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唐科场风云:古代“考公”的那些八卦事儿

隋唐科场风云:古代“考公”的那些八卦事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080 更新时间:2024/2/7 18:56:07

古代的科举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能让人们如此悲喜交加却又趋之若鹜、前赴后继?

由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中国历史文化专家王士祥老师撰写的《隋唐科场风云》,为我们科普了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历史和专业知识,改变原有的刻板印象和误解。并以通俗有趣的语言,旁征博引,讲述古代科考历史中的许许多多逸闻趣事,揭秘古代“考公”的那些“八卦”事儿。

中国的科举制度是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按照不同科目进行考试和选拔官吏,也就是古代的“考公”。朝廷通过这个方式来广为选拔优秀人才为己所用。而读书人如果考上便有了编制,进入国家机关单位工作,走上人生巅峰。这在当时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也是底层人民、寒门弟子能够出人头地的一个重要渠道。

考试科目大致包括常科和制科。常科是每年都要按时考试的科目,包括进士科和明经科。制科是皇帝根据特殊需要临时设置科目选拔特殊人才,名目灵活繁多。

追溯科举的历史起源,可以远至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选拔官员,汉代则有察举征辟制度,魏晋南北朝有九品中正制。如果从真正的“分科考试”来说,则是从隋朝才开始,唐朝进行了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

可以说,科举制度施行了一千三百多年,对中国、外国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被一些人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像现代的各种考试制度,如中考、高考、公务员考试等,都学习了科举的考试方式。

现在说起科举制度,很多人都会将其跟八股文等死板的负面印象联系在一起,觉得科举并不是好事,存在很多弊端,有着不完善的地方。但在当时的时代和政治环境中,科举制度已经是尽可能地实现公平公正,打破世族豪门的垄断,为广大底层人民提供了一个上升的通道,也给朝廷带来新鲜血液。

科举考试几乎任何一个科目都会涉及倡导“中庸和谐”的儒家思想,因此考生们都必须要学习相关的儒家经典,这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文人的个人品格和价值观。

当时的读书人都指望着通过科举考试金榜题名、一朝成名,成为人上人,尽可能接近国家权力中心,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这其中也包括了很多我们熟悉的著名诗词名家。

科举考试考得最多的、最受青睐的便是诗和赋,认为这能体现个人的学识才能。事实上,不少著名诗人名家都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也有不少人通过科举考试的优异表现而成名,常有人因为写出一首好诗或一篇赋而考上进士,甚至被考官和皇帝赏识而成为状元,其作品也因此流传千古。

当时还有一种风气,就是考生会找有身份地位的人举荐,增加中举系数。比如天才诗人王维杜牧都被达官贵人推荐过,王维还得到王爷和公主的推荐,最后拿下状元。杜牧被推荐时则直接就给定了名次。

虽然这样似乎是“走后门”不太公平,但也是需要经过考试的考核,考生的业务水平的确要过硬、有真才实学才能经得起考验,不负众望。

不过,也有不少人虽然有着真才实学、才高八斗,但在科场上却缺乏一些运气,最终怀才不遇,蹉跎岁月。

比如诗人浩然,大家都会背诵他那首著名的唐诗《春晓》吧,可见是个很有才气的人。他也很渴望能通过科考获得成功,但终究是缺了运气。孟浩然考试失利后,难得地得到一个觐见皇帝的机会,却因为内心不忿而作出的两句诗得罪了皇帝,最终错失官场。只能说,性格决定命运。

诗圣杜甫曾经两次参加科举考试,却留下了诸多遗憾。后来经过多次努力,在多年后才当上一个小小的官,结果又遭遇安史之乱。

那么有没有人不曾去参加科考的?有,他就是一生活得肆意潇洒的“诗仙”李白。李白的才气自不必说,他的诗作可是得到了皇帝和贵妃的认可和喜爱。

关于他为什么不参加科考,学术界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李白不屑于参加科考。李白才气过人,又不愿折腰向达官贵人示好,加上中举后分配的官职往往是比较低级的,自然是看不上了。

也有认为李白是不敢且不能参加。因为李白的家族曾有犯罪流放的经历,他的家世和籍贯又不清不楚,无法提供身份证明,不符合考试规定,他也怕科考会暴露自己家族的不光彩历史。

不管怎样,李白并没有走上科考晋级的道路,他的才气学识也没有因为不参加考试而受到损害,依然通过其他方式表现出来,成为盛唐文化的标杆人物和后世景仰的历史名家。

关于隋唐时期“考公”的那些八卦事儿还有许多,我们从中看到了文人士子的百味人生和历史命运。

不得不承认,从古到今,考试都是一种相对公平合理的考核与选拔手段,考试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无论我们在人生中要面对什么样的考试,鼓起勇气去努力尝试,总会有改变命运的时候。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有“缺陷”?他的6个优点和4个缺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的唯一缺点,诸葛亮最大的优点是什么,诸葛亮一生最尴尬的4个时刻

    也许,他的的确确比平常人更加努力,不然,怎能未出茅庐知天下事,又怎能辅刘备三分天下……关于诸葛亮也是家喻户晓了,不了解他生平事迹的朋友可以直接去搜一下。是人就会有优缺点,诸葛也是,正是因为年代背景、生活环境导致他有的六个优点和六个缺点:优点1:识 人俗话讲可以不识字,但是不能不识人。诸葛亮一生中,几

  • 秦始皇生前说的一句话,震慑中国2200多年,至今无人敢动他陵墓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然后出人意料的是,无论是民间盗墓人、考古学家,在秦皇陵被发现至今为止,却无人敢动。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7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1965年的时候,陕西省文化局率先提出要挖掘秦始皇陵,著名作家郭沫

  • 脏唐乱宋:唐朝到底有多脏,宋朝又有多乱?事实告诉你:不可直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与宋朝有哪些惊人的相似,脏唐乱宋的真实原因,唐朝和宋朝为什么用脏和臭来评价

    但很可惜,这样优秀的两个朝代却被世人赋予一个词:脏唐乱宋。为什么会这样形容唐朝与宋朝,它们到底有多脏,多乱呢?事实告诉你:真的不可直视!认识“脏唐”之说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礼崩乐坏的意思,男子传统的谦谦君子,女子惯有的三从四德,在那个时代都被无形放开。袒身材露乳就是唐朝女性一个最大的特点,至少,与大多

  • 秦始皇唯一放弃的领土,居民至今保留战国习俗,方言还被带入太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如今我国高铁网络发达,人们坐上便捷的交通工具无论到全国的哪个地方都能够做到朝发夕至,一边品尝着当地的美食,一边欣赏当地特色的习俗。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终于统一全国,随即颁布政令,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然而谁能想到,在南方的百越之地,即便是文治武功达到顶峰的秦始皇,也依然对这片陌生的土地束手

  • 唐朝兴盛的酒文化,是怎么成为民族融合的“催化剂”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鲁迅先生说:“唐室大有胡气。”在空前繁盛的交流中,远来的宗教、服饰、饮食都深刻地影响了大唐。而酒,作为一种拥有着独特文化含义的商品,自然也成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一、诗酒引得胡儿来618年,李渊于长安称帝,正式建立了唐朝。在极短的时间内,唐军以曾经秦汉的兴起之地为根基,东出中原,荡平天下。随后,又接连

  • 陕西曾出土一块墓志,揭开了武则天的罪恶行径,史书果真没有骗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武则天惊艳片段完整第一集,武则天晚年史料简介,武则天秘史电影完整版

    不过想要获取真相并不容易,尤其是想要推翻既定的史实,则更是难上加难了,必须要有足够的证据才行。 那么什么样的物品才能被认为是“证据”? 出土的文物、久远的文献,甚至一块碑文等等,都有可能是推翻史实或者为既定史实盖棺定论的重要证据。而我们本次要说的就是陕西曾出土的一块墓志。陕西文化底蕴厚重,历史底蕴悠

  • 秦始皇子嗣遗留无几,现在他的子孙姓什么,有你的姓氏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始皇后代14个姓最纯正,秦始皇陵墓水银女尸,芈月的儿子嬴稷是秦始皇的什么人

    扶苏作为秦始皇最中意的皇子,自然成为了胡亥第一目标,在逼死扶苏之后,胡亥还接连杀害了其他31个兄弟姐妹,即使没有威胁到他王位的人也不例外。其中十二人在咸阳菜市口被杀,三个被赐死在宫中,秦始皇的子孙也就在此时几乎被屠戮殆尽。秦始皇尚存的后代除了谋朝篡位的胡亥,秦始皇还有哪些后代侥幸存活下来了呢?答案是

  • 揭秘签订渭水之盟李世民带了多少人?他们都是谁?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626年八月,突厥攻到距离长安仅仅40里的泾阳,现今陕西泾阳县,京师震动。不仅朝廷,而且民间也是人心惶惶!李世民刚刚在,626年六月,发动玄武门之变,在宫城北门玄武门杀死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两个,仅仅两月时间,突厥就聚集大军,进攻大唐,而且打到了京师长安附近,突厥对于大唐的内部情况应该了如指掌。消息

  • 诸葛亮有个祖先连皇帝都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真正的祖先,诸葛亮为什么不自己做皇帝,诸葛亮是哪里人的祖先

    皇帝给了诸葛丰实权,就相当于拿着尚方宝剑,可以现场执法。这对很多tan官污吏来说很可怕,因为干了坏事,还没来得及动用关系,可能就被诸葛丰现场执法弄死了。渐渐地,guan场上就流行了这么一句话:间何阔,逢诸葛!这句话的意思是:咱们几个tan官为什么这么久不能见面,原因是“遇到了诸葛丰”。老百姓对诸葛丰

  • 武则天的丈夫与情夫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李治薨时, 武则天还未满60岁, 其身体健康、精力旺盛。在她晚年、尤其是登基称帝后, 她凭借地位和权势, 在宫中养了大量的男宠或面首;在这些男人中, 比较有影响力及名气的, 其实也并不多~~有史可查的也就是4个人吧;这4个人也确实堪当“武则天情夫”这个称谓: 一是出身底层、身材魁梧的“药贩子”薛怀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