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官窑”所在地之谜是陶瓷考古领域悬而未决的难题。据南宋礼制文献《中兴礼书》所载,绍兴十三年,宋高宗赵构举行了一次郊祭,祭祀所用的一批陶瓷器,是依据内府提供的《宣和博古图》交由“平江府烧变”。由此,学界开始寻找承担此次烧造的“平江官窑”所在地,然而多年来一直未果。
元和塘古窑址位于相城区元和街道元和塘两侧,目前已进入第四发掘阶段,被认为是苏州已发现的古窑遗存中分布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面积最广、保存最完整、等级最高的窑业遗存。从2016年到2022年,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在陆慕元和塘两岸开展了四次田野考古发掘,该地块已揭露出一座大型古窑群和水井、灰坑、水池等文化遗迹,出土各类遗物数百件(组)。
这些出土遗物,以烧造变形或残破的器物为主,器形主要有盆、灯盏、扑满、钵、甑、铃铛、模具、瓷碗、建筑构件等。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前期在对相关器物进行初步整理时,有了惊人的发现:其中一批早于明代的陶器,器身点缀的凤纹、夔龙纹、云雷纹等纹饰,呈现出明显的青铜器风格,另有若干件黑陶器,是高档的陶礼器,很可能是皇室祭祀所用。
国内相关领域考古专家在考察过元和塘古窑遗址及出土文物后,分析研究并得出了结论。现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光尧、苏州考古研究所所长程义现场告知与会媒体,初步认定元和塘古窑遗址就是南宋“平江官窑”。
下一步,相关部门将继续对元和塘古窑遗址发掘文物进行深入研究,以为“平江官窑”的内涵提供更多线索。
(苏州考古研究所供图 编辑 周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