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东巡祭祀,为什么要跑到齐国祭拜八神?齐国:真看得起我们

秦始皇东巡祭祀,为什么要跑到齐国祭拜八神?齐国:真看得起我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796 更新时间:2024/1/24 7:51:24

上一讲谈到,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登临泰山,举行了神话谱系中不知第几次,但真实历史中开天辟地第一次的封禅大典。这虽然是东巡祭祀之旅的一个高潮,却远远不是旅途的终点。秦始皇还要继续向东,到海边巡游,依次祭拜名山大川,祭拜“八神”。

第一次看到大海,对于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来说应该是一种相当震撼的视听体验吧。大海深处到底都有些什么,是否存在遥远的对岸,对岸生活的到底是和自己一样的人类,还是某种更加高级的生灵···面对无垠的未知世界,问题总会层出不穷。

[var1]

需求自然会催生供给,问题自然会催生答案。战国末年,最有资格回答这些问题的专家就是齐国人邹衍。不难想见的是,答题人即便不是邹衍,大概率上也会是某个生活在海边,见惯了大海的齐国学者,而不大可能是内陆人士。

秦始皇巡行海边,看到的是渤海。在邹衍的地理观里,渤海属于裨海,也就是小型海洋,在裨海之外还有所谓大瀛海,意思是大型海洋。中国被裨海包围着,陆地部分分为九州,但这只是小九州,因为像中国这样被裨海包围的陆地一共9个,互不相通,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九州,或者说大九州。中国只是大九州之一而已,称为赤县神州。

“神州”这个词就是从邹衍来的,今天我们还在沿用。但邹衍的著作没能流传下来,我们只能从《史记》和《吕氏春秋》里边看到一点不太清晰的轮廓。大九州彼此之间隔着裨海,而大九州这样的组别很可能也有9个,彼此之间隔着大瀛海,所以像赤县神州这样的陆地仅占全世界陆地区划的1/81罢了。

只看赤县神州的话,规模有多大呢?《吕氏春秋》有记载:“凡四海之内,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我们还可以把尺度放大,跳出四海之内,看看四极之内:“凡四极之内,东西五亿有九万七千里,南北亦五亿有九万七千里。”这是邹衍一派的说法,所谓的亿,和今天的涵义不同,指的是10万。那么全部的大地和海洋组成了一个边长597000里的正方形,而“四海之内”,大约就是秦朝的版图。粗略换算一下,秦朝版图仅占全部四极之内的2%。

当时的人们即便不敢完全相信这些说辞,但至少很容易得到一种发,那就是未知世界远远大于已知世界。秦始皇东临大海,既看到了自己向东征服的极限,也看到了未知世界的起点。不久之后,他就要换一种方式展开新的征服事业了,毕竟处理日常的管理事务远不如征服新世界来得畅快。

[var1]

秦始皇这次东巡,本意应当是处理日常管理,所以每一个步骤都有很现实的意义。祭祀齐地的名山大川,相当于在封禅之外,又从“祭不越望”的传统上强化了一次自己对齐国的所有权。齐国本土的名山大川,以前只有齐王才有资格祭祀。同样受到祭祀的所谓“八神”也是齐国的本土神灵,分别是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各有各的祭祀地点。

秦始皇祭祀八神,需要跑遍齐国全境。

没想到这一跑,竟然从现实世界跑向了奇幻世界,这是后话。

“八神”当中,最后接受祭祀的这位四时主,顾名思义,是主宰四季的神灵,祭祀地点在琅琊,今天的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史记》记载,秦始皇登上琅琊山,兴致盎然,竟然逗留了3个月之久,好好休了一个长假,又营建了一座琅琊台,照例刻石纪功,歌颂奉朝的伟大辉煌和自己的志得意满。秦始皇兴致一高,还迁徙了3万户平民,让他们定居在琅琊台下,给他们免除了12年的赋税。

这一次刻石的内容特别值得一谈,体裁照例还是四言句,重点有这么几个:一是宣传帝国生活的政治基调,那就是重农抑商,老百姓只要好好务农,就不愁致不了富;二是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三是天下从此有皇帝罩着,太平无事了,不打仗了,大家都要好好学习法律,都做守法良民,安分守己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四是重申帝国的疆域——这里我们有必要看看原文: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

[var1]

这段文字,简要标明了秦朝东西南北四方疆界,乍一看很明朗,细一看就会发现,这样一个版图既不全真,也不全假,而是一半真实,一半想象。

所谓“西涉流沙”,西部以沙漠为界。秦朝版图是不是真的到了沙漠,并不重要,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有人的地方都归我管,而沙漠是无人区,无人区不归我管;二是有意使齐国人联想到齐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因为当年齐桓公给自己表功的时候,说自己“西伐大夏,涉流沙”,措辞和秦始皇的“西涉流沙…北过大夏”如出一辙,这是齐国人熟悉的腔调,有亲切感。

再看“南尽北户”,北户到底是什么意思,并不清楚,可以参考的是唐朝学者颜师古的《汉书注》,说汉朝的日南郡之所以叫日南郡,是因为当地位于“日之南”,当地住宅都在北边开门开窗,这样才能照到阳光。

这个日南郡,是汉武帝在南方开疆拓土之后设置的一个郡,位于今天的越南中部。

我们知道,中国处在北半球,房间格局从来都讲究坐北朝南,如果反过来变成北户,也就是坐南朝北,那就意味着终年没有阳光直射。而问题是,越南中部虽然在今天中国最南方以南,但毕竟没过赤道,还在北半球的范围之内。具体来说,日南郡的范围在北纬17度左右,坐南朝北盖房子显然不太合适。

[var1]

《水经注》引南朝人范泰的《古今善言》,说东汉时期,日南郡公务员张重进京汇报工作,汉明帝满怀好奇心地问他:“在你们那边,阳光真是从北边照过来吗?”

张重答道:“咱们汉朝还有个云中郡呢,但并不坐落在云彩之中,还有个金城郡,也不是拿金属铸造出来的。我们日南郡只是叫这么个名字而已,天下各地的太阳还不都是从东边升起来的。”

张重的回答虽然在理,但汉明帝的问题问得不好,太笼统了。事实上,在北纬17度左右,一年当中真的会有大约50天时间,朝北的窗户可以有阳光直射。而日南郡的得名,根据《水经注》的说法,是通过日晷测量日影,再结合北极星的方位,总之是由天文观测的依据来的。这就意味着,当地人盖房子未必真的坐南朝北,所谓北户,或者《史记》当中的另一个说法“北向户”,要么说的是当地的北窗在一年之中有机会接受阳光直射,要么这只是北方人对遥远南方的夸张想象而已。

联系一下秦朝的实际情况,虽然王翦大军在灭楚之后继续南征,平定百越,但要等到琅琊刻石5年之后的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才在岭南设置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也就是说,在琅琊刻石的时候,秦朝版图的“南尽北户”虽然指日可待,但还没有成为现实。

[var1]

再看“东有东海”,这倒是显而易见的,至于“北过大夏”,就完全让人看不懂了。学者们做出过各种猜测,莫衷一是,但秦始皇心里未必真有什么明确的疆域概念,理解的关键在后面这几句:“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也就是说,人类能够抵达的地理边界,就是帝国的疆域边界,皇帝的丰功伟绩比传说中的五帝还高,他不但是全人类的大恩人,还是全体动物的大恩人。那么顺理成章的是,不论在多么遥远的地方,所有的人和所有的动物都应该乖乖听皇帝的话,服从皇帝的管。

但有人就是不服他管。怎么办呢?我们下一讲再谈。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下期再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带头造反的人,为何都以失败告终?朱元璋一语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从少数民族手里夺取全国统治权的中原皇帝。但是,元末群雄中,朱元璋是最晚起义的,属于后来者居上,之前有韩山童、陈友谅、张士诚等人。正因如此,朱元璋称帝之后,为了明朝的长治久安,除了励精图治外,屡次下诏教化百姓。朱元璋说宁可饿死也不要造反,因为造反的成功率极低,带头造反的人

  • 秦国明明是夏天,却冻得冻死了人,这关联着嬴政亲政和嫪毐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讲我们进入始皇帝六年(前241年),由春申君黄歇牵头的新一轮的合纵伐秦在这一年里轰轰烈烈地展开了。燕国和齐国果然置身事外。这是战国时代的最后一次合纵,参与者和作战经过都不明朗。《资治通鉴》采录《史记·春申君列传》的说法,合纵5国分别是楚、赵、魏、韩、卫,楚考烈王为纵长,也就是联军名义上的领袖,春

  • 秦国法律中最值得借鉴的一条法令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国法律对后世影响多大,古代法律有哪些值得借鉴,秦国

    其中有一条法令让人印象十分深刻,就是在官员选拔上规定:“举人而所举者不善,举与被举同罪。”就是说你推荐的人如果犯了罪,你也就要连坐承担相应的罪行!秦相范睢虽然位高权重,深得秦昭襄王信任倚重,为秦国崛起立下过不少汗马功劳,但由于其推荐的两位恩人郑安平、王稽先后战败投降敌国,范睢也不得不被连坐罢相。正是

  • 那个被嘉庆帝追封为皇贵妃的女人,才是乾隆后宫中备受宠爱的汉妃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后宫晋升制度非常严格,特别是康熙皇帝,他非常注重后宫女子的出身,严格按照她们的出身等级晋封,尤其是对汉家女子的晋封等级更是严格。康熙的顺懿密妃王氏,曾为康熙生了三个皇子,按理说应该母以子贵封妃,但康熙对她的晋封严格按照等级制度来的,只是在康熙五十七年晋封王氏为嫔。雍正继位后,才尊封她为密妃。比起

  • 立下大功的汉军八旗子弟,为何被乾隆强制出旗,为后世埋下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乾隆时期的八旗战斗力如何,汉军八旗,清朝的八旗是指哪八旗

    当时的汉人人口过亿,而清廷统治者为了笼络人心,稳定天下,因此对汉八旗军十分重视,但随着康熙平定天下后,这些汉军的地位越来越低,被满清以及蒙人所看不起。只是,立下了大功的汉八旗子弟,为何会被乾隆强制出旗,为后世埋下隐患?首先就是八旗子弟的人数增加,这些八旗军们可享受诸多的特权,不仅能分到大量的土地,也

  • 清朝时,天地会2成员逃去海外当国王,国土比国外大,至今说汉语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天地会,清朝天地会有多少个堂主,清朝天地会的创始人

    “一拜天为父,二拜地为母.....七拜陈近南先生,八拜兄弟和顺。”这是天地会著名的“八拜歌”,看过金庸小说的人对天地会3个字都不会感到陌生,影视剧中,天地会的创办者陈近南身怀绝世武功,还收过韦小宝为徒。虽然影视剧跟现实之间总有一定差距,但天地会是真实存在过的组织,陈近南也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不过

  • 清朝后宫嫔妃耳饰是满族特有风俗,入关后逐步受到汉族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满族耳饰,清朝后宫嫔妃头饰,清朝妃嫔朝服

    最早应用的饰品之一——耳饰耳饰可能是人类最早应用的首饰之一,在中国距今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就开始使用玉材制作精美的玦,而稍后的新乐文化则出现用煤精制作的珰。在古代汉语中“瑱”、“珥”、“珰”值的都是耳饰。《说文·玉部》:“瑱,以玉充耳也。从玉,真声。”“珥,瑱也。从玉耳,耳亦声。”《释名·释首饰

  • 清朝唯一的汉人皇后,只是一个宫女,为啥能成功上位成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清朝,也确实有一个汉人女子成为皇后,她就是令妃,不过这也只是死后追封的。令妃出生在魏氏家族中,她的父母都是汉人,尽管家族也十分荣耀,但和那些八旗来比还是要低上一头。作为上三旗的包衣,家族和皇室的联系密切,因此令妃从小就被带入皇宫内,成为了宫女。到了后宫时,正是富察皇后的教养,才让她的地位提升。

  • 汉献帝和康熙同样被架空,为何两人结局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这个人,贵族出身,他背后所代表的不是他一个人,而是一整个集团。而汉献帝虽然作为皇帝,但是但凭他个人的力量是没办法诛杀曹操的,除非依仗别人的势力,但是这样做的话,也无非是从曹操的傀儡变成了其他人的傀儡而已。那依这样说,汉献帝陷入了死地了吗?是的。那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他诸侯能甘心吗?不会有人以

  • 汉旗秀女被选入宫,要不是雍正暴毙,熹妃圣母皇太后的位置怕不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的她入宫后的一生可谓是步步惊心!作为满清统治的清朝,她一个汉人的女儿却被选入后宫已经是万幸了。然而她通过自己的手段与魅力征服了雍正,可想而知雍正这样务实的男人都被她征服了,她到底有多厉害呢?她是燕京盐运使安某的女儿,名为安春晓!看她入宫之后就知道了。安春晓入宫以后,凭借着自己家里殷实的背景深受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