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练成:潜藏老蒋身边18年,暴露后靠报纸悟出杀机,利用老蒋逃跑

韩练成:潜藏老蒋身边18年,暴露后靠报纸悟出杀机,利用老蒋逃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993 更新时间:2024/2/25 18:45:31

如何才能做到物质上淡泊如水,精神上高洁如松,原则上硬如钢铁呢?当下社会中人们满脑子的功名利禄与浮躁,虽然追求的欲望很多,但从来都是不思进取和遇到事情就垂头丧气。

其实苏轼的话已经给了我们想要的答案:“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1947年2月中旬,在莱芜,我军和李仙洲的兵团正式开始。但是一名师长却始终不下令撤退,最后这名师长居然还消失的无影无踪,把整个师留给了李仙洲,但李仙洲并不熟悉这些士兵的优势,节节败退,最终这场战役我军以绝对优势宣告胜利。而那名消失的师长就是韩练成,潜伏老蒋身边18年,暴露后靠报纸悟出杀机,利用老蒋脱身。

[var1]

韩练成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家里共有4个孩子,由于当时的生活条件太过艰苦,最后活下来也就只有韩练成一个孩子。所以韩练成父母也是把所有希望寄托于他的身上。

父母省吃俭用供韩练成上了7年私塾。最后由于家里实在是太穷了,经过父母商量后,才决定让他辍学在家务农。

辍学后他一直给当地的地主打工,但是由于长期的压榨和打骂,最终不愿忍气吞声的韩练成将地主家打砸一通后便离开了。

[var1]

现实的残酷让他毅然决然选择了参军,只为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有信念,有意义一些。

1925年的一天,冯玉祥的手下马鸿逵到韩练成所在的县城找军队的教导员一职,韩练成虽然上过几年私塾,但并没有完全学习完先生教授的内容,所以只能算是“半吊子”水平。

但是聪明的韩练成并没有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最终韩练成假扮成他人混入了军官教导队。

[var1]

从此韩练成便被编入西北军,也就是在西北军中机缘巧合的情况下与共产主义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当时正值冯玉祥在五原誓师之后,冯玉祥心怀鬼胎竟然主动邀请身为共产党员的刘伯坚出任总政治部副部长这一重要职位,随刘伯坚一同进入西北军进行工作的还有180多名共产党员。

年轻的韩练成此时正在国民党的第四路军工作,也许是上天故意安排,机缘巧合下他与第四路军的政治处处长刘志丹交谈了起来,交谈中得知刘志丹同志是一位共产党员,这样的接触机会使韩练成逐渐了解到了共产党的先进思想,久而久之韩练成变萌生了加入共产党成为党员的想法。

可就在韩练成积极准备参加共产党时,冯玉祥第一个响应了“四一二政变”,开始全面落实上级要求,逐个驱逐共产党员,并通过莫须有的罪名加以迫害。

[var1]

当时举国上下听到共产党三个字都吓得胆战心惊。而身为第四路军的政治处处长的刘志丹也被暗中押送到武汉进行处理。就这样,韩练成在这样的环境下与组织失去了联系。

1930年可谓是韩练成改变人生命运的一年,当时韩练成正在火车站附近进行驻守,而蒋介石此时正身处火车站中,听到几声枪响后,韩练成感觉不秒,立刻带领大部队紧急救援,最终帮助蒋介石脱困。

这次事件之后,蒋介石通过与他人交谈得知,韩练成并非军校的一员,而是一介草民,这也更激发了他的爱才之心,当下便让韩练成前往黄埔军校进行学习,韩练成深的蒋介石的喜欢,最终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var1]

毕业后便被授予了少将军衔,那年他才年仅26岁,可谓是年纪轻轻便有了别人想都不敢想的生活。但此时他的心中还是依然惦记着加入共产党。

于是他开始暗中尝试与共产党党组织取得联系。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找到了党组织,并如愿以偿与周总理进行了单独会面,就此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大家庭。并交给韩练成一项任务,而这项任务就是暗中运用自身力量保护我党人员。

[var1]

1947年2月20日,当时被民间认为是以少胜多,以劣胜优的莱芜战役就此打响。韩练成所带的第四十六军也是远近闻名的可以高强度作战的部队,这场战役韩练成在“黄埔军校的学长”李仙洲作为总指挥。韩练成将重要作战信息密送到共产党手中,导致李仙洲率领的北线兵团一直处于劣势之中。

战斗持续第二天的晚上,韩练成接到紧急撤退命令,但他并没有服从命令,而是以尚未整顿完毕为理由拖延时间。

直到凌晨,大家才发现这个师长居然失踪了,由于韩练成是蒋介石的红人,大家花费了近1个小时来找韩练成。

[var1]

而就在这个时间段共产党军队已经做围攻准备,最终取得了巨大胜利,而李仙洲也被活捉。

在第二年的十月,韩练成还是在不经意间被查出了通共的证据。国民党打算派张治中把韩练成,“送”回南京。

但张治中曾经与韩练成有过些许交情,也深知韩练成心中大义,在经过心中的思想斗争后,张治中决定不执行国民党交给自己的任务,偷偷的交给韩练成一个开了口没有封好的信件,并叮嘱韩练成立刻去南京交给蒋介石。

[var1]

韩练成二话没说坐上了当天的飞机,在韩练成好奇心的驱使下他打开了那个信封,看到的却是一份白底黑字的报纸。经历了刀光剑影般生活的韩练成立刻明白,张治中同志这是暗示自己,此刻自己已经暴露了。

于是韩练成急中生智,飞机落地加油的同时,及时联系到了当时任命为“总统府第三局”局长俞济时,告诉对方“有军机要事面见蒋介石”。飞机刚一落地,就被俞济时开着总统府专车“截胡”了。

而前来抓捕韩练成的何应钦看见他坐上了总统府专用车,也不敢造次只得带着手下悻悻而归,准备再寻机会。韩练成就此逃过一劫。

[var1]

从初次加入部队,经历无数磨难坎坷,终于成为蒋介石身边信任的人,到投入共产党伟大事业中,完成了党组织交给他的各项任务,保证了党组织力量不被削弱。可见成就大事的人本身不骄不躁,沉稳机智,拥有颗坚韧不拔的心。

切莫觉得苏轼所提及的成大事者离我们很遥远,事实上,我们日常生活中,正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而那些重要的大事,和那些成大事者数不胜数,也许他们没有过人的才智,也没有超人的能力,但是你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拥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死状凄惨的总统:执政24年,审判仅20分钟即被枪决,身中100多枪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南宋“平江官窑”在哪里?苏州重磅官宣揭开谜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宋官窑窑口有几个,平江官窑出土标本,平江到长沙官窑怎么走

    “平江官窑”所在地之谜是陶瓷考古领域悬而未决的难题。据南宋礼制文献《中兴礼书》所载,绍兴十三年,宋高宗赵构举行了一次郊祭,祭祀所用的一批陶瓷器,是依据内府提供的《宣和博古图》交由“平江府烧变”。由此,学界开始寻找承担此次烧造的“平江官窑”所在地,然而多年来一直未果。元和塘古窑址位于相城区元和街道元和

  • 魔幻奇书《山海经》,曾被纪晓岚列为禁书,实际上并非少儿不宜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山海经为啥是禁书,山海经之赤影传说根据什么改编,山海经绝美名字

    究竟是什么原因,《山海经》中记载的那些东西那么魔幻?有人提出质疑,这本书可能就是作者当时一时兴起,随意杜撰的虚假传说,我们将其当作一种小说,茶余饭后看看谈资一下即可,不要过分当真,去深究其中内容。[var1]那么,真的《山海经》就是一本魔幻小说么?为何它记录那么多山川湖海,还有各种奇怪动物,目的究竟

  • 成吉思汗召见郭靖和丘处机,一个不让他屠城,一个不让他长生,成吉思汗好不扫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2023-040文】成吉思汗自任大汗以来,从无一人敢违抗他的旨意,这次他要屠城却被郭靖硬生生叫停,令他怒不可遏,将长刀狠狠掷在地上,一勒缰绳,驰马回城。诸将也对郭靖怒目而视,本来攻破敌城可杀掠数日,但被郭靖这么一搞,破城之乐全盘落空。郭靖知道诸将心中不快,但他管不了那么多了,独自骑着小红马向僻静处

  • 齐桓公的一家实在有趣,不仅哥哥与妹妹关系不清不楚,还各有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齐桓公为啥喜欢男人,齐桓公42集完整版,齐桓公酒

    在所有奇葩的帝王世家,有这么一个可以说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这个帝王世家就是齐桓公一家,尤其是齐桓公他们这两代,简直把帝王最奇葩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只要一说起奇葩帝王,首先就会想起齐桓公一家,至于他们究竟有多奇葩,我接下来为你讲一讲。[var1]齐桓公所拥有的齐国,实际上是当初周天子册

  • 朱元璋建国时有34个功臣,无情残杀了30人,还剩下4人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在历史剧中的形象。(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朱元璋年轻时非常英勇,而且为人豪气,没过多久就在军中崭露头角,在他的影响下,包含徐达、郭英、周德兴等人也加入到起义队伍中。后来,还陆续加入了刘伯温、常遇春、蓝玉等人,这些人虽然都来自不同的背景,但都认同朱元璋的理念,奋力作战,力求推翻元朝,确实也收

  • 荆轲:君子死于知己,拔剑刺燕京是一门古老的生意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而荆轲作为我国人民所知的最著名的古代刺客,却是一个失败的刺客。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失败的刺客为何传唱千年?这个答案在陶渊明的《咏荆轲》中得到了回答。君子与知己同归于尽,举剑出燕京。谁是荆轲的心腹?我觉得是田广,至少不是太子丹。从秦始皇十八年(公元前229年)到二年,秦将王建一直率兵攻赵。赵

  • 南宋时期,南方经济为何超越北方,改变中国经济格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一、卑湿之地当时的江南地区地势低洼,气候潮湿,不太适合人们居住,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南方的土地也不够肥沃,粮食产量也不高,“地薄,寡於积聚”。当时,南方的生产方式非常落后,还是那种刀耕火种式的,“或火耕而水耨”,产生的粮食虽然够吃,但是“无积聚而多贫”。所以“江淮以南

  • 战国时六国人才远比秦国多,为什么最后却输给了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var1]1、与秦相比,各国的变法都不够彻底。秦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实行郡县制,商鞅虽死,秦法却延续下来。而列国的变法,诸如申不害变法或是吴起变法,都没有秦国的变法来的彻底,秦变法比六国变法都成功,铲除旧势力也比较彻底,为秦的强盛打好了基础。2、秦的连横策略与

  • 屈原一生经历了什么,又该如何评价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政治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屈原“善治乱,善言辞”,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提出了非常精辟的建议。可惜被小人陷害,落得“信而疑,忠而毁”的下场。[var1]最终,在秦将白起率军攻破楚都营后,屈原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跳汨罗江自尽。相传,当地百姓听说后,纷纷划船抢救这

  • 赵匡胤是死于谋杀还是急病?他妻子死前一句话,透露了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大宋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夜,金碧辉煌的宋朝皇宫大殿中,处处透露出一股诡异气息。赵匡胤在当夜把弟弟赵光义召进宫中,二人在殿中开怀畅饮,促膝长谈。赵光义走时,侍从们看见赵匡胤用斧柄戳地,对赵光义说了一句话:“好为之!”夜半时分,一向健壮的赵匡胤突然死去,年方四十九岁。宋皇后传令內侍王继恩,把皇子赵德芳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