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很多人也知道,他就是杨继盛。
杨继盛是直隶容城人,小时候的杨继盛非常贫困,史书对他的记载是:“幼苦家难,贫楚甚”。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杨继盛并没有忘记学习,“力学坚苦……每读书月下,夜手与桶冻住,至房,口呵化开……”。可见杨继盛读书多么刻苦。很多人八岁的时候,都趴在父母的膝前淘气,而杨继盛呢?八岁的时候就已经上山放牛了。
这种艰苦的环境,让杨继盛养成了非常坚韧的品格,同时艰苦的环境也启迪了他早慧的心灵,在磨难之中,杨继盛一步步成人成才。
嘉靖二十六年,杨继盛中进士,然而,当时的杨继盛只是南京兵部的一个小官,不过这时候的杨继盛却心怀天下。当时明帝国的北方面对的是俺答的入侵,这些蒙古人在北方杀害百姓,而此时的杨继盛却满怀期待地说:“欲吏部用之以治兵士也”。杨继盛的意思就是虽然我是一个小官,但是吏部要是用我的话,我一定前去北方抗击蒙古人。
公元1551年,36岁的杨继盛来到了北京,他果然前往了兵部,出任的是兵部车驾司员外,当时年轻气盛的杨继盛希望和蒙古人大干一场,可是当时的朝廷乌烟瘴气,根本不干事。“上下所行,支吾常套,不得著实干事”。这句话说的就是当时的朝廷,包括嘉靖皇帝在内都是尸位素餐。
然而,对国家充满热爱的杨继盛坐不住,他奋笔疾书驳斥当时朝廷的《开市稿》策略,该策略是明朝当权者和蒙古人做生意牟利,而杨继盛是严厉反对政府这样做的,他直接列举开市的十不可,五谬。然而,杨继盛的反对也为他招来了麻烦,因为触及到权贵的利益,权贵们纷纷弹劾杨继盛,最后杨继盛被关进了虎头牢。
在监狱中的杨继盛依然坚持自己的主张,然而,那些奸臣想让杨继盛死在监狱中,他们百般折磨杨继盛,将杨继盛打的皮开肉绽,杨继盛从监狱中出来后,被贬到了甘肃。
到甘肃后的杨继盛得到了百姓的深深爱戴,他处理甘肃官场的蝇营狗苟,一心为百姓做事,百姓都称杨继盛为“杨父”,在杨继盛离开甘肃的时候,上千百姓来送他,史书记载:“百姓数千人哭送于道,呼喊‘杨父’不绝。”
在公元1552年的时候,杨继盛再次回到了北京,他出任兵部武选侍郎,这一次为了国家,杨继盛要对抗的是庞然大物的严嵩。
严嵩是明朝出了名的大奸臣,《明史·严嵩》对严嵩的描述是:“无他才略,唯一意媚上,窃权罔利。”对这样的国家蛀虫,杨继盛是深为痛恨的。
之后,杨继盛开始了弹劾严嵩的壮举,他直接列举严嵩十大罪五大奸,力陈严嵩祸国殃民的罪行,然而,杨继盛人微言轻,他根本撼动不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严嵩。
最后,杨继盛被严嵩关进了虎头牢。监狱中的杨继盛表现出了非常人般的伊利。严嵩让人对杨继盛言行拷打,杨继盛当时的惨状史书也有描述:
“两腿肿胀冲心,不能忍,又无药可用,又无刀锥可刺……虽将钟打碎,取瓦之尖而锐者,将竹筋破开,夹瓦尖在内,用线拴紧,以尖放疮上,用鼓捶打筋入肉五六分……遂出血,两腿打有五六十个孔,流血处喷丈余,后则顺腿流于地,一时约十数碗。”
可见当时杨继盛受到了多严重的折磨,史书还有描述:“至二十六日,则右腿已溃,将皮割去,内肉流于地,如稀糊。”
然而,在这样的疼痛之中,杨继盛仍然惦记着自己的祖国,他在阴冷的监狱中,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血书:
“破空不奈西风冷,况复萧条一敞袭。疏雪飘残忧国泪,寒更敲碎贯城愁。悲歌劳忧渐燕士,坐卧浑忘是楚囚。四海寻家何处是,此身死外更无求。”
这首诗深刻表现了杨继盛爱国无门的无奈心情。公元1555年,即嘉靖三十四年十月的秋审中,严嵩把杨继盛的名字写在其他死刑犯的名单后面,混账的嘉靖不核对名单,直接将杨继盛也杀了。
杨继盛在死之前,他大义凛然地说出了自己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这个年少家贫的杨继盛,对大明帝国可以说是充满深深爱意的,他的一生是爱国爱民的一生,也是清白正直的一生,这样的人,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崇敬的。文章参考资料《明史·杨继盛》《明史·严嵩》《言行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