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和刘邦的耳朵

李世民和刘邦的耳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075 更新时间:2024/1/15 20:35:30

文 / 子玉

作为“贞观之治”的缔造者,唐太宗李世民这人其实很有嚼头——

在打天下时,李世民是勇猛无比的将军,敌人的鲜血灌满了他的双袖,而他却表现得越来越兴奋;为了坐上帝位,他在一天之内杀死了亲哥哥和亲弟弟并处死了十个侄子,父亲也在那天几乎失去了所有权力,只能无奈将帝位禅让于他;治天下时他是胸怀宽广的“天可汗”,海纳百川,将大唐的盛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纳谏这个领域,他表现得非常有耐心,即使魏徵等人如何过分,他都会择其善者而从之。

可以说,这个人是秦始皇、刘邦、项羽、朱元璋等人的综合体,在哪个领域他都处于塔尖的头部位置。

为什么李世民这么生猛的人他却能将自己的忍耐力发挥到极限去接受来自魏徵等人语言上的挑战?

要知道,要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对一个皇帝来说不亚于一场苦战。有一次,李世民就差点没绷住,扬言要杀了魏徵这个乡巴佬。

他为何非要和自己死磕,在纳谏的路上苦苦煎熬?

因为太宗明白:这事对他有好处,是治理大唐的良药,他必须得打磨自己的性子想办法去吸收。

最终,太宗君臣不仅打造了“贞观盛世”,将帝国的影响力辐射到西域、中亚等地区,更是给后世营造了一副“君明臣直”的和谐画面。

反观隋炀帝杨广,他就是因为将大臣们进谏的门给关上了,从此让自己、让隋帝国走向失控,直至灭亡。

杨广天生优越感极强,不管是颜值,还是才华,他都觉得自己是天花板的存在,他曾无比自负地说:

“就算不靠血缘,大家公开比拼才华,那么我肯定也是第一名,江山也必定由我来坐。”

而且,他的嫉妒心极强。当薛道衡作诗压了他一头时,杨广极其的不爽:“一个臣子怎么可以这么不懂事?”

不久,杨广随便找了个理由,将薛道衡赐死。

▲杨广 电视剧《隋唐演义》/剧照

每一个独立事件,当他成为“新闻”被传播时,影响的往往会是一个群体。同理,杨广杀了薛道衡,就是向隋帝国的官僚群体传递一个信息:

“你们都不如我聪明,以后就别瞎想,给我提什么建议,好好干活就是了。”

所以,当杨广甩开膀子各种折腾时,员工们只能跟着他的思路来,哪怕关东已经燃起了熊熊火焰,大臣们也只能跟着皇帝去打高句丽。

直到内部的关陇贵族集团起来反对杨广时,此时他才猛然醒悟,自己好像已经没有机会了。

一切的根源都是:他不允许大家向他提建议呀。

可是,直到死亡的那一刻,他都觉得自己长着一颗好头颅,是员工坑了他。

此时,笔者想起了秦二世胡亥。当胡亥面对赵高派来杀他的人时一脸惊恐,他向身边唯一的宦者发出了灵魂之问:

“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

宦者的回答是:“我要是早告诉你,恐怕活不到现在呀。”

是的,胡亥对父皇缔造的大秦帝国很有信心,当他收到陈胜起义的消息之后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帮自以为是的家伙,毛毛虫而已,成不了什么气候。

为了避免有人再拿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来烦他,胡亥果断将使者给杀了。从此,再也没有人向胡亥传递有关关东之乱的消息。反之,他收到的都是,一片祥和的欺骗之语。

所以,当周文打进关中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这是事实。

章邯暂时性扭转了局面之后,胡亥接着又恢复了掩耳盗铃的模式,继续无限信任老师赵高。

哈,大家其实都知道赵高是个什么货色,可又有谁敢向胡亥说真话呢?

终于,胡亥连当一个平头老百姓都是奢望。

究其原因,胡亥的根本问题在于:本身就能力不足,他又给耳朵安装了一扇门,还上了锁。

谁说吴王夫差又不是这座围城中的人呢?

▲夫差 电视剧《卧薪尝胆》/剧照

当夫差一举灭掉越国时他的心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他觉得:吴国已经具备了争霸中原的实力,他夫差也是一个不世出的天才君主。

所以,他慢慢就有点听不进去伍子胥的话了——

伍子胥建议夫差杀了勾践灭了越国,可夫差不仅保留了越国的组织架构,还留了勾践一命;当夫差一力将目标对准齐国时,伍子胥是怎么拉也拉不住;伍子胥告诉夫差,勾践这些年很努力,好像很有大志的样子,还是将越国先给灭了,夫差直接无视......

更过分的是,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忠言逆耳也就罢了,他转身却拿起了伯嚭递过来的糖吃得是滋滋有味,还将伍子胥给赐死了。

失去了伍子胥,吴国再也没有人给他传递勾践的有关信息。终于,吴国被越国灭国。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夫差用头发覆盖住了自己的面部。是的,他没脸在地下见伍子胥。

后来的项羽,也有一位如伍子胥般的忠臣,范增。

范增虽然比不上伍子胥的才华,但他最大的作用是能够随时为项羽纠错。可项羽骨子里却和杨广是一类人,无比自负,他天然对那些逆耳的话有一种抗拒心理。

所以,当范增刺耳的话说多了,项羽自然将他视作一包苦药,根本不想喝。

而陈平之所以能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君臣,将范增运作出局,原因正是,他对项羽个人性格通透的认知。

可夫差在临死前还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项羽至死都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错:

“都是老天要灭亡我,和我的个人能力没有关系。”

为了证明自己,项羽还在绝境中对汉军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冲锋,斩将夺旗,尽情向大家展示着他的个人能力。

估计当时刘邦都想笑——

“我这兄弟就知道逞个人之勇,没用。”

所以,项羽至死都没有活明白,妥妥的悲剧人物。

反观刘邦,这人虽然身上有流氓的刺,但他在面对忠言逆耳时却能够做到虚心倾听——

郦食其骂刘邦没有礼貌,洗着脚接见自己,刘邦马上改,以正式的礼仪接待了他;

樊哙看着沉浸于咸阳宫百花丛中的刘邦时,根本就没客气,“秦朝好像就是这么灭亡的,沛公也想学?”。刘邦马上改,还军霸上;

张良告诫刘邦:“你操盘不了大军团作战,还是交给韩信干吧。”刘邦虽然不喜欢、不信任韩信,但还是乖乖照做;

刘邦有一回喝酒飘了,大骂随何等儒生是“腐儒”,随何直接生怼:“敢问大王当年,以五万步兵,五千骑兵,能拿下英布的九江国不?”。刘邦赶紧摆正了姿态;

刘邦更立太子的举动引起了一大拨人的不满,周昌要抗命,叔孙通以死相逼,刘邦一点也不反感,对这两人照常重用;

陆贾认为刘邦“马上治天下”的理论是开玩笑,刘邦虚心接受了他“马下治天下”的方案,还让陆贾给他整理总结秦亡的教训;

......

说实话,刘邦根本就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传统的道德在他这没用,对他形成不了任何束缚。他好色,口无遮拦,能将彭越冤杀,在项羽要煮了他的父亲时他能够说出“给我也分一杯羹”的绝情话,简直就一混世魔王,心比石头还要硬。

▲刘邦 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

但他却能虚心地接受任何人给自己的建议,忍受许多自己不喜欢的人,甚至将自己好几次都想杀掉的雍齿给封为了列侯。

他为何如此矛盾?

其实,他和后来的李世民是同一类人:本身是个狠人,但却能为了自己的事业忍受各种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

也许,这正是干大事的人所共有的特质。

所以,有时候,你千万不能以自己的格局和见识去评价你的老板,那样,肯定会偏差很大。

你觉得呢?

评论区见。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

推荐阅读:

唐太宗和刘邦的作业

唐太宗的工作方法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吴起,战国第一奇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var1]图1战神吴起杀妻求将吴起本是卫国人,曾拜孔子的弟子曾子为师。吴起年少时就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总想做一番事业,出人头地。最初他在鲁国为官的时候,有一年齐国出兵进攻鲁国,鲁君知道吴起是将才,想要让他统兵出征,可是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这又让鲁君担心吴起会有二心,于是犹豫不决,一时拿不定主意。这

  • 商鞅的刻薄寡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商鞅在秦国实行新法以后,最初认为新法不便的秦民,有一些就转变观念,开始陈说新法的好处。结果商鞅一概不领情,说这些都是破坏法令的百姓,把他们全部迁移到边境。从此以后,人民再也不敢议论法令了。这是一个很坏的开端,一件事情为什么怕别人议论呢,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商鞅为了加强控制,鼓励老百性之间互相告奸,也是

  • 少年得志 必有余殃-孙权第二任太子孙和如何走向毁灭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一般意义上的关系即感情,感情的厚薄决定着关系的亲疏。——公方彬①孙和,字子孝,东吴太祖大帝孙权的老三,大哥孙登,二哥孙虑。孙和生于黄武三年(224年),他出生小时候聪慧伶俐,又因母亲王夫人的缘故,特别得到孙权的宠爱。孙权常常把孙和带在自己身边,衣服礼秩珍玩之类的赏赐,其他皇子不能与孙和相比。一、少年

  • 同门相残,剜骨之痛难以忘却,孙膑:活着,就是为了斩庞涓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就例如秦国名相张仪,那句名言一般“天下熙攘,皆为利往;庙堂蝇营,皆为名来”,他们出世入世,影响了天下大势的走向,然而在诸子百家之中,最过于神秘的莫过于“纵横”。[var1]甚至有不少人认为,纵横的创始人鬼谷子,虽然未出世,但是其却暗地里影响了整个战国格局,特别是门下四杰的出世,每一次都直接改变了战国

  • 张良与陈平对比,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这里进行一番对比。张良第一计:1, 收买敌将之计。刘邦打关中时,想要直接进攻峣下秦军,张良劝阻,说秦兵还很强大,不宜轻易跟他正面交战。并且献计:听说这位守关秦将是杀猪的儿子,市侩商人容易被利益引诱,不如派人持重金去收买这位秦将。刘邦按照张良的计策施行,果然使得秦将背叛秦朝,而与刘邦勾连。刘邦想要与秦

  • 孙权霸业:18岁的孙坚镇压起义,被朝廷提拔,成为一县的三把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咱们还是从孙权的父亲说起,话说,孙坚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武不凡,17岁就成为一个低级武官,这真的非常了不起。要知道,古代的男子,20岁的时候行弱冠礼,弱冠之后才算成年人。试问,你17岁的时候,在干什么呢?所以说,人比人气死人。最关键的事情,就孙坚成为武官之后,很快就迎来人生之中第一次战斗。熹平元年

  • 张骞头骨在南阳出土了?厉害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2020年这颗头骨在博望镇朱岗村的博望侯墓里挖了出来,后来就丢在了当地考古研究所的仓库里,也不知怎地,拿个叫“洛阳眼”的仪器测量了以下年份,定在约公元前160年,就经过几番讨论之后,认定这颗头骨或许是张骞的。推断的理由还一本正经的说是因为头骨颜色是黑褐色,下颚残留饥渴白色的牙齿,因为张骞出使过西域,

  • 三国二十四猛将中的五位智将:张飞排名第一没有争议,另外四位应该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马超排在张飞前面,似乎也不大公允:许褚跟马超大战二百三十回合不败,却被张飞在数回合之内一矛挑下马去——许褚醉酒只是借口,他跟张飞单挑的时候,已经喝完四五个小时了,当时“许褚当先,横刀纵马,引军前进”,根本就看不出一点醉态。在下邳土山之战中,徐晃和许褚联手也没拦住关羽,反而被青龙偃月刀砍得抱头鼠窜,要

  • 山阳太守袁遗:堂弟袁绍委任的扬州刺史,为何与堂弟袁术同室操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初平四年(193年),扬州刺史袁遗与扬州刺史袁术为了争夺扬州而爆发了大战。袁遗与袁术是堂兄弟,都出身汝南袁氏,为何要同室操戈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出身名门袁遗出身汝南袁氏,为袁绍、袁术堂兄。由于史书并未记载袁遗父亲的任何信息,所以他父亲袁氏与袁逢(袁绍之父)的具体关系不详,只能推测出是堂兄弟。袁

  • 李世民早年一直身体强壮,为啥活到51岁就去世了?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善政,那么,唐朝的“贞观之治”,可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历史。在当时李世民的统治之下,古代中国无论是在经济、生产亦或是人民的生活上,都无一不十分发达,充满勃勃生机。这段时期,也同样是史书上记载的辉煌年代,也给我们后世的人们无尽启发与敬佩。然而,恰恰是这个统治者——李世民,他的历史,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