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96年是典型的封建主义社会。
后72年被很多“砖家”定义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小编斗胆认为这72年又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部分:1840年-1900年。
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第二部分:1900年-1911年。
为“洋人朝廷”时期。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接外夷货物,以同有无。”
半个世纪后的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在大英帝国的鸦片、大炮的双重打击下,大清帝国第一次输的彻彻底底。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此后数十年,列强通过各种手段,强迫大清帝国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
主要有: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在西逃的路上,已经安排李鸿章和八国谈判。
李鸿章说,太后啊,您给个基调,否则这个判不好谈啊。
于是,大清帝国掌权人慈禧说出了其一生中最著名的两句话: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既有悔祸之机,宜颁自责之诏!”
“今玆议约,不侵我主权,不隔我土地。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备份交集!”
有这态度,病入膏肓的李鸿章就好办了。
在去世前两个月,李鸿章代表大清帝国,颤抖着双手签订了《辛丑条约》。
一则是义和团为代表的人民群众反抗外部侵略的决心。
二则是清政府信誓旦旦的一直不停的向列强表示忠心。
长期担任清朝总税务司负责人的英国人赫德,有一番具有代表性的话:
“各国想瓜分这个国家,不过是三种方式:一是变更其皇统;二是瓜分其土地;三是扶持现有满洲的皇室。变更皇统没有合适的人,不可取;瓜分土地会遇激烈的反抗,义和团就是明证。所以,扶持现有皇室,替各国镇压民变,各国即可坐收实利,此为无形瓜分之上上策也。”
自此时起,大清完全成了“洋人的朝廷”,傀儡尔。
本文由寂寞火炉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
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