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朝以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经历了怎样的变故

夏朝以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经历了怎样的变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421 更新时间:2024/1/20 23:13:35

大禹凭借治水之功接替舜成为了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大禹继承首领之位后又通过征伐南方的三苗部族巩固了自己在军事方面的无上权威。相传大禹曾在涂山、会稽等地召集天下各部族会盟并铸造九鼎以象征权威。据说有次会盟时防风氏的首领迟到了,于是大禹就下令把他给杀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当时大禹的权力和威望已达到何等地步。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凭借父亲的威望直接宣布继承王位。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就此诞生。禅让制下的“公天下”就这样被王位世袭的“家天下”取代。家天下意味着王位只能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然而人性决定了没人愿意永远屈居人下。既然你夏启能改禅让制为世袭制,那么别人为何不能取而代之呢?一个叫有扈氏的部落起兵反对夏启破坏禅让制的行为。夏启打败有扈氏后召集各部族首领举行盟会确认了自己作为天下共主的地位。

这次会盟之后各部族首领表面上都已臣服于夏启,可实际上大家心里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盘。夏启破坏禅让制的行为明显是动了其他部族的奶酪,所以这些部族首领对夏启的不满可想而知。当他们的实力不足以同夏启对抗时只能选择忍受,可实力这种东西有时会出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变化。不要说其他部族的首领对夏启不满,事实上就连夏启的家族内部也有人对他不满。

夏启把王位变成了自己家族的私产不假,可夏启并不是只有一个儿子啊。父子兄弟之间围绕王位的归属问题很快就产生了矛盾:夏启的儿子武观率先向父亲举起了反旗,夏启则派彭伯寿平定了武观叛乱。尽管武观叛乱被平定了,但这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夏朝并没像后世王朝那样确立嫡长子继承制这样明确的王位继承规则。虽说夏朝的王位是家族世袭,可在家族内部该由哪个儿子继承却始终是一笔糊涂账。

后世王朝有明确的嫡长子继承制尚且避免不了像玄武门之变这样的极端事例,那么王位继承规则并不明确的夏朝发生这样的事只会更多:夏朝几乎每次王位交接都会引发王子之间复杂的政治博弈。夏启死后五个儿子为争夺王位随即爆发了战争,最终长子太康成功夺取了王位。太康能在王位争夺战中胜出不是因为他优秀,而是因为他的对手比他更菜更烂。等太康坐稳王位后马上就暴露出他作为一个纨绔子弟的恶习。

太康常带着家眷、亲信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以致于国家朝政无人管理过问。有一次太康又照例外出打猎,结果有穷氏首领后羿趁机起兵攻占夏朝的都城。后羿撵走太康后立太康的弟弟中康当傀儡。至此夏朝的军政实权完全落入后羿手中。中康当了七年傀儡后病逝了,后羿又拥立中康的儿子相继续当傀儡。后羿驱逐太康就像是螳螂捕蝉,可后羿做梦也不会想到还有黄雀在后。

自命不凡的后羿也开始作威作福起来:他和太康一样四出打猎,把国家政事交给自己的亲信寒浞。寒浞趁机背着后羿悄悄发展自己的势力。等寒浞羽翼丰满后就起兵杀掉了后羿和后羿立的傀儡相,可相已经怀了身孕的妃子后缗人不知鬼不觉地从城墙下的水洞子爬了出去。后缗本是有仍氏之女,于是她装扮成农妇逃回了母家有仍(今山东济宁市南)。寒浞二十一年(庚子,公元前2001年)相的妃子后缗在有仍生下了一名男孩取名少康

少康从小在外祖父家里长大,后来当了有仍国的牧正(主管畜牧的官)。后来寒浞不知怎的知道了少康的身份就派自己的儿子寒浇带人前往有仍抓捕。少康闻讯后逃往有虞(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西南)做厨官。寒浞三十九年(戊午,公元前1983年)少康在有虞被国君虞思招为女婿。虞思还把伦邑(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东)赐给他,赏他良田十顷、士兵五百名。少康不忘父仇和亡国之辱,因此刻苦习文练武、广交天下勇士贤臣。

寒浞五十五年(甲戌,公元前1967年)逃亡到有鬲(夏代诸侯国,今山东德州市平原县西北)的夏朝老臣伯靡暗中联络残存的斟灌氏和斟寻氏族人率领他们投奔少康。少康靠这些人组成了一支复国大军向寒浞宣战。少康在与寒浞正式开战以前先派出间谍刺探寒浞方面的情报。在少康派出的间谍中就有中国乃至可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女间谍女艾——这可比春秋时期西施配合越王勾践用美人计灭吴要早得多。

寒浞五十七年(丙子,公元前1965年)少康的复国大军攻打寒浇的封国事杀死了寒浞的长子寒浇。寒浞五十九年(戊寅,公元前1963年)少康命长子姒杼领兵攻打戈邑,寒浞的次子寒戏领兵迎战被夏军击败:少康杀死寒戏,收复了戈邑。寒浞六十年(己卯,公元前1962年)少康的复国大军先后攻克了寒浞的两大封国,紧接着便进军攻打寒浞的老巢斟寻都城。此时已年近八十岁的寒浞无力征战撕杀,所以只好躲在深宫里苟延残喘。

寒浞的部下见大势已去就在夏军围城的时候突然反叛杀入宫中。少康率军入城后将寒浞一族斩尽杀绝。太康失去的帝位经过几十年又被少康恢复。至此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才算真正稳定下来。帝位世袭这种新制度经过数十年混乱争斗后终于战胜了传统旧制度“禅让”。少康复位后励精图治使夏朝的国力大大增强,因此历史上称少康在位的这一时期为“少康中兴”。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看似对公平制度的破坏,但另一方面客观上推动了历史进步。人性决定了禅让制下统治者缺乏改造世界的原动力。既然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最终都是要交给外姓人的,那么在上位的统治者就缺乏改造治理社会的动力。可如果统治者的权力地位可以传给自己的儿子就不一样了。在世袭制下天下为天子的家族所有。天子如果要想持续维持自己的享乐生活就要想办法不断增加社会财富。

因此他就要制订一些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政策。政策制订出来后就需要一套官僚体系去执行。这样早期的国家机构就逐渐形成了。在禅让制条件下部落联盟的首领没这样大的权力来颁布一个政策让所有人去执行的,而且以禅让制时期的生产力水平也没能力去维持一个官僚体系来执行“统治者”的指令。夏朝建立官僚机构在客观上对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对中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诡事录:卢凌风竟是姜子牙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金吾卫中郎将卢凌风唐朝诡事录中苏无名和卢凌风,一文一武。苏无名为狄仁杰弟子,而卢凌风又是李元芳(元芳后化名裴坚,担任吏部侍郎)女婿,前文谈过苏无名,今天来说说卢凌风和他背后的家族。武艺高强的卢凌风出场时不到三十岁,便已官至金吾卫中郎将,位居正四品,金吾卫是唐朝十六卫之一,分左右金吾卫,管理宫城、京城

  • 周武王灭商后,为何又封纣王的儿子-武庚,做商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纣王之子武庚,武庚的实力,周武王为什么要讨伐商纣

    牧野之战牧野之战,周武王大败商纣王,一举攻克商都,迫使商纣王自焚而死,从此开启西周时代。但是,周武王却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重新封为商王,并让管叔和蔡叔,即他的两个同胞兄弟辅助其管理国事。至于他本人,则带领军队回到了大本营——镐京(今陕西西安)。这让小编颇感疑惑。因此,今天就这件事同大家说道说道,

  • 外国人为什么一直不承认夏朝的存在?承认夏朝的存在就这么难?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老梁讲夏朝完整版,商朝为何没记录夏朝,夏朝遗址在广东

    二里头时代出土的有陶礼器分布第一,缺少商朝之前的文献记载。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而甲骨文一直被认为是商朝才开始出现的,夏朝一直缺少当时朝代的文献记载,文献的记载是证明一个朝代十分重要的一点。但是,从已经出土发现的甲骨文中,我们可以发现商朝的甲骨文已经非常成熟了,而发展成为这么成熟的文字,

  • 商朝历史人物:周王朝的奠基人“公亶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公亶父简介:公亶父,又称古公亶父,姬姓,名亶(dǎn),商朝武乙时期周部落首领,周文王的祖父,周王朝的奠基人,后人追谥他为“周太王”。公亶父奠定了周人礼教文化和灭商的基础,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历史上著名的贤王。主要事迹:1、迁周于岐公亶父执政时,正是商朝武乙时代,他继承了周祖

  • 周朝官职序列、工资标准和农民收入-孟子·万章下·第2章抄后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周朝官职排名一览表,西周时期财务职位,周朝的赋税制度

    关于西周的官职序列、工资标准,直接的文献已经找不到了,这是孟老夫子根据他的见识口述的,对与不对已经不好考证,想孟老夫子没必要在这事上撒谎,他的口述应该代表西周官职序列和工资收入的大概。还请各位看官明鉴。抄写原文书归正传。卫国人北宫锜(qí)问道:周朝制定的官爵和俸禄的等级制度是怎样的呢?孟老夫子答道

  • 大禹老婆夏朝之母涂山到底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看了一下地图,搜了一下网络信息,发现有两处地方,一个是安徽蚌埠的涂山。2013年经过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等60多位专家深入考古论证,最终达成共识,确认蚌埠就是“禹会诸侯”之地。由此烘托出“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真实性。涂山风景区文化积淀深厚。四千多年前,大禹借助与涂山氏女的

  •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10本书揭秘10个王朝的兴衰更迭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诗人杜牧,在著名的《阿房宫赋》中留下了让人深省的警世恒言。“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后来人总是为秦朝灭亡感到惋惜,但是却从来没有吸取秦亡的教训,导致陷入兴衰更迭的历史循环。本期书单关键词:【兴衰书单】,透过10本历史好书,跳出历史教科书的陈规旧律,揭秘

  • 周武王之后周朝实际统治者-周公旦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周朝周公旦简介,周公旦年龄,周公旦的故事主要内容

    周公旦,姓姬名旦(约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弟,谥文公。因采邑在周(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封于曲阜(鲁国),留朝执政,长子伯禽就封。摄政6年,周公制礼作乐第二年,也就是周公称王的第七年,周公把王位彻底交给了成王。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

  • 历史荣耀与文物传承下的西周诸侯国—邢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635年,卫灭同宗,开启了春秋无义战的篇章。”这里的同宗之国指的便是周朝53个姬姓封国之一的邢国。然而,历史上的邢国,远非上述短短一句话所能概括。其渊源之长,也远非其他诸侯国所能比拟。西周分封示意图邢国是商周时的国家,古称邢(井方国)。《史记·殷本纪》记载:“祖乙迁于邢。”这里提到的商代祖乙

  • 历史上没有记载,至今也无考古挖掘,所以夏朝并不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夏朝存在的考古证据,夏朝有历史记录么,夏朝考古纪录片

    夏朝是确实存在的,很多人因为夏朝时期的文献缺乏而否定夏朝的存在,这是不对的。殷商之前肯定有一个朝代,但是迄今没有找到作为这个朝代证据的考古挖掘,而且这个朝代是否就叫做“夏”也是有疑问的。如果中国像印度一样没有历史记载,胡夏和西夏没有文献,也没有历史记载,今天也会被人质疑是否存在,而且仅靠考古,也没有