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浩 文/图
战国时著名“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与其父靖郭君田婴的陵园,位于滕州市官桥镇狄庄村村头。从1991年起,狄庄村村民狄玉宝不光参与了陵园的建设,还不计个人得失,成了孟尝君父子的守墓人,经常向众人介绍孟尝君父子的故事。
近日,“微游枣庄”采访组一行来到官桥镇寻访古迹,在孟尝君陵园内见到84岁的狄玉宝老人时,他正一个人顶着寒风打扫地上的落叶。老人非常热情,看到我们一行到访,赶紧迎了过来,招呼我们到“礼贤馆”里先暖和暖和再参观。老人看到张兆明穿着短袖就从车内出来了,忙问他冷不冷,并说“我给你拿个棉袄吧?”逗得大家都乐了起来。
狄玉宝老人说,平时到这里来参观的人并不是太多,凡是来的,都是对名胜古迹感兴趣、对孟尝君有感情的,因此他都是热情接待,并非常乐意给大家充当义务讲解员。
通过与狄玉宝老人交谈得知,孟尝君陵园所处的位置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国故城的东北隅。孟尝君的父亲田婴在历史上著名的“马陵之战”中立下战功,被封于薛。田婴死后,田文继封于薛,死后均葬于封地。孟尝君礼贤下士、养士三千和焚券市义之举,深得后人赞赏。孟尝君父子的坟墓原来东西并列,相距30米,封土如山,墓室为石质结构,但据史料记载,在古代时坟墓就已被盗。再加上“文化大革命”,两座坟墓遭到铲平,墓前的碑碣也被破坏,连同官桥村前清代嘉庆年间所立的“孟尝君养士处”石碑,一并被彻底销毁。说到这里,老人连声说“文革”糟蹋了很多好东西,实在是可惜啊!
谈起现在陵园的情况,狄玉宝老人说,1991年春,官桥镇政府出资对孟尝君父子墓进行了重修,并在墓前立起了石碑。当时他和不少村民都参与了重修,坟墓修好后,他还接受村里的安排,留下来负责陵园的看护工作。第二年春天,镇政府在孟尝君父子墓前建起了“礼贤馆”,并拉起了围墙。1996年,镇里将文化中心的文物展览迁到了“礼贤馆”内,并征集了石翁仲、石羊等石刻摆在墓前,使陵园成为各地游人凭吊历史先贤的地方。
老人带着我们参观了收藏在陵园内的明代的木战车,以及部分农耕用具,并让我们欣赏了“礼贤馆”墙上的名人字画。接下来,老人从里屋拿出来两把塑料花和两个花盆,放到孟尝君父子墓前的石供桌上。他说:“这是我前两天专门买来的花,放在供桌上也显得好看。那边还有香,你们可以向两位先贤上香。”我们说还是三鞠躬吧,老人便站到旁边帮我们喊起了口号。
狄玉宝老人说,年轻人知道对先贤尊重,他感到很高兴。在这里工作,除了每天看护文物、打扫卫生、侍候花木、练练毛笔字外,他最喜欢的就是看到有人来参观、瞻仰孟尝君父子墓。而他更是乐意给大家讲解孟尝君的故事,以便让更多的人知道,在两千多年前,这一片热土上曾经有过的那么多的辉煌。老人表示,现在年龄大了,腿脚不灵活了,但他很是满足目前的状况,能整天和两位先贤在一起,这是令他感到满足的事情。
拜谒结束,狄玉宝老人拿出一个小本子,执意要我留下名字和单位名称,结果签字笔没有了水。老人遂拿出一支毛笔,让写在一张毛边纸上。刚一落笔,老人便说你练过书法,我连说写不好。但老人说:“留下一张字吧,落下你的名字,我喜欢书法。”看到老人如此执着,我只好匆匆照办。
老人将我们一行人送到陵园门口,我们和老人合影留念,老人还是不忘称赞张兆明的身体好,这么冷的天竟然只穿着短袖,又把大家逗乐。在欢声笑语中,我们和老人挥手告别,老人一再嘱咐,没事的时候再来……(写于2016年12月)
[var1]
[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