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开国六公爵消亡史,贵为国公,生死也在朱家一念之间!

明朝开国六公爵消亡史,贵为国公,生死也在朱家一念之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992 更新时间:2023/12/30 6:10:10

1、韩国公李善长

李善长排名第一,足以见得其能力不凡,他是进行文治的典型官员代表,朱元璋对其十分重视,将他比作汉朝开国的萧何,说他与萧何一样有能力,不过李善长确实也如萧何一样没有好下场。

他千错万错就错在引荐了同乡官员胡惟庸,并且后来胡惟庸官至丞相,一时权倾朝野,迷失自我,打算谋反篡位,最终被朱元璋发现将其诛杀。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杀掉胡惟庸之后,没有立刻对李善长治罪,而是提醒他自己要注意。

结果朱元璋年龄渐长,疑心更重,对胡惟庸一案始终耿耿于怀,继续不断深究,只要相关人员一律斩首,很不幸,洪武十八年,就有人举报说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父子当初参与胡惟庸谋反之事。

朱元璋看在李善长功劳巨大的份上,绕过了李存义父子一命,只是将其发配边疆。原本这样的恩惠,李善长应该及时去找朱元璋感激,但是李善长这个读书人就是足够清高,不想玩这些手段,高冷在那里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完全不知道朱元璋对他已经相当不满。

洪武二十三年,胡惟庸一案继续调查,查出与李善长还是有关系,这一次朱元璋没有顾及情面,直接将李善长一家七十多口人一起处决,并且削除爵位,再不能世袭给后人。

2、曹国公李文忠

李文忠是朱元璋二姐的儿子,所以朱元璋对其十分照顾,称帝以后封他为曹国公,但是李文忠有个儿子叫李景隆,能力很一般,后来爆发靖难之役,朱允炆叫李景隆去平叛朱棣,李景隆不仅屡战屡败,最终还索性打开城门向朱棣投降。

因为他的屡屡助攻,朱棣很是满意,对李景隆一开始还赏赐不少,只是后来多位大臣轮番弹劾李景隆,引起朱棣重视,经过调查发现李景隆确实有问题,就将其治罪,爵位削除,不再世袭。治罪原因十分有趣:

坐受阍人伏谒如君臣礼,大不道;增枝多立庄田,蓄僮仆无虑千百,意叵测。

3、宋国公冯胜

时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太祖春秋高,多猜忌。胜功最多,数以细故失帝意。蓝玉诛之月,召还京。逾二年,赐死,诸子皆不得嗣。—《明史》

冯胜没有犯什么大错误,就是因为蓝玉一案影响,朱元璋猜忌心加重,召他回京,他迟迟没有反应,后来就被朱元璋治罪赐死,削除爵位,不再世袭。其实这个死得有点冤,当时发生蓝玉案之后,朱元璋要见他,很明显自己去见朱元璋最终也是一死,不见还是一死,两者相比还不如在家多待一段时间。

4、卫国公邓愈

邓愈死得还算其所,是因病去世,没有遭到朱元璋诛杀,他死后其子邓镇世袭爵位,后来还改成申国公,可惜胡惟庸的案件牵扯太多,最终李善长受到牵连,作为李善长的外孙,邓镇难免受到牵连,一起被处决了,并且削除爵位,不得世袭。

5、郑国公常茂

常茂的父亲是常遇春,因为常遇春的蒙荫,所以朱元璋封常茂为郑国公,可是常茂这个人不够聪明,朱元璋派他与冯胜去作战,他再三推辞,因此被削除爵位,但是没有杀他,后来让其弟弟常升担任开国公,结果不幸又受到蓝玉一案的牵连,最终被削除爵位,不再世袭。

综合来看,五位公爵中,除了李文忠家是到了朱棣时期才被削除爵位,其余几个要么就是受到胡惟庸案牵连,要么就是受到蓝玉案牵连,实在有些悲哀,但是从中可以看出,朱元璋要是想杀你,削除你爵位,总可以找出一万种理由,关键看朱元璋想不想杀。

6、魏国公徐达

徐达,按照正史来看的话,他既没有受到胡惟庸案件的牵连,也没有受到蓝玉案件的牵连,最终因病去世,也可以说是得到善终,在朱元璋时代的开国功臣中,徐达算是比较幸运的一个,徐达死后,魏国公一直世袭了十代,分别是徐辉祖、徐钦、徐显宗、徐承宗、徐俌、徐鹏举、徐邦瑞、徐维志、徐弘基、徐文爵。

更多文章

  • 鬼谷战国名人苏秦:拜六国丞相,联合纵联抗强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海阔能鱼跃,天高可鸟飞。这是战国时代的真实写照。诸王诸侯,大国小国,相继称王,竞争激烈激烈,博学多才、求贤若渴的战国士大夫,如鱼得水。鱼跃入水,鸟归林。这是他们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地方。战国时代,风起云涌,文人名流云集。短短两百年间,战国时代名人辈出,不胜枚举,最有经验的。[var1]这位出身于战国圣人

  • 齐国君王谱,齐国历代君主的在位时间和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齐国是周朝的诸侯国之一,春秋五霸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1044年,由吕尚建立,传至齐康公时,被田和取代,公元前221年被秦所灭,共计40位君主,本期视频通过了解齐国历代君主的在位时间和事迹,来了解齐国跌宕起伏的历史,结尾附上齐国疆域变化图。[var1]已经制作成视频可以在主页观看吕齐君主/姜

  • 身残志坚的太监哪家强?大汉大明和大唐?赵高王振魏忠贤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提到明朝,一定绕不开一个群体——宦官。明朝的宦官不但名人多,像王振、汪直、刘瑾、冯保、魏忠贤等。花样也搞得挺多,有东厂、西厂、内行厂,可以说是相当热闹。以至于给清朝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着这前车之鉴,对宦官大力约束。直到晚清伺候慈禧的李莲英之前,都没有一个能让人记住的名字。然而明朝的宦官看着挺风

  • 赵匡胤两次攻打北汉为何都失败了?太原城为何这么难打?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得到消息的赵匡胤大为兴奋,若能一举灭掉北汉,就能完成当年郭威,柴荣都没能完成的伟业,那时世人对他的篡位行为也就不再有所非议。于是乾德六年(968年)八月,赵匡胤不顾“先南后北”的国策以及众人的反对,出兵讨伐北汉。赵匡胤在潞州集结了10万大军,拜李继勋为北伐主帅(河东行营前军总部署),全军浩浩荡荡地向

  • 齐国崔、庆二氏的覆灭:悖逆道义,群起攻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春秋时期齐国的崔庆,崔庆之乱的历史事件,齐国是如何走向覆灭的

    公元前548年,齐国大夫崔杼诱杀齐后庄公于自己家中,而后联合大夫庆封大肆清洗齐国朝堂。齐国忠于公室的大夫们或引颈待戮以全忠义之名,或逃亡他国以待卷土重来。其中有一大夫假意臣服崔、庆一伙,伺机从内部瓦解崔、庆团伙,这个人就是卢蒲嫳。崔、庆团伙在清洗齐国朝堂后,拥立齐景公即位,并且与诸大夫盟约,要他们都

  • 让契丹人养马 圈占汉人土地还让汉人打造兵器 金朝就是自己作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金朝的灭亡很有意思,它几乎就是狼图腾的反面教材。金朝的统治者最有狼性,他们的狼性匈奴人、蒙古人看了都要头疼,金朝也最后败亡在自己的狼性上。金朝的统治者是最有狼性的色狼,金军拿下汴梁后抓了十万多女俘,赵构家几乎所有女眷都囊括其中,结果汴梁城的金枝玉叶们在路上就被金军强暴虐杀了15000多人。金朝根本就

  • 鸿沟,战国第一大基建工程,今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楚汉鸿沟全景图,鸿沟最早建于什么时期的人工运河,战国时期魏国的鸿沟是怎么开挖的

    鸿沟从今郑州荥阳市汜水镇东北的板渚引黄河水东流,经荥泽、圃田泽、中牟县,至开封市的北面折而南下,再经开封市通许县东,周口市太康县西、淮阳区南,入颍河通淮河。[var1]在荥泽之东,鸿沟有一支流往东北经新乡市原阳县(古阳武县)南,至封丘县境内汇入济水,称为官渡水。鸿沟将黄河与淮河之间的济水、濮(pú)

  • 触目惊心:宋朝繁盛远迈汉唐,却遭到网友冷嘲热讽,令人叹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之盛宋朝最直观的生活图景便是《清明上河图》,堪称北宋社会的“百科全图”。图中街道交错纵横,民居鳞次栉比,商铺百肆杂陈,商旅云集,车水马龙,徐徐展开了一幅12世纪初北宋汴京清明时节繁盛的市井风俗画。“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正是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与《清明上河图》相对应的句子,也高度概括了北宋

  • 赵武灵王偷摸去会秦王,现实场面有多尴尬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赵武灵王在位的时候,军事上推行“胡服骑射”,不断推动赵国军力日益强盛,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强国,甚至可以和秦国相抗衡。还修筑了“赵长城”。[var1]来源网络侵删在合纵、连横搞得各诸侯国动荡不安的时候。赵国的赵武灵王购开始想要对赵国进行改革。赵武灵王是一个有远见、有气魄的君主,他想要进行军事改革,要求百

  • 此人独撑南宋三分之二的防线,堪称13世纪最伟大的机动防御大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即使是这样,还是有很多爱国英雄为了保护宋朝在前线冲锋陷阵着,誓死保卫宋朝的百姓,孟珙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此人独撑南宋2/3的防线,堪称13世纪最伟大的机动防御大师。孟珙的祖先在北宋灭亡后,从绛州投奔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岳家军”,由此可见孟珙本就是武将世家出身,有着很强的爱国情结。早在成吉思汗时,蒙古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