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失荆州之祸:中原烽火再起,蜀汉覆灭之始

失荆州之祸:中原烽火再起,蜀汉覆灭之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146 更新时间:2024/2/3 22:19:30

此役中,关羽先是围困襄阳、樊城。魏将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援樊城,却遭遇了因为暴雨而导致的“汉水溢流,害民人”的天灾,以致于水淹七军。 关羽趁机乘大船进攻,俘获于禁等人,重创曹魏,威震华夏!

但在取得了如此巨大的胜利之后,关羽腹背受敌,最后却被魏、吴两这夹攻,兵败身亡。这也成了蜀汉势力衰亡的转折点!可以说是颠覆蜀汉国运的战役!

那么关羽北伐之战到底是谁指使的呢?在汉中之战的背景下,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的呢?

刘备入蜀以后,荆州的军政大权皆由关羽掌控,其所占领的荆州各郡也皆由关羽镇守。

在汉中之战前夕,因为荆州归属问题,孙、刘两家也发生了一些摩擦,险些撕破脸,为了不在汉中之战前夕与孙权交恶,于建安二十年(215年),孙刘两家为解决荆州土地归属问题达成协议,即:湘水划界,又称湘水之盟。

协议中主要内容为:刘备和孙权平分荆州,即以湘水为界,分荆州的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属于孙权,分荆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属于刘备。

在经历了“湘水划界”之后,由关羽镇守荆州南郡、武陵郡、零陵郡。

但从根本上讲,湘水划界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刘备、孙权双方的矛盾,双方关系已趋恶化。这也为后来吕蒙偷袭荆州埋下了伏笔。

汉中之战后,刘备战胜曹操进位汉中王,彼时刘备的势力也达到了巅峰。

与此同时,关羽也于襄樊之战围困曹仁,水淹于禁,威震华夏,甚至曹操都有迁都以避关羽锋芒。但随后关羽却在在魏、吴两家的夹攻下兵败身亡,不胜唏嘘。

那么深度分析一波,关羽为什么要发动北伐之战?

严格意义上,并无任何史料明确记载关羽北伐之战是谁的命令,虽然关羽攻打襄樊符合诸葛亮“隆中对”所提出的“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但此时的刘备刚刚平定汉中,有没有必要在此时出兵北伐?

而且刘备也并没有即刻从秦川出兵,与关羽一起夹击曹操,进而实现诸葛亮提出的双线进攻计划。

那么到底是刘备命令关羽出征的,还是关羽自作主张出征,再或者是别的原因呢?

➢ 第一种可能:关羽自作主张,擅自出兵发动襄樊之战

首先,这种可能性我个人觉得是比较不可信的。

之所以有这种说法,是因为关羽在汉中之战后得到“假节钺”的权利,理论上有资格主动去发动襄樊之战,但其实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三国志 · 关羽传》

其一:

从时间上讲,汉中之战是在建安二十四年五月结束,而刘备是在建安二十四年七月进位汉中王,而且也是在这一年七月,曹操派遣于禁前往樊城相助曹仁。

“(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以夫人卞氏为王后。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使徐晃救之。”

——《三国志 · 曹操传》

既然曹操派遣于禁率军救援曹仁的事情也发生在七月份,也可以证明,关羽肯定是在七月份之前已经围困住了曹仁,而且从《华阳国志》的记载也可以进一步看出,刘备在赋予关羽“假节钺”的权利之前,关羽就已经围困住了曹仁。

“时关羽自江陵围曹仁于樊城,遣前部司马犍为费诗拜假节。”

——《华阳国志》

其二:

首先我们要知道假节钺到底有什么权力。

“假节钺”是代表皇帝的出行,凡持节的使臣,就代表着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相应的权力。

武将“假节钺(或假黄钺)”的话,他在战时状态就不必左请示、右汇报,可以直接斩杀自己军中触犯军令的将士。

在晋朝之前,假节、假节钺是同等的地位,只是礼仪不同。例如,假节的辛毗可以依据皇命而约束假节钺的司马懿

从晋朝开始,“假节钺”成为级别最高的君王授权方式。拥有了“假节钺”的权力,不但可以随意斩杀触犯军令的士卒,还可以代替君主出征,并拥有斩杀节将的权力。

由此可见, “假节钺”确实有代替君主出征的权力,不过那也是在晋朝之后,“假节钺”最大的权力是在战时可以不必请示,直接斩杀触犯军法的两千石以下的军士。

所以从理论上讲,关羽并没有直接发动战争的权力。

如果你要硬跟我掰扯说关羽是刘备的嫡系,所以“假节钺”跟寻常意义不一样,那我也无话可说。。。

综合上述两点分析,我觉得说关羽是得到了“假节钺”的权利后,擅自出兵发动北伐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 第二种可能:关羽接到刘备的命令出征北伐

老实说,这种可能性是最大的。

我们可以简单的梳理一下时间表: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5月,曹操在汉中争夺战中失败,退回长安;

同年7月,刘备称汉中王,关羽开始北伐(上文我也分析过,实际上关羽北伐的时间肯定比这要早,我们姑且按7月算);

同年8月,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同年10月(包括一个闰月),曹操从长安返回洛阳,孙权夺取江陵,关羽率军南撤;

同年11月,吕蒙席卷荆州;

同年12月,关羽兵败被俘。

从这个简单时间表里,我们也可以窥见端倪。

曹操从汉中战场撤退后,一直就没有离开西北地区的意思,这对刘备来说,始终有一种说不出的压力;

更主要的是,这也意味着汉中之战,并没有彻底结束,因为曹操依然坐镇西北,谁敢保证曹操不会随时再进攻汉中呢?

再者,东吴孙权看到刘备集团夺取汉中之后,肯定会继续眼红荆州,难保不会有偷袭荆州的想法,如果有进一步的军事行动也可以来震慑孙权。

所以在这种背景,刘备命令关羽率军进攻襄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简而言之,关羽最初接受的军事任务,就是这样一个非常有限的军事任务。

总而言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襄樊战场给曹操施加压力,迫使曹操退出西北。

从这层意义上,关羽在十月初,就已成功实现了这个战略目标。

倘若到此为止,如果关羽率军退回江陵,那刘备、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就以刘备大获全胜结束。因为刘备不但成功把曹操赶出汉中,更成功把曹操逼得返回中原。

但是因为机缘巧合,关羽在襄樊地区取得的胜利,实在太大了。这样一来,刘备集团难免会想着改变既定的战略目标。

乐观的看,这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关羽在襄樊战线,随时可能突破曹操的中部防线;孙权在合肥一线,随时可能趁机北伐;刘备在汉中也可以随时率军北伐。

如果一切发展顺利, 直接把曹操打得崩盘了,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简单的看,传说中的《隆中对》,马上要变成现实了!

曹操突然有迁都的打算,主要原因就在这里。

陆浑民孙狼等作乱,杀县主簿,南附关羽。羽授狼印,给兵,还为寇贼,自许以南,往往遥应羽,羽威震华夏。魏王操议徒许都以避……

——《资治通鉴•汉纪六十》

其实呢,真正让曹操恐慌的,并不是关羽有多牛,而是如果当时的孙权趁势进攻徐州,遥相呼应关羽;刘备趁势进攻关中,遥相呼应关羽,曹操肯定会捉襟见肘的。

曹操只能一面尽全力阻挡关羽,一面派人“许(诺)割江南以封(孙)权”求和(当时曹孙刘均未称帝,封孙权是以汉的名义。这在当时大环境下名义上没有问题,因此孙权受降论不成立),游说孙权起兵袭击关羽的后方来减轻曹军的压力。

丞相军司马司马懿、西曹属蒋济言于操日:“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于国家大计未足有损。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遗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操从之。

——《资治通鉴•汉纪六十》

从某种意义上,当时是三家博弈,所以孙权的何去何从,至关重要。

事实上,孙权开始就是有心从东线进攻徐州的。问题是,吕蒙告诉孙权,趁火打劫曹操,不如趁火打劫关羽。

权日:“今欲先取徐州, 然后取羽,何如?”对日:”今操远在河北,抚集幽、冀,未暇东顾,余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取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易为守也。”权善之。

——《资治通鉴•汉纪六十》

之前因为“联刘抗曹”的重要性大于了荆州的重要性,江东以鲁肃为代表的联盟派一直没有攻打荆州的动静,而此时关羽攻打襄阳、樊城,进展颇为顺利,若置之不顾,刘备实力大增,足以和曹操抗衡,而东吴沦为最弱势的一方。

关羽的威胁更大,他占据着长江的中上游,顺江而下来吞并吴国是十分容易的事。“联刘抗曹”的重要性已经小于了荆州的重要性。

后来,孙权选择进攻关羽,所以关羽瞬间就无可救药了;如果当时的孙权选择从东线进攻徐州,曹操遏制关羽在襄樊战线的攻势,估计就比较困难了。

曹魏谋士桓阶也劝曹操不可亲自赶赴襄樊,就是因为曹操亲自率军进入襄樊,刘备在西线、孙权在东线难免会轻举妄动的。

曹操坐镇洛阳不动,就等于告诉世人,曹操并没有被襄樊战场折腾的焦头烂额,其它地方出现战争,曹操一样有余力去应对的。在这种背景下,孙权自然不敢在东线随便进攻曹操;刘备也不敢在西线随便进攻曹操。

对曹操而言,最害怕出现的事就是:

关羽在襄阳一线大举进攻;

孙权在合肥一线大举进攻;

刘备在关中地区大举进攻。

如果真出现这种局面,曹操选择迁都,也不算什么太夸张的选择。

更多文章

  • 细读三国:局势动荡的益州,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而且三国时期的益州是当时最大的三个州之一。曹魏谋士郭嘉曾说:“汉末政失于宽,(袁)绍以宽济宽,故不摄。”益州的局势同样如此,益州牧刘焉、刘璋都采用了宽政,导致益州政局不稳,刘璋更是丢了益州。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是西汉鲁恭王的后代,官至太常(掌管宗庙礼仪的官员,九卿之一)。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

  • 细读三国:蜀地易主刘备之后,蜀中旧臣真的都心服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此时刘璋受制于据守汉中的张鲁,又有强大的曹操意图攻取汉中,对蜀地构成威胁,张松于是劝刘璋欢迎刘备入蜀,以增强实力自保。刘璋于是请刘备入蜀。刘备入蜀后初期与刘璋关系良好,刘璋更给兵士予刘备和让他督白水军,让他进攻张鲁。刘备到了葭萌后就不再前进。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并发动战争。

  • 如果三家没有分晋,晋国是否可以统一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晋国有可能统一吗,晋国被三家瓜分成语,三家瓜分晋国什么意思

    [var1]十余年后,更加弱小的韩氏在智氏的欺凌之下崩溃,韩氏和之前的范氏一样逃难到齐国;魏氏则最终和平交接了封地,换取子孙在智氏集团中的合法地位。终于,如同「田氏代齐」一般,智氏取代了晋公室,成为晋国新的国君。虽然智伯在灭掉赵魏韩三家的时候展现了窝里横,外面熊的态度,不过那明显是为了早日解决内战而

  • 被曹操麾下九员大将围攻,关羽逃不掉,赵云也危险,张飞为何肯定能安全脱身?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上面的说法,依据的当然是《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五子良将的个人战力并不出色,在关羽张飞赵云的刀枪之下,支撑三十回合都困难,倒是夏侯惇夏侯渊和曹仁都比较难缠:夏侯惇为了救曹操,跟吕布大战无数回合,因天降大雨不了了之,曹洪为了救曹操,跟马超打了五十回合,虽然败相明显,但也没有被一枪戳倒,这要是换

  • 为什么秦始皇到死都没有成为皇后?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一统六国,前无古人,但令人不解的是,他没有皇后。有人说他是因为他妈妈很轻率,从小就对他影响很大,所以秦始皇一生都没有接班人。一提到秦始皇,大家都会想到那个风云人物,他是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秦朝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位皇帝没有皇后,那就是秦始皇。坐拥天下的秦始皇,为何不

  • 秦始皇一生只被一个人骗过,他也心甘情愿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次,秦始皇去泰山拜禅后,东巡路过龙口。鬼谷子的徒弟徐福以当地名人的身份认识了秦始皇,并继续跟团考察。到了琅琊,徐福告诉秦始皇,渤海有三神。众神见状,皆食山中仙药,长生不老。为了秦始皇得到仙药,他甘愿赴汤蹈火。秦始皇很高兴,给了他很多金银财宝,命他下海寻仙,徐福不一会儿就回来了,说他见过仙人,但是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六国君主将何去何从?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30年,秦国攻入韩国首都,韩王无力反抗,最终投降。秦王把他关押在陈县。入狱4年后,新郑爆发反秦军叛乱。韩王只好躺下,结果被秦王打死了。第二个死去的是赵王,他最终被流放。赵王因听信谗言,一举遭到秦国将领的进攻,首都邯郸成为一座空城,赵王投降。秦王把赵王放逐到房岭,这是一座深山。离开王室生活,赵

  • 春秋战国时期:纷争的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春秋战国时期的总结,战国纷争卡林西岛,战国纷争小视频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特殊时期,在充满战乱的400多年中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也创造了很多不朽神奇;乱世出英雄,春秋战国是各种思想碰撞、学术涌现的活跃时期,这些举世贤明为了后世留下许多传世名作和千古佳话,被后人称颂。从天下共主到诸侯称霸1、春秋纷争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伐纣,建立了大周王朝;王朝建立初期

  • 秦始皇为何不立皇后?这和他的母亲赵姬以及他的执念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的生母赵姬品行不端,与赖爱搅乱后宫,生下两个儿子。这不仅对秦始皇造成了极大的精神打击。因为他的母亲赵姬,老艾不仅被封为长信侯,自称是秦始皇假父的老艾甚至对秦始皇的皇权构成了威胁。此外,高傲的秦始皇陷入了八卦。随后秦始皇珠杀死了老艾,并将他的母亲赶出了咸阳城。秦始皇将赵姬逐出咸阳市后

  • 是怎样的情怀,让诸葛亮锲而不舍、屡败屡战地坚持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葛亮北伐详解图解,诸葛亮为何北伐不成功,诸葛亮北伐最远打到哪里

    我们看现代国际政治,常常感叹欧洲国家林立,没有形成像中国一样大一统的政权。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跟秦始皇有关: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等,促进了统一的中华文化的形成。于是,不管有多少战乱纷争,分裂的中国还是会走向统一。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这个规律也是符合的。当然,诸葛亮未必会用“统一的文化”来解释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