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朝天子一场杀伐,东吴政争之烈,远超现在的宫斗戏

一朝天子一场杀伐,东吴政争之烈,远超现在的宫斗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609 更新时间:2024/1/6 12:59:41

吴国立国51年,内部的流血政争,差不多就持续了48年。

大帝孙权:开东吴政争流血先河,并为东吴走向衰败埋下祸根

229年,孙权称帝,仅仅过去2年多,因自己失察之过,便在第3年引发了震惊三国的“二宫之争”事件,又称“南鲁党争”,即:东吴太子孙和(孙权第三子)与鲁王孙霸(孙权第四子)之间为争夺储君之位,而引发的党争。

据《殷基通语》记载:在这次党争中,陆逊、顾谭、吾粲、朱据、诸葛恪、滕胤、施绩、丁密(丁固)等支持太子;步骘、吕岱、全琮、吕据、孙弘等支持鲁王。

▲孙权

这次党争,长达8年之久,最终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尚书仆射屈晃被遣回乡、骠骑将军朱据被贬为新都郡丞,后被中书令孙弘作诏书赐死。

同时,无难督陈正、五营督陈象因劝谏全族被诛,太子辅义都尉张纯因劝被斩于闹市,鲁王党羽全琮之子全寄、吴景之孙吴安、杨竺、孙奇(宗室)等尽皆被诛杀。

陆逊族子陆胤被下狱拷打致死;吾粲被杀害于大狱;顾谭、顾承等族人被流放,并死于交州;张昭之子张休被孙权赐死;姚信(陆逊外甥)被流放;诸葛绰被父亲诸葛恪毒杀等。

此外,朝中还有数十人受到牵连,或被罢贬,或被流放,或被诛族,或被赐死等。

这些,可都是东吴新生代的文武人杰,几乎都葬送在了这次党争之中,并直接导致东吴的人才阶层大范围断层。

就连受命辅佐太子的丞相陆逊,他可是东吴的擎天柱,也因遭到孙权的再三责难,而气愤卒死。

甚至,在陆逊死后,其子陆抗葬父返都谢恩时,孙权居然还拿出杨竺告发陆逊的20条罪状,与其当面核对。

当时的魏蜀吴三国,老一辈的立国功臣几乎都已离世,幸存者寥寥无几。所以,三国之争,其实就是新生代之争,而这么多的吴国新生代,就这样葬送在了这次的党争之中,绝对称得上是“元气大伤”。

“今之小臣,动与古异,狱以贿成,轻忽人命,归咎于上,为国速怨;官寮多阙,虽有大臣,复不信任;诸县并有备吏,吏多民烦,俗以之弊。”

这就是党争带来的弊端,吴国的朝堂因此混乱不堪,内部政治气氛十分浮躁。

可以说,经此事件,东吴皇室遭刑,举国分歧,内部政争的序幕也由此正式开启,并最终成为东吴逐渐衰败的祸根。

孙亮:权臣内斗,三年上演四次政争流血事件;托孤首辅被杀,开国功臣诸葛瑾一脉,几乎被诛杀绝后,

公元252年,孙权病危时,在孙峻的力荐下,任命诸葛恪(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大将军诸葛瑾长子)为托孤首辅,另有孙弘、孙峻一同辅佐孙亮。

孙亮即位后,封诸葛恪为丞相、晋爵阳都侯。

执政初期,诸葛恪锐意改革,并在抗击魏国入侵的战争中,一举取得东兴大捷,威望一时无二。

自此,诸葛恪成为东吴军政大权的真正掌控者。

253年,诸葛恪出兵伐魏时,因惨遭新城大败。回朝后,为掩饰过错,更加的独断专权。

▲孙亮

结果,引起了同为托孤大臣的孙峻的不满。于是,孙峻暗中联合吴主孙亮,摆了一个“鸿门宴”,将诸葛恪及其死党诱杀于宫中的宴会上。

事后,诸葛恪的次子、长水校尉诸葛竦,幼子、步兵校尉诸葛建,车载其母逃跑时,虽已逃离千里之外,依旧被孙峻派人擒杀,并夷灭诸葛恪三族。

甚至,连诸葛恪的外甥都乡侯张震以及常侍朱恩等人,也都被一并诛杀。

自此,曾为东吴建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诸葛瑾一脉,几乎断绝。

诸葛恪被杀后,孙峻被升为丞相、大将军,都督国内外军事,成为继诸葛恪之后的又一东吴权臣。

同年,孙峻为了向全公主孙鲁班示好,居然派人将迁移至新都居住的废太子孙和赐死,而且还逼迫孙和的正妃张氏自杀。

254年,吴侯孙英对孙峻的所作所为很是不满,打算诛杀孙峻,因事情败露而自杀。

同年,将军孙仪、张怡、林恂等,想趁孙峻会见蜀汉使者的时机,密谋诛杀孙峻,同样因为事泄而败露。最终,孙仪、张怡等自杀,受牵连被杀者多达数十人,其中还包括朱公主孙鲁育。

景帝孙休:权臣孙綝嗜好杀戮,擅行废立,最终又被自己拥立的皇帝诛杀

256年,孙峻因病发身亡,将诸事托付给从弟偏将军孙綝。

孙綝掌权后,将大司马滕胤、骠骑将军吕据等重臣诛杀,从而导致与皇帝孙亮的矛盾激化。

于是,孙綝一不作二不休,居然利用手中的权力,直接将孙亮废为会稽王,并改立孙休为帝。

▲孙休与孙綝

259年,孙休又在左将军张布的协助下,将孙綝诛杀。甚至,气愤的孙休还刨了孙峻的坟墓,并将殡葬的印章绶带全部没收,就连棺材也被削薄后,重新进行安葬。

同时,孙休又将孙峻、孙綝从族谱中除名,称其为“故峻、故綝”。

孙皓:将拥立自己的三大重臣全部诛杀后,更是肆意开启暴虐杀戮的亡国序幕

264年,蜀汉灭亡的次年,孙休病死,孙皓(孙和之子)在左典军万彧、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的拥立下即位。

据《江表传》记载,孙皓初立时,还能抚恤人民,又能开仓振贫,还能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被誉为明主。

但是,一段时间后,他便露出了弑杀暴虐、荒淫酒色的一面。

对此,濮阳兴和张布暗中深感后悔,却不幸被传到了孙皓的耳中。于是,孙皓大怒之下,将二人诛杀。

272年,右丞相万彧因遭孙皓的无端斥责,忧愤而死,就连他的子弟也被流放到了庐陵。

同年,孙皓征召西陵督步阐时,步阐担心被害,举城投降西晋。

▲孙皓

于是,孙皓派乐乡都督陆抗率军讨伐步阐。陆抗不付所望,一举收复战略要地西陵(今湖北省宜昌市),步阐及其同谋者均被夷灭三族。

可以说,这时的东吴已经是千疮百孔,若无陆抗和陆凯等大臣的全力支持,东吴可能连苟延残喘的机会都没有。

甚至,孙皓还有常剥活人皮、挖眼睛、砍双足、大锯活人等伤天害理的举动。

对于孙皓的昏庸暴虐,就连晋武帝听了都感到很是惶恐。

这样的国家,能不灭亡吗?

其实,纵观历史上各国的灭亡,问题大都出在自己身上,而非强权者的身上。曹魏为何会被司马家夺权,问题还不是出在曹芳、曹爽等人身上;蜀汉之所以被灭,问题还不是出在黄皓和姜维的政争上,因姜维逼迫前往沓中避难,这才给曹魏制造了一个天大的伐蜀良机。

所以说,东吴的灭亡,完全就是自掘坟墓,自寻死路,自己把自己给玩残玩废了。这还真应了一句古话:“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图片来源网络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明明有26个儿子,为什么选择朱允炆继承大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明明儿子很多,恐怕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不缺儿子的皇帝了,但是他没有选择自己的儿子,而是选择了孙子继承皇位,背后的原因有很多。最早的时候,朱元璋是有太子的,就是自己的大儿子朱标,而朱标也是马皇后所生,符合嫡长子继承制,但是朱标命不太好,虽然政绩突出,深受朱元璋的喜欢,朱元璋称帝的当年就被立为太子,

  • 秦桧的曾孙秦钜,拉着两个儿子跳入烈火,以身许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桧曾孙秦钜,秦桧身边的两个侍女,秦桧的第29代孙子

    最近因为电影《满江红》,秦桧的恶名再次被人提及。杭州西湖的岳飞墓前,双手被绑、遭人唾说的秦桧夫妇像,更是有名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来描述这一现象。因为电影,一些秦姓朋友感觉抬不起头来,因为“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其实大可不必,秦桧是秦桧,与姓不姓秦,甚至即便是他的子孙后代也

  • 刘备亲率大军伐吴,为何大败而归?诸葛亮道破玄机:原是少了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备为什么大军伐吴,刘备东征伐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刘备和诸葛亮谈伐吴原因

    《三国志》记载,刘备想要伐吴的时候,孙权曾遣使求和,却没有得到刘备的同意。这一场战场打响之后,吴军也一直处于下风。可是到了次年,情况则发生了扭转,“陆议大破先主军于猇(xiāo)亭,将军冯习、张南等皆没。先主自猇亭还秭归,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意思是说,陆逊(陆逊原名

  • 朱元璋爱了她一生,立她的儿子为太子 孙子为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上的朱元璋最爱谁,朱元璋共有几个太子和女儿,朱元璋和太子对话视频

    大多数皇帝则是后宫佳丽三千朝秦暮楚,不能一心一意一双人。而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却是诸多皇帝中的一股清流,他与自己的发妻马皇后恩爱一生,眼里心里只有她一人,后宫三千粉黛如同虚设。马皇后去世,帝恸哭,悲伤不能自已,朱元璋在之后的有生之年里不再立后。在他内心里,只把马皇后生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家人,太子之位也是

  • 历史上项羽举鼎是真的吗?想知道真相吗,我们一起往下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当时的计量单位和现在不同,但这个重量也不容小觑,项羽当真有那么大的力量,能够举起那么重的大鼎吗?历史上项羽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称项羽“力能扛鼎”,宿迁民间也流传着“霸王举鼎”的传说:项羽为了联络桓楚抗秦,举起了四位壮汉合力都不能举起的千斤之鼎。

  • 聊聊宋代货币:不仅有纸币,连茶叶、香料也可以充当货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近几年中国人的钱包恐怕是大幅度“缩水”了。所谓的缩水,指的是我们对钞票的使用和存放的行为大幅度减少。随着这些年电子货币在国人经济生活中的普及,我们对纸币的依赖逐步降低。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纸质货币会退出市场,不再是金融流通领域的价值符号,而成为博物馆中的藏品。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宋朝初期,时称“

  • 王岩叟的所作所为,因何让好友司马光捏了一把冷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司马光的优缺点,司马光个人经历,如何评价司马光的行为

    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高滔滔驾崩后,当了八年孙子的宋哲宗终于得以亲政。宰相刘挚与尚书右丞苏辙因遭谗臣疯狂诋毁,主动上书请求避位。重臣王岩叟劝谏宋哲宗:“陛下亲政以来,排斥奸邪,整顿朝纲,正本清源,真可谓新朝新气象!希望陛下勿忘‘挚与辙之功居多!’臣恳请朝廷严查恶意诋毁二位大臣者有何险恶用心,‘重惜腹心之

  • 这就是宋江拥兵几十万,不归顺朝庭,也没办法建立一个王朝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他们这群人在一起的最根本的原因只是为了活下去,没有什么比较强的政治目的,可以说是危害一方的势力。梁山的存在不是为百姓做事,只是为了饮酒作乐,还时不时出现抢劫百姓的事件,尤其是矮脚虎还经常出现抢强民女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梁山那个地方是不足起义的,梁山那种地方虽然说易守难攻,但是没有群众,没有物资的补给。

  • 赵匡胤真的是被弟弟赵光义杀死的么?一个老和尚道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匡胤晚年能制衡赵光义吗,赵匡胤和赵光义是兄弟吗,赵匡胤与赵光义相差多少岁

    先说赵匡胤在50岁那年突然暴毙。正儿八经的宋史上也没有记载宋太祖的死因。并不是说五十岁这个年纪太小,毕竟古代人寿命的确没有现代人长,但是赵匡胤可是一个武将出身身体应该不会太差更何况暴毙之前他还正常上朝处理政务。正准备大展宏图呢。最主要的是还没有安排下一任继承人就去世了。所以他的死亡不得不值得考证。历

  • 一个比嬴政杨广评价还惨的君王,让中国疆域翻一番,却被唾骂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最霸气的隋皇帝,杨广简介,武则天和杨广啥关系

    关于纣王的狠毒很多书中都有记载,说他发明了炮烙等等不人道酷刑,而且还有大家都知道的,他连自己的叔叔都没放过,挖了人家的心,应该说是非常冷酷残忍。甚至也因为形容他的无德,产生了几条中华成语,比如酒池肉林等。纣王本名帝辛,是帝乙的嫡长子,继承人。据史实记载,帝辛年轻的时候是非常有才能的人,他聪明机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