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朝历史上的30位国君,您知道几个呢?

商朝历史上的30位国君,您知道几个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075 更新时间:2024/1/20 12:52:00

1、成汤

成汤,子姓,命履,原本是夏朝诸侯国商国的君主,由于爱护百姓,施行仁政,深得民众的拥护,以至于周围的一些小国也前来慕名归附,他任用仲虺和伊尹为相,其势力便迅速强大起来。

商汤

此时夏朝的最后一位国君是,他在位时期残暴无道,民不聊生,鉴于当时的形势,汤产生了灭夏取而代之的想法,为此他开始逐步实施灭夏的计划。他先是灭掉了忠于夏朝的韦、顾、昆吾等国,后来在鸣条与夏决战,最终打败夏桀,夏朝灭亡,经过三千诸侯大会,汤被推举为天子,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西南),国号为“商”。商也成为继夏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

汤建立商后,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发布《汤诰》,要求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否则“大罚殛汝”。注意“以宽治民”,对于夏国的遗民,允许保留“夏社”,册封大禹后人。统治期间,阶级矛盾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日益强盛。

建立商朝后,汤做了12年的商王,百岁而崩,庙号商太祖,王位由次子外丙继承。

2、太甲

太甲是商朝的第四位国君,汤的嫡长孙,继位之初由开国元老伊尹辅政,伊尹一连写了三篇文章给太甲阅读,教他怎样做一个好的君主。

在伊尹的教导下,太甲表现得还是不错的,可是从第三年开始他就变得忘乎所以了,认为一切应当由他说了算,否则枉为一国之君,被那个奴隶出身的宰相伊尹来管着了。他恣意妄为,不听伊尹的规劝,破坏了祖宗留下来的法律制度,他居然学夏桀的样子以暴虐的手段对付老百姓,百姓们怨声载道。

伊尹自然不能容忍太甲这样肆意妄为,在多次苦劝无果后就把他赶下台,放逐到汤的坟墓所在地桐宫,让他在这里改过自新。在太甲被放逐期间,伊尹就自己执政,管理起国家来。

太甲

在桐宫,守墓的老人听说太甲是因为违犯祖宗的制度被放逐到墓地上来的,就把当年商汤创业的故事,以及商汤订下的种种规矩,每天对太甲讲述,教育太甲应当以自己的祖父作榜样,做个贤明的君主。祖父商汤的伟大功绩,让太甲既神往又羞愧,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越来越觉得自己对不起祖父在天之灵,就决心改正错误。他以祖父作榜样,尽自己的能力帮助老弱孤寡,做事情也变得雷厉风行,而违反祖制和朝廷法律的事,太甲是绝不会做的。

三年里伊尹一直关注着太甲的动向,在得知了这些事情后,伊尹亲自带着文武大臣把太甲接回来。再次执政的太甲按照规矩办事,把国家大事办得井井有条,商朝也开始进入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

3、太戊

太戊是商朝第九位君主,太甲的孙子,在位75年,是商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

太戊在位时期,勤政修德,治国抚民,任用伊陟、巫咸掌握国政,各诸侯纷纷归顺,使商朝再度兴盛。太戊与太甲、祖乙并称三示(即三位有贡献的君主),太戊死后庙号中宗。

4、盘庚

盘庚是商朝第19位君主,在他之前,商朝已经持续了很久的九世之乱,国势逐渐衰落,当时废弃嫡长子继位制度,常拥立诸兄弟和他们的儿子继位,他们常争夺继承权,造成商朝九代混乱,诸侯都不来朝见。

盘庚

盘庚继位之时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局势,在他之前商朝已经迁过五次都,百姓们都不愿意再迁,然而盘庚却执意要迁都,他把都城从奄迁到了亳,后又迁到殷,史称“盘庚迁殷”。盘庚迁殷后,推行商汤的政令,从此百姓安宁,商朝国势再度振兴。故后世称商朝为“殷”或“殷商”。

在那里盘庚整顿商朝的政治,勤修德政,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诸侯都来朝见。他提倡节俭,改良风气,减轻剥削,终于安定了局面。人民的辛勤劳动,使殷发展成为一个十分繁荣的都市。

5、武丁

武丁是商朝第22位君主,盘庚的侄子,武丁继位后,想要复兴商朝,但没有得力的大臣辅佐。武丁因此三年不说话,将一切政事交由冢宰决定,自己则观察国家风气。

之后武丁重用傅说和甘盘,以此二人'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力求巩固统治,增强国力﹐使商王朝得以大治。

武丁

武丁在位期间,不断向南面的虎方﹑东面的夷方﹑北面的鬼方以及羌方﹑周族等进行大规模征伐。武丁向四方连年用兵,征服了周围的许多小方国。这些征伐战争,为王朝形成'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广大疆域,奠定了基础,商朝再度强盛,史称“武丁中兴”。

6、纣王

相比于上述所说的五位商王,纣王的名声更加响亮,他是商朝最后一位国君,与夏桀并称“桀纣”,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纣王在位期间,在内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

纣王影视形象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一些小国会师于孟津,随后对商朝发动了进攻,牧野一战,商军纷纷倒戈,纣王逃到鹿台

穿上他的宝玉衣,跑到火里自焚而死,延续600年的商朝至此灭亡。

小结:

自成汤建国到纣王身死国灭,商朝共经历17代30王,因距离现在年代久远,加之当时的生产力也并不发达,所以流传到现在的典籍文献也相对很少,我们后人对它的了解也就更少了。以下是商朝历代君王及在位时间:

1、汤,子履,前1600年-前1588年,在位12年;

2、外丙,子胜,汤第二子,前1588年-前1586年,在位2年;

3、仲壬,子庸,汤第三子,前1586-前1582年,在位4年;

4、太甲,子至,汤嫡长孙,前1582-前1550年,在位32年;

5、沃丁,子绚,太甲之子,前1550-前1530年,在位20年;

6、太庚,子辩,沃丁之弟,前1530-前1505年,在位25年;

7、小甲,子高,太庚之子,前1505-前1488年,在位17年;

8、雍己,子密,小甲之弟,前1488-前1476年,在位12年;

9、太戊,子伷,雍己之弟,前1476-前1419年,在位57年;

10、仲丁,子庄,太戊之子,前1419-前1408年,在位11年;

11、外壬,子发,太戊之子,前1408-前1398年,在位10年;

12、河亶甲,子整,外壬之弟,前1398年-前1389年,在位9年;

13、祖乙,子滕,河亶甲之子,前1389年-前1370年,在位19年;

14、祖辛,子旦,祖乙之子,前1370年-前1356年,在位14年;

15、沃甲,子逾,祖辛之弟,前1356年-前1336年,在位20年;

16、祖丁,子新,祖辛之子,前1336年-前1327年,在位9年;

17、南庚,子更,祖丁堂弟,前1327年-前1321年,在位6年;

18、阳甲,子和,祖丁之子,前1321年-前1314年,在位7年;

19、盘庚,子旬,阳甲之弟,前1314年-前1286年,在位28年;

20、小辛,子颂,盘庚之弟,前1286年-前1272年,在位14年;

21、小乙,子敛,小辛之弟,前1272年-前1251年,在位21年;

22、武丁,子昭,小乙之子,前1251年-前1192年,在位59年;

23、祖庚,子跃,武丁次子,前1192年-前1180年,在位12年;

24、祖甲,子载,祖庚之弟,前1180年-前1160年,在位20年

25、廪辛,子先,祖甲之子,前1160年-前1156年,在位4年;

26、康丁,子嚣,廪辛之弟,前1156年-前1147年,在位9年;

27、武乙,子瞿,康丁之子,前1147年-前1113年,在位34年;

28、太丁,子托,武乙之子,前1113年-前1102年,在位11年;

29、帝乙,子羡,太丁之子,前1102年-前1076年,在位26年;

30、帝辛,子受,帝乙之子,前1076年-前1046年,在位30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纣王到底对贾夫人做了什么,以至于美丽的她跳楼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正月元旦过新年,镇国武成王黄飞虎的府上,里里外外一片喜气,换上了新衣的下人们将一道道菜肴送入厅内,这里黄飞虎正在和他的弟弟黄飞彪、黄飞豹,以及好友黄明、周纪、龙环、吴谦,并三个儿子黄天禄、黄天爵、黄天祥,欢聚饮宴,觥筹交错间,天色渐晚,府上陆续燃起了灯笼,给王府更添几分喜气,此时,忽然一个侍儿跌跌撞

  • 武王去世后,为何由周公辅佐成王,而不是姜子牙?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灭商后的第三年,周武王由于积劳成疾、溘然长逝。临终时,他让其四弟周公旦即周公,辅佐他的儿子姬诵,即称为"周公辅成王",而当时姜子牙作为牧野之战的总指挥,其才能也不在周公之下,为什么周武王不让姜子牙辅佐成王呢? 首先,周武王担心姜太公的权势给周朝带来威胁。由于姜太公在伐商纣的功劳最高,周武王将其分封于

  • 女娲想杀纣王被金光所阻,金光从何而来?是哪路神仙在守卫纣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这首诗是纣王在女娲像前题写的,当时的情形是丞相商容为了讨纣王欢心,就建议纣王外出郊游,顺便可以祭拜一下女娲娘娘。他对纣王说,马上就是女娲的寿辰,所以纣王应该去郊外祭拜一下这位在神仙界德高望重的女神。纣王作为一国之君,每天为国事忙得不可开交,对上天的事不见得会那么熟悉,更不见得就知道女娲的背景与个人资

  • 西晋文艺世俗精神的成因是非正义性政权的建立和分封制的内在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怎么评价西晋的分封制,晋武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魏晋乱世的特点

    “以未成之晋基,逼有余之魏祚”、“天未启时”云云,明白道出司马氏以晋代魏不合天时,“智竞”、“力争”揭示司马氏代晋前的种种阴谋。初唐史臣洞察了司马氏提倡“以孝治天下”的真实动机。既然“以孝治天下”主要是掩耳盗铃之举,就很难发挥淳化世风、巩固统治的作用,反而在社会上滋生“贪鄙、淫僻”的风气。一、非正义

  • 为一件古老兵器,探求上古时代上党部族,展示商代对此战略要地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上党位于“太行之巅”,古人也以“太行歧路羊肠曲,上党云山马儿尖”来形容其交通不便。虽然,上党地区的交通不便,但由于上党“盘踞太行之上,居天下之脊,当河朔之喉”,“肘京洛而履京浦,倚太原而跨河朔”,所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历史上,为了争夺上党的控制权展开的大规模战役不计其数,其中最为著名的有

  • 古代商朝的防御体系是怎样的?对皇城的保护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老涵商朝无论夏氏是否堕落到了谢氏的程度,商氏只是作为历史上的第一个宣传者,还是周氏和后来的自旋医生编造了整个故事,都可能永远不得而知。然而,看来,桀的行为很可能激怒了夏族国家和其他民族,他们欢迎另一种选择.在这种选择下,他们可以享受更大的自由或至少更少的负担,并成为早期的支持者,可能会获得更大

  • 秦国一统天下除了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之外,这个因素起了很大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国一统天下谁功劳最大,秦始皇的雄才大略,秦国一统天下完整版

    [var1][var1]它就是盛行于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简言之就是远交近攻。从地理位置上看,秦位于函谷关以西,又被称为关西。而其余六国均位于函谷关以东,又称为关东诸国。秦国使用计谋拉拢一些国家来打另外一些国家的策略叫做连横,而其余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的策略就是合纵。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合纵连横的代

  • 屈原跳的是什么江在哪个省?有什么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屈原跳的是什么江[var1]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但他也是因爱国而死。公元278年,楚国君主听信佞臣谗言,导致国破人亡,屈原满怀羞愧之心投江。这条江叫汨罗江,发源于黄龙山,上古时期罗国倚江而建,故名为汨罗江。[var1]汨罗江在哪个省汨罗江所属湖南省岳阳市,汨罗江口汇入洞庭湖。汨罗江

  • 被秦王李世民亲自灭掉的四大反王,皆非等闲之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世民怎么收服各路反王,隋末李世民剿灭了多少反王,唐王李世民怎么夺得政权

    [var1] 刘武周 在河南,有个叫王世充的“反王”,他原是一个博览群书、通读经典的大知识分子,不过他不是中原人,血管里流淌的是西域胡人的血。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后,其国号是“郑”; [var1] 王世充 在河北,有个叫窦建德的“反王”,此人是位农民大哥,看起来忠厚慷慨、生活简朴,最爱行侠仗义。他当过隋

  • 赵、魏、韩“三家分晋”后,晋国的国君到哪里去了,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就是这么强大的晋国,最后的下场却和周朝有些类似,国君被诸侯不断架空,最后终于爆发了“三家分晋”,以至于晋国从历史上彻底消失,那么晋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在“三家分晋”的过程中晋国国君下场又如何呢?[var1] 六强变四强 到了公元前497年,经过晋国内部的一系列动乱之后,其实当时的晋国国君实权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