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鸿沟,战国第一大基建工程,今何在?

鸿沟,战国第一大基建工程,今何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176 更新时间:2024/2/10 17:33:20

鸿沟从今郑州荥阳市汜水镇东北的板渚引黄河水东流,经荥泽、圃田泽、中牟县,至开封市的北面折而南下,再经开封市通许县东,周口市太康县西、淮阳区南,入颍河通淮河。

[var1]

在荥泽之东,鸿沟有一支流往东北经新乡市原阳县(古阳武县)南,至封丘县境内汇入济水,称为官渡水。

鸿沟将黄河与淮河之间的济水、濮(pú)水、睢(suī)水、濊水( huì)、颍水、涡水、汝水、泗水、菏水等连接起来,形成了庞大的鸿沟水系。

圃田泽,《左传》里记为原圃,《史记》里称为囿中,“水盛则北注,渠溢则南播”,被设计为调节黄河与鸿沟水系之间流量的水库。

睢水,从大梁以南自鸿沟分出后向东流,经商丘(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宿州(今安徽宿州市),在今宿州市境内往东北流,过今徐州市睢宁县以北,注入泗水。

濊水,又名氵岁水、浍水、涣水,从大梁以南自鸿沟分出后向东南流,经过蕲(今安徽宿州市南),流入淮水。

鸿沟以南,通往淮河、邗(Hán)沟、长江;以东,通往济水、泗水,沿着济水而下可通淄济运河;以北,通往黄河,溯黄河而西,可达洛水、渭水。因此,自战国以来,鸿沟就成为了中原的水路枢纽。

鸿沟集军事、水利、运输功能于一身,使大梁凭借其优势一跃成为当时最大的都城和商业中心。由于这一功业,魏惠王因此被称为梁惠王,史书甚至将魏国称为梁国。孟子学业有成后,效仿孔子周游列国,曾向梁惠王推行仁政,《孟子·梁惠王》里留下了他们之间的对话。

[var1]

从凿成一直到秦汉之际,“鸿沟”之名没有发生过变化。秦朝末年的时候,刘邦项羽争天下,以鸿沟为楚河汉界。

到西汉时,鸿沟又名蒗荡渠、狼汤渠、莨宕渠。当时,黄河以南的济水,从成皋县(今郑州荥阳市汜水镇)北自黄河分出后,向东流经荥阳(今荥阳市)县北,经荥泽,绕阳武(今新乡市原阳县)县南、封丘县(今新乡市封丘县)北,流入巨野泽,然后由巨野泽流出,转向山东境内的小清河入海。

[var1]

东汉末年,曹操曾在官渡与袁绍对峙,以少胜多,奠定北方霸业,官渡即位于鸿沟与官渡水的分叉点。

魏晋以后,鸿沟自浚仪县(今开封市)以下的河段改称蔡水(蔡河),开封以上河段改称汴水(汴河)。北魏时,郦道元的《水经注》将鸿沟记作渠水。但不管怎样,魏晋南北朝以后,“鸿沟”之名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蔡水和汴水。

到了隋朝,隋炀帝为开通大运河,将鸿沟的北段(汴水,板渚至开封)改、扩建为通济渠。

唐代时,将通济渠的主河段(板渚至淮河)改名为汴河。五代、北宋,沿用汴河之名。

北宋一代,东南的粮食、土产,西北的薪炭、物资都由汴河漕运至东京汴梁(今开封市),公私给养皆依赖汴河,因此汴河堪称北宋王朝的物流大动脉、汴梁的生命线。由于汴河,汴梁成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人口超百万的水陆大都会,“八荒争凑,万国咸通”。至今,我们还可以在传世国宝《清明上河图》里一窥它的身影,它的秀美风光。

[var1]

更多文章

  • 触目惊心:宋朝繁盛远迈汉唐,却遭到网友冷嘲热讽,令人叹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之盛宋朝最直观的生活图景便是《清明上河图》,堪称北宋社会的“百科全图”。图中街道交错纵横,民居鳞次栉比,商铺百肆杂陈,商旅云集,车水马龙,徐徐展开了一幅12世纪初北宋汴京清明时节繁盛的市井风俗画。“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正是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与《清明上河图》相对应的句子,也高度概括了北宋

  • 赵武灵王偷摸去会秦王,现实场面有多尴尬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赵武灵王在位的时候,军事上推行“胡服骑射”,不断推动赵国军力日益强盛,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强国,甚至可以和秦国相抗衡。还修筑了“赵长城”。[var1]来源网络侵删在合纵、连横搞得各诸侯国动荡不安的时候。赵国的赵武灵王购开始想要对赵国进行改革。赵武灵王是一个有远见、有气魄的君主,他想要进行军事改革,要求百

  • 此人独撑南宋三分之二的防线,堪称13世纪最伟大的机动防御大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即使是这样,还是有很多爱国英雄为了保护宋朝在前线冲锋陷阵着,誓死保卫宋朝的百姓,孟珙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此人独撑南宋2/3的防线,堪称13世纪最伟大的机动防御大师。孟珙的祖先在北宋灭亡后,从绛州投奔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岳家军”,由此可见孟珙本就是武将世家出身,有着很强的爱国情结。早在成吉思汗时,蒙古就

  • 迁延之役中的劳而无功:晋国保存实力,滥用诸侯之力的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566年,郑国卿大夫子驷杀死郑僖公,总揽郑国朝政。次年,子驷力排众议,决定顺服楚国。次年,以晋国为首的诸侯军队进攻郑国。诸侯军队来势汹汹,郑国人害怕,向诸侯请和。晋国诸卿对于郑国的请和有不同意见,其中荀偃就说应该包围郑国,等待楚军来救援郑国,然后将楚军打败,不然不能得到郑国真正的顺服。知罃有不

  • 朱元璋赶走异族统治,汉人欢呼雀跃,为何在此地网民都不欢迎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是朱温的后人吗,朱元璋登基诏书原文,朱元璋和陈友谅

    朱元璋的历史功绩不必多说,在他的带领下,打败了元朝军队,驱赶元顺帝逃往塞外,建立了大明帝国。长期受“鞑虏”压迫的汉民,从情理上看,对朱元璋都是心怀感激的,然而唯独苏州除外,这一切,都和张士诚在苏州的所作所为有关。张士诚生于1321年,长大成人的他,为了讨生活,和几位兄弟以贩卖私盐为生。但后来他们经常

  • 辩士苏秦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他先去求周显王,显王身边的人了解他,没有人相信他的学说。于是去秦国,认为秦国乃天府之国,秦王可成就一番帝王之业,谁知秦国刚杀了商鞅,对辩士很不感兴趣,秦王甚至说:羽毛没有长齐的鸟儿,不能高飞,道不明确,不可以兼并,现在还不是时候。苏秦又到赵国,奉阳君对此不喜欢。苏秦又跑到燕国,对燕文候说你燕国为什么

  • 朱元璋《元史》充斥着汉精英,如何看待四种人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四种人制度”首先,你从《元史》这样反元朝势力的对其各项制度的总结看,完全没有。“四种人”确实有,但“四种人”只是四种“地域”在元朝初期的政治制度上的好处,与经济上、文化上没有关联。元朝赵孟頫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种人只是四种“人类与地域的归结”。汉人说的是金人和汉人、契丹人以及所有生活在“金

  • 宋江招安害了众位好汉?从这三点看,不招安也绝对不会有好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不管他们出自什么样的原因,自从逼上梁山的那天起,他们就站到了朝廷的对立面,被剿灭是迟早的事情。看过水浒传的很多朋友,可能也会认同这个道理,他们虽然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但里面可谓是鱼龙混杂,充斥着很多杀人放火之徒,对于百姓来说也是极大的危害。比如说娶了扈三娘的王英,本来就是一个流氓成性的小混混。

  • 齐桓公:管仲差一点把我射死,我怎能重用仇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齐桓公重用管仲的影响,齐桓公管仲完整版,齐桓公与管仲谁厉害

    齐桓公准备拜鲍叔牙为相,但鲍叔牙极力推辞,并推荐管仲。他说:“管仲从小就是我的好朋友,此人有经天纬地的才干。如果任他为相国齐国会很快地强盛起来。”[var1]齐桓公不悦:“管仲差一点把我射死,我怎能重用仇人?”鲍叔牙说,”当初,管仲是为了让公子纠登上君位才这样做的。国君不记私仇而忘齐国大业。失掉这位

  • 宋朝的司马光如何把汉代“巫蛊之祸”写得那么详细?司马迁却没怎么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司马迁和司马光的历史影响,司马光与司马迁关系,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史书

    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司马迁声明过不在《史记》的覆盖范围之内。即使是一百多年以后的班固,大概因为实在太青春(当时知道真相的人无疑还有不少),他也故意不把话说得太清楚,《汉书》在涉及的人物传记里,讲得东一嘴西一嘴的,拼起来才能看出个大概。有个叫江充的人,疯狂诬陷太子,罪名是太子在用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