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优抚汉官,皇太极推开大清国门的明智之举

优抚汉官,皇太极推开大清国门的明智之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993 更新时间:2023/12/12 5:19:49

作者:杨新刚

自努尔哈赤基本统治辽东以来,辖区内女真族为主的总人口不过区区五六十万人,其中参与征战者多不过二十万人,那后金凭借什么才能够经营好他们夺取的“地盘”?

军队战斗能力强悍自不必说,但是常年的争战,严重摧毁了当地的文化教育事业,能够管家治国的女真族政务人才少之又少,能够纵横捭阖的谋略家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想要成就大业,务必广纳人才,特别是那种通晓汉文汉语、赞助军机、执箸设谋的文臣,这样才能够更加有力地推动自己的战争机器运转。这一点,努尔哈赤时期亦深知。

去哪里才能广纳人才?女真族之外,自然首推接受明朝良好文化教育的汉族人。明将李永芳便是最早的一个范例。

1618年,努尔哈赤起兵反明,抚顺成为努尔哈赤进攻明朝的第一个城镇。抚顺守军最高长官李永芳是土生土长的辽东人,长期驻守抚顺,对这一地区的情况了如指掌,地形地貌,关口险要等等非常地熟悉,他又很有人脉关系,消息灵通,努尔哈赤深知李永芳的价值,通过威逼利诱,李永芳以不屠杀城中百姓为条件投降。随后在李永芳的帮助下,后金人马迅速扫平抚顺周边的十余座城堡,几近兵不血刃,俘虏人口达三十余万,避免了一场老百姓被屠杀的厄运。

“伐明取边城,自抚顺始;明边将降太祖(努尔哈赤),亦自李永芳始”。抚顺成为努尔哈赤攻下明朝的第一座边城,李永芳则成为明朝投降满清第一人。

李永芳投降后,鉴于其特殊身份,努尔哈赤将第七子阿巴泰之女嫁给李永芳,并让他主要收探消息、策反明将,李永芳出色完成任务,努尔哈赤在辽阳之战、沈阳之战、四平堡之战接连大捷,李永芳功不可没,努尔哈赤赐予他“免死三次”的特权,并被提拔为总兵一职,负责统领万人组成的汉军。

重用李永芳开了优待明朝降官的先河。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因为李永芳抚顺归降,将另一个帮助满清建国的汉族功勋人物推上了历史舞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北宋名臣范仲淹《岳阳楼记》最能展现忠君爱国、关心天下黎庶的伟大诗句,我们自小耳熟能详。几百年来,范仲淹抵御西夏入侵的业绩、倡“庆历新法”以图中兴国家的壮心政见和一卷卷璀璨夺目的文章,在华夏大地传颂不泯,得到了历代朝野仁人志士的颂扬。他的这句至理名言,成为众多清正爱国之士的抱负和理想,也成了范氏家族教训后世子孙的家规。明朝嘉靖二十一年,继承先祖遗风的范氏子孙范聪,任兵部尚书,出督三边,缮治关隘,勘察居庸关至山海关三千里边塞的关隘崖堑,亲手绘制《山川战地要津图志》,以防蒙古人、女真人侵袭。但因得罪奸相严嵩而遭谗致仕,归里沈阳卫而郁郁病亡。范聪之子范沈,官居沈阳卫指挥同知,其生性刚毅,忠于国事,惜贫爱民,从不妄取民间一物,从不妄杀一名女真人。只因弹劾威震辽东的总兵李成梁横征暴敛、滥杀女真、诳功求赏、贪赎自肥而遭谗遭贬。沈阳难居,避祸抚顺,亲自镌刻“退一步”三字嵌于门楼,以压抑心中的愤懑,可又心焦国事,欲抑不能,愤郁而亡。范沈之子范楠,不阿谀辽阳总督、沈阳总兵的权势,不屈服于游击李永芳迫害,躬耕度日,活得清白。

二十出头的范楠之子范文程,明朝秀才,满腹经纶的他理应延续祖先遗留的荣耀,但不幸的是,他耳濡目染了父辈三代落魄的仕途窘境,更亲历着朝廷昏庸、抚边无策、杀戮过甚的辽东乱局。他一个热血青年,原本可以报效国家,但却偏偏遭受排挤,施才无望,报国无门。

这年,威名赫赫的努尔哈赤进攻抚顺城,李永芳放弃抵抗投降献城,一场从未预见过的场面呈现在范文程的眼前。此时的范文程亦深陷彷徨与迷茫的人生十字路口。执政者的暴戾、社会的动荡、家族的遭难……汇集成一股波涛汹涌的暗流一起涌上范文程的心头。这股暗流在范文程和明廷之间撕开了一条巨大的裂痕,这条裂痕如同汉族与女真族之间的裂痕一样,被历史的巨浪拍击、冲撞、肆虐,愈来愈宽,愈变愈深。

面对剧烈动荡的迷局,年轻人范文程做了一个决定,一个在同族人看来离经叛道、大逆不赦的决定。

抚顺失守,范文程和其他几千名官兵百姓一样成为了努尔哈赤的“战利品”。不堪被命运就此束缚的范文程主动求见努尔哈赤,将自己对时局的分析判断、自己的理想抱负和盘托出,得到了努尔哈赤的赏识,成为其身边的一位幕僚,从此展开了自己非比寻常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

对于范文程弃明投清,不妨从这几个方面做一下思考:一是李永芳将抚顺拱手后金,避免了屠城浩劫;二是投靠后金可以在动荡的时局中保全家人;三是借助后金政权施展才华和抱负;四是对明廷的极度失望和不满;五是其能够从狭隘的种族观念中跳出来,看清了大势,看破了时局。也许,对于当时“少不更事”的范文程来说,他想的只是能够“活着”。

诚然,范文程的贸然投诚是成功的。作为后金中的汉族官员,对于满腹经纶的范文程,如果说努尔哈赤对其是赏识,皇太极则对他是深深地依赖。登基之后的皇太极把范文程安置在自己身边,参与制定军政大计,经常与其讨论国政到深夜。平时,每逢与臣下议事,皇太极总是先问:范章京(清朝官称)知道吗?如遇臣下议奏有不当之处,皇太极就会问:何不与范章京商议?如果有些重大裁决范文程不在场,皇太极就会等到范文程到场时再做决断,简直到了言听计从的程度。范文程对皇太极和清政权也是一片忠心。他决策与枢密,运筹于帷幄,凡是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以及定军纪、立制度、招降将、安民心,处处竭尽全力。清朝开国时的规章制度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成为清朝开国元勋之一。

毋庸置疑,作为幕僚的范文程对皇太极的执政理念影响至深,从皇太极大刀阔斧革除弊政、改革官制(另述)等方面可见一斑。皇太极在处理满汉关系上更加务实,特别是优待汉官这一点来说,皇太极不同于努尔哈赤的过度拒外,对于归降的汉官都以礼厚待。明朝在东北的主要将领,如洪承畴祖大寿孔有德尚可喜等都在皇太极时期先后归降,成为清军中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皇太极这种对于汉文化、汉人的认同和接纳,缓和了此前满汉水火不容、势不两立的态势,这对于稳固后金政权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对其后的清朝执政者影响深远。

参考资料:《清史(上编)》(郑天挺)、《大清十二帝》(曲波、清馨)、《大清秘史》(姜若木)、《开国皇帝皇太极》(阎光亮)、《范文程》(颜廷瑞)。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更多文章

  • 乾隆评价他“开国诸王战功之最”,杀汉人数百万,现在被捧为情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乾隆评价诸王武功,乾隆王朝历史功过,乾隆战绩排行

    爱新觉罗·多铎,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皇太极的同父异母弟,多尔衮的亲弟弟。在现在很多清宫剧里面,多铎被浓墨重彩地塑造成了一位英勇善战、有情有义的热血男儿,比如在《孝庄秘史》、《山河恋·美人无泪》等电视剧里面,多铎完全就是一个“情种”、“情圣”、“英雄”的形象。▲ 《孝庄秘史》中的多铎可历史上的多铎,

  • 东北是满族的私地吗? 为什么清朝一直禁止汉人去那里,直到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满清入关之后,就把这个广袤的地方当成了私地,很多人就连边儿都摸不到,虽然有很多边远地方尚待开发,清朝却把大量的满族人口内迁,同时禁止汉人到东北去进行开发,当时的那里更是成了千里无人烟的地方,只有犯人流放宁古塔才可能进去到那里,这也为沙俄帝国入侵东北地区提供了契机。进入到19世纪,黄河下游广大地区

  • “天地会”确实存在,其流亡的成员还曾建立国家,今还有人说汉语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天地会历史简介,福建天地会总部遗址,天地会还存在吗

    天地会的创立确实和金庸小说中中说的差不多,确实和满清入关有很大的关系。满清刚入关的时候,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所以就疯狂的打压汉族,当时发生了很多的惨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天地会出现了,当时口号就是把满清赶出关外,这个组织前期的种种行为也确实和口号一样,一直在和清王朝做着斗争,但是,在斗争的过程中,

  • 乾隆刁难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的回答绝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在电视剧中,刘墉智勇双全,足智多谋,是乾隆跟前颇受宠信的一代能臣,百姓们感念刘墉的功劳,纷纷亲切地称呼他为“刘罗锅”。不过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跟前办事,那就是将脑袋别在了裤腰带上,稍有不慎就是砍头的大罪。据说,有一次乾隆想试探刘墉是否有真才实学,于是就问他: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而刘墉的答案可谓

  • 清朝皇室后人在这里居住,每天行跪拜礼,说着百年前的清朝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皇室行礼,清朝皇室是什么样子的,清朝皇室关系图解

    据说在清西陵的周围,有很多村庄,这些村庄里有很多人都是当年帮助清朝看守陵墓的人,其中的一个小村子,里面村民的生活很是奇怪,和我们现在的生活完全不一样,这些人大多是年龄比较大的人,而且似乎也不想走出村子,他们说的话呢,还是几百年前清朝人说话的口音,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清朝时期北京话的口音村中人也十

  • 清朝被黑的最惨的大将:现实很勇猛,电视剧中却变成无能胆小之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四大名将实力排名,清朝老兵,老梁说清朝真实历史

    自古以来,诸侯,藩王都是皇帝的心头大患。皇帝需要他们来帮忙稳定守住国家,但是又担心他们权力过大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年少的康熙也十分清楚这一点,他决定快刀斩乱麻,十分坚定果断地撤藩。就康熙的才智和胆识来说,再加上康熙一生的功绩,就够人们谈论上好一阵了,因此现代影视剧有许多讲康熙

  • 乾隆当年有十七位儿子,为何最后把皇位传给庶出的嘉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嘉庆是乾隆的第几个儿子,宰相刘罗锅乾隆传位给嘉庆,乾隆嘉庆

    乾隆皇帝的立太子之路,简单说就是四个字:“立谁谁死!”嫡长子永琏,看名字就能知道他对这个孩子有多深的期望吧——琏是古代宗庙中盛黍稷的器皿。乾隆本来秘密把他立为太子,结果,9岁,永琏感染伤寒病逝了。接下来,孝贤皇后又给他生了一个永琮。这个名字还是能看出来有多爱——古代一种玉器,外边八角,中间圆形,常用

  • 康熙遗产800万,雍正遗产6000万,乾隆遗产:留了1个男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继位以后,历史上出现了康雍乾盛世。(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康熙帝名叫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的第四任皇帝,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时间共计61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对康熙帝而言,他执政初期的形势却不大乐观,先有权臣鳌拜虎视眈眈,后有三藩和噶尔丹暗中蓄力,康熙帝唯一能做的,就是

  • 重温《孝庄秘史》:那件“被扯烂”的衣服,已说明皇太极不爱孝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皇太极爱玉儿吗?曾几何时,我以为是爱的。无论是永福宫外,他满心期待地问玉儿“嫁给我,有没有觉得委屈?”还是得知玉儿与多尔衮之间的往事时,他黯然神伤地感叹“我渴望着全部的你,你的人,你的心。可是你的心,很久很久之前就给了别人”。亦或者是为了引玉儿吃醋、嫉妒,他不顾众议地娶了玉儿的亲姐姐海兰珠,并给了海

  • 曾国藩家书: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农家子弟出身,最终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进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整个清朝以一介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并在晚清恶劣、剧变的政治环境中全身而退,去世之时获得清廷国葬的最高优待,还让子子孙孙都能获福。这个人就是曾国藩。毛泽东说:“予于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