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嫡系刘盈一脉被灭,这其中到底牵扯了什么秘密?

刘邦嫡系刘盈一脉被灭,这其中到底牵扯了什么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133 更新时间:2024/1/20 14:05:59

先说刘邦统一全国,汉帝国建立后,刘邦有两大威胁,两大烦恼。两大威胁分别是异姓诸侯王和功臣势力,让他烦恼的是自己快顶不住了,而太子刘盈太软弱了。

随着项羽自刎乌江,汉帝国的矛盾由外到内,八个异性王虎视眈眈,随时有取刘而代的可能,所以刘邦将手中的剑指向了异姓诸侯王,齐王韩信、韩王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后燕王卢绾先后被灭,只剩下长沙王吴芮因为投诚逃过一劫,虽然这个过程有点残酷,但如果不这么做,刘邦死后大汉帝国的分裂几乎是必然的。

解决了异姓诸侯王的问题,刘邦便再也无力去解决功臣势力的问题了,剩下的只能留给自己的继承人了。偏偏刘盈是个软蛋,他能应付功臣势力吗?我们不要以为事实上这些功臣派并没有谋反,而忽略了那个时候他们存在的威胁。要知道,平定吕氏之乱本质上是功臣派系主导的一场政变,如果后来汉文帝没有上台,谁敢说西汉不会变成五代十国?这些被吕雉蹂躏了15年的功臣势力还能有这么大的能量?显然,柔弱的刘盈有点让人担心,于是刘邦想到了更立太子。

很多人认为刘邦对刘如意的爱是纯粹的爱屋及乌,其实这是因为刘邦认为刘盈无法驾驭这些老功臣。但最终刘邦又为什么没有换掉太子?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发现了柔弱的刘盈背后有一座山,而刘如意看起来很聪慧,但却是孜然一身,更不靠谱。刘盈身后的这座山是谁?其母吕雉和吕氏家族。

也就是说,刘邦在死前就已经布好了局,扶植吕氏外戚弥补皇权不足,用来制衡功臣势力。要知道刘邦作为开国皇帝,哪里会为儿女情长,忘记了自己辛辛苦苦打来的江山社稷呢?他再不喜欢吕雉,也不能忽视吕雉的政治才华对于汉室江山的价值,他更不可能因为私情把社稷当成儿戏交给戚夫人母子。本质上,在吕雉加刘盈和戚夫人加刘如意这两对组合当中,刘邦选中了吕雉加刘盈这对母子。

其实刘邦在剪除异姓王的时候就已经在布局自己的身后事了。他采取了三个基本策略。第一,敲打和分化功臣派。西汉建立后,张良很聪明,他选择了功成身退,变身化外之人。萧何他们就没那么幸运了,不停的遭受着刘邦的敲打,逼得萧何一度以自污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清白。此外,刘邦还有意给功臣派制造裂缝,瓦解他们结党的可能性。比如他把功劳最大的曹参置于萧何之后,让萧何被孤立;他又把曹参外放到齐国,让他远离丰沛集团,同时又提拔年轻将领,压制老功臣等等。

第二.分封刘氏诸侯。刘邦的分封制被形容为历史的倒退。其实刘邦不可能想不到分封的结果,但为了过渡眼前的危机,他不得不饮鸩止渴。分封刘姓为诸侯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抗可能发生的功臣叛乱。同样的,平定吕氏势力后,如果没有诸侯王势力的存在,陈平和周勃会让汉文帝如此顺利的接掌政权吗?

第三,支持外戚。扶持吕氏势力是刘邦最重要的部分。刘邦已经看到了吕后的能力,由她辅佐儿子,那是的最佳人选。也就是说,吕后实际上是刘邦专门为功臣派设置的一个敌手。有了这样周密的安排,刘邦觉得自己可以放心地走了。但出乎意料的是,吕后的凶悍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他一走,吕家封王封侯,造成了新的政治生态失衡。刘邦更没想到的是,功臣们也不是吃干饭的,最终替他终结了不可一世的吕氏外戚集团。

如果吕雉做的不那么过分,吕氏外戚集团是不是就能与功臣势力和平相处呢?是不是就不会出现吕氏灭门和嫡系被杀的悲剧呢?这个不大好假设,这得从当事人吕雉的思想落脚点出发来推测,吕雉是一个非常小心谨慎的政治家,她死后留下了一个谜,在明知有白马之盟的情况下,她为何冒天下之大不讳,大肆封赏吕氏族人为王为侯呢?很多人认为这是吕雉个人私欲膨胀,其实这么说略显浅薄,其实笔者认为她的这个举动跟她谨慎的性格有关,其目的只有一个,将功臣集团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以确保皇权的独立。

历朝历代在建国时最麻烦的一点就是建国功臣势力过于强大而威胁到皇权,所以才不断的出现诛杀功臣的事件。西汉王朝的建立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刘邦有生之年解决了异姓诸侯王这个最大的威胁,留下的功臣势力对刘邦而言看似只是癣疥之患,动不了大汉根基。可是刘邦死了,对于吕雉一个女人来说,这些功臣势力的威胁不亚于异姓诸侯王。吕雉的这份谨慎贯穿了她临朝称制的八年,在此期间,她做了三件事:其一,大封吕氏族人,培植吕氏集团,掌握朝中实权;第二,联姻,通过婚姻关系收买刘氏诸侯王,结成同盟;第三,扩大封侯面,将诸侯国国相、刘氏子弟、开国未得到分封的功臣,以及部分亲信大臣等批量封侯。事实上,这一系列动作可以看作是为了培养一个能够抗衡功臣派势力的政治联盟。

人们只看到吕雉大封吕氏族亲,但这只是她行动的一部分,吕氏宗族比较显眼,是因为吕氏宗族最可信。当吕雉走到生命的尽头时,她仍然放心不下江山社稷。她清楚的知道在她死后,汉室将会更加危险,她不得不依靠吕氏为她站岗放哨,所以她一再告诫吕禄吕产: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为宫,慎毋送葬,毋为人所制。那意思就是,为了不让大臣出事,你们必须牢牢掌握兵权,连我的葬礼都不要参加。吕雉非常聪明,她的预言果然实现了,可惜她所信非人,吕家人不争气,被功臣派干翻,还给吕氏强加了一条谋反罪,落得灭族的下场。

那么,皇权和功臣权的矛盾是否可以避免?借鉴后来历史发展的规律,几乎无法避免。生活中的常识告诉我们,三角是最稳定的,政权也是如此,如果只有皇权和功臣派两大势力,那将注定会是一场新动乱的开始。后来历朝历代建立后,其基本的结构是皇权和功臣势力、文官氏族集团三足鼎立。但西汉时氏族阶级尚未形成,宗室势力已被验证并不可靠。这才有了刘邦刻意扶植外戚势力的举动,这也是两汉外戚势力盛行的根源,因为皇权缺少可靠的拥护势力,只能靠外戚势力来凑数。

事实证明,外戚有其先天的短板,所以逐渐被淘汰。因此就历史发展的规律而言,这场冲突是必不可少的,吕氏家族也必然失败。好在西汉的开国功臣也有他们的致命短板,他们大多来自社会底层,文化凝聚力的缺失导致他们各自为政,无法形成统一的力量。这就是功臣势力的缺陷,也就塑造了他们破坏性和非建设性的“跛脚”状态,所以最后不得不上交玉玺。皇权与功臣势力冲突的必然性和外戚必败的必然性,以及功臣势力与刘襄龃龉这个偶然性,似乎都是在为一个人做准备,这个人就是偏安一隅的代王刘恒!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内容,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哦~了解更多历史资讯,请动动你的小手关注我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彩!秦国崛起离不开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一、商鞅[var1]“公如青山,我为松柏”,商鞅与秦孝公的君臣情谊让人心生向往。作为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秦国的强大几乎完全建立在商鞅变法的基础上,实行军爵制、废井田、开阡陌、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等法令逐批推行,君臣共同克服老贵族对变法的阻挠,为后世秦国崛起打下坚实基础。二、张仪[var1]提到纵横

  • 刘恒与窦漪房:天上掉下一个大汉王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代王刘恒窦漪房,美人心计窦漪房和刘恒吻戏,窦漪房和刘恒的历史简介

    窦漪房年幼时,父亲以捕鱼为生,用微薄的收入来养活她和他的两个兄弟。他们一大家子的最大快乐莫过于看见父亲拎着几条大鱼回来,日子虽苦,但一家人能在一起就是幸福。不幸的是父亲在捕鱼时溺水而死,而母亲又早逝,兄弟三人只能靠亲戚乡亲接济下勉强生活。后来窦漪房被吕后选进宫做侍女,因为窦漪房聪明能干,吕后决定培养

  • 屈原的一生,被流放2次长达20多年之久,爱国之心依然不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时间回到公元前278年,秦国攻打楚国,楚国都城郢都被攻破,楚顷襄王和权贵们仓皇逃逸。62岁的他,在得到这个消息后,满怀忧愤,彻底绝望了,五月初五这天,他在汨罗江畔抱石投江。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此表达对他的深刻缅怀和崇高敬意。他就是屈原,

  • 历史趣闻|为什么说王莽是穿越回去汉朝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王莽,生于公元前45年,逝于公元23年,字巨君。新显王王曼长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篡夺皇位,新朝开国皇帝。王莽作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人虽然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实际上却是沽名钓誉之辈,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在汉哀帝早亡、皇权旁落的情况下,王莽趁机窃取

  • 屈原:说真话,办实事,比不上小人几句话,问题到底出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屈原必背古诗10首,屈原是哪里人,端午节和屈原的故事

    从此人间有了端午节,也有了他历久弥新的传说。[var1]这个人就是楚国贵族之后三闾大夫屈原。史书上有记载,屈原小的时候非常聪慧,见多识广,文采斐然。后来进入仕途,内外都是一把好手,对内,他是协助君王制定政策的大臣,是谋略家,对外,他负责接待各国的来访者,是外交官。这样一个有才华并深得君王信任的大夫,

  • 屈原投江自尽殉了楚怀王,第二个楚怀王葬身鱼腹,像是回报了屈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楚怀王之死,楚怀王与屈原的故事,楚怀王叫什么名字

    一次上当受骗没关系,楚怀王竟然答应秦国的又一次鬼话,亲身赴秦,讨要那600亩地[捂脸]果然如屈原所说,被秦国扣留、关押。不过被扣留的楚怀王还算有点骨头,怎么也不同意秦国要挟割地的要求,最后屈死秦国。[var1]国王客死他乡,楚人甚哀之,所以当时人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我们楚国人就是埋汰得最后只剩

  • 刀斧枪戟,跃马扬威,看三国一百O八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一、使用画戟3人1.吕布:诛董卓,为国锄奸,可惜令名不终。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鲜不败亡,终为曹操擒杀。2.典韦:膂力过人,使一双铁戟八十斤。折冲左右,号称古之恶来。张绣叛乱,仓卒应敌,死于乱箭之下。3.太史慈:猿臂工射,弦不虚发。信义笃烈,有古人之分。合肥之役,为张辽伏击,死于乱箭之下。二

  • 孔子问7岁小孩天上有几颗星?小孩回答后,孔子立马跪地拜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思想影响深远,去世后,后人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记录在册,最终编著成儒家经典名作《论语》。孔子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影响,用一句“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来形容毫不夸张。[var1]作为我国赫赫有名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历史上与他相关的事数不胜

  • 关羽北伐时,曹操准备再次迁都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应对关羽北伐,曹操迁都许昌完整版,新三国曹操挟天子迁都许昌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北伐襄樊,水淹七军,斩杀庞德,曹操准备再次“挟天子以令诸侯”,迁都邺城。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司马懿)、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三国志·关羽传》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三国志·蒋济传》是时汉帝都许昌,魏武以为近贼,欲徙河北。

  • 武公,这个牛人让楚国丢掉了统一六国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武公说服楚国放弃算计周朝,武公简历,楚国有可能统一六国吗

    周王十分害怕,派东周的能臣干将武公来到楚国做游说工作。武公找到对令尹昭子,对他说:周朝可不能被楚国你们灭掉。昭子说:谁说我们楚国要灭掉周朝,那是没有的事。不过,我想问问,周王室衰微,留着也没啥用,为什么就不能灭掉周朝?[var1] 武公定了定神,回答说: 周王室现在的地盘,满打满算,加起来也不过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