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立国51年,内部的流血政争,差不多就持续了48年。
大帝孙权:开启东吴政争流血先河,并为东吴走向衰败埋下祸根
229年,孙权称帝,仅仅过去2年多,因自己失察之过,便在第3年引发了震惊三国的“二宫之争”事件,又称“南鲁党争”,即:东吴太子孙和(孙权第三子)与鲁王孙霸(孙权第四子)之间为争夺储君之位,而引发的党争。
据《殷基通语》记载:在这次党争中,陆逊、顾谭、吾粲、朱据、诸葛恪、滕胤、施绩、丁密(丁固)等支持太子;步骘、吕岱、全琮、吕据、孙弘等支持鲁王。
▲孙权
这次党争,长达8年之久,最终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尚书仆射屈晃被遣回乡、骠骑将军朱据被贬为新都郡丞,后被中书令孙弘作诏书赐死。
同时,无难督陈正、五营督陈象因劝谏全族被诛,太子辅义都尉张纯因劝被斩于闹市,鲁王党羽全琮之子全寄、吴景之孙吴安、杨竺、孙奇(宗室)等尽皆被诛杀。
陆逊族子陆胤被下狱拷打致死;吾粲被杀害于大狱;顾谭、顾承等族人被流放,并死于交州;张昭之子张休被孙权赐死;姚信(陆逊外甥)被流放;诸葛绰被父亲诸葛恪毒杀等。
此外,朝中还有数十人受到牵连,或被罢贬,或被流放,或被诛族,或被赐死等。
这些,可都是东吴新生代的文武人杰,几乎都葬送在了这次党争之中,并直接导致东吴的人才阶层大范围断层。
就连受命辅佐太子的丞相陆逊,他可是东吴的擎天柱,也因遭到孙权的再三责难,而气愤卒死。
甚至,在陆逊死后,其子陆抗葬父返都谢恩时,孙权居然还拿出杨竺告发陆逊的20条罪状,与其当面核对。
当时的魏蜀吴三国,老一辈的立国功臣几乎都已离世,幸存者寥寥无几。所以,三国之争,其实就是新生代之争,而这么多的吴国新生代,就这样葬送在了这次的党争之中,绝对称得上是“元气大伤”。
“今之小臣,动与古异,狱以贿成,轻忽人命,归咎于上,为国速怨;官寮多阙,虽有大臣,复不信任;诸县并有备吏,吏多民烦,俗以之弊。”
这就是党争带来的弊端,吴国的朝堂因此混乱不堪,内部政治气氛十分浮躁。
可以说,经此事件,东吴皇室遭刑,举国分歧,内部政争的序幕也由此正式开启,并最终成为东吴逐渐衰败的祸根。
孙亮:权臣内斗,三年上演四次政争流血事件;托孤首辅被杀,开国功臣诸葛瑾一脉,几乎被诛杀绝后,
公元252年,孙权病危时,在孙峻的力荐下,任命诸葛恪(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大将军诸葛瑾长子)为托孤首辅,另有孙弘、孙峻一同辅佐孙亮。
孙亮即位后,封诸葛恪为丞相、晋爵阳都侯。
执政初期,诸葛恪锐意改革,并在抗击魏国入侵的战争中,一举取得东兴大捷,威望一时无二。
自此,诸葛恪成为东吴军政大权的真正掌控者。
253年,诸葛恪出兵伐魏时,因惨遭新城大败。回朝后,为掩饰过错,更加的独断专权。
▲孙亮
结果,引起了同为托孤大臣的孙峻的不满。于是,孙峻暗中联合吴主孙亮,摆了一个“鸿门宴”,将诸葛恪及其死党诱杀于宫中的宴会上。
事后,诸葛恪的次子、长水校尉诸葛竦,幼子、步兵校尉诸葛建,车载其母逃跑时,虽已逃离千里之外,依旧被孙峻派人擒杀,并夷灭诸葛恪三族。
甚至,连诸葛恪的外甥都乡侯张震以及常侍朱恩等人,也都被一并诛杀。
自此,曾为东吴建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诸葛瑾一脉,几乎断绝。
诸葛恪被杀后,孙峻被升为丞相、大将军,都督国内外军事,成为继诸葛恪之后的又一东吴权臣。
同年,孙峻为了向全公主孙鲁班示好,居然派人将迁移至新都居住的废太子孙和赐死,而且还逼迫孙和的正妃张氏自杀。
254年,吴侯孙英对孙峻的所作所为很是不满,打算诛杀孙峻,因事情败露而自杀。
同年,将军孙仪、张怡、林恂等,想趁孙峻会见蜀汉使者的时机,密谋诛杀孙峻,同样因为事泄而败露。最终,孙仪、张怡等自杀,受牵连被杀者多达数十人,其中还包括朱公主孙鲁育。
景帝孙休:权臣孙綝嗜好杀戮,擅行废立,最终又被自己拥立的皇帝诛杀
256年,孙峻因病发身亡,将诸事托付给从弟偏将军孙綝。
孙綝掌权后,将大司马滕胤、骠骑将军吕据等重臣诛杀,从而导致与皇帝孙亮的矛盾激化。
于是,孙綝一不作二不休,居然利用手中的权力,直接将孙亮废为会稽王,并改立孙休为帝。
▲孙休与孙綝
259年,孙休又在左将军张布的协助下,将孙綝诛杀。甚至,气愤的孙休还刨了孙峻的坟墓,并将殡葬的印章绶带全部没收,就连棺材也被削薄后,重新进行安葬。
同时,孙休又将孙峻、孙綝从族谱中除名,称其为“故峻、故綝”。
孙皓:将拥立自己的三大重臣全部诛杀后,更是肆意开启暴虐杀戮的亡国序幕
264年,蜀汉灭亡的次年,孙休病死,孙皓(孙和之子)在左典军万彧、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的拥立下即位。
据《江表传》记载,孙皓初立时,还能抚恤人民,又能开仓振贫,还能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被誉为明主。
但是,一段时间后,他便露出了弑杀暴虐、荒淫酒色的一面。
对此,濮阳兴和张布暗中深感后悔,却不幸被传到了孙皓的耳中。于是,孙皓大怒之下,将二人诛杀。
272年,右丞相万彧因遭孙皓的无端斥责,忧愤而死,就连他的子弟也被流放到了庐陵。
同年,孙皓征召西陵督步阐时,步阐担心被害,举城投降西晋。
▲孙皓
于是,孙皓派乐乡都督陆抗率军讨伐步阐。陆抗不付所望,一举收复战略要地西陵(今湖北省宜昌市),步阐及其同谋者均被夷灭三族。
可以说,这时的东吴已经是千疮百孔,若无陆抗和陆凯等大臣的全力支持,东吴可能连苟延残喘的机会都没有。
甚至,孙皓还有常剥活人皮、挖眼睛、砍双足、大锯活人等伤天害理的举动。
对于孙皓的昏庸暴虐,就连晋武帝听了都感到很是惶恐。
这样的国家,能不灭亡吗?
其实,纵观历史上各国的灭亡,问题大都出在自己身上,而非强权者的身上。曹魏为何会被司马家夺权,问题还不是出在曹芳、曹爽等人身上;蜀汉之所以被灭,问题还不是出在黄皓和姜维的政争上,因姜维逼迫前往沓中避难,这才给曹魏制造了一个天大的伐蜀良机。
所以说,东吴的灭亡,完全就是自掘坟墓,自寻死路,自己把自己给玩残玩废了。这还真应了一句古话:“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