曹操的谋士郭嘉牛到了什么程度,三国的谋士郭嘉

    其一,郭嘉是曹操宣战战线上的一面旗帜!郭嘉经常为曹操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曹操和袁绍打仗,心里有点害怕,许多大臣都打退堂鼓。唯独郭嘉挺身而出,分析当前利弊。其二,郭嘉善于给曹操解围。曹操在攻打南阳张秀的时候,曾三令五申不准践踏麦田,不过自己却因为马受惊吓,踩坏麦田。郭嘉看到及时让曹操割发代首,为曹操解

  • 竹林七贤中山涛能有实干精神,王戎则为权贵士大夫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戎的个人资料,王戎简笔画,竹林七贤王戎

    这七个人的故事很多。但故事随便都能查到。品读历史、感悟思辨,重点落到思辨上。知其然,关键是知其所以然。这里就一边评人物、一边讲故事、一边谈历史,因为人物在故事中才有意思,而故事在历史中才能呈现所以然的一面。嵇康: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名声在外、他才华横溢、他本性高洁,而且拒绝与司马家合作、拒绝向黑暗势力

  • 秦始皇结束了乱世,使统一成为中国的信念,但因儒家正统而遭批判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始皇统一对后世的影响,秦始皇的统一历程,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史实

    赵政出生时,正逢秦赵长平大战结束,赵国大败,主将赵括身死,赵军主力四十六万被坑杀。秦军挟大胜之威直驱邯郸,欲一举灭赵。赵国以老将廉颇率军,顽强抗击秦军。赵相平原君赵胜散尽家财,招募勇士,共赴国难,秦军在邯郸城下陷入苦战,两年不能下邯郸。危急存亡之时,赵国联络魏、楚、韩等诸侯,合纵抗秦,于周赧王五十八

  • 秦始皇和刘邦为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础,文景二帝励精图治开创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景二帝,文景二帝后人列表,大汉文景二帝讲解

    “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第一个太平盛世,不仅仅为汉王朝四百多年的兴盛奠定了基础,更是对中华民族后来的兴旺发展,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是,对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很多人将其局限于文帝和景帝的功劳,实在是有失偏颇和缺乏大历史观。“文景之治” 的出现,有许多深层次的历史原因,文、景两帝

  • 汉朝监察机构逐渐独立,古代选拔监察官重气节、重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朝的监察职能,纪检监察员和纪检监察干事的区别,监察机关监察权限

    秦创建御史大夫府为中央监察机构,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汉承秦制,在中央设御史府的同时,增设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为中央监察官,在地方设立十三部剌史,监察地方二千石长吏,并制定了第一个专门性的地方监察法规,给事中与谏议大夫等言官也已问世。汉代监察制度主要特点:1.监察机构逐渐独立,自上而下垂直监察。西汉初年

  • 汉朝便有三省萌芽,侍中曾在门下省,后移至中书省,中唐后变为虚衔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书门下制,中书右相是啥,中书门下省的意思

    尚书省尚书省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始名尚书台,后称尚书省。它是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起来的。秦及汉初,尚书是少府的属官,是在皇帝身边任事的小臣,与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合称六尚,因其在殿中主管收发(或启发)文书并保管图籍,故称尚书。汉武帝刘彻时,进一步强化君权,政事不专任二府

  • 汉昭帝在霍光辅佐下扭转汉武帝晚年的颓势,缔造了中兴之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霍光汉昭帝简介,汉宣帝与霍光关系,霍光死后汉宣帝的态度

    刘弗陵即位为汉昭帝,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决断朝政,继续实行武帝晚年的政策,与民休息。短短几年内,流民稍迟,田野益辟。始元六年(前81年)命桑弘羊征召贤良文学召开盐铁会议,问民之疾苦,贤良文学力主罢盐铁、酒榷、均输官,以示节俭,对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起了促进作用。元凤元年(前80年),燕王旦、上官

  • 汉文帝宽以待民、减轻刑罚,但对匈奴持防御态势且过于纵容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匈奴十大美女,匈奴相当于现在哪个省,匈奴伊稚斜

    说实话,这13个盛世中,还是有不少水分的。一般太平盛世,再怎么说也得维持半个世纪的时间吧?可这里面的昭宣之治持续了40年,光武中兴持续了32年,开皇盛世只持续了19年,贞观之治持续了22年,永徽之治持续了6年,开元盛世持续了30年,仁宗盛治持续了42年,洪武之治持续了30年。永乐盛世持续了22年,仁

  • 汉元帝“柔仁好儒”,即位后大权旁落,未及时更换继承人导致西汉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景帝刘启收兵权,皇权旁落西汉,刘秀后面的继承人

    汉宣帝给儿子请了5个儒家大师,因此汉元帝少好儒术,不类已。但终因许望后原因未换太子汉元帝刘奭是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汉宣帝故剑情深让原配许平君成了皇后,但许平君仅做了三年皇后就被霍光妻毒死,4岁的刘奭失去母亲。汉宣帝觉得法治是国家治理根本,然而在给太子选择老师时,他却未以法学大师为主,却给

  • 月氏被匈奴攻击后一分为二,小月氏与匈奴融合,建立北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月氏的来源,中外史学家看法颇不一致。据中国学者王国维考证,月氏即《逸周书·王会解》中的“禺氐”,《穆天子传》中的“禺知”或“禺氏”。欧洲学者也在西方古文献中搜求相当于月氏的记录,异说不下六、七种。关于月氏的族属,中国古籍如《魏略》称其为羌,《旧唐书》称其为戎。近百余年来,学术界更加异说纷纭:有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