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孟尝君的守墓人

孟尝君的守墓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591 更新时间:2024/1/27 6:19:03

孔浩 /图

战国时著名“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与其父靖郭君田婴的陵园,位于滕州市官桥镇狄庄村村头。从1991年起,狄庄村村民狄玉宝不光参与了陵园的建设,还不计个人得失,成了孟尝君父子的守墓人,经众人介绍孟尝君父子的故事。

近日,“微游枣庄”采访组一行来到官桥镇寻访古迹,在孟尝君陵园内见到84岁的狄玉宝老人时,他正一个人顶着寒风打扫地上的落叶。老人非常热情,看到我们一行到访,赶紧迎了过来,招呼我们到“礼贤馆”里先暖和暖和再参观。老人看到张兆明穿着短袖就从车内出来了,忙问他不冷,并说“我给你拿个棉袄吧?”逗得大家都乐了起来。

狄玉宝老人说,平时到这里来参观的人并不是太多,凡是来的,都是对名胜古迹感兴趣、对孟尝君有感情的,因此他都是热情接待,并非常乐意给大家充当义务讲解员。

通过与狄玉宝老人交谈得知,孟尝君陵园所处的位置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国故城的东北隅。孟尝君的父亲田婴在历史上著名的“马陵之战”中立下战功,被封于薛。田婴死后,田文继封于薛,死后均葬于封地。孟尝君礼贤下士、养士三千和焚券市义之举,深得后人赞赏。孟尝君父子的坟墓原来东西并列,相距30米,封土如山,墓室为石质结构,但据史料记载,在古代时坟墓就已被盗。再加上“文化大革命”,两座坟墓遭到铲平,墓前的碑碣也被破坏,连同官桥村前清代嘉庆年间所立的“孟尝君养士处”石碑,一并被彻底销毁。说到这里,老人连声说“文革”糟蹋了很多好东西,实在是可惜啊!

谈起现在陵园的情况,狄玉宝老人说,1991年春,官桥镇政府出资对孟尝君父子墓进行了重修,并在墓前立起了石碑。当时他和不少村民都参与了重修,坟墓修好后,他还接受村里的安排,留下来负责陵园的看护工作。第二年春天,镇政府在孟尝君父子墓前建起了“礼贤馆”,并拉起了围墙。1996年,镇里将文化中心的文物展览迁到了“礼贤馆”内,并征集了石翁仲、石羊等石刻摆在墓前,使陵园成为各地游人凭吊历史先贤的地方。

老人带着我们参观了收藏在陵园内的明代的木战车,以及部分农耕用具,并让我们欣赏了“礼贤馆”墙上的名人字画。接下来,老人从里屋拿出来两把塑料花和两个花盆,放到孟尝君父子墓前的石供桌上。他说:“这是我前两天专门买来的花,放在供桌上也显得好看。那边还有香,你们可以向两位先贤上香。”我们说还是三鞠躬吧,老人便站到旁边帮我们喊起了口号。

狄玉宝老人说,年轻人知道对先贤尊重,他感到很高兴。在这里工作,除了每天看护文物、打扫卫生、侍候花木、练练笔字外,他最喜欢的就是看到有人来参观、瞻仰孟尝君父子墓。而他更是乐意给大家讲解孟尝君的故事,以便让更多的人知道,在两千多年前,这一片热土上曾经有过的那么多的辉煌。老人表示,现在年龄大了,腿脚不灵活了,但他很是满足目前的状况,能整天和两位先贤在一起,这是令他感到满足的事情。

拜谒结束,狄玉宝老人拿出一个小本子,执意要我留下名字和单位名称,结果签字笔没有了水。老人遂拿出一支毛笔,让写在一张毛边纸上。刚一落笔,老人便说你练过书法,我连说写不好。但老人说:“留下一张字吧,落下你的名字,我喜欢书法。”看到老人如此执着,我只好匆匆照办。

老人将我们一行人送到陵园门口,我们和老人合影留念,老人还是不忘称赞张兆明的身体好,这么冷的天竟然只穿着短袖,又把大家逗乐。在欢声笑语中,我们和老人挥手告别,老人一再嘱咐,没事的时候再来……(写于2016年12月)

[var1]

[var1]

更多文章

  • 曹操为何不杀掉与自己有“杀子之仇”的张绣,曹操:我有错在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操为什么打张绣,张绣之死,贾诩劝张绣归顺曹操

    公元199年,汉末军阀强人袁绍为了南北夹攻曹操,派遣使者去往南阳郡招降张绣,张绣见袁绍诚意足足,便准备率部归降袁绍,一同对付曹操,而就在这时,张绣的心腹幕僚贾诩却极力反对张绣归顺袁绍,他对着袁绍派遣而来的使者,一脸不屑地说道:你家主公袁绍是一个连兄弟都容不下的一个人,他怎么能够容的下我家将军这样的国

  • 曹操得知大臣擅自放走死囚后,竟大喜道:不仅免死,还要加官进爵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放走死囚的人到底是谁?为何会让曹操说出如此一番话呢?原来,此人姓孙、名礼、字德达,涿郡容城人,孙礼年轻时因为家乡遭遇战乱,不幸与母亲走失。作为一个孝子的孙礼,这时真是感到了天昏地暗,感到了一个儿子没有照顾好母亲的罪责。就在孙礼百般失望的时候,一个好消息传来:战乱中,同乡人马台救了他的母亲,并且将

  • 孔子在鲁国改革,效果非常好,可为什么几个月后他就辞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鲁昭公在晋国去世后,鲁国人就拥立了鲁昭公的弟弟姬宋为国君,也就是鲁定公。鲁昭公被三桓赶出鲁国的事件对鲁定公感触很大,他心里清楚,不清除三桓的势力,鲁国公室就永远抬不起头来,永远会被牵着鼻子走。于是,他上任之后,就积极寻找能够削弱三桓的机会。定公五年,第一个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这一年,三桓势力最强的季

  • 孙权的错误决定导致吴国内乱,加速了吴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黄武八年(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后迁都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天纪四年(公元280年),吴国被西晋灭亡,三国时期正式结束,华夏再次进入了大一统时期。[var1]为什么说吴国灭亡的原因是孙权呢?因为孙权的错误的决定导致吴国六次内斗,从而导致吴国走向衰落最终灭亡。夺嫡之争赤乌四年(

  • 李世民和刘邦的耳朵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文 / 子玉作为“贞观之治”的缔造者,唐太宗李世民这人其实很有嚼头——在打天下时,李世民是勇猛无比的将军,敌人的鲜血灌满了他的双袖,而他却表现得越来越兴奋;为了坐上帝位,他在一天之内杀死了亲哥哥和亲弟弟并处死了十个侄子,父亲也在那天几乎失去了所有权力,只能无奈将帝位禅让于他;治天下时他是胸怀宽广的“

  • 吴起,战国第一奇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var1]图1战神吴起杀妻求将吴起本是卫国人,曾拜孔子的弟子曾子为师。吴起年少时就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总想做一番事业,出人头地。最初他在鲁国为官的时候,有一年齐国出兵进攻鲁国,鲁君知道吴起是将才,想要让他统兵出征,可是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这又让鲁君担心吴起会有二心,于是犹豫不决,一时拿不定主意。这

  • 商鞅的刻薄寡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商鞅在秦国实行新法以后,最初认为新法不便的秦民,有一些就转变观念,开始陈说新法的好处。结果商鞅一概不领情,说这些都是破坏法令的百姓,把他们全部迁移到边境。从此以后,人民再也不敢议论法令了。这是一个很坏的开端,一件事情为什么怕别人议论呢,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商鞅为了加强控制,鼓励老百性之间互相告奸,也是

  • 少年得志 必有余殃-孙权第二任太子孙和如何走向毁灭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一般意义上的关系即感情,感情的厚薄决定着关系的亲疏。——公方彬①孙和,字子孝,东吴太祖大帝孙权的老三,大哥孙登,二哥孙虑。孙和生于黄武三年(224年),他出生小时候聪慧伶俐,又因母亲王夫人的缘故,特别得到孙权的宠爱。孙权常常把孙和带在自己身边,衣服礼秩珍玩之类的赏赐,其他皇子不能与孙和相比。一、少年

  • 同门相残,剜骨之痛难以忘却,孙膑:活着,就是为了斩庞涓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就例如秦国名相张仪,那句名言一般“天下熙攘,皆为利往;庙堂蝇营,皆为名来”,他们出世入世,影响了天下大势的走向,然而在诸子百家之中,最过于神秘的莫过于“纵横”。[var1]甚至有不少人认为,纵横的创始人鬼谷子,虽然未出世,但是其却暗地里影响了整个战国格局,特别是门下四杰的出世,每一次都直接改变了战国

  • 张良与陈平对比,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这里进行一番对比。张良第一计:1, 收买敌将之计。刘邦打关中时,想要直接进攻峣下秦军,张良劝阻,说秦兵还很强大,不宜轻易跟他正面交战。并且献计:听说这位守关秦将是杀猪的儿子,市侩商人容易被利益引诱,不如派人持重金去收买这位秦将。刘邦按照张良的计策施行,果然使得秦将背叛秦朝,而与刘邦勾连。刘邦想要与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